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91章 三巨頭會議(34更)
  第691章 三巨頭會議(34更)
  將事情交給議會決定固然更加穩妥,還能避免政府在任何事情上背鍋。但也有著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議會討論的任何事情都會被廣泛流傳,根本不可能做到相對的保密。

  換句話來說,可能英國議會剛剛開始投票決定是否對美國作戰,美國駐英國大使就會收到消息,然後緊急聯系美國進行準備。

  這樣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畢竟議會人多眼雜,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做到保密。

  在將提議提交給議會之前,英國政府就緊急聯系了諸多國家,確定各國家的意見。

  其中英國最重視的就是法國和澳大拉西亞了,這兩個國家也是除了英國之外世界聯盟最強的國家。

  阿瑟對這樣的行動自然不會反對,因為澳大拉西亞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特別是消滅了美國這個敵人之後,僅剩下的島國已經不再構成威脅,澳大拉西亞的太平洋霸業就已經基本注定了。

  而法國人的態度對此模棱兩可,既不反對對美國作戰,但也沒有那麽熱衷。

  畢竟雖然法國人也能獲得相當的利益,但美國是英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不是法國的競爭對手。

  消滅了美國獲得利益最多的是英國人,對法國人來說也就那樣,甚至還更加無法抵抗英國在歐洲的統治。

  但法國也不會反對英國發起對美國的戰爭,更不可能和美國獨立戰爭那樣站在英國的對立方。

  先不說目前的法國和英國確實有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單單是美國人因為流感惹出的眾怒,就已經決定了在這次戰爭中不會有太多的盟友。

  美國在流感中幾乎得罪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終止賠款的支付更是讓流感舊事重提。

  要是英國拿這件事作為突破口,發起對美國的戰爭的話,法國人還能和整個歐洲對抗嗎?

  對法國政府來說,如果英美戰爭爆發的話,法國會立即加入英國那方,用更多的戰績來換取更加豐厚的利益。

  相較於讓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瓜分美國,法國更希望參與美國的瓜分,至少不要讓英國和法國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

  至於美國人的死活,已經被法國忽略了。現在的美國不是說救就能救的,除非法國人願意損失大半的利益,拚上整個國家來幫助美國人。

  但可惜,美國國父也不是說有就有的,畢竟傻子也不是那麽多。

  法國幫助美國或許能讓美國維持獨立,但代價絕對是法國不能承受的。

  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個道理法國人還是懂的,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當然是率先保證自己的利益了。

  1928年6月5日,英國倫敦一處並不起眼的民居中。

  這個小小的地方匯聚了來自好幾個國家的重要代表,包括英國財政大臣丘吉爾,法國司法、陸軍部長路易·巴爾都,澳大拉西亞歐洲王室事務總管戴維、澳大拉西亞駐英國外交大使約翰等人。

  幾人會面的真正目的,除了共同商議是否對美國作戰之外,還有就是可能的戰爭之後的分贓了。

  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參與國家眾多的情況下,提前分贓是很有必要的。

  說白了,戰爭的背後一定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利益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如果不提前說好並且進行瓜分的話,戰爭的結束也就意味著另一場戰爭的到來。

  對於幾乎能夠決定整個世界聯盟態勢的英法澳三國來說,這三個國家私下瓜分美國,其實也就代表著戰爭後美國局勢的走向。

  在這三個國家的主導之下,小國家根本沒有反抗的余地,就連美國人也是這樣。

  從三個國家的人選中能看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參與這場會議的基本都是各個國家的主戰派。

  丘吉爾自然不用多說,法國的司法和陸軍部長路易也是軍方的激進和主戰派。

  而歐洲王室事務總管戴維和澳大拉西亞駐英國大使約翰基本都聽命於阿瑟,阿瑟的態度也不用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英法澳三國之所以有著如此眾多的主戰派,其實就是因為打敗美國之後各國都能瓜分到足夠的利益。

  美國東西分別臨近大西洋和太平洋,這也代表著三個國家都能從美國身上分到一塊肥肉。

  消滅了美國之後,歐洲將成為徹底的世界明珠,英國將稱霸整個大西洋。

  法國人也能分到一塊利益,至少能讓不斷下跌的法郎稍微平緩一段時間,順帶著讓法國人走出戰爭和經濟危機的陰影。

  澳大拉西亞就不用多說了。打敗美國人之後,澳大拉西亞就成了太平洋的霸主,南半球最強大的國家。
    面對著如此豐厚的利益,哪怕明知道有可能讓英國更加強大的法國人,也不由得心動了些許。

  涉及到利益的爭奪,往往也是這場戰爭能否打響的決定因素。如果連戰後的利益都無法和平分配的話,那麽這場戰爭也沒有打的必要了。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因此各國代表一經會面,就馬上進入了正題,也就是對美國利益的分配上。

  法國陸軍部長路易率先開口說道:“各位,法國不介意加入這場戰爭,但我們需要能夠匹配戰爭花費的利益。

  如果能夠重建新法蘭西的話,我們願意組建超過30萬的軍隊加入這場戰場。”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代表聞言皺了皺眉頭。澳大拉西亞這邊還好,暫時保持了沉默。

  但英國人就直接不樂意了,丘吉爾直接拒絕道:“這根本不可能,路易部長。新法蘭西的面積南北貫穿了整個美國,佔據美國總面積的幾乎三分之一。

  你這麽做難道是要直接瓜分美國嗎?先不說其他國家的意見,光是美國內部的問題,就足以讓我們頭疼。”

  雖然美國中部的土地相對貧瘠,沒有東部發展的那麽發達。

  但新法蘭西的面積太過龐大,這也代表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要拿到對等的面積,才能做到相對意義上的公平。

  這麽做的話,就演變成了三國直接瓜分美國,美國人的仇恨也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英法澳三國的身上。

  美國可不是那些殖民地的土著國家,美國人口高達上億人,哪怕分成三份,也不是那麽好消化的。

  更重要的是,英國人也不會接受讓法國獲得新法蘭西這麽龐大的面積,因為法國也會憑借著美國眾多的人口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成為英國統治的下一個威脅者。

  “那就沒得玩了,丘吉爾先生。”法國陸軍部長路易笑著搖了搖頭,表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

  “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阿肯色和俄克拉荷馬。”丘吉爾將目光看向了路易,面色深沉的說道:“當然,如果你們有能力的話,獲得德克薩斯也未嘗不可。

  大英帝國只能接受這些,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只能遺憾在這場戰爭中失去法國這個盟友了。”

  只要法國不加入對立面,哪怕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丘吉爾也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因為美國能仰仗的只有海軍,但英國加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就已經足夠碾壓美國。

  對英國人來說,最富庶的美國東海岸肯定是要拿在自己的手中的。

  而西海岸更靠近澳大拉西亞,哪怕有著洛杉磯這個已經發展起來的城市,英國人也不至於和澳大拉西亞爭搶。

  畢竟除了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之外,其他的像華盛頓(州,不是城市)、俄勒岡和內華達這些地區,還是如同幾十年前的美國西海岸那樣貧窮。

  這些地區除了面積之外沒有任何用處,遠遠不如人口好幾千萬的美國東海岸。

  除了東西海岸之外,能夠讓法國人獲得的也就只有美國中部地區了。

  法國人肯定不願意隻獲得美國的中部內陸,這也代表著像路易斯安娜這樣的沿海地區肯定是要割讓給美國幾個的。

  路易拿過一副美國的行政圖看了許久,這才將目光看向了丘吉爾和其他眾人:“再加上亞拉巴馬和佛羅裡達如何?法國的陸軍和海軍隨時可以為了這場戰爭動員。”

  雖然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阿肯色,俄克拉荷馬和德克薩斯加起來也有五個州,但這五個州相較於美國東部來說還是太過貧瘠。

  不過要是加上亞拉巴馬和佛羅裡達州的話,法國也算佔據了美國南海岸,形成和英國澳大拉西亞瓜分美國沿海州的局勢。

  七個州的數量對法國人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補充,這七個州的人口加起來也足夠法國撐過經濟危機了,甚至還能大賺一筆。

  法國的資本家也會滿意,畢竟這七個州所能創造的利益我絕對是用十億甚至百億來衡量的。

  有著資本家的支持,這場戰爭也就不會缺少資金。只要資金充裕,法國的軍隊也就可以為此動員起來。

  “這顯然不可能。”丘吉爾皺著眉頭拒絕了路易的要求,不過還是給出了其他的條件:“最多再能付出新墨西哥,也總得給其他國家一些好處不是嗎?”

   3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四更,已更3/4,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