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51章 伊麗莎白
  第651章 伊麗莎白
  阿瑟之所以關注英國人對放棄金本位製的看法,除了澳元高度和英鎊掛鉤之外,英鎊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作為世界性的貨幣,這樣的貨幣在貶值的時候,往往會讓全世界諸多使用這個貨幣的國家一起買單。

  最好的例子就是後世的世界警察,雖然美國的國債很高,但只需要通過瘋狂印刷美元,讓美元經歷一定的貶值,就可以讓全世界為自己的債務買單。

  偏偏全世界還沒辦法,因為歷史上美國在二戰後已經建立了以美元為基礎的貨幣體系,想要取代美元是很困難的。

  好消息是,英法有著殖民地,再加上貶值貨幣,將危機轉嫁給德國人等多種底牌,並不用擔心英法在經濟危機中遭受太大的損失。

  甚至英國人可以避免經濟危機在倫敦發生,讓經濟危機的源頭和重災區變成美國。

  畢竟相較於有著大量殖民地的老牌列強來說,像美國這樣新崛起的列強,因為沒有殖民地作為市場,才是最容易受到經濟危機衝擊的。

  沒有殖民地人口替自己承擔這份痛苦,經濟危機所遭受的影響就只能讓美國人自己承受了。

  簡而言之,美國的經濟危機是靠美國人自己承受的,這對美國的穩定和國家的凝聚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畢竟美國現在國內的問題可不少,各州之間的問題,各種族之間的問題,以及各民族之間的問題,處理不慎的話,很有可能會讓整個美國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荷蘭損失了整個荷屬東印度之後,在經濟危機中的損失肯定不會低。

  這也是殖民地帶給歐洲國家的另一個好處,可以作為一個龐大的市場,傾銷自己的工業產品,分擔自己工業產能過剩之後的壓力。

  這麽一算的話,所有列強國家中最擔心經濟危機的,應該就是沒有殖民地作為緩衝的美國了。

  美國的經濟和工業確實是世界最強,這也讓美國在一戰後一躍成為了世界秩序的最大挑戰者。

  但英國人對美國嚴防死守,不僅讓美國丟失了原本處於控制范圍內的中美洲,還喪失了南美洲國家的信任。

  現在的美國理論上來說才算得上是孤家寡人,本土固然強大,但影響力擴張不到北美洲以外的地區。

  “陛下,如果英法將經濟危機的壓力轉嫁到德國,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世界大戰呢?德國的情況目前不算良好,如果再承受一次經濟危機,恐怕德國面臨的只有戰爭了。”雖然英法能夠扛住經濟危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為轉嫁危機導致德國人不滿從而爆發新的戰爭,那就不得不慎重考慮戰爭帶來的後果了。

  雖然不至於演變成之前那樣的世界大戰,但一場歐洲之間的內耗戰爭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在歐洲的經濟和工業沒有恢復到最巔峰時期的情況下。

  阿瑟揉了揉眉頭,略帶不確定性的說道:“按照英國人的政策他們應該不會坐視德國爆發內戰。至於掀起和英法之間的戰爭,相信德國人也沒有那個膽量。

  不過,德國應該會在這個期間內尋求更多的話語權,包括取消萊茵蘭非軍事區,建立更多的軍隊等等。

  我們要對德國保持關注,盡量讓歐洲處於和平,經濟危機的風險更多地轉嫁到美國。”

  這個世界的德國會不會如同歷史上那樣發展阿瑟並不確定,但目前的情況應該差不了多少。

  經濟危機是無法避免的,英法肯定會轉嫁自己國內的經濟危機,最合適的選擇也只能是德國。

  如此一來,德國仍然會面臨歷史中那樣的嚴重情況,就算希特勒不會崛起,也會有其他的獨裁者順勢而起,成為新的德國的掌控者。

  至於威廉二世,阿瑟現在已經不看好了。這位曾經驕傲的日耳曼皇帝,現在的心情可不怎麽美妙。

  德國糟糕的現狀以及皇權巨大的限制,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威廉二世遭受了重大的打擊,雖然不至於一蹶不振,但志氣也日漸消弭。

  在軍事政府的影響下,德國人對於皇權已經不再歡迎,能否穩定自己的位置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如同救世主一般拯救德國了。

  甚至換句話來說,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重新獲得權力,威廉二世才是最有可能和希特勒這樣的極端分子勾結的人,就如同意大利那般。

  歐洲國家想要減少經濟危機的影響,除了傾銷給殖民地之外,也就只有發動戰爭,將危機轉嫁到國外了。

  因為歐洲國家的面積普遍偏小,本土已經開發的很是妥善了,經濟危機中也不可能再去大開發本土,因為實在開無可開。

  像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大面積國家就比較有優勢,隨便弄點基建和大工程,就足以吸引大量的失業人口,減少經濟危機帶給國家的危害。

  “外交部門和英國人取得聯系,商議將經濟危機轉嫁到美國的可能。”阿瑟思考了良久,這才開口吩咐道:“英法在德國和意大利投資了大量的工廠和企業,相信那些貪婪的資本家不願意放棄這些資產。
    我們可以和英國取得合作,共同將經濟危機的壓力轉嫁到美國,讓美國人承受經濟危機的大部分。

  至於美國人民,那就靠著美國總統自己去幫助吧。”

  在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利益是要向資本家看齊的。英法大量投資德國和意大利的前提下,英法政府會立即放棄德國和意大利嗎?

  恐怕未必。因為那些資本家不會願意,政府的做法會讓他們虧得血本無歸。

  要知道,在歐美,資本家可從來都不是吃素的。無論是美國的槍殺總統,還是英國的罷免首相,資本家可都做過,而且也不止一回兩回了。

  無非就是美國人在學習英國資本家的傳統技能的時候,顯得粗暴了一些,直接動用了刺殺而非彈劾罷免罷了。

  但本質上英國和美國還是高度相似的,資本家掌控了政府中的大量權力,政府也不得不考慮資本家的利益。

  外交部長戴澤點了點頭,十分鄭重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將經濟危機轉嫁到美國並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會被美國發現,甚至直接點燃經濟危機。

  如何平穩的將經濟危機轉嫁到美國,讓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僅憑澳大拉西亞自己,轉嫁危機這樣的大動作是肯定辦不到的。

  但如果有著英國人的幫助,雖然不至於完全的將危機轉嫁到美國,但讓美國人承受主要的經濟危機還是能做到的。

  因為相較於英國來說,美國的經濟發展的更加粗暴,市場遭受到的監管並沒有那麽多。

  在種族和民族十分混亂的美國,想要在股市的經濟方面動些手腳,還是很容易就能夠做到的。

  阿瑟並未讓威廉參與轉嫁經濟危機的行動,畢竟這種事情的風險太高,王室成員親自參與並不是個好抉擇。

  將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出售完畢之後,威廉就已經準備返回澳大拉西亞,離開這個待了大半個月的地方了。

  當然,在離開之前還有件事做,那就是代表阿瑟為即將出生的喬治公爵的子女贈送禮物,並且確定阿瑟成為喬治公爵長子或者長女教父的事實。

  隨著時間進入四月下旬,喬治公爵的臉上也時刻浮現著笑容。他不僅收獲了倫敦最豪華的莊園之一,還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子女出生。

  為了保護伊麗莎白的安全,她暫時在白金漢宮居住,王室禦用醫生隨時陪同,等待著伊麗莎白肚子裡的皇室成員降臨。

  1926年4月21日,喬治公爵的長女順利出生,並且被喬治公爵以伊麗莎白的名字命名他們的女兒。

  威廉也替阿瑟送上了自己的禮物,是一串鑲嵌著珍貴珠寶的寶石項鏈,價格大約在5000英鎊左右。

  代替阿瑟送禮是威廉留在倫敦的最後一件事,辦完這件事之後,威廉就跟著亞傑丁·布蘭克一起乘坐輪船返回了澳大拉西亞。

  喜得女的喬治公爵還不知道他的命運將在未來發生怎樣的改變,但不管怎麽樣,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總歸是一個好事情。

  伊麗莎白公爵夫人生產之後,喬治公爵就帶著他居住到了麥肯蘭莊園,這座伊麗莎白公爵夫人最喜歡的莊園之中。

  喬遷加上添丁,雙喜臨門讓這對夫妻變得很是恩愛,至少在短時間內是這樣的。

  喬治五世也很少見的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畢竟他也得知自己的這個孫女的教父是阿瑟,這個他都不得不尊重的人物。

  雖然這不至於改變喬治公爵一家子在英國王室中的地位,但包括喬治五世在內的其他人,也不得不更加重視喬治公爵的這個女兒。

  當然,喬治五世還有別樣的想法,就比如將來邀請阿瑟成為愛德華王儲長子或長女的教父,加深兩國王室之間的聯系之類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