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80章 關稅對抗和暗中策略
  第680章 關稅對抗和暗中策略

  芬蘭大公國的率先加入不只是敲響了金本位製的喪鍾,同樣也讓英國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明明是英國人率先提議的貨幣集團,第一個加入的中小國家居然是澳大拉西亞的小弟。

  這不僅代表著芬蘭大公國和澳大拉西亞的關系非凡,在側方面說明了英國的小弟關系並不是那麽好。

  英國人怎會允許這樣丟面子呢?幾乎是在同時,英國政府開始聯系那些小弟,給足了自己的壓力。

  伴隨著英國人的壓力,那些原本放棄金本位製的議題進度緩慢的國家,在一瞬間進度也快了起來。

  1927年6月的下半個月,瑞典,挪威,丹麥,葡萄牙,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巴拉圭,玻利維亞,泰國,伊朗,埃及和希臘紛紛選擇加入英鎊-澳元貨幣集團,瞬間打響了全世界放棄金本位製的槍聲。

  如此多的國家加入新的貨幣體系,也自然讓英鎊和澳元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當然,這樣的穩定也終究只是相對的。相較於之前金本位製時的堅挺,現在的英鎊和澳元已經開始大幅度貶值。

  按照實際購買力來算,之前的一英鎊購買力基本等同於7.3克黃金,現在的一英鎊購買力已經降低到5.7克黃金,並且還在不斷的貶值中。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英鎊的實際購買力相較於放棄金本位製之前,應該是要貶值至少一半以上的。

  畢竟相較於值得信賴的黃金,這種不能兌換成黃金,隻依靠政府公信力的紙幣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過相較於金本位製的貨幣體系來說,這種管控下的紙幣體系明顯更適合國家的發展。

  畢竟國家可以更容易的操控紙幣的發行量,通過控制貨幣的貶值和升值,來達到自己的手段和目的。

  之前的貨幣因為和黃金高度掛鉤的原因,想要大幅度貶值和大幅度升值都是比較困難的。

  但現在,貨幣的貶值和升值基本可以靠印刷貨幣的數量來決定,還有各銀行的利率等等。

  簡單來說,流通在社會體系下的貨幣數量比較多,貨幣就會出現貶值的情況。

  流通在社會體系下的貨幣比較少,貨幣就會出現升值的情況。

  而目前來說,想要從容的應對這次經濟危機,英鎊集團要做的肯定是進行貨幣的貶值。

  畢竟整個英鎊-澳元集團也是擁有十多個國家的,聯合起來創造的力量也不少,控制貨幣有序進行貶值還是能夠做到的,至少貨幣的貶值不會像法國那麽混亂,變得幾乎不可控制。

  隨著英鎊和澳元的逐漸貶值,貨幣貶值帶來的好處也幾乎清晰可見。

  首先就是出口的逐漸增加。畢竟現在世界各國只需要花費比往常更少的代價就能夠從英鎊體系國家中進口物資,這對於那些非英鎊體系國家來說自然是比較賺的。

  說白了,一些工業產品可以暫時放棄購買,但比較重要的原材料和礦產物資不消耗是不可能的。

  還有糧食和肉類,只要有人口就會有糧食和肉類的消耗,這是科技再怎麽發展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憑借著貨幣貶值帶來的紅利,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和肉類出口在短時間內迎來了攀升,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經濟逐漸開始繁榮。

  英國放棄金本位製之後,法國政府自然也不裝了,高調的宣布放棄金本位製,並且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法郎集團。

  但法郎集團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法郎的貶值已經變得不可控,購買力相較於一戰前降低了太多太多。

  哪怕法國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弟,還擁有廣袤的殖民地,也不可能讓法郎和英鎊抗衡。

  目前能夠勉強和英鎊抗衡的應該就是美元了,畢竟美元依托美國龐大的市場,其價值還是相對穩定的。

  但很可惜,目前的胡佛總統目光明顯不在貨幣上。胡佛總統自成為總統以來,還沒有進行過任何大的舉措。

  這也讓美國民間有了一些不滿的聲音,甚至有的人在懷疑,當初所吹噓的胡佛總統是否有那麽美好。

  其實也不用美國民間給予胡佛總統壓力,美國不斷激增的失業人數就讓這位風光上任的總統感到了大量的壓力。

  為了挽回自己在民間的風光名聲,胡佛總統決定暫時放棄自由放任的政策,對民間進行一些救濟,至少讓失業的人們不再那麽憤怒。

  但和其他國家直接救濟失業人口的舉措不同,胡佛總統與美國商界,勞工界以及政界的一些巨頭開始進行頻繁會議,最終確定了一項和各國政策截然不同的計劃,那就是通過公共工程項目和向各州提供貸款的方式來促進間接救濟計劃。

  同時,胡佛總統還簽署了當時讓他獲得無數美國選民信賴的承諾——《斯姆特·霍利法案》,用這樣的方式告訴美國人,他胡佛總統是真的會做事情的。

  為了表達自己對美國人的關心和治理經濟危機的堅定態度,胡佛總統立即啟動了自己曾經就撰寫好的計劃,那就是在科羅拉多地區修建水壩。

  早在曾經的全球大戰爆發之前,胡佛總統就親自到訪過科羅拉多地區,並且調查過那裡的問題和發展潛力。

  在1921年成為商務部長之後,胡佛總統就提議在科羅拉多河上修建一座大壩,除了用作防洪和灌溉之外,還能為洛杉磯和南加州提供可靠的供水。

  更重要的是,大壩建成後,還能通過出售其生產的水力發電的電量的方式,來收回大壩建造的成本。
    不過當時的胡佛總統終究只是人言輕微,這份提議被國會多次拒絕,哪怕為此經過了多次修改。

  不過好在現在胡佛已經成為美國總統,除了少有的幾個財團和資本家之外,沒有人能對胡佛的提議說不。

  在胡佛總統的力主下,關於大壩的修建也很快被通過,並且最早預計在1927年下半年簽署通過決議,1928年上半年就可以開始動工。

  這座由胡佛總統力主撰寫修建方案的大壩,被胡佛總統光明正大的命名為胡佛大壩。

  整座大壩的修建成本大約為1.4億美元,去除發電廠和發電機的大壩成本大約為5500萬美元。

  胡佛水壩法案的通過,確實讓美國人看到了一絲希望。畢竟這是一項耗資高達1.4億美元的大工程,這也代表著胡佛政府不同於柯立芝政府治理經濟危機的決心。

  當然,國會能夠如此輕松地通過水壩的修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彌補美國東西海岸之前造成的裂痕。

  美國東海岸大量的失業人口前往西海岸,可是讓西海岸不少的州政府表達了對國家的不滿的。

  現在的胡佛大壩能夠負責洛杉磯和南加州,其實也相當於國會對西海岸的各州示好,來維持整個美國的穩定。

  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馬後炮一句,胡佛大壩的作用對於美國來說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後世,胡佛大壩產生的電力不僅完全償還了修建大壩的成本和利息,還通過控制科羅拉多河的洪水的方式,灌溉了超過150萬英畝的土地,為1600萬美國人提供了用水。

  不過,這座大半年後才能修建的大壩,能否為目前飽受經濟危機困擾的美國帶來改善,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美國政府接連不斷的動作阿瑟自然也得知了,並對此表示了關注。

  別的不說,胡佛大壩對美國確實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也很有可能改善目前美國的經濟危機。

  思緒了片刻,阿瑟還是決定讓美國更混亂一些,免得讓胡佛總統做出一些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的大事。

  要知道,雖然胡佛總統在美國歷史上承受著相當的罵名,但關於胡佛總統的評價幾乎是兩個極端。

  在被評為幾乎是美國最差的總統的同時,胡佛總統的一些為政舉措還是比較有用的。

  現在的發展不同於歷史,萬一讓胡佛總統乾出一些好的總統才能乾出的事情,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和穩定,那阿瑟為和美國戰爭所準備的一切底牌可就白費了。

  不過相較於明年才動工的大工程胡佛大壩來說,美國政府關於貨幣方面的應對目前更值得關注。

  胡佛總統所簽署的《斯姆特·霍利法案》是什麽意思呢?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提高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幫助美國的農民提高收入。

  不過這並不只是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還包括高達2000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通通將其提高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這一下就惹惱了那些並沒有加入對美國提高關稅的國家。畢竟當初對美國提高關稅的是以英國為首的那些歐洲國家,還有大量的其他國家可沒有參與。

  甚至美國人這次連自己的盟友島國都沒放過,也對島國提高了農產品的關稅。

  這也讓原本收入就比較低的島國農民又喪失了一部分收入,也讓島國開始對美國提出了抗議。

  更嚴重的是,相較於提高關稅對進出口的影響來說,美國政府就這份法案所釋放出的以鄰為壑的態度,才是讓那些原本中立的國家不滿的地方。

  畢竟大家原本的態度都是中立,這不是變著法的將所有國家往英國那邊逼嗎?

  英國自然可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立即展開了對這些中立國家的拉攏。

  或許是真的看不慣美國人的態度,各國紛紛展開了對美國的報復,單獨提高了對美國所有進出口產品的關稅,並且還加入了英國人所組建的針對美國的關稅同盟。

  這樣的結局是美國政府和胡佛總統沒想到的,但現在已經明顯無法挽回了。

  美國政府為了挽救自己國內的局勢想要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那麽其他國家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澳大拉西亞自然也樂得見到這一點,畢竟美國提高關稅的對象中就有澳大拉西亞,誰讓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和肉類一直都是出口的重點呢。

  不過阿瑟的目光並未放在提高對美國的關稅上,畢竟之前已經提高到一個相當高昂的數字了。

  相較於和美國人在關稅上動手腳,阿瑟做的就更加果斷,動用一些在美國的公司紛紛拉攏美國的失業人口,通過提供工作和住所的條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美國失業人口。

   3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