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29章 泰斯特2導彈(33更)
  第729章 泰斯特-2導彈(33更)
  隨著時間進入1929年的4月,美國地區要成立的幾個王國也已經在緊急的籌備中了。

  英國人對紐約實施了軍事管控,這才勉強壓製了紐約不斷發生的遊行。

  當然,軍事管控的狀態也不可能持續太長的時間,這也代表著幾個王國的建立必須在短時間內進行。

  相較於英國人的著急忙慌,澳大拉西亞方面就不怎麽急了。進度是要趕的,但如果能一邊趕進度一邊看著英國人那邊爆發各種問題,那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消遣。

  阿瑟在這段時間也算很忙,不斷的給兩個小家夥傳授自己所領悟的知識。

  能學會多少就要看兩個小家夥的努力了,畢竟有些東西只能自己領會,說的再多也沒什麽用。

  一個很普通的周日,導彈研發項目組那邊有了讓阿瑟振奮的好消息。

  最早的泰斯特火箭試飛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的時間,導彈研發項目組也早就根據最基礎的泰斯特-1火箭,研發出目前最新型的泰斯特-2導彈。

  這種導彈共有兩個版本,一種是地面發射的版本,一種是轟炸機攜帶和投放的版本。

  先說第一種常規的地面發射版本,這是對泰斯特-1火箭經過全面修改之後得出的更加先進的導彈。

  在導彈動力方面,有一台極其先進的空氣噴氣發動機作為導彈動力的基礎。

  地面發射版本的導彈全長8.7米,重量7.9噸,可以裝載接近一噸重的火藥。

  鑒於導彈的動力系統,地面發射版本的導彈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7.5千米,最大飛行距離達到240公裡,可以遠程打擊海陸空所有范圍內的目標。

  當然,因為科技不太發達的原因,這樣的導彈沒有太多的瞄準能力,最終爆炸地點和目的地大概會有幾百米到幾公裡的偏差。

  是的,偏差就是這麽離譜。

  如果天氣較好,並且在導彈發射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的話,偏差或許會在一公裡以內。

  但有任何意外發生,導彈的偏差基本上就會超過一公裡。

  這也代表著這種版本的導彈更多的是襲擊地面部隊,城市和重要地區等大型目標,對於小型的飛機和軍艦雖然在打擊范圍之內,但命中率堪憂。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確實是科技的限制,讓目前導彈沒有太高的精準命中率。

  不過,等到將來更加精準的控火系統,陀螺儀設備,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子科技發展起來之後,導彈的有效命中率肯定會提高。

  阿瑟目前最期待的其實是核武器的研發。如果能給現有的導彈搭配核彈頭的話,幾公裡的誤差其實也在能接受的范圍之內。

  畢竟核武器的有效打擊范圍至少也有數十公裡,這種誤差完全在打擊范圍之內,無非就是破壞的嚴不嚴重罷了。

  相較於地面發射的版本,能夠被轟炸機搭載的版本更小,威力其實也降低了很多。

  可以被搭載上轟炸機的版本被稱作泰斯特-2A,導彈長度縮減到了3.7米,重量降到了2.2噸左右。

  也正因為如此,整枚導彈裝載的火藥數量降到了220千克。

  相較於更為大型的地面版本,這種小型的導彈才能有效的打擊空中的飛機。

  因為飛行速度達到了450千米每小時,這種導彈的飛行速度遠超飛機,也為更加精準的命中飛機創造了機會。

  如果說地面版本的導彈命中率要看天氣和其他因素,那麽搭載上轟炸機的導彈命中率基本就要靠飛機飛行員的操作了。

  如果瞄的準的話,打中空中的飛機和飛艇還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瞄不準,誰也不知道導彈會掉在哪,會不會爆炸在人群中。

  對於這兩種不同的導彈版本,阿瑟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為了親自感受到兩種導彈的威力和命中率,阿瑟決定在澳大拉西亞的山區對這兩種導彈進行一次試射和測試。

  兩種導彈各自模擬的打擊目標不同,但參與測試的導彈數量都是一致的。

  經過和導彈研究項目組的溝通之後,兩種導彈每種都會製作100枚進行測試。

  地面發射的導彈打擊目標為模擬的地面軍隊和敵人的工業區,而轟炸機發射的導彈打擊目標為空中的飛機和敵人的軍艦。

  因為導彈的製作需要一段時間,最終導彈測試的時間被定在了六月份,地點則是澳大利亞西部的大沙漠。

  反正現在也沒有衛星,只需要挑選人煙罕至的地區,基本上就不會被外國間諜發現。

  當然,導彈運輸還是要悄悄的進行,畢竟誰也不知道澳大拉西亞3000多萬的人口中有多少間諜,稍有暴露都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好在導彈原本測試的時候就製作了不少,因此也只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來補充不足的部分。

  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緊急建造和準備之後,1929年6月11日,澳大利亞西部沙漠正式開始了對於兩種導彈的測試。

  首先開始的是地面導彈。這次的打擊模擬為210公裡外的敵人大型工業區,以及140公裡之外的敵人的一個師。

  兩次打擊各50枚導彈,並且很快就被彈射器發射出去,導彈的動力系統也很快啟動,朝著預定的目標而去。

  雖然早就知道了導彈的命中率可能不高,但實際的測試結果還是讓阿瑟有些失望。

  轟炸工業區和敵人軍隊各50枚導彈,加起來真正命中目標的導彈甚至不足20枚。

  要知道,模擬的大型工業區和敵人軍隊駐扎的區域還是很大的,這也代表著導彈的誤差可能比預想中的還要嚴重。

  總共100枚導彈命中的只有17枚,命中在目標外三公裡以內的導彈有21枚,其他的全部在目標三公裡以外。

  甚至還有十多枚導彈直接掉落在目標十多公裡之外的沙漠,要不是士兵順著導彈的軌跡找了許久,可能這枚導彈就要被埋沒在沙漠中了。

  雖然導彈的破壞力還是很不錯的,但17%的命中率代表著想要有效的破壞敵人的工業區和地面部隊,就必須得動用大量的導彈。

  說白了就是質量不行靠數量,每輪導彈轟炸發射數百枚導彈,總有幾十枚導彈會命中目標的。

  這樣做的壞處就是資金的壓力。導彈中可是有著空氣噴氣發動機,再加上火藥和各種其他的零件,每枚導彈的製造成本接近1.2萬澳元。

  要想有至少上百枚導彈命中敵人的目標,至少也得發射600枚導彈,也就是720萬澳元的代價。

  不過想想,如果真的能夠破壞敵人的工業基地,或者大量殺傷敵人的地面部隊,那麽幾百萬澳元的資金也就不是問題了。

  只能說戰爭確實太耗費資金了,不管是現在的戰爭還是100年後的戰爭,對於國家來說都是龐大的財政負擔。

  雖然目前的戰爭還沒有大量的高科技武器,但目前戰爭所需要的資金同樣也不少。

  一戰各大列強的軍費可都是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哪怕英法有廣袤的殖民地,都只能堅持幾年的時間。

  而目前坦克和飛機都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主流武器之一,接下來的大規模戰爭會更加耗費資金,對沒有殖民地和後備市場的國家來說,戰爭是迫不得已才會進行的選擇。

  雖然導彈的命中率讓人有些失望,但畢竟是有效打擊距離接近240公裡的超級武器,哪怕到了二戰也絕對是最先進的。

  試想一下,其他國家的大炮射程只有幾公裡,澳大拉西亞的有效射程已經是他們的100倍左右。

  這種射程方面的龐大差距,已經注定了在戰爭中雙方軍隊會有截然不同的傷亡和表現。

  平定了思緒,阿瑟又將注意力放在接下來轟炸機搭載的導彈上。

  這種更加小型的導彈,造價也比地面的大型導彈少了很多。平均每門小型導彈的造價只有不到7000澳元,這是絕對可以放心大膽的大量製造的導彈。

  小型導彈所模擬的敵人飛機和軍艦的目標,每種發射的數量也是50枚。

  因為目標更小的原因,實際上導彈的命中率是更低的,只有11%左右。

  這還是因為模擬目標不會移動,再加上飛行員們有所準備的原因。

  如果放在真正的戰場,11%的命中率至少還要減去一半,這也代表著想要靠導彈擊毀敵人的軍艦和飛機十分困難。

  換個方式想想,如果能靠這樣的小型導彈擊毀敵人的軍艦,哪怕耗費的導彈數量多一點也是值得的。

  一艘主力軍艦的造價高達數百萬澳元,換算一下也就是接近1000枚導彈。

  這還沒算訓練海軍士兵,以及軍艦日常維護所需要的費用。

  如果用1000枚小型導彈換敵人一艘主力軍艦的話,從戰略角度出發,毫無疑問還是值得的。

  畢竟導彈的製造比軍艦簡單的多,製造好了隨時就能投入使用。

  一艘主力戰艦的建造至少也得一年多快兩年的時間,雙方在時間方面投入的成本完全不對等,而在戰爭中,時間就是最重要的。

   第三更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