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26章 英國人的大麻煩(33更)
  第726章 英國人的大麻煩(33更)
  1929年3月17日,倫敦唐寧街十號,著名的英國首相府邸。

  英國首相鮑德溫此時面色凝重,坐在鮑德溫身邊的都是英國內閣的重臣。

  “各位,說說吧,美國那邊我們應該怎麽處理?”鮑德溫首相面色凝重的開口。

  所謂的處理並不是對美國國土的分割,而是處理紐約剛剛爆發的一場混亂。

  是的,紐約又重新混亂了。

  紐約州的人口超過1200萬,紐約的人口僅次於倫敦,是列強眼中的世界第二大城市。

  拿到紐約州在英國人眼中是佔了大便宜了,但如果了解美國局勢就清楚,英國人同樣也撿回了一個巨大的麻煩。

  如果說美國的混亂是種族衝突、民族糾紛、階級矛盾的話,那麽作為美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紐約就完美的繼承了這些缺點,說是一個混亂的小美國也完全不為過。

  作為一個繁榮的國際性大都市,紐約聚集著數以十萬計的城市白領,這些人也是紐約人口和職業的大多數。

  同時,紐約還盤踞著一些美國的財團,有大量的企業和工廠在紐約有著不小的資產。

  除此之外,紐約自然也吸引了大量的難民和底層民眾,這也讓紐約的實際情況比想象中的糟糕的多。

  如果說之前頭疼的是美國政府,那麽現在自然就換成了英國政府。

  更要命的是,因為之前的華盛頓慘案,美國民眾對於武力鎮壓是極度排斥的。

  雖然武力鎮壓不失為一種方式,但如果英國人真的采用的話,想要在美國建立聽從自己的國家就比較困難了。

  同時,美國東海岸數量眾多的黑人也是一個麻煩。不接受這些黑人的話,黑人如何處理是個問題。

  但如果接受了這些黑人,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矛盾會讓東海岸即將成立的國家內部出現巨大的裂隙。

  偏偏英國人又不能像澳大拉西亞那樣處理黑人。澳大拉西亞佔據的西部地區黑人比較少,畢竟人口的總量本來就不多。

  人少就很好處理,隨便遣散到其他地區,也不會引起太大的矛盾。

  但東海岸就不同了。英國所控制的地區黑人數量數以百萬計,這些黑人想要遷移也沒有合適的地區。

  而且,這些黑人肯定也不願意重新返回非洲。畢竟相較於氣候舒適並且繁榮發達的美國東海岸來說,炎熱荒涼的非洲簡直不是人待的。

  除了黑人是個麻煩之外,東海岸美國的各大財團,以及來自歐洲的各個民族的移民都是巨大的問題。

  美國財團之所以能夠把持美國的政治,除了財團之間擁有龐大的財力之外,財團也控制了美國大量的企業,間接性的控制了大量的美國工人。

  如果不對財團加以防備甚至加以控制的話,這些財團對於即將成立的國家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當然,還有東海岸那數量眾多的工人。工人階級也是一個不小的力量,也有可能影響到美國東海岸的局勢。

  如此混亂的局勢造就了什麽?
  當然是造就了歐美民眾喜聞樂見的大遊行了。

  如果身處紐約的街頭,可以看到很多遊行民眾的身影。當然,在這些遊行中,每個隊伍遊行的口號和目的也是不一致的,具體參與的人群自然也就不一致。

  每個群體的遊行都是關乎自己的利益,展示出的口號也五花八門。

  大多數白人要求英國政府照顧自己的權利,重新恢復工廠和企業的秩序,保障自己的工作崗位等等。

  黑人要求英國向自己分發救濟糧食,同時保障自己在將來新的國家的政治地位,確保黑人也是國家的合法公民。

  工人的要求除了保障工作崗位之外,還有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降低美國目前價格高漲的糧價等等。

  說起美國的糧食價格,在戰爭爆發開始就節節攀升,並且上升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再加上美國滅亡之後美元的大幅度貶值,讓美國的糧價幾乎無可控制,除了一些實施軍事管控的地區之外。

  除了這些遊行,一些既得利益群體,也要求英國政府開啟英鎊和美元的兌換通道,並且暫時保證美元的價值。

  美元體系是美國建立的,美國滅亡之後自然也就崩塌了。

  最糟糕的自然是那些手中握有大量存款的美國民眾和企業,他們手中的美元瞬間變成了廢紙,這對美國民眾和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
    雖然美元理論上也可以兌換成英鎊,但現在可沒有人願意將自己手中的英鎊兌換成美元。

  美元的何去何從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關乎到美國大量企業和民眾的切實利益,同樣也關乎到美國的經濟危機是否能夠得到緩解。

  “首相閣下,我覺得我們應該暫時保障美元的價值,直到英鎊將美元徹底替代。”財政大臣率先站起來說道:“這也有利於英鎊的推廣,我們的貨幣將成為真正的全球貨幣。”

  鮑德溫首相點了點頭,說到:“財政部有沒有計算過這麽做需要多少資金?”

  將東海岸流行的美元全部兌換成英鎊雖然是件好事,但這也需要大量的英鎊來兌換。

  “根本無法計算。”財政大臣面露難色,比較直白的說道:“東海岸是美國的核心地帶,如果將所有美元全部置換成英鎊,所需要的英鎊數量根本無法計算,甚至會達到一個我們難以想象的數字。”

  鮑德溫首相有些頭疼的咬了咬牙,最後還是說道:“那就先暫時保證美元的價值吧。向東海岸所有地區發出公告,我們會保障美元的價值,讓他們放下心來。

  抓緊聯系澳大拉西亞那邊,國家的組建工作應該進入籌備狀態了,美國的麻煩應該讓美國人自己去解決。”

  “澳大拉西亞那邊已經聯系過了,他們表示在籌備世界飛機博覽會,要等到五月份才會開始新的國家的組建工作。”外交大臣站出來回答道。

  “該死!”鮑德溫首相心中暗罵一聲,表情卻沒有太多的改變。

  世界飛機博覽會明顯只是一個借口,工作更加輕松的澳大拉西亞明顯不想和英國人聯合起來,這也代表著英國人必須獨自面對東海岸的各種問題。

  “他們難道就不用準備選王工作嗎?”鮑德溫首相有些鬱悶的詢問到。

  看到內閣眾人異樣的表情,鮑德溫首相才明白自己的問題有多麽好笑。

  根據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雙方的商議,北美洲的兩個國家基本是王國級別的。

  當然,這樣的王國頭銜在歐洲就沒有多大的認可程度了,只能說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自娛自樂。

  但畢竟也是兩個王國,人口少的有數百萬,多的有上千萬,綜合實力也絕對能達到歐洲三流。

  澳大拉西亞方面肯定會優先選擇阿瑟的兩個兒子,而不是像英國這樣在整個歐洲范圍內進行選王工作。

  之所以有這種截然不同的局面,其實就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王權的不同。

  在英國,王權和相權實際上是處於對抗的關系。首相才是英國權力最高的人,自然而然也會防備著握有王權的國王。

  這也代表著,英國將要建立的兩個王國注定不可能全部是英國王室成員,因為這相當於鮑德溫首相自己給相權培養競爭對手。

  澳大拉西亞方面就簡單的多了。阿瑟手中握有大量的權力,政府根本沒有實力反對,也壓根不會去反對。

  說實在的,就憑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聲望,在阿瑟和首相之間民眾肯定會無腦的選擇支持阿瑟。

  像選國王這種小事,民眾們肯定更加樂意看到阿瑟的兒子成為新的國家的國王。

  至於美國人的意見,其實是可以忽略的。畢竟澳大拉西亞的兩個國家人口都比較少,操作難度自然也要低很多。

  面色輕微變動,鮑德溫首相很快就緩了過來,對著外交大臣吩咐道:“告訴澳大拉西亞,在美國建立王國需要我們雙方的共同努力。在世界飛機博覽會結束之後,在五月份之前,相關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進展。”

  五月份之前已經是鮑德溫首相能夠接受的最晚時間了。因為在今年的五月份,英國將開啟新的一輪大選,而這也將決定著鮑德溫首相能否成功連任。

  雖然戰勝美國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但在鮑德溫首相的任期中,也發生過工人大規模遊行,以及經濟危機所造成的衝擊。

  目前英國還是有著大量的失業人口,這有很大可能會影響到鮑德溫首相的選票。

  畢竟鮑德溫首相的對手也不普通,他的對手,也就是歷史上在今年接替鮑德溫成為首相的,就是上一屆的首相,英國工黨的領頭人物麥克唐納。

  要是處理不好導致民眾不滿,鮑德溫首相很有可能再次告別首相寶座,只能看著自己的競爭對手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對自己曾經制定下的政策指手畫腳,甚至全盤否定也不無可能。

   第三更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另外,月票翻倍開始了,跪求兄弟們月票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