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23章 農業和教育的八年計劃
  第723章 農業和教育的八年計劃
  不得不承認,當一個實權國王確實要輕松很多。包括之前的運河建造和現在的世界飛機博覽會,阿瑟只需要提出一個框架,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將這個框架完善。

  阿瑟的目光也不會一直停留在某個方面,繼世界飛機博覽會之後,阿瑟又再次前往郊外考察,順帶著聽取農業大臣馬切伊·斯威尼關於八年建設計劃中農業建設的匯報。

  在聖阿瑟堡郊外30多公裡的一處產糧區,阿瑟見到了這位新上任的農業大臣。

  “陛下。”馬切伊·斯威尼恭敬的行禮。

  “馬切伊部長,介紹介紹農業部門接下來的建設計劃吧。”阿瑟平淡的點了點頭,示意馬切伊部長邊走邊聊。

  周圍有著大量的皇家侍衛把控,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阿瑟就這樣和馬切伊部長一邊觀看產糧區的具體建設,一邊討論農業部的計劃。

  “陛下,農業部在將來的主要建設一共有三項,分別是保證產糧區用水的是水利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科技建設和完善農業產品生產鏈,促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提高農業從事者具體收入的體系化建設。”馬切伊部長十分恭敬的介紹道。

  “您所看到的這片產糧區目前擁有三個大型蓄水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保證我們產糧區的用水需求。

  像這樣的水利建設遍布我們所有產糧區,建設新的水利設施,以及維護我們現有的水利設施大約需要3200萬澳元的資金。”

  阿瑟點了點頭,對於水利工程所需要的資金數量沒有任何異議。

  產糧區的建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保障用水,這些水利建設十分重要,也關乎到糧食產量的穩定性。

  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利設施,一旦面臨乾旱,對於糧食產量的打擊就是翻天覆地的。

  這些投入相較於整個糧食生產的計劃來說不值一提,也是不得不投入的。

  “繼續說。”阿瑟點了點頭,示意馬切伊部長繼續。

  “農業部的第二個計劃,就是鼓勵農業科技的創新,鼓勵產糧區的擴大化和集中化,同時推動農業機械化。

  目前我們在農業機械化方面已經小有成就,但仍有上升的空間。

  除此之外,農業部打算建立助農資金,一來是幫助農業從事者更好的擺脫經濟危機,二來就是鼓勵農業方面的新科技能夠快速走向全國。

  目前在這方面的預算,農業部大約需要2400萬澳元。”馬切伊部長時刻關注著阿瑟的臉色,確認沒有任何異常之後才提出了自己的資金要求。

  2400萬澳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阿瑟點點頭也就同意了。

  “第三項就是關於現代農業產品體系,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的建設。

  我們不應該隻成為糧食出口大國,同樣也能向著加工農產品大國邁進。

  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我們的糧食和農產品出口,還能幫助農業從事者提高收入。

  對於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和體系的建設,大約需要3000萬澳元的資金。”馬切伊部長繼續介紹道:“

  除了這三項大建設之外,農業部還決定鼓勵經濟作物的種植,比如咖啡,葡萄,橡膠等等。

  同時,農業部決定對國內糧食實施最低保障價格。根據目前我們國內平均糧食價格來看,糧食價格一直在每噸31澳元到每噸35澳元左右波動。

  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最低糧食保障價格暫定為每噸30澳元。一旦商品糧的收購價格低於最低保障價,農業部就會緊急出資拯救糧食市場,確保農業從事者的收入不會過低,從而影響到整個市場。”

  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對國家方面來說是個好事,但對那些農業人口來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價格在列強中也是比較低的,這也導致農業從事者的收入低於城市工作者一大截。

  要不是國家不斷的出口糧食到國外,恐怕光是澳大拉西亞的糧食消耗量,就足以讓大多數農業從事者破產了。

  沒辦法,這就是人口少的壞處。人口的體量擺在這,糧食的消耗量自然不會提升多少。

  糧食消耗的少了,糧食的價格自然也會越來越低。除非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市場,要不然,這就會形成死循環,也是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

  雖然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和保障糧食最低價格看起來互相矛盾,但實際上這兩項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糧食產量和糧食儲備都很重要。澳大拉西亞如此龐大的土地面積,先天性就注定了糧食產量絕對不會低。

  好在目前有著更多的市場可以傾銷糧食,提高糧食產量在現在來看也是完全正確的做法。

  而保障糧食的最低價格,其實就是確保農業從事者有著和人均收入差不了太多的收入來源。

  免不了有些資本家因為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從而想方設法的降低糧食的購買價格。

  這會直接危害到農業工作者的利益,反而是資本家這樣的中間商賺了差價。

  農業部要做的就是從源頭就開始提高糧食價格,讓中間商的差價少賺一點,至少確保最基本的農業工作者能夠有足夠的收入。
    農業部的三項建設計劃大約需要8600萬澳元的資金,這對於阿瑟來說也是能夠接受的。

  畢竟如此大規模的建設不是一年就會完成的,平攤到八年的時間裡,每年農業部的資金也就是上千萬澳元而已。

  同意了馬切伊部長的三項要求之後,在最後返回之前,阿瑟對著馬切伊部長勉勵道:“我認可農業部的三項建設計劃,也相信馬切伊部長能夠切實的管理好農業部和國家的糧食生產。

  糧食是國家的命脈,農業部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並且要切實的考慮到農業工作者的利益。

  這三項提議很好,告訴勞爾首相,你的提議在我這通過了。”

  馬切伊部長面露喜色,連連應是。

  得到了阿瑟的首肯,也就代表著這份提議100%會通過內閣的投票。

  沒有人會不給阿瑟面子,阿瑟的話在內閣政府絕對一言九鼎。

  回到王宮的阿瑟還沒有休息多久,教育部門又將自己的計劃提交給了阿瑟。

  雖然大多數時候阿瑟都可以放心的交給政府自行決定,但這種每隔幾年確定下一步發展計劃的重要關節,相關資金的把控缺了阿瑟卻是不行的。

  要是沒有阿瑟的話,像農業部接近一億澳元的資金申請,光是財政部是沒有權利審批的。

  如果放在內閣投票的話,各部長之間為了爭奪預算又會各種爭吵,辦事的效率平白無故會降低很多。

  也正因為這樣,各部長爭奪預算時都會優先在阿瑟這兒申請。

  要是阿瑟點頭同意了,就完全可以不用經過內閣政府的投票,直接從財政部那獲得撥款。

  只不過,要想獲得阿瑟的點頭同意,沒有一些真本事肯定是不行的。

  畢竟阿瑟擁有來自後世的目光,在一些項目上,會更加清楚如何做才是真正正確的。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中永恆不變的主要話題,也是決定國家未來強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雖然澳大拉西亞沒有少年強則國強這樣的名言,但對於教育的重視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位官員的心中。

  不過相較於農業來說,教育部的計劃就比較簡單了。

  首先是大學的數量上。

  隨著時間進入1929年,澳大拉西亞的大學數量也突破了50所,平均每個州級行政區的大學數量已經超過了兩所。

  這樣的數字明顯還落後於歐洲,甚至連已經滅亡的美國都有所不如。

  這次戰勝美國之後,澳大拉西亞可以吸收許多美國名校喪失工作的專家教授,建設新的大學也就有了足夠的師資來源。

  在教育部的計劃中,未來八年內擬建48所大學,幾乎是將現有的大學數量翻個倍了。

  這48所大學中除了現有比較著名大學建設的分校之外,還會和美國的部分大學合作,建立美國大學的分校。

  就比如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目前已經處於澳大拉西亞的控制范圍之內。

  加利福尼亞王國已經確定是兩個小家夥控制的領地了,阿瑟自然也不會直接將加州大學搬過來。

  不過,憑借加州大學的名望和師資力量,在澳大拉西亞建設一座分校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這48所大學的建設都能在八年內完成,澳大拉西亞將在八年後擁有上百所大學,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將會接近十萬人,已經初步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了。

  雖然大學數量越來越多是件好事,不過,伴隨著大學生的學歷變成普遍性的,大學的學歷也注定會貶值不少。

  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對於國家來說是個好事,阿瑟自然也不會阻攔這樣的趨勢發展。

  畢竟想一想,就連那種乾體力活的行業都是保底大學的學歷,這不就代表著國家的教育發展十分順利嗎?

  唯一可能就是苦了那些大學生,雖然不至於失業,但想要獲得一個較為輕松的好職位的競爭性是越來越大的。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