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63章 利奧西拉德
  第763章 利奧·西拉德

  在澳大拉西亞和英國商討著如何控制世界油價的時候,同樣位於歐洲的德國,此時卻顯得不是那麽平靜。

  和自己同樣政體的意大利此時正在進行著光榮的殖民戰爭,這讓同樣想要擴張自己版圖的希特勒羨慕不已。

  但問題是,剛剛成為德國首相的希特勒還沒有完全掌握權力。他先要做的,是清除德國國內反對他統治的其他政黨,還包括之前的政府官員。

  對政黨和政府進行清洗固然能讓自己掌控更多的權力,但同樣也會讓其他政黨聯合在一起,通過民間的輿論發起反擊。

  希特勒先是讓自己的手下在國會提交法案,法案中直接放大了他和他的政黨的權力,甚至可以肆無忌憚的頒布並且修改德意志帝國的法律,並且不需要在國會通過。

  光是這點,就已經做到了堪比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專製獨裁。

  但問題是,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統治是受到澳大拉西亞民眾認可的,而且阿瑟也沒有通過自己的權力大肆打壓其他政黨和勢力。

  但希特勒就不同了。強製讓國會通過這份提案之後,第二天就讓手下頒布了大肆打壓其他政黨的法律,禁止其他政黨在德國進行演講,並且宣布有組織的遊行非法,算是直接斷了那些政黨的後路。

  這樣一來,其他的政黨自然也不幹了。為了給希特勒足夠的壓力,讓他放棄推行打壓其他政黨的法律,各政黨選擇聯合起來,並且組織了一次超大規模的遊行。

  遊行的規模遍及整個柏林,預計參與人數至少高達十萬人以上。

  遊行的民眾高喊著反對獨裁專政統治,要求保持各政黨合法權力的口號,昂首挺胸的從德國國會路過。

  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希特勒和他手下的不滿。有人提議要用武裝力量鎮壓這次遊行,但最終還是被希特勒拒絕了。

  畢竟遊行的可是德國民眾,而且規模如此之大,想要靠武力鎮壓是很難實現的。

  而且武力鎮壓這次遊行,勢必會引起其他政黨和民眾更加激烈的反抗。

  相較於短時間內的爭權奪利,當然是自己統治的穩定更加重要。

  反正他已經和威廉二世達成了合作,取締國會是遲早的事情,沒有必要急於這一步。

  本著這樣的想法,希特勒沒有對這次遊行武裝鎮壓,而是選擇了從中分化。

  對於一些原本中立的政黨,希特勒賞以高官厚爵,吸引了一部分政黨加入自己的黨派,瓦解了原本團結的反對黨。

  對於那些堅定反對自己的黨派,希特勒還是比較果斷的,選擇了動用武裝力量鎮壓這些黨派。

  之前也提到過。希特勒掌握著比德國軍隊還要多的私人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也是輕松消滅其他黨派的重要因素。

  在希特勒的努力下,這次遊行隻持續了幾天的時間,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得不停止。

  而在遊行停止之後,希特勒就進行了自己的下一步動作,那就是直接宣布其他黨派非法。

  說實在的,只要掌握了政府機構和軍隊,在政治鬥爭中也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目前的希特勒就是這樣。不僅控制著政府,還控制著數量遠遠大於軍隊的武裝力量。

  在冰冷冷的槍口的威脅之下,其他黨派的成員要麽被暗殺,要麽就只能屈從於希特勒的統治。

  1930年8月3日,小胡子宣布除自己黨派外的所有德國黨派非法,開啟了屬於自己的獨裁統治。

  8月5日,他將自己黨派的私人武裝力量改名為黨衛軍,也象征著他的權力正式達到了頂峰。

  面對著如此高壓的獨裁統治,德國國內還是有很多人表達了不滿的。

  對阿瑟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好機會。在這段時間裡,德國對外移民的數量增加了很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來到澳大拉西亞。

  在這些移民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吸引了阿瑟的注意。阿瑟之前吩咐過情報部門,特意關注德國比較出名的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在經過情報部門的調查之後,最終向阿瑟提供了一份德國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的物理化學家名單。

  這份名單還是很長的,其中有很多阿瑟並不熟知的名字。不過,在眾多不認識的名字中,阿瑟很快還是發現了自己比較熟悉的人。

  其中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阿瑟十分期待的利奧·西拉德了。

  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他對於核武器研發的貢獻,並不低於參加曼哈頓計劃的其他人。
    利奧·西拉德,出生於1898年2月11日,現在的年齡其實才32歲出頭。

  阿瑟對其有印象,還是之前查詢曼哈頓計劃的時候,特意對一些著名科學家搜索之後才了解的。

  利奧·西拉德出生自奧匈帝國,在奧匈帝國被分裂之後,就移民到了德國。

  早在1922年的時候,也就是西拉德24歲的時候,他就獲得了柏林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在物理方面已經有了不小的名聲。

  澳大拉西亞當時也對利奧·西拉德進行了拉攏,但無奈還是以失敗告終。

  失敗的原因,就是西拉德並不願意太過麻煩,他更想居住在自己熟悉的歐洲,特別是德國和奧地利。

  但在德國的局勢進入混亂之後,西拉德也就不得不被迫移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拉德和愛因斯坦的關系還是比較好的。

  早在西拉德在柏林工業大學就讀的時候,就和愛因斯坦認識,並且兩人成為好朋友。

  而現在,得知西拉德想要選擇移民地的時候,愛因斯坦想都不想的推薦了澳大拉西亞,並且邀請西拉德和自己一起共事。

  也正因為這樣,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西拉德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了澳大拉西亞,選擇和愛因斯坦一起共事。

  說實在,西拉德對於原子彈研究的推動絕對居功至偉。歷史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正是西拉德竭力勸說愛因斯坦給羅斯福總統寫信,建議美國在德國之前研究出原子彈,還讓美國啟動了曼哈頓計劃。

  而愛因斯坦交給羅斯福總統的信息,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也是西拉德起草的。

  這封信也因此被稱作愛因斯坦—西拉德之信,象征著兩人對於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功勞。

  阿瑟對於西拉德期待的原因,是因為西拉德不僅是曼哈頓計劃的主要成員,還率先構想出了核鏈式反應,並且據此建造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座核反應堆。

  澳大拉西亞有了西拉德,毫無疑問能夠加快核反應堆的建造進度,進而推動原子彈的建造。

  也正因為如此,阿瑟對西拉德還是比較重視的。在得知西拉德一行人已經快要抵達澳大拉西亞的時候,阿瑟特意讓十分繁忙的愛因斯坦抽出半天的功夫去迎接自己的朋友,並且在聖阿瑟堡給西拉德組織了一次歡迎宴會。

  參加歡迎宴會的並非達官貴人,而是皇家科學院比較重要的科學家。

  阿瑟並不打算親自到場。如果自己參與的話,這些科學家們會比較拘束,反而會讓宴會變得冷場。

  第二天,阿瑟就親自接見了西拉德,並且直接許諾讓西拉德參與核反應堆的研究。

  阿瑟並不擔心西拉德的忠誠度。因為所有參與核武器研究的科學,他本人和他所有的家人,都是要受到監視和管控的。

  只要參加核武器的研究,在核武器徹底研發出來之前,他們是不允許移民到國外的。

  甚至就連出入研究項目所在地都要經過報備,這也極大概率杜絕了其他國家派出間諜的可能。

  說實在的,核武器研發項目小組所在的地區,算是澳大拉西亞除了王宮之外戒備最森嚴的地區了。

  如果這都能被外國間諜滲透的話,那麽阿瑟也該考慮情報組織的忠誠度和能力了。

  而且,為了核武器研發的保密性,三個情報局全部都派出了自己的主力,並且三個情報局之間不會有任何聯系。

  這也極大程度拒絕了情報工作的疏忽。一旦情報工作出現問題,三個情報局總會有一個發現,並且將其上報。

  對於西拉德的薪資待遇,一開始肯定不可能提升到和愛因斯坦同等級別的的水平。

  好在西拉德也明白這一點。再加上能夠和自己的朋友愛因斯坦一起工作,他對於薪資待遇方面倒沒有太大的要求,能讓自己的家人過好普通的生活就行。

  為了體現自己對人才的重視,西拉德的家人被安排在了墨爾本,並且贈送給他們一套獨棟別墅和一輛汽車。

  當然,這樣也方便情報局監控西拉德的家人。在核武器沒有研發出來之前,或者阿瑟足夠信任西拉德之前,一定的監視和防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還是剛從外國移民到澳大拉西亞,就參與了國家最重要的研發項目的科學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