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20章 艾爾湖運河計劃
  第720章 艾爾湖運河計劃

  接下來一段時間,美國國內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哪裡又成立了新的國家。

  兩個王國成立的事情都交給政府去做之後,阿瑟也再一次的空閑了下來。

  隨著時間進入1929,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動。

  目前應該能贏來短暫的穩定,阿瑟也將目光放在了經濟危機中的建設上。

  是的,雖然澳大拉西亞在經濟危機中沒有遭受到太大的影響,但經濟危機中的建設卻是不能停的。

  只有不斷地開動大規模建設,才能從歐洲和美洲吸引更多的白人移民,填充澳大拉西亞的人口。

  當然,隨著人口已經超過3600萬,澳大拉西亞對於人口的需求就沒有那麽劇烈了。

  所產生的影響,就是移民部門對於移民的審核更加嚴苛,移民所需要度過的考察期也從三個月到半年延長到半年到一年。

  這也代表著就算表現很好的移民,最快也得等到半年後才能獲得澳大拉西亞的國籍。

  在移民審核或者考察期中沒有通過的,就會被強製遣返,並且三年內不得進行移民申請。

  這也是杜絕其他國家大量的向澳大拉西亞派遣情報工作者。

  雖然世界局勢看起來和平,但暗處的的間諜特工和情報工作已經鬥得水深火熱。

  澳大拉西亞情報部門每年都會抓獲和審核至少上百名情報工作者,他們最好的下場就是被遣返並且永久禁止進入澳大拉西亞了。

  至於那些在情報工作中被發現的,基本都會被情報機構就地處決。

  這也是各國所默許的,情報人員被發現後就只能任由別人處置。

  在不能光明正大的承認派遣情報工作者的前提下,犧牲情報人員的利益,來保護國家的聲望,這是最好的結局。

  戰爭結束了,阿瑟之前決定的幾個建設也終於可以開始進行。

  其實從經濟危機開始,澳大拉西亞就開動了幾個比較大型的建設項目,並且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而目前阿瑟所說的大建設,自然是比之前還要龐大的項目。

  第一個被定下來的項目就是關於修建艾爾湖連通海洋的運河計劃。

  說實在的,這個運河計劃哪怕是阿瑟都要下很久的決心才能啟動,而且阿瑟也不清楚艾爾湖運河計劃最終能否獲得圓滿的成功。

  因為哪怕到了後世,像艾爾湖運河這樣連接內陸湖和海洋的大運河也沒有先例,沒有人知道這樣的運河能否獲得成功。

  畢竟運河更多的作用是節省路途所需的時間,還有就是航運和海運等等。

  但艾爾湖運河的作用更多的是讓艾爾湖充斥湖水,灌溉並且濕潤整個大自流盆地。

  如此做的好處,有極大概率會激活大自流盆地,讓澳大拉西亞獲得一個面積上百萬平方公裡的龐大綠色盆地。

  只要運河計劃能夠成功,澳大利亞地區整個東部都會變成適宜居住的地區,光是澳大利亞的人口容納限度都會提升到2到3億人。

  當然,如此龐大的大運河計劃,在項目啟動之前肯定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的。

  早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內閣政府就考慮過艾爾湖運河的修建計劃。

  但如此龐大的工程必須得阿瑟主動點頭才能動工,因為誰也無法承擔項目失敗後的後果。

  阿瑟經過了慎重的考慮,還是決定啟動艾爾湖運河的修建工程。

  憑借著阿瑟高額的聲望,哪怕將來運河修建後沒有太大的成果,也不會導致民眾的不滿。

  要是讓政府來推動的話,結果好也就罷了,要是沒什麽作用,恐怕民眾們會以勞民傷財的借口,直接要求議會罷免政府。

  讓阿瑟決心推動艾爾湖運河計劃的原因,除了艾爾湖運河很有可能激活整個大自流盆地之外,還有就是艾爾湖比較獨特的性質了。

  從地形圖上就能看出,艾爾湖運河絕對是澳大利亞地區中部平原的心臟,也是整個大自流盆地十分重要的水資源來源。

  這個被稱作死亡的心臟的內陸湖,其實並沒有完全死去。

  根據對於艾爾湖的記載,平均每100年,艾爾湖的湖水會充沛3到4次。

  也正是這每20多年才能遇到一次的艾爾湖水,讓艾爾湖周邊的環境不至於太過糟糕。

  特別是100年前的現在,大自流盆地還沒有完全流乾水分,艾爾湖的周邊也沒有完全荒漠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艾爾湖本身就是一個鹽鹼湖,不用擔心流入海水對艾爾湖周邊的環境造成影響。

  海水其實並不能滋潤土地,因為海水中的鹽分太高,甚至還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但艾爾湖的環境比較特殊,甚至艾爾湖湖水中的鹽分還要遠高於海水。

  哪怕是如此高的鹽分都沒有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這也是阿瑟看好運河連通海水之後,艾爾湖能夠重新煥發生機的原因。

  那麽問題來了,一個靠近大自流盆地邊緣地帶的湖泊,為什麽說它是整個大自流盆地的心臟呢?
  其實艾爾湖能夠形成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有很多河流都匯入了艾爾湖。

  但因為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地帶眾多,導致艾爾湖湖水的蒸發量遠超於其他內陸湖。

  甚至有的河流河水還沒有流到艾爾湖,就已經在中途被蒸發幹了水分。

  如果艾爾湖能夠常年充沛水資源,較高的氣溫會迅速蒸發水分,然後將這些水汽變成整個大自流盆地急需的雨水,回饋過度流失水資源的盆地。

  而澳大利亞地區的季風風向有兩種,一種是是冬季較多的東南風,一種是夏季較多的西北風。

  就艾爾湖的地理位置來看,如果艾爾湖能夠充滿海水,甚至可以惠及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還能夠讓目前政府大力建設的墨累河流域更加不缺水資源。

  有著這麽多的好處,一些風險和壞處也就完全能夠承擔了。

  在阿瑟的命令下,1929年1月21日,艾爾湖運河計劃正式宣布啟動。

  整個運河計劃將分為三段,分別是連通南北艾爾湖的長達十公裡的北部運河、連通南艾爾湖和托倫斯湖的中部運河以及聯通托倫斯湖和斯潘塞灣的南部運河。

  其中,北部運河裡程最短,預計長度9到10公裡左右。中部運河是最長的,預計長度70到75公裡。南部運河居中,預計長度60到65公裡。

  需要挖掘運河的路段加起來也不到150公裡,長於德國人修建的基爾運河,但卻遠遠短於連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蘇伊士運河。

  因為艾爾湖的地勢低於海洋,這也代表著運河的修建很好完成。只要運河修建完成,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輔助設施,海水就能自然而然的流入艾爾湖。

  確定了運河的預計長度之後,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運河的寬度了。

  雖然運河建成之後也會開通航運,但更多的也只是運輸中部的礦產資源而已。

  這也代表著艾爾湖運河對於航運的需求不高,運河的寬度和深度自然不用像蘇伊士運河那麽龐大。

  經過地理勘測部門的全面勘測以及設計,整個艾爾湖運河的建設將大多參考德國的基爾運河。

  這也代表著艾爾湖運河的寬度(運河底寬)將會保持在44米的水平,水深11米,可以容納3.5萬噸以下的船隻通航。

  根據各部門的估計,整條運河預計耗資2.7億澳元,修建時間至少8年。

  這也是內閣政府不敢推動運河修建計劃的原因,畢竟沒有人敢保證自己八年後還坐在內閣寶座上,這種自己承擔風險卻為別人做嫁衣的行為,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該推動的。

  當然,對於阿瑟來說就無所謂了。反正坐在王位上的除了阿瑟就是阿瑟的兒子,始終都是王室承擔成功的成果或者背負失敗的責任。

  2.7億澳元只是初步的估價,實際情況還要等到運河建設開始之後才能得知。

  政府雖然能出得起這筆錢,但也肯定不可能將所有的錢都壓在運河上。

  經過思考之後,政府決定發行運河國債,從民間籌集一部分資金用來啟動運河的建造。

  同時,將整段運河分成大大小小的工程,爭取能夠對外招標,承包出去。

  運河國債的發行從一月底就已經開始,預計發行一個月,能籌集多少資金就籌集多少資金。

  但資金的籌集情況大大超乎了阿瑟的預料,一個月的時間愣是籌集了將近兩億澳元的資金。

  這也代表著,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運河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就已經籌集了大半。

  雖然後續還要對這些國債進行償還,但還債的錢可以從運河的通航費中扣除。

  將來走運河的大多數都是工廠的貨運輪船,每一趟的通行費用都不是小數字。

  相信艾爾湖運河就算不能像德國的基爾運河那樣成為少有的極為繁忙的交通要道,也能成為連通澳大利亞中部和南部的通道,將更多的礦產運輸到南部發達地區,然後將其製成工業產品,出口給其他國家。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