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901章 巴黎淪陷
  第901章 巴黎淪陷
  隨著時間進入1936年10月,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就是法國首都巴黎正式淪陷。

  不過也有個好消息,那就是法國真正的擺脫了歷史的壞名聲,再也不是那個巴黎未破國已先降的笑柄。

  當然,德國人為了攻破巴黎,也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

  英法澳德四國在巴黎附近聚集了超過400萬軍隊,一場完整的巴黎攻防戰之後,四國的損失超過一半,英法澳只有接近100萬軍隊南撤到奧爾良附近。

  德國作為進攻方更加慘烈,戰死的士兵人數高達80萬以上,幾乎處於人人負傷的局面。

  四國在巴黎所投入的飛機總量加起來高達5000架以上,被擊毀的飛機就高達1500架以上,還有超過2000架飛機負傷。

  雖然巴黎周邊的戰事已經停止,但戰爭所導致的殘骸和廢墟幾乎隨處可見,硝煙讓這片曾經繁華的大都市變成了人間地獄。

  慘烈到什麽程度呢?部隊所匯報的傷亡已經是大概數字,在這場戰爭中,根本無法統計具體的傷亡情況。

  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大量的士兵倒在衝鋒或者防守的路途中,傷亡的數字是在不斷的跳動的。

  後撤到奧爾良附近之後,澳大拉西亞才對軍隊進行了清點。原本接近80萬的作戰部隊,成功撤離的只有30萬左右。

  其中,澳大拉西亞本土部隊成功撤離15萬,剩下的15萬是菲律賓和加裡曼丹軍隊。

  這樣代表著,在這場巴黎防守戰中,光是澳大拉西亞的損失就接近50萬,這已經是相當誇張的數字了。

  在英法澳軍隊後撤的奧爾良重新組織防線的時候,德國軍隊這邊,已經大肆的進駐巴黎,並且宣布軍事戒嚴了。

  雖然在德國軍隊進入巴黎之前,法國政府就已經向南撤離到圖爾。但這仍然改變不了巴黎對於整個法國的影響力,改變不了巴黎在德法兩國民眾心中的地位。

  10月14日早晨,德國第18集團軍正式進駐巴黎。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

  往日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在此時變成了寂靜的廢墟和死城。除了維持秩序的德國士兵之外,很少看到有法國民眾的身影。

  因為在巴黎城破之前,大部分巴黎市民都已經逃到了郊區或者農村,少部分則躲在自己的家中,生怕被德國軍隊發現。

  雖然歐洲國家號稱自己是文明國家,但沾上戰爭兩字,沒有哪一個國家是真正做到完全文明的。

  哪怕是德國,在攻克一個國家的首都之後,難免也會做一些泄憤的事情。

  特別是德法之間維持了數十年的仇恨,德國攻克巴黎之後,做一些並不文明的事情也並不奇怪。

  在這場閱兵典禮之前,德國軍隊就已經全面更換了巴黎所懸掛的法國三色旗。

  德意志帝國的國旗重新取代了法國三色旗,並且被懸掛在埃菲爾鐵塔的頂端,法國政府部門,巴黎市政廳和法國國會。

  事情真的如同法國民眾所預料到的那樣。在攻克巴黎之後,德國軍隊立即開始了泄憤。

  他們嚴格的控制巴黎所殘留的市民,部分德國士兵還當街非禮法國婦女。

  10月14日下午,德國軍隊重回貢比涅森林。

  這片森林比較特殊,在20多年前,正是德意志帝國向法國和其盟國投降的地方。

  時隔20多年後,德國人重返這片森林,心情倒是複雜的多。

  在這片森林的一處空地中,有一座法國人在一戰後所樹立的勝利紀念碑,上面雕刻著一隻跌落的德國鷹。

  勝利紀念碑的旁邊,是法國福煦元帥的半身塑像。

  福煦元帥的鼎鼎大名,在法國可謂是人盡皆知。

  福煦元帥參加過一戰的多起戰役,並且在一戰結束之後,獲得了英國,法國和波蘭三國的元帥軍銜。

  這樣的成就自然並非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作為一戰法國最著名的將領之一,福煦被法國人民紀念到今天。

  德國軍隊並未摧毀福煦的半身像,而是在福煦的雕塑前,新建立了一座德國首相的雕像。

  在巴黎短暫停留一段時間之後,德國軍隊重新發動了攻勢,目標直指巴黎南部的奧爾良。

  現在的局勢和歷史上遠遠不同。歷史上的法國在巴黎被攻破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

  甚至還鬧出了永遠不可能在法國投降之前攻破巴黎的笑談,讓自己被永遠的釘在了恥辱柱上。

  現在,雖然巴黎被攻破了,但德國人同樣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更何況,軍事政府已經南遷到了圖爾,法國不僅沒有投降的打算,甚至還決定堅決抵抗德國。

  就算圖爾被攻破了,再往南還有波爾多,圖盧茲和馬賽這樣的大型城市可以遷移。

  法國的領土雖然不大,但一次次組建防禦陣線的話,拖延德國人一段時間還是能夠做到的。

  在對抗德國人方面,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算是認真了起來。

  在新的一次同盟國會議中,英法澳三國商議了新的作戰計劃,那就是通過奧爾良牽製德國軍隊,英法趁機在圖爾一線部署新的防線,並且爭取將德國軍隊阻攔在盧瓦爾河以北。

  這樣的決定是相當冒險的,因為盧瓦爾河貫穿了大半個法國,將法國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依托盧瓦爾河建立防禦陣地,也就代表著徹底放棄了盧瓦爾河北部的廣袤領土。

  這些領土包括布列塔尼,諾曼底,巴黎和加萊,舍棄這些領土明顯需要非常大的決心。

  但換句話來說,如果能夠依托盧瓦爾河建立更加堅固的防禦陣線,法國至少沒有滅國的危機。

  畢竟更少的領土也就代表著防守的容易,每段防線可以部署更多的軍隊,這也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目前法國本土的法國軍隊大約還有200萬,奧爾良部署著30萬,大約70萬軍隊前往圖爾,30萬軍隊駐扎在馬奇諾防線,50萬軍隊駐扎在都靈到尼斯一線,20萬軍隊散布在特魯瓦和南錫。

  澳大拉西亞軍隊只剩下30萬左右,全部位於奧爾良附近。
    英國軍隊大約70萬,有20萬人留在了奧爾良,20萬人前往了雷恩到南特一線,剩下30萬左右在圖爾部署防線。

  而德國軍隊目前大約300萬左右,除了已經進入巴黎的這幾十萬軍隊之外,還有數十萬軍隊分布在法國各地,正在對法國的城市進行著圍攻。

  雖然看起來是德國軍隊更多,但目前的德國已經動員了國內的大部分兵源,累計征兵數更是達到了恐怖的500萬以上。

  而英法還有著大量的殖民地軍隊正在整備,再給英法更長的時間,他們隨時可以湊出上千萬的軍隊。

  哪怕是澳大拉西亞,此時的動員情況也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麽誇張。

  就連兩個仆從國加裡曼丹和菲律賓,他們也隻各自動員了百萬級別的軍隊,還是能再壓榨壓榨的。

  隨著戰爭逐漸進入白熱化,各國的武器生產和采購也變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法國因為損失了大片的國土,軍工業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不過好在法國有兩個非常靠譜的盟友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他們新兵的裝備大部分也來自於這兩個國家。

  軍工業的利潤有多麽誇張呢?

  戰爭進行這麽長的時間以來,澳大拉西亞在軍工業的利潤就已經接近2億澳元,這還是因為之前英法並沒有太多進口澳大拉西亞武器的原因。

  隨著英法開始大量采購澳大拉西亞的軍備,澳大拉西亞軍工行業的收入還將迎來暴增。

  毫不誇張的說,光靠賣軍火的收入,就能夠支撐澳大拉西亞和島國的戰爭。

  換句話來說,和島國的戰爭完全不需要澳大拉西亞進行經濟投入。憑借著軍火貿易的收入,就已經能夠支撐軍費的消耗了。

  目前在國家級別的貿易中,最暢銷的分別為糧食,武器和藥品。

  而澳大拉西亞在這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自然也成了這場戰爭中最賺錢的國家之一。

  也應該慶幸,澳大拉西亞因為遠離歐洲主戰場的原因,本土不需要擔心受到戰爭的影響。

  哪怕是英國,本土都要時不時面臨德國空軍的轟炸,工業生產不受到影響是不可能的。

  但澳大拉西亞因為距離的原因,最近的敵人島國都無法對澳大拉西亞的本土產生威脅。

  這也導致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和經濟仍然保持相當迅猛的增長速度,完全沒有處於戰爭時期的感覺。

  當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取決於澳大拉西亞此時的戰爭處於有限動員狀態。

  在戰爭爆發之前,澳大拉西亞的士兵總人數大約57萬左右。截止目前,軍隊也只是擴張到了100萬出頭,對於整個國家的總人數來說,是比較健康的水平。

  截止1936年年初,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大約為4559萬左右,在所有列強中也已經處於中等,人口方面的劣勢基本被抹平。

  根據歐洲列強所動員的軍隊規模來看,澳大拉西亞士兵和總人口的比例已經是所有參戰列強當中最低的了,甚至比一些未參戰國家還有底。

  意大利和法國的人口與澳大拉西亞的人口處於同一水平,但這兩個國家在戰爭中的總動員士兵數量已經高達200萬和300萬以上,均是澳大拉西亞的兩三倍。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和意大利的工業生產不受到影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麽說澳大拉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優秀的原因。正因為比較偏遠的地理位置,可以讓澳大拉西亞本土免離戰爭的影響,在這樣的戰爭時期也能夠做到經濟和工業的正向增長。

  為了更好的幫助法國人抵禦德國軍隊,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答應了法國政府,將會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支援新一批軍隊。

  英國目前在法國有大約70萬左右的軍隊,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英國將至少增兵50萬,將英國遠征軍的規模維持在120萬左右。

  澳大拉西亞將會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增兵50萬,履行和法國人之前的約定,將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的規模維持在80萬。

  如此一來,英法澳三國的總軍隊規模將會超過400萬,打敗德國軍隊並不現實,但拖住德國軍隊還是能夠做到的。

  除了法國本土預計的400萬軍隊之外,接下來關於巴爾乾第二戰場的開辟,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巴爾乾作為歐洲著名的火藥桶,其軍隊作戰水平還是比較不錯的。

  特別是和列強意大利相比,相當一部分巴爾乾國家的軍隊作戰力都已經超過了意大利,當然僅限於陸軍。

  如果能夠讓巴爾乾三國參與這場戰爭,英法澳為主的同盟國這邊不僅會多三個強力盟友,也會多數百萬巴爾乾軍隊。

  雖然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也很有可能加入德國陣營那邊,但一個南斯拉夫的體量就足以對抗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更不要說還有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的幫助了。

  再者,巴爾乾半島上並不只有這幾個國家。佔據著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共和國,以及同樣是在一戰獨立的匈牙利,同樣能對巴爾乾的局勢產生影響。

  當然,最讓人心動的,還得數巴爾乾半島東北部這個龐大的國家。

  在英法澳三國的多次會議中,就已經提到了關於俄國的處理辦法。

  俄國是目前列強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戰爭,這樣的特例是根本不允許存在的。

  畢竟說到底,大家都因為這場戰爭被消耗了實力,俄國卻在這場戰爭中悶頭髮展,這不是明擺著搞特殊嗎?

  面對著這個很有可能發展成自己心腹大患的國家,英國人表示,絕對不可能讓俄國置身事外。

  如何處理俄國這個麻煩其實也很簡單,並且被寫在了關於法國的防禦計劃中。

  只要將法國的防禦陣線經營成鐵桶一塊,堅決的將德國人阻攔在防線之外,德國人肯定要尋找新的辦法解決這場戰爭。

  一戰的德國就和俄國是敵人,如果西線無法突破的話,德國有很大概率,會將目光放在東線的俄國身上。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萬第3/10天,今日已更7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