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90章 德意協定
  第790章 德意協定
  和之前的克倫威爾坦克工廠一樣,T系列坦克的生產線被從皇家軍工廠分割了出來,成立了澳大拉西亞第一坦克制造廠。

  被分離出來的第一坦克制造廠,作為目前極其重要的坦克軍工,自然是要掌控在王室和政府的手中的。

  經過和政府的協商,第一坦克制造廠將會從原有的王室控股變成王室和政府合營。

  當然,政府也是很有誠意的。王室財團用各系列坦克的資料和生產線入股,佔據第一坦克廠總股份的75%。

  而政府出資2500萬澳元,外加提供坦克廠的場地,包括將整個坦克廠完善起來,佔股25%。

  阿瑟對於政府的入股是秉持鼓勵的態度的。畢竟王室財團如果單獨掌控太多企業的話,難免會讓將來的政府不滿。

  哪怕阿瑟在位時期,包括下一任君主威廉的在任時期都可以穩住政府,但誰又能保證下下任的君主也能穩住政府呢?
  適當性的讓政府參與,同時還保留王室財團對於這些企業的控制權,這是阿瑟接下來要進行布局的。

  一個完善的君主國家的體制,應該是君主和政府處於共同利益,王室和政府的財政能夠共同賺錢,大家達到雙贏的目的。

  政府富而君主窮,君主的一切行動都要受到政府的節製。畢竟錢是萬能的,包括擴張軍隊等等,都離不開手中的錢財。

  而君主富政府窮,也會導致許多問題的誕生。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王室太富政府太窮,難免會讓政府的一些極端分子羨慕甚至嫉妒王室,從而產生對抗王室的心理。

  當然,第一坦克制造廠從皇家軍工廠分離出去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至少在第一坦克廠的工廠完全建成之前,在坦克的生產線完全鋪設完畢之前,坦克的生產仍然還會在皇家軍工廠進行。

  畢竟第一坦克制造廠的搬遷是重要的,但國防部對於坦克的需求更加重要。

  沒有什麽比國家的軍事實力提升來的重要了,畢竟軍事實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安全程度,特別是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但又話說回來,無論在哪個時代,國家之間的秩序永遠是弱肉強食。

  雖然幾個強大的國家或許會聯合起來制定規則,但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足以對抗其余的國家,規則就會隨意被踐踏。

  正當皇家軍工廠的坦克逐漸進入生產時,阿瑟突然收到了來自歐洲的壞消息,那就是兩個臭味相投的國家,德國和意大利已經在逐漸的走近了。

  說實話,這條消息有些超乎阿瑟的預料。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中,雖然這兩個國家最後結成了同盟,但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裡關系並非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但又仔細想想,這個世界和歷史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奧匈帝國,並未被拆散成許多個國家。

  奧匈帝國只是分裂成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共和國,特別是奧地利帝國,目前仍然算是個末等列強。

  這也代表著無論是意大利還是德國,想要單獨的侵佔奧地利帝國的土地,毫無疑問是困難重重的。

  德國目前的軍隊人數不足奧地利的一半(國家軍隊),而意大利軍隊的糟糕戰鬥力就不太可能是奧地利帝國的對手。

  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原本因為奧地利問題還產生矛盾的國家,因為共同的敵人走到一起也就變得有可能了。

  這就好比英法,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自然不用多說。但在統一的敵人德國面前,英法仍然能夠結成同盟,聯合起來打敗強大的敵人。

  不過,德國和意大利的走近也代表著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歐洲的局勢很有可能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動向變得更亂。

  因為從這兩個國家的鄰國來看,他們的聯合有可能不只針對奧地利帝國,還有可能針對法國。

  法國同樣是這兩個國家的鄰國,而且目前和德國以及意大利的關系都不太行。

  可以預料到的是,這兩個國家一旦結成同盟,不止奧地利帝國會擔驚受怕,就連法國人也會防備著這兩個鄰居搞出什麽么蛾子出來。

  畢竟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有前車之鑒的德國,一個是現在把擴張兩個字幾乎寫在腦門上的意大利,法國人不防備是壓根不可能的。

  特別是德國,作為法國人20世紀初的最大死敵,法國人一定會堅決防備,甚至直接把德國當作法國的最大競爭對手,哪怕德國目前軍事力量還在遭受著限制。

  不過,按照法國人目前懼怕戰爭的狀況來看,法國人最大的可能還是會尋找同盟一起對抗德國和意大利,同盟的最大可能也正是同樣遭受著德意危害的奧地利帝國。

  話說回來,法國和奧地利帝國其實在一戰後就走的比較近了。只不過當時的走近大都是經濟上的。

  法國資本秉持著一貫的原則,在一戰戰敗後大量向奧地利貸款,愣是將自己在戰爭中的敵人變成了友好國家。

  當然,法國通過貸款拉攏奧地利也是有目的的。之前是想要通過奧地利牽製俄國的注意力,達成自己歐洲霸主的野望。

  現在就是想要聯合奧地利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的結盟,避免和德國以及意大利發生戰爭的可能。
    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大部分歐洲國家的主流思想。見證過一戰的殘酷,特別是像凡爾登戰役那樣,動輒傷亡數百萬人的堪稱絞肉機的戰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再面臨這樣的戰爭。

  正因為這樣的思想,才導致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綏靖政策的發生。

  這個世界有著阿瑟和澳大拉西亞,像歷史上那樣嚴重的綏靖政策基本不可能。

  更何況奧地利帝國仍然存在,無論是德國還是意大利,哪怕他們聯合起來,想要徹底吞並整個奧地利帝國也是不可能的。

  英法哪怕再不願意看到戰場,也注定不可能會坐視德意兩國直接吞並整個奧地利帝國。

  這相當於把三個列強整合成兩個列強,其中一個列強還是德國這樣曾經做到世界第二的,擁有極其巨大的潛力的超級列強。

  別說德國吞並整個奧地利帝國了,哪怕是意大利吞並奧地利帝國,英法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還別說,意大利加奧地利帝國的潛力,也能勉強成為一個超級列強。

  前提是意大利能夠掌握整個國家的話語權,整合奧地利的工業實力,並且將手伸到整個巴爾乾半島。

  如此一來,一個地中海的霸主,南歐的超級列強就誕生了。但這個列強位於地中海,而且還靠近君士坦丁堡,想要誕生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巴爾乾地區基本上不會誕生列強。除了極其要命的君士坦丁堡問題之外,巴爾乾半島周邊的列強也不會允許這個地區有新的列強誕生。

  在一戰爆發之前,巴爾乾地區主要是俄國和奧匈帝國在競爭。而在一戰爆發之後,巴爾乾地區就比較混亂了,更多的列強參與進來,都對巴爾乾地區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變得更加強大,都必須得解決各大列強的覬覦,想要崛起根本不可能。

  這就相當於是在幾個列強的碗中搶飯吃,除了本身就比這幾個列強更加強大之外,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

  讓阿瑟沒想到的是,德國和意大利在聯合方面的上議速度很快,快到超乎阿瑟的想象。

  德國和意大利逐漸走近的消息是在11月中旬傳過來的,而在聖誕節前夕,也就是12月中下旬,就爆出了德國和意大利已經簽訂相關協定的消息。

  雖然阿瑟並不清楚德國和意大利的協定到底有什麽內容,但此時兩個國家的聯合對於所有國家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也正是在德國和意大利簽署相關協定的消息爆出後不久,阿瑟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商討德國和意大利走近之後的應對方案。

  雖然澳大拉西亞遠在大洋洲,但對於歐洲局勢卻十分關心。而且作為列強之一,歐洲局勢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十分重要,同樣也決定著澳大拉西亞能否更進一步的可能。

  “有德國和意大利簽訂的協定的具體消息嗎?”會議上,阿瑟皺著眉頭看向國防部長托馬斯。

  澳大拉西亞的情報系統經過這30多年的更新,原本的三大情報局也已經變成了三大情報系統。

  而且目前的三大情報系統更加複雜,其中有兩大情報系統都掌握在阿瑟的手中。

  三大情報系統分別是:
  隻忠誠於王室,負責為王室處理私人事務的皇家安全情報局;

  忠誠於王室和政府,負責為國家搜集國內情報的國家安全局。

  忠誠於王室和國家,負責對外搜集軍事情報以及進行反間諜工作的軍事情報局。

  說的簡單一點,國家安全局是監督國內的官員,搜集國內情報的組織。

  軍事情報局是對外情報刺探,防止其他列強進行間諜滲透的組織。

  而專屬於王室的皇家安全情報局則是一個綜合型的情報組織,但隻為王室服務,而且更加神秘。

  阿瑟詢問國防大臣托馬斯的目的,也正是想看看托馬斯那有沒有來自於軍事情報局的第一手情報。

  畢竟各類情報局雖然都效忠於王室,但除了皇家安全情報局之外的其他兩大情報組織,情報會優先上交給政府,其次才會上報給王室。

  畢竟各類工作中王室和政府總得有個先來後到。為了後世之君考慮,還得重點照顧政府的情緒。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