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02章 佔領加尼福尼亞(二合一章節)
  第702章 佔領加尼福尼亞(二合一章節)

  隨著墨西哥的入場,美國邊境的戰鬥變得更加混亂,因為戰爭每天受傷和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不過這也是必然。想要打贏一個列強國家,不付出一點傷亡是根本不可能的。

  好消息是,作為美國的敵對者,聯合軍隊這邊的參與者將近30個國家,所能貢獻的軍隊也根本不是美國可以抗衡的。

  現在也就是各國不想出全力,要不然,美國政府是絕對蹦噠不了幾天的。

  目光再次放到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上。經過了幾天的連環轟炸之後,1928年8月11日,澳大拉西亞軍隊對美國西海岸的登陸戰正式開始了。

  對美國西海岸的登陸一共分為三個方向,北部軍隊只有一個步兵師,從俄勒岡州登陸之後,接連控制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愛達華州的重要城市,然後等待著大部隊的支援就行。

  重點進攻方向放在中部方向和南部方向。

  中部方向負責從聖弗朗西斯科登陸,一路向東,攻佔加利福尼亞州的首府薩克拉門托,然後再控制內華達州。

  而南部方向軍隊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掌控美國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洛杉磯,並且順利輻射到更廣泛的地區。

  從軍隊部署上也能看懂阿瑟對加利福尼亞州的重視。哪怕只是現在,加利福尼亞州也絕對是美國西海岸的精華地區,重要性遠遠超過西北部的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

  不開玩笑的說,為了加利福尼亞,阿瑟可以放棄在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的攻勢。

  不過相信美國人也沒有那麽多軍隊可以調遣,在守住加拿大人和墨西哥人的進攻的情況下,能夠調集到西海岸的軍隊就已經很有限了。

  在海軍的配合下,對美國西海岸的進攻十分順利。既然沒找到美國太平洋艦隊,阿瑟也就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對美國西海岸各州的進攻上。

  從前線的匯報中就能夠看出,抵抗澳大拉西亞軍隊進攻的大多都是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美國陸軍人數很少,並且戰鬥力堪憂。

  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澳大拉西亞軍隊就成功登陸了聖弗朗西斯科,並且沿著整個灣區向內陸進發。

  加利福尼亞州的國民警衛隊在澳大拉西亞軍隊面前沒有任何抵抗力,這是來自武器裝備和士兵單體戰鬥力的雙重壓製。

  對洛杉磯的進攻就沒有那麽順利了。洛杉磯畢竟是美國西海岸唯一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甚至人口已經非常接近200萬,放眼全世界也絕對算是特大城市了。

  加利福尼亞州在洛杉磯的防禦力量十分強大,恐怕除了首府薩克拉門托之外,這裡就是美國西海岸防禦力量最強的地區了。

  這裡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洛杉磯明明是加利福尼亞州人口最多的城市,為什麽加州的首府會在幾百裡之外的薩克拉門托呢?

  實際上,這還要關乎到美國西海岸的開發史。

  眾所周知,北美洲這片土地是經過列強的開發之後才成長的,之前也算得上是人口稀少和荒蕪。

  在美國地區,最先被開發的肯定就是東部各州了,西部也是最近一段時間才成長起來的。

  甚至西部一些州目前為止還是人煙稀少的狀態,有很多地區哪怕到了後世的美國,也仍然屬於偏僻的小城市。

  加利福尼亞州為什麽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呢?除了靠近西海岸的地理位置優勢之外,加州所爆發的淘金熱也是重要的原因。

  這和澳大利亞很像。澳大利亞在之前的人口之所以能夠快速的發展,也就是漫長的淘金熱吸引了大量的淘金客。

  如果沒有這些淘金客的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人口也不會那麽多,阿瑟的發展也就不會那麽順利了。

  而聖弗朗西斯科之所以被稱作舊金山,自然是這片土地發現了大規模的金礦引起了淘金熱的原因。

  薩克拉門托距離聖弗朗西斯科並不遠,並且作為加州中心的樞紐城市,成為首府也就理所應當了。

  洛杉磯雖然是加州人口最多的城市,甚至放眼整個美國西海岸都是穩坐第一的狀態,但問題是太過靠近南部,並不利於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穩定。

  而且加州首府也不是穩定不變的。在加利福尼亞州短暫的歷史中,加州首府已經變換了好幾次。

  特別是1849到1862這短暫的13年時間裡,加州首府先後從蒙特利遷移到聖荷西,委利賀,貝尼西亞和聖弗朗西斯科,上演了多城多都的好戲。

  哪怕到了現在,雖然加州的首府已經穩定在薩克拉門托,但洛杉磯還是有不小的聲音要求首府遷移到南部。

  作為加州甚至整個美國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洛杉磯還是有這個底氣的。

  洛杉磯雖然給澳大拉西亞軍隊創造了一丁點的難度,但也終究只是一丁點了。

  美國陸軍都阻擋不了聯合軍隊的進攻,更不要說只是各州組建起來的國民警衛隊了。

  負責在洛杉磯進行防禦的加州警衛隊大約有一萬人的規模,人數上就已經陷入了劣勢。

  澳大拉西亞在加州負責進攻的軍隊有兩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人數已經接近加州警衛隊的四倍了。

  時間來到8月17日,澳大拉西亞軍隊順利攻克洛杉磯,並且對洛杉磯實行臨時軍事管理。

  對於洛杉磯的普通美國民眾,澳大拉西亞暫時也沒有壓迫的意思。

  畢竟將來大概率會成為幾個小家夥的子民,阿瑟也不會為幾個小家夥創造困難,畢竟這是關乎到自身的統治和生命安全的。

  甚至不僅沒有壓迫洛杉磯市民,反而還在實行軍事管理之後,向部分洛杉磯的失業人群分發了糧食、提供了工作等。

  具體是什麽工作呢?當然是幫助澳大拉西亞軍隊裝卸和運輸物資了。

  這些物資除了糧食和醫療物資之外,還有相應的武器和彈藥,是提供給前線軍隊作戰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明知道這些武器丹藥是用來打自己的同胞的,但洛杉磯的市民沒有任何反感,反而還一臉笑容的幫助澳大拉西亞軍隊運輸物資。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美國的移民終究還是來自於歐洲各國,純粹的美國人其實很少。

  從加利福尼亞州各種有特點的城市命名就能夠看出,這是一個極具西班牙風格的地區。

  歷史也確實如此,加利福尼亞州曾經屬於墨西哥,墨西哥曾經屬於西班牙。

  這也導致了洛杉磯很多的市民都是西班牙人,他們和東海岸的移民已經算是兩個國家的人了,自然不會反感澳大拉西亞軍隊進攻他們。

  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和加州政府都沒能做到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工作,但遠道而來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做到了。

  澳大拉西亞軍隊還免費給他們這些吃不起飯的失業人群提供了少量的食物,這種做法和美國政府可截然相反。

  外人對待自己比自己人還要好,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有認可政府的人,又有多少人會不寒心呢?
  這其實也算是澳大拉西亞的陽謀了。但在美國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這樣的陽謀卻過分的好用。

  不管是什麽危機,糧食對於人類來說絕對都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澳大拉西亞雖然隻向洛杉磯的失業人口提供了少量糧食,但卻也好過什麽都沒做的美國政府。

  而且只要為澳大拉西亞軍隊工作的美國人都能獲得更多的糧食分配,這不比繼續待在美國有希望的多?

  正因為這樣的誘惑,不僅有很多美國人願意為澳大拉西亞軍隊賣力,洛杉磯的秩序也比澳大拉西亞軍隊來之前好了些許。

  這樣的情況讓西爾維奧將軍很是滿意。

  畢竟相較於攻佔下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來說,如何守好並且管理好這座城市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洛杉磯還算穩定,洛杉磯市民也沒有和澳大拉西亞軍隊爆發衝突,這對將來澳大拉西亞在洛杉磯布局是很有幫助的。

  在洛杉磯的進攻勢如破竹,其他地區的進攻也沒什麽兩樣。

  說白了,不管是美國陸軍還是國民警衛隊,又或者是因為美國征兵體系所誕生的各類民兵,戰鬥力都遠遠比不上澳大拉西亞軍隊。

  美國政府對陸軍的投入還是太少了,除了陸軍人數遠遠落後於其他列強之外,陸軍訓練的力度也遠遠落後。

  別的不說,澳大拉西亞軍隊士兵一周的打靶量可能就是美國軍隊半年甚至一年的打靶量了。

  這並不是誇張,美國政府仗著地理位置的優勢,歷史上在一戰前對陸軍的投入也確實很少。

  要不是一戰和二戰帶給美國陸軍的改變,以及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之後確實需要更多的陸軍,恐怕歷史上的美國到底如何發展也未嘗可知。

  八月還沒結束,澳大拉西亞軍隊就已經順利控制了包括聖弗朗西斯科、薩克拉門托和洛杉磯在內的加州重要城市。

  北部方向的軍隊進攻也很順利。不過,北部的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也沒什麽重要城市,除了重點控制這兩個州的首府城市之外,對其他的城市也沒有進行布控和管理。
    這才是最正常的。要是對所有城市都進行管理的話,恐怕澳大拉西亞軍隊十萬人的規模完全不夠。

  阿瑟的目的也很簡單,除了維護佔領的各城市的秩序之外,還有就是盡量培養美國人對澳大拉西亞的好感了。

  不說別的,不能因為這場戰爭破壞美國人對澳大拉西亞的印象,畢竟將來這些美國人也有可能成為澳大拉西亞的盟友。

  當然,要實在破壞印象了,阿瑟也只能改變自己的計劃,對這些地區的美國人進行更高壓的管理了。

  不過這些美國人到底也有用處,能夠掌控肯定是要盡量掌控的。

  對美國西海岸的進攻非常順利,對阿拉斯加的進攻自然也不在話下。

  阿拉斯加州的面積雖然最大,但人口卻是美國各州中最少的。

  澳大拉西亞軍隊雖然只有一個團進攻阿拉斯加州,但進攻的速度卻很快,幾天的時間就攻佔了阿拉斯加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安克雷奇。

  阿拉斯加州無愧於冰天雪地的稱號。作為美國最靠近北極的地區,阿拉斯加州的氣候甚至讓澳大拉西亞軍隊感覺到了不適。

  幸好美國在阿拉斯加州的駐軍不太多,在海軍的配合下,就很快攻克了安克雷奇。

  如果在這裡展開大規模作戰的話,澳大拉西亞軍隊未必能夠取得順利的攻勢。

  攻佔安克雷奇之後,這支步兵團就奉命在安克雷奇展開軍事化管理。

  至於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城市,基本上沒有必要去管,也沒有必要浪費兵力。

  說起阿拉斯加州的人口分布,這也是靠近北極的所有國家地區的特點,那就是人口分布比較集中。

  作為阿拉斯加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安克雷奇的人口只有幾萬人。

  雖然幾萬人看起來很少,但人口比例卻佔據了整個阿拉斯加州的47%。

  這是怎樣的誇張比例?
  哪怕是澳大拉西亞人口最多的悉尼和墨爾本,在沒有獨立成為行政區之前,佔據所在行政區總人口的比例也只是30%左右。

  47%的比例代表著掌控安克雷奇之後,就基本上決定了澳大拉西亞軍隊掌控了阿拉斯加州。

  為什麽要掌控阿拉斯加州呢?

  說起來,澳大拉西亞位於太平洋西南角,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東北角,兩者間隔了一整個太平洋,
  從悉尼到安克雷奇的距離更是突破了1.2萬公裡,目前的艦隊全速出發,也需要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

  從地理距離上就決定了,澳大拉西亞想要掌控阿拉斯加州十分困難,並且也看起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但阿瑟明白阿拉斯加州地下擁有多麽豐富的礦產資源,這樣一個目前看起來有些雞肋的地區,它的價值甚至比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這樣的州加起來都高。

  在地理位置上,阿拉斯加州擁有整個美國20座最高山脈中的17座,還擁有美國的最高峰。

  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也在阿拉斯加州境內,這對澳大拉西亞研究北極和北冰洋地理來說是很有優勢的。

  其次,加州擁有高達171萬平方公裡的龐大面積,雖然大部分時間氣候寒冷,但北半球的夏季還是比較涼爽適宜的。

  當然,這都不是太重要的。加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鋅、鉛、金、銀和煤的儲量十分豐富。

  雖然接下來的貨幣並不直接和黃金掛鉤,但擁有黃金越多,所能發行的貨幣數量越多也是肯定的。

  阿拉斯加州豐富的金銀礦能讓澳大拉西亞的貨幣更加堅挺,其余的礦產資源也能豐富澳大拉西亞的礦產體系。

  除了阿拉斯加州的礦產資源之外,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擁有阿拉斯加州可以讓澳大拉西亞更好的控制美國的各州。將來等導彈技術更成熟之後,也能有效的威脅到北美洲各地區,完善澳大拉西亞的全球戰略體系。

  直白一點來說,如果將來在美國西海岸建立新的國家,也能更好的控制這些國家。

  畢竟將來在美國西海岸建立的國家是由阿瑟的兒子統治的,對於自己的兒子,阿瑟又怎能不擔心呢?

  在阿拉斯加州部署一定的軍隊,也能方便將來美國西海岸爆發任何意外,澳大拉西亞軍隊可以快速進行反應。

  而澳大拉西亞、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也能組成一條橫線,幫助澳大拉西亞更好的控制太平洋。

  憑借著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阿瑟甚至可以自豪的說一句太平洋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內海。

  分別佔領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之後,澳大拉西亞的戰略就已經完成一大半了。

  比較幸運的是,美國人選擇在東部重點防禦,西部已經放任了,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進攻十分順利,甚至都沒有遇到過比較強烈的反抗。

  特別是美國西部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亞州淪陷之後,對美國西部其他的州出兵已經變得十分容易。

  剩下的作戰任務愛達荷州和內華達州的人口都不是太多,他們的防禦力量也注定不是太強。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已經基本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接下來就等著英國和法國攻佔自己的目標了。

  事實上,英國人的進攻倒不急不慢。畢竟英國人也明白,此時美國的防禦主力肯定是在東北部的。

  但法國人就顯得急切多了。法國人所分得的土地基本都在美國南部,這裡偏偏也是墨西哥的進攻目標。

  要是法國人行動再不快一點,恐怕還沒等法國軍隊抵達,墨西哥就已經攻佔了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德克薩斯州也就順利的被墨西哥吞並了。

  偏偏墨西哥對德克薩斯州確實有著領土主權,這種被吞進去的肉墨西哥肯定不願意吐出來,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戰爭。

  但法國目前的狀況明顯不允許法國人再掀起一場戰爭,哪怕只是和墨西哥的小規模戰爭,也有可能讓法國的經濟危機加重。

  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快行動,在墨西哥吞並德克薩斯州之前攻佔德克薩斯州的重要城市,然後反過來要求墨西哥軍隊撤離。

  只要能夠趕在墨西哥軍隊之前佔領了德克薩斯州,墨西哥軍隊除非願意和法國開戰,否則也只能咬著牙撤離德克薩斯了。

  此時的法國人就算心裡清楚墨西哥的出軍是英國人的手筆,但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對此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畢竟這件事情總體來說英國人也沒有錯,美國這麽做確實得罪了整個世界,難道還能阻止其他國家向美國宣戰嗎?
  給英國人用同樣的方式挖坑法國人也做不到。美國的鄰國就兩個,墨西哥已經行動了,加拿大就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除了法國本身之外,聯合軍隊中已經沒有能和英國人搶奪地盤的國家存在。

  澳大拉西亞確實有這個實力,但和美國東海岸之間隔了一整個美國。

  澳大拉西亞想要來東海岸搶地盤,就必須得自西向東佔領大半個美國,這是英國人根本不可能放任的。

  哪怕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人的關系再好,英國也不可能坐等澳大拉西亞佔領大半個美國。

  這也是英國人根本不慌不忙的原因,因為美國東海岸已經沒有國家能和英國搶地盤,英國可以穩扎穩打,坐等美國人在攻防戰中陷入疲態。

  1928年8月9日,法國數萬軍隊在加爾維斯敦登陸,並且接連攻克了休斯頓和伍德蘭。

  哪怕連續攻克了幾座城市,法國軍隊也沒有任何停歇的意思,迅速吸進前往他們的目的地,也正是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

  奧斯汀作為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已經很多年了,曾經還是孤星共和國的首都,對德克薩斯州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對法國人來說,如果能夠迅速攻佔奧斯汀,然後再借機控制奧斯汀附近的聖安東尼奧,達拉斯等地區,就已經基本上控制了德克薩斯州的重要城市。

  如此一來,法國也就能趁機在德克薩斯州扶持政權,並且以正當的名義趕走墨西哥軍隊。

  至於德克薩斯州南部包括韋斯拉科、曼斯菲爾德和科伯斯克裡斯蒂等地區,只能暫時先交給墨西哥軍隊了。

  法國軍隊也不可能兼顧這麽多地區,相較於這些小城市來說,搶先攻佔德克薩斯州重要城市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法國人也是有作為列強的驕傲的。墨西哥軍隊都能在德克薩斯州橫衝直入,更不要說作為列強的法國了。

  將墨西哥軍隊阻擋在德克薩斯州之外,法國人才能更好的控制東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完成自己早已經計劃好的戰略目的。

   六千字二合一大章節,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