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897章 親德兩國和新巴爾乾同盟
  第897章 親德兩國和新巴爾乾同盟

  觀看完信鴿直升機試驗機的具體測試之後,阿瑟對於直升機的發展還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

  甚至在短時間內,澳大拉西亞的直升機發展都能夠具備相當的作用,直升機也可以充斥到澳大拉西亞的救援和戰略運輸領域。

  對道格拉斯公司的研究進行表揚之後,阿瑟返回了王宮。

  道格拉斯近段時間還是很忙的,不僅要進行Sop-34運輸機的生產,還要對其進行改進,並且還要抽出時間來研發直升機,可以說是一心三用了。

  好在目前Sop-34運輸機已經進入流水線生產模式,大規模生產不僅能夠有效降低Sop-34運輸機的成本,也能夠提高飛機的建造速度。

  距離琉球群島空襲僅僅過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澳大拉西亞的Sop-34運輸機數量又多了十多架。

  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等到進攻島國本土的時候,澳大拉西亞國內所擁有的Sop-34運輸機數量隨隨便便都能夠突破數百架,一次性運輸的傘兵數量也能高達數萬人以上。

  如果不是阿瑟並不想太早結束對島國的戰爭,其實按照目前雙方的科技和工業差距來看,島國在澳大拉西亞的手中根本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哪怕澳大拉西亞並沒有盡全力,島國目前的局面也很糟糕。失去琉球群島之後,澳大拉西亞空軍時不時的就會騷擾島國本土的城市,並且空襲島國比較重要的地區。

  再加上來自海軍的封鎖,讓島國國內目前的局勢非常混亂,經濟狀況也十分糟糕。

  根據國防部和參謀部的預測,就算澳大拉西亞不發起全面攻勢,島國國內糟糕的狀況,也會讓他們不得不對澳大拉西亞發動進攻。

  澳大拉西亞等的也就是那種時候。島國想要進攻,第一步就必須向澳大拉西亞海軍發動襲擊。

  只要島國海軍出動,那就必將會是一場海軍大決戰。如果贏得這場海軍大決戰的話,島國實際上就已經失敗了。

  接下來就是澳大拉西亞對島國的各種折磨,用戰爭的方式和島國慢慢消遣了。

  話說回來,在戰爭之前的準備階段,阿瑟感覺自己還是比較忙碌的。

  但等到戰爭爆發之後,阿瑟反而沒有那麽忙碌了。

  畢竟對於戰事的處理,澳大拉西亞有完善的國防部,參謀部和各軍司令部,阿瑟只需要統籌大局即可。

  阿瑟也深知一個道理,如果對於軍事指揮沒有那麽精通的話,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干涉各部門的調度。

  這也導致阿瑟目前很是空閑,除了偶爾關心軍備的生產狀況和國內的經濟之外,倒也沒有什麽事情可做。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鍛煉威廉,阿瑟已經將他派往了波斯灣,在波斯灣經歷軍事鍛煉。

  作為從皇家軍事學院畢業的軍官,威廉自身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有的,只不過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

  為了鍛煉威廉,阿瑟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個團長的職位,並且讓他參與東非戰場的戰爭。

  為什麽放心讓威廉參加戰爭呢?
  首先,東非戰場所面臨的,是意大利和意大利的殖民地軍隊。無論是意大利還是意大利的殖民地軍,戰鬥力相較於德國軍隊來說,都只能算是馬馬虎虎。

  在這種情況下參與戰鬥,威廉本身的安全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更何況,威廉所擔任的是團長的職位,也不需要衝鋒在前。他只要做好自己指揮官的本職工作,率領軍隊完成軍事任務即可。

  在英法澳三國的聯合之下,東非戰場很快被開辟,大量的同盟國軍隊抵達了意大利殖民地,並且對意大利殖民軍隊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首先被進攻的,自然是前幾年意大利才拿下的阿比西尼亞帝國。

  從地圖上也能看出,包括阿比西尼亞帝國在內的意大利東非殖民地,距離意大利本土是比較遙遠的。

  意大利想要從本土前往東非殖民地,要麽經過蘇伊士運河,要麽就只能繞道整個非洲。

  目前蘇伊士運河被英國人牢牢掌控,這也代表著意大利除了繞道非洲之外,再也沒有任何選擇。

  但繞道非洲也不容易。直布羅陀被英國人掌控,這也代表著直布羅陀海峽充斥著大量的英國艦隊。

  一旦意大利艦隊被英國艦隊發現,所等待他們的,也只有沉沒這一個結局了。

  沒有意大利本土的支援,東非殖民地在英法澳三國聯軍的聯合進攻下也沒堅持幾天的時間。

  1936年8月11日,意大利東非殖民地被英法澳三國聯合瓜分。

  其中,法國人獲得厄立特裡亞、阿法爾,加上之前的法屬索馬裡蘭,建立法屬厄裡特裡亞殖民地。

  英國人獲得整個阿比西尼亞帝國,建立英屬阿比西尼亞殖民地。

  澳大拉西亞則獲得意大利的朱巴蘭和索馬裡蘭,還有英國人掌控的英屬索馬裡蘭,建立澳屬索馬裡蘭殖民地。

  意屬東非殖民地被瓜分的消息傳回意大利國內,對意大利來說如同晴天霹靂。

  東非殖民地可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也是意大利在非洲甚至整個世界為數不多的兩大殖民地。

  喪失了東非殖民地之後,意大利僅剩的大型殖民地就只剩下利比亞殖民地。

  利比亞位於地中海沿岸,和意大利本土隔海相望。

  相較於意屬東非殖民地來說,意大利對於這批指格勒地中海的殖民地更加看重。

  為了保衛利比亞殖民地,意大利宣布向利比亞殖民地增兵30萬,並且調遣了一部分飛機和坦克前往利比亞。

  雖然已經加強了對利比亞殖民地的防禦,但意大利明顯低估了英法澳三國對於佔據利比亞的野心。

  在進攻方面,英澳兩國明顯是主力。英國人憑借著印度,南非和埃及的軍隊,輕輕松松組建了接近70萬的軍隊。

  雖然這些人全部都是土著,戰鬥力難以保證,但好歹也是70萬人,一定的戰鬥力還是有的。

  而澳大拉西亞方面,雖然派出的軍隊只有30萬,但其中有5萬軍隊是主力,這就已經相當於幾十萬的殖民地軍隊了。
    再加上來自法國的十多萬軍隊,英法澳三國的軍隊總和已經突破百萬,面對著守軍加起來總共只有50萬的意大利軍隊,優勢還是很大的。

  對利比亞的進攻只有兩個方向,分別是東方和西方。

  西線進攻以英法軍隊為主,從加貝斯方向向著利比亞為數不多的城市的黎波裡挺進。

  而東線以英澳軍隊為主,從西迪·巴拉尼方向,向利比亞殖民地的托布魯克和班加西前進。

  因為利比亞殖民地位於地中海,並且被英法的殖民地包圍的原因,澳大拉西亞方面對於利比亞沒有任何興趣。

  哪怕阿瑟知道利比亞擁有石油儲備,但因為利比亞比較遙遠的地理位置,還是讓阿瑟選擇放棄。

  當然,對利比亞的放棄自然不是白費的。澳大拉西亞不會參與對利比亞的瓜分,用來換取英國人中東地區阿曼的領地。

  雖然阿曼相較於波斯灣沿岸的殖民地來說沒有那麽值錢,但也能有效擴張澳大拉西亞在波斯灣的殖民地,算是不錯的利益交換。

  沒有了澳大拉西亞的參與,利比亞殖民地自然就只剩下英法去瓜分。

  英法各自的瓜分結果阿瑟並不感興趣,不過想來英國人也不會讓法國獲得太大的殖民地。

  為了給法國人減緩壓力,英國在這次進攻中動用了海軍和大量的空軍,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坦克。

  上百萬英法澳聯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進入意大利的利比亞殖民地,並且對殖民地的城市展開了猛烈的攻勢。

  在付出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下,英法僅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的攻佔了利比亞殖民地,將意大利的勢力范圍縮小到意大利本土。

  期間雖然意大利嘗試著對利比亞殖民地進行支援,但大部分資源都被英國艦隊打退。

  意大利無奈,只能坐視自己最後一塊大型殖民地被英法聯合瓜分。

  伴隨著非洲殖民地的失敗,德國和意大利在歐洲的攻勢變得更加緊迫。

  1936年8月29日,德國和保加利亞簽訂盟約,保加利亞正式邁上德國的戰場。

  保加利亞投靠德國,讓巴爾乾的局勢變得更加焦灼起來。要知道,保加利亞在上一次世界大戰,同樣是失敗的一方。

  雖然擊敗土耳其讓保加利亞獲得了大量的靈魂,但卻被巴爾乾國家聯合擊敗,從土耳其獲得的領土也被各國聯合瓜分。

  也正因為這樣的歷史,保加利亞對於自己的幾個鄰國都是比較仇恨的,這也是他們選擇加入德國這邊的原因。

  而在保加利亞和德國簽訂盟約之後,保加利亞北部的鄰國羅馬尼亞也發生了變動。

  羅馬尼亞參謀總長揚·安東內斯庫在德國的支持下,大肆宣揚親德理論,並且得到了相當一部分羅馬尼亞人的支持。

  德國還向保加利亞承諾,只要迫使羅馬尼亞加入自己的陣營,德國將照會羅馬尼亞,讓羅馬尼亞歸還自巴爾乾戰爭後佔領的保加利亞的國土。

  這一言論得到了保加利亞人的大肆歡迎,保加利亞也加入了脅迫羅馬尼亞的陣營當中。

  面對著德國和保加利亞的南北夾擊,羅馬尼亞政府倍感壓力,羅馬尼亞民眾也感受到了來自德國的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親德主義者揚·安東內斯庫就得到了大量羅馬尼亞人的支持,並且成為羅馬尼亞國內舉足輕重的人物。

  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接連的變動,讓其他的巴爾乾國家驚恐不已。一旦德國的手伸到巴爾乾,他們這些巴爾乾國家將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安全,以南斯拉夫為首的巴爾乾國家,不得不將目光放在了英法的身上。

  在歐洲范圍內,目前能夠對抗德國的,也就只有英法奧澳四國同盟了。

  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本來就有著領土衝突,南斯拉夫是絕對不可能加入德國陣營的。

  這也代表著,南斯拉夫其實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加入英法陣營,幫助英法打敗德國。

  1936年9月3日,南斯拉夫國家代表、希臘政府代表、阿爾巴尼亞政府代表和英法政府代表在希臘雅典會面,正式商談有關巴爾乾局勢的議題。

  在這次商談中,南斯拉夫國家代表提到了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動靜,並且就此請求英法的支持。

  英法外交代表自然樂意看到南斯拉夫這個巴爾乾大國靠近自己,於是表態願意支持南斯拉夫等國家。

  因為德國的壓力,各國的商談很快完成,並且締結了新的巴爾乾同盟條約。

  同盟條約規定,簽署條約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王國為盟國,均受英法的獨立保護。

  三國中有任何一國受到其他國家的攻擊,即視為對整個同盟的攻擊。同時,英法將給予三國大力支持,必要時可以開辟新的巴爾乾戰場,就如同之前的一戰那樣。

  隨著英法代表在這份巴爾乾同盟條約上簽字。巴爾乾三國也終於松了一口氣。

  這份條約雖然不能完全保證他們的安全,但至少能夠保證他們在面臨以德國為首的軍事集團的進攻的時候,還能擁有一定的後盾。

  其實從地圖中就能夠明白,為什麽巴爾乾三國在得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動靜之後,會變得如此的恐慌。

  如果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投靠德國,他們將和德國以及意大利實現對巴爾乾的包圍。

  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全部處於這個龐大的包圍圈中。

  這也代表著,如果沒有外力支持的話,三國很難對抗整個德意軍事集團,並且很有可能會被德國軍隊迅速攻破。

  在有了英法的支持之後,至少皇家艦隊會保證他們的安全。就算面臨滅國的風險,他們也可以通過海路前往倫敦,組建流亡政府繼續抵抗德國。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萬第2/10天,今天已更4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