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78章 五年造艦計劃
  第778章 五年造艦計劃
  “托馬斯部長,國防部的海軍建造計劃也太誇張了吧?就算不考慮國家的財政問題,我們真的有必要在五年的時間內建造這麽多軍艦嗎?”政務院內,勞爾首相看著國防大臣托馬斯提交上來的造艦計劃匯報,一臉不可置信的詢問道。

  海軍限制條約破產勞爾首相是知道的,他也明白澳大拉西亞必須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加入海軍軍備競賽,並且盡可能提高國家的海軍實力。

  但問題是,托馬斯部長所提交的這份海軍建造計劃太過誇張,這是澳大拉西亞從來未有過的龐大計劃。

  “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合適的理由,否則,你就親自去說服內閣和陛下吧!”勞爾首相看著老神在在的托馬斯,一臉沒好氣的說道。

  “首相閣下,相信您也明白目前建造海軍的重要性。”國防大臣托馬斯不緊不慢的解釋道:“現在不比之前,我們和英國人的關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緊密。

  為了保證我們的領土安全,我們必須要加強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軍力量。

  其次,島國人明顯已經將我們當成了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放任他們的造艦計劃,島國的海軍將超過我們,這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如果喪失了對島國海軍的優勢,我們極有可能在和島國的競爭中落於下風,甚至丟失太平洋的霸權。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我認為很有必要大肆擴張我們的海軍,確保我們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霸權。”

  “話雖這麽說,但也沒有必要一次性建造十艘航空母艦吧?”看著一本正經侃侃道來的托馬斯部長,勞爾首相沒好氣的說道:“你知道十艘航空母艦的造價是多少嗎?

  按照最新型航空母艦的造價來看,光是航空母艦的花費就接近一億澳元!
  要是讓其他的部長知道伱打算砸兩億澳元在海軍上,恐怕下一次的內閣會議會直接變成熱鬧的菜市場。

  我們去年的財政收入只有4.07億澳元,我不可能同意這份超過2億澳元的海軍建造計劃。”

  “不管怎麽樣,首相閣下,我們都必須得建立對島國的海軍優勢。”托馬斯部長解釋道:“陛下對島國的厭惡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認為我們極有可能會和島國爆發一場戰爭。

  與其等到戰爭來臨的時候再建造軍艦,不如我們提前做好準備,爭取在海陸空三方面都碾壓島國。

  如果您不同意這份造艦計劃的話,那麽再看看這份計劃如何?”托馬斯部長拿出了另一份準備好的造艦計劃,微笑著遞給了勞爾首相。

  “該死,我就知道你這家夥肯定還有準備。”勞爾首相沒好氣的撇了一眼托馬斯部長,但還是接過了托馬斯部長另一份計劃。

  相較於之前那份非常誇張的造艦計劃,托馬斯部長遞給勞爾首相的第二份造艦計劃就顯得正常了許多。

  同樣也是五年的時間,這份造艦計劃包含2艘超大無畏艦,3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巡洋艦,10艘驅逐艦以及大大小小近百艘中小型軍艦。

  其中主力戰艦的數量有7艘,能夠確保在造艦計劃完成之後,澳大拉西亞的海軍主力規模略超過島國。

  再加上之前就已經確定好的潛艇建造計劃,能夠保證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的海軍優勢。

  如果澳大拉西亞和島國爆發衝突甚至戰爭的話,憑借著手中的海軍優勢,澳大拉西亞可以輕易的封鎖島國的後勤運輸線,讓島國變成海洋中孤立的國家。

  被切斷海上運輸線對島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就如同切斷了生命補給線一般。

  這也是托馬斯部長多次強調海上優勢的重要性,基本上可以確定澳大拉西亞對島國的戰爭優勢。

  “所有軍艦全部采用最新型的設計嗎?”勞爾首相皺了皺眉頭,詢問著在計劃中的一些說明。

  “是的,首相閣下。”托馬斯部長面帶微笑的點了點頭,解釋道:“您知道的,之前我們的研發重點在航空母艦。相較於航空母艦來說,我們其他的軍艦設計已經稍顯落後,甚至連島國人都不如。

  雖然擴建海軍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們也絕不能花費龐大的資金來建造那些落後的產品。

  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所有主力軍艦,都將采用最新的設計,力求打造世界最先進的海上軍艦。”

  聽到托馬斯部長的解釋,勞爾首相點了點頭,並沒有任何異議。

  作為一名從國防部長晉升到首相的官員,勞爾首相自然也明白軍艦設計先進對整艘軍艦戰鬥力的影響。

  同樣是花費巨資建造軍艦,能夠建造設計最先進,性能最優秀的軍艦,自然是澳大拉西亞政府的首選。

  “這份造艦計劃預計需要多少財政預算?”勞爾首相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只有成為首相,才明白為國家縮減財政預算的重要性。看起來澳大拉西亞的財政收入很多,但每年需要花錢的地方同樣也很多。

  就拿去年來舉例,去年的財政收入高達4.07億澳元,在總財政收入方面已經僅次於英法。

  但去年的財政支出高達4.55億澳元,財政不僅沒有盈余,反而還虧損了接近4800萬澳元。

  雖然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國家正在進行的大面積的建設,但財政虧損總歸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沒有勞爾首相的一省再省,恐怕去年的財政支出會無限度接近5億澳元。

  “7艘主力軍艦的預算至少也得6500萬澳元,再加上其他的中小型軍艦,預估預算在1億澳元左右。”托馬斯部長如實匯報道。

  對於軍艦建造所需要的財政預算,托馬斯部長是不敢有任何隱瞞和虛造的。

  畢竟建造軍艦的全部是阿瑟旗下的產業,軍艦建造到底需要多少預算,難道阿瑟還不清楚嗎?
  聽到托馬斯部長的回答,勞爾首相皺了皺眉頭,略帶不滿的說道:“航空母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花費也要接近1000萬澳元嗎?你是要建造怎樣的軍艦?
  這筆花費太多了,縮減到8500萬澳元左右吧。分五年的時間建造,也就是每年1700萬澳元的花費,政府勉強能夠支付。

  這其中,國防部每年擠出500萬澳元,政府再補貼1200萬澳元。”

  到底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勞爾首相輕輕松松幾句話,就直接削減了托馬斯部長1500萬澳元的預算。

  而且,每年1700萬澳元的建造花費,有500萬來自於國防部的財政預算。

  這也代表著這份海軍建造計劃政府只需要額外出資6000萬澳元,剩下的2500萬澳元需要國防部從其他地方割舍。

  “明白。”托馬斯部長雖然不情願,但也只能無奈的點點頭表示明白。

  沒辦法,這也就是勞爾首相出身自國防部,才對國防部有著些許的偏向。

  要是出身自保守勢力的首相,恐怕這8500萬澳元的財政預算還得削減一些。
    這也不能怪勞爾首相節儉。雖然海軍的建造看起來只需要8500萬澳元,其中政府只需要每年出資1200萬澳元,看起來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實際上,海軍的花費並不指軍艦的建造費用。除了這筆建造費用之外,海軍士兵的訓練,軍艦的日常維護和維修等等,也是軍費支出的大頭之一。

  為什麽說海軍是最燒錢的兵種之一,原因就是軍艦的維護和維修費用太高。

  光是造艦計劃中的這7艘主力戰艦,後續的維護費用都不是一個小數字。

  這也是只有列強級別的國家才能玩得起大規模海軍的真正原因。甚至只有財政收入比較高的一些頂級列強,才能玩得起主力戰艦比較多的大海軍。

  至於那些小國家,搞搞小規模的海軍,維護海岸的秩序外加巡邏也就罷了。

  就算給他們軍艦,士兵的訓練和日常的維護費用他們也支付不起,這就是小國家和大國家天然性的差距。

  美國滅亡之後,世界海軍的實力已經形成較為明顯的級別。

  各國海軍的強大和自身的財政收入基本掛鉤。大英帝國作為財政收入最多的國家,也掌控著實力最為強大的皇家海軍。

  法國人依靠著大量的殖民地,倒也能維持一支規模較為不錯,稱得上是世界第二的海軍。

  澳大拉西亞完全是靠躺贏,外加同行的襯托,什麽也沒乾就坐穩了世界第三海軍強國的寶座。

  島國雖然財政收入和工業方面在列強中都不是頂級,但憑借著全國上下一心搞海軍的堅毅,外加支撐野心的動力,也愣是湊出了一支世界第四的海軍。

  再往後,就是沒有被限制的列強中最弱的存在,意大利所擁有的世界第五海軍。

  其實從這點就能夠看出來,目前世界各國的實力是有著斷檔的差距的。

  從海軍方面來看,也就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和島國的海軍勉強能看。

  從意大利開始,各國的海軍都都遭受著極大的限制,和前四的差距已經非常大了。

  世界第六海軍,應該是沙皇俄國手中掌握的那支已經縮減了大半的艦隊。

  尼古拉二世為了自己的戰爭,將自己手中的軍艦賣出了大半,來換取各國給自己的軍事援助和武器裝備。

  這也讓俄國的海軍實力被削弱的太慘,目前連意大利都比不過。

  至於世界第七和第八,這排名其實不排也罷。因為上榜的既不是德國也不是奧地利,而是之前因為小規模海軍軍備競賽,讓自己海軍實力略有上升的南美三國。

  至於綜合實力明顯更強的德國和奧地利,他們的海軍在一戰後就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主力戰艦全部被英法和其他國家接管,自身只有近海的小規模炮艇。

  也正因為如此,說是海軍軍備競賽,其實主要就是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和島國關於海軍的競爭,外加意大利這個混水摸魚的意外。

  雖然主角只是四個國家,但這四個國家之間的矛盾還是很多的。

  最為明顯的就是英法之間的矛盾。雖然英法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很大,但這仍然不能阻礙法國想要成為歐洲霸主的野心。

  再加上英國對於干涉歐洲局勢意願,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矛盾已經愈加不可調和。

  想要讓這兩個國家解決之間的衝突,除非有另外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崛起,同時威脅到英國和法國的安全。

  除了英法之間的矛盾之外,島國和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之間的競爭也是矛盾之一。

  這其實是英國人願意看到的。雖然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還保持著盟友關系,但英國已經對澳大拉西亞開始警惕。

  沒辦法,澳大拉西亞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做出的成就實在太過誇張。

  目前的澳大拉西亞已經徹底統一了大洋洲,還擁有波斯灣和阿拉斯加兩個領地,勢力范圍更是遍布東南亞和美國。

  這樣一個堪稱龐大的國家,勢必是要和英國的全球霸權起衝突的。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還算不錯的陸軍實力和海軍規模,讓英國人警惕是很正常的。

  雖然英國人不願意和澳大拉西亞撕破臉皮,但給澳大拉西亞創造一點競爭和對手還是很容易的。

  島國在海軍方面的不斷擴張,未必背後就沒有英國人的影子。

  特別是美國被打敗之後,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已經沒有了對手。也正是在那段時間內,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關系已經越來越疏遠,島國和澳大拉西亞的矛盾也越來越劇烈。

  這麽來看,這次海軍軍備競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英國的全球霸權和地區平衡政策。

  英國人也確實嘗到了其中的苦果。因為不管哪個國家的海軍規模強大了,英國的全球霸權都會受到挑戰和威脅。

  隨著各國的海軍建造計劃紛紛新鮮出爐,英國政府此刻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

  別看英國的財政收入全球最高,英國的財政支出同樣也是全球最高。

  伴隨著英國的勢力范圍遍布全球,英國的殖民地也並不是那麽安寧。

  光是維護印度和美國地區的和平,就讓英國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此時的海軍軍備競賽對英國人來說,是一項不得不參加的,並且要耗費大量的額外錢財競賽。

   40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