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嶽父》323.第321章 第三百二十 逆天神器
  第321章 第三百二十 逆天神器
  曾幾何時,蔡家是大漢天底下藏書第一大家。

  董卓之亂後蔡邕被問罪,家道中落。

  再之後,關中十部作亂,曾經的京畿重地成為了普天之下最亂的地方,就連匈奴都南下分一杯羹,無數珍貴的典籍也被付之一炬。

  不過,現在大漢最大的藏書地已經有了新的名頭,紫陽書院。

  早期收復徐州六郡之地,又得淮南三郡的時候,這裡雖然不斷地輸入了新鮮血液,但遠稱不上藏書大家四個字。

  哪怕是後來蔡琰來了,憑借著驚人的記憶力再添四百余本新書,終究也只是跟一些大儒世家的底蘊可以掰手腕而已。

  真正讓這裡發生質變的是拿下北國,從冀州首府鄴城的袁家搬走了五千多冊書籍,至此,紫陽書院成為了實至名歸的藏書天下第一。

  原本書籍對於寒門士子的吸引力就已經足夠強大了,伴隨著疆域的擴大,實力的增長,這兩年來紫陽書院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可惜,因為林墨始終也沒有能放下手頭戰事來治理內政,這裡走出去的人才,大多只能做一些執筆掾、文書掾之類的,有點底子的或許能混個縣丞,但這裡已經是頂天了。

  再往上的位置,都被各大世家的人給佔據了。

  不過這件事本來就不是這個階段該處理的,說到底,紫陽書院也好,甄家也罷,都是用來最後對付天下世家的底牌。

  現在,林墨只是過來巡視一番,也算是了解下書院的情況。

  閑來無聊時,他便會拔出白虹,跟著趙雲舞上幾圈。

  “要真有興趣,改明兒孟起回來了,讓他教你,他的出手法很厲害。”

  “比你還厲害嗎?”林墨笑道。

  “單純劍法來說,我敵他不過。”趙雲很灑脫的承認。

  林墨只是撇了撇嘴,打發時間而已,他早就知道像自己這樣的體格,由於氣力上限太低,真遇上內外兼修的高手,劍法耍的再高明也不過是花架子,一下就被人撂倒了。

  甚至是行伍悍卒都能給他打趴下。

  “侯爺,劉太守到了,在議政廳裡等著。”閑聊時,一名軍士跑來稟報。

  林墨點點頭後看向趙雲,“沒幾日就出發了,準備準備。”

  “明白。”

  準備,也就是準備跟蔡琰告別。

  回到議政廳的時候,劉曄帶著幾名淮南的老夫子趕忙作揖,“見過侯爺。”

  這幾個人有點印象,好像是九江的縣令吧。

  “聽說你們從壽春突圍後甚至都沒有進駐長豐休整便一路疾馳到了彭城,有這麽急嗎?”一屁股坐下後,林墨深吸了口氣,準備陪他們耗功夫了。

  跟猜想的差不多,四名縣令開始痛斥魯子敬不當人,首先是對淪陷的廬江坐視不理,非要去打什麽關羽。

  伱打就打吧,還特麽打輸了,最後十萬火急的來救援,一路被江東疲軍之策玩弄於股掌之中,本土防衛戰竟然被兵力並不佔優的江東給按在地上摩擦,致使廬江、九江相繼淪陷,想來不久安豐也將易主,這潑天的罪不能就此抹過。

  四人說的情到濃時唾沫橫飛,就差沒說‘請斬此獠狗頭’。

  最後,劉曄來了個總結,“魯子敬奉命出任安豐監軍,拱衛三郡防務,可一步錯步步錯,此番敗軍之罪、失地之責,當重處!”

  “魯肅實在不像話,待我到了長豐後,定會重罰於他,太守這位置,他肯定是沒機會再做了。”林墨恨鐵不成鋼的罵道。

  得了這話,四名縣令才滿意的點點頭。

  “好了,你們遠道而來也辛苦了,都先去歇著,過幾日隨軍複歸九江,我自會拿回失地。”

  “喏。”

  四人一同轉身離去,看了一眼杵在原地的劉曄,想來他們還有話說便會意的退下。

  待得議政廳內僅留兩人的時候,皆是會心一笑。

  劉曄雙手一攤,苦笑道:“侯爺見諒,你也知道這淮南士子和徐州士子的恩怨是由來已久的。

  當初陳元龍被棄用,多少人是拍著手的叫好,想著終於把這外人給趕跑了,誰曾想又來了個魯子敬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子敬兵敗到底是事實,加上這次處置的極為不妥,確實不能再留淮南三郡了。”

  劉曄當然是有些城府的,可底子裡還是個老實人。

  畢竟人家的皇室後裔身份可是實打實的,含金量也比劉備高多了,人就沒想過打著這塊金字招牌謀私。

  他這次來,多半也是擔心自己去到長豐的時候對魯肅網開一面會引得淮南幫那群人憤憤不平了,算是好心吧。

  “你我有幾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是這糟心事,倒也沒必要這般拘謹,坐下說話吧。”

  林墨笑了笑,隨後也開誠布公,“其實你知道的,走了魯子敬,自是會有其他人去接手,當初讓你留在淮南,確實有安撫人心的意思。

  可現在,你不能像從前那般慣著他們了,這些年,他們還算聽話,別逼得我像收拾北國那群腐儒一樣收拾他們,想來你會更頭疼。”

  算不得是起家班底的劉子揚到底也稱得上一聲元老,怎麽會不了解蘭陵侯的手段,他來這趟也是無奈,一開口就是大實話便表明自己的誠意和立場。

  多少年來養出的儒雅之氣也顧不得了,苦笑道:“要不然,讓公台先生過去?”

  見林墨不以為然,才補充了一句,“可學著袁術,假個揚州刺史。”

  “你早就算計好了吧。”要論這平衡術,總感覺劉曄比自己還在行。

  讓陳宮過去頂著揚州刺史的官位治理三郡之地,同時呢,原本的太守職權就得交給他們。

  盡管有三互法制衡,終歸淮南幫不說沆瀣一氣也是夠抱團的,幾個郡裡輪著來便可鑽了這朝廷律法的漏洞。

  “侯爺哪裡話,公台先生跟隨溫侯多年,勞苦功高,連笮融都能跳上刺史台階去,公台先生自該挑起大梁。”劉曄悻悻解釋。

  “其實,我也是這個意思。”淮南幫排外是一個方面,跟徐州士子不對付也是實際情況。

  陳宮又不是徐州人,加上作為起家班底的身份,常人哪裡敢在他的面前捋虎須呢。

  “侯爺明鑒。”劉曄悄無聲息的一記馬屁後心裡巨石落下。

  “帶你看個好玩意。”

  平衡世家在林墨看來似乎要比打仗鬥智還覺著糟心,不想贅言的他帶著劉曄往外走。

  一路上,二人並肩卻略顯沉默。

  似乎,幾年不見本就不算熟絡的感情更生僻了,劉曄也不關心去看什麽,想是借著這難得獨處的機會把一些事給道明白些好。

  “安豐已成孤城,郝昭一人領五千兵,一時半會倒不會有什麽危機,侯爺該趁著孫策沒發難的時候從速發兵,也好安撫住軍民人心。

  早在廣陵折了不少人的孫策敢悍然進攻,在下猜測怕是想把侯爺拉入泥淖之中,而溫侯又在西面,曹操趁中原空虛之際大舉進攻,形成兩線夾擊的態勢。

  在下估計,曹軍最快也需要三個月才能在中原掀起戰端,所以此番回攻關鍵在於不能一城一寨的攻打,要將江東兵馬引誘出來。

  最好直接從長豐轉攻廬江,皖口渡頭是他們的唯一退路,孫策不敢不救。”

  “甚好甚好。”林墨腳步不停,好似在說著一件微不足道甚至與自己根本不相乾的事情一般。

  “噢對了,孫策拿下廬江後,去了一次喬家向喬公求親欲迎娶二喬,不過喬公沒應允。”

  林墨在笑,可劉曄不敢笑,這事可真真是淮南的頭等大事,解釋道:“侯爺身在北國的時候,喬公就想過讓二喬與侯爺聯姻,隻那會戰事頻頻,不得相見,故而一再拖遝。

  此番見著侯爺了,這事也該有個說法。”

  “還有這檔子買一送一的好事,要不說跟子揚你親呢,這事你肯定出著力了,回頭不得給你補上謝媒酒。”

  “侯爺,我認真的。”

  “我也是啊。”

  劉曄當然不明白林墨心裡在想什麽,隻覺得他越發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心比天高的喬家人主動聯姻,用腳指頭想也知道為的是淮南幫的利益。

  好好的一樁美事,非讓你們這群人沾染上了不純潔的關系,這事林墨想想就覺得不痛快。

  要說好,還得是玲兒和腹黑女王好一些,人好歹是純粹的感情,沒有摻雜任何的雜質。

  人就是這樣的,對於不純粹的東西,總是會感覺心中的美好被人不深不淺的抹黑了一塊,討厭的緊。

  也就是劉曄這廝,換一個人,林墨能賞他一大腿子。

  “此為何物啊。”

  “好生神奇!”

  “這數裡之遙如近在眼前,天底下竟有如此神物,好好好。”

  “有此神物,未來戰場之上斥候的偵查、主將觀測戰場都是事半功倍啊。”

  見得望遠鏡後,劉曄大呼過癮,愛不釋手的到處張望,嘴裡的讚美之詞停不下來。

  “早年間侯爺的曲轅犁、龍骨水車、琉璃盞和化肥等等都已經讓在下大開眼界,今日再見侯爺手腕,心情激蕩啊。”

  像個小孩子.林墨覺得有些好笑。

  望遠鏡的製造難度實在不大,僅僅是幾天就被打磨出來了。

  可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瞄準鏡是真的沒有太大進展。

  太難了那玩意,需要倒影成像,還需要配合的上十字瞄準,難度提升何止百倍啊。

  現在,林墨有些躺平了,找來軍營裡最出色的幾名工匠,把大概的原理告訴他們後就撒手不管,能不能成,全看天意。

  回頭可以寫封信送去給老嶽父,這個時代最有名的工匠當屬馬鈞了,還是個發明家,扶風人,可現在有沒有在扶風就不得而知了。

  左右老嶽父也都在那一片,找一找,能找著多少是能幫上一些忙的。

  “這玩意好是好,可一旦丟失了,敵軍撿起來就能立刻使用的,這也算是其中的弊端吧。”林墨雙手抱胸,有些無奈的說道。

  “侯爺放心,斥候落單的機會還是比較少的。”其實劉曄心裡也讚同,不過說話藝術水平挺高的。

  見著劉曄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說話都不看自己,林墨隻好退坐在考軍處的椅子上,腦子思維開始發散。

  科技樹這玩意,要麽就不攀,攀起來就不能雷聲大雨點小。

  想當初,無論是曲轅犁、龍骨水車還是化肥,這些玩意問世的時候,說是驚世駭俗也不過分。

  這望遠鏡嘛,倒也能幫上一些忙,到底是顯得有些雞肋了。

  火藥的問題林墨已經在製作了,比例在趨近完美。

  可還是老問題,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的引線,現在要用起來,跟火油壇子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的爆炸威力會更大一些,可如果沒有引線,做不到威壓四方,畢竟少了靈活性。

  引線問題,別人無法替代,林墨只能自己認真琢磨了。

  不過這段時間沉下心來後,還是想了幾個可以左右戰局的發明,同時又有較高的可行性。

  兩樣,一件是風險系數極高的降落傘。

  後世的降落傘材質要求是極高的,不僅耐拉扯,還耐火,這是尋常布料根本無法做到的。

  林墨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用蠶絲編織的布料增大厚度,乃高溫當然不存在,可是在強度方面蠶絲是可以滿足的。

  軍用的降落傘繩就曾經用過蠶絲,現在是換成了傘材,可以先嘗試,畢竟蠶絲無論在強度還是質量上,都算比較貼近降落傘的要求。

  雛形已經繪製好,送去了蕭關。

  蕭關也有自己的考軍處可以製造的,林墨還配備了工匠給他們。

  送去蕭關最大的考量是高順的陷陣營,如果中原與曹操的一戰勝了,往後應該更多的是會周旋於川地和荊州這些山地較多的地方。

  到那個時候就是降落傘派上用場的契機,同時又必須是精於山地作戰的步兵,這一點,沒有任何一支部曲能跟陷陣營比。

  當然,林墨也在信上道明,先用死囚或者犯了軍法死罪的軍士試用吧,直到真正可以承載人體降落的成品出來,再由陷陣營慢慢去熟練。

  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所以時間還多,來得及。

  至於第二件,那就是熱氣球了。

  熱氣球的想法來源於這些火藥製造出來後沒有引線,都不曉得應該如何去使用,如果能飛到一定的高度,再投擲下去。

  唔,想來效果會很逆天。

  同時,一些絕壁之地也是可以用熱氣球來克服的。

  熱氣球的原理跟孔明燈,或者說允文燈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熱脹冷縮。

  不同於降落傘,熱氣球的材質對於抗熱性是有硬性要求的,也是因為這一點,這個計劃到現在還在研發階段。

  不過它不像降落傘那樣,要求強度大同時質量輕,單純的要求抗熱性應該會比較容易找到替代品。

  最麻煩的一點,不是傘的材質,也不是燃油,更不是竹筐,而是燃料。

  後世的熱氣球采用的燃燒材質是火浣布,一種可以耐燃燒的布,沾染了汽油之後可以持續的燃燒不滅。

  這個時代有沒有呢?

  有的。

  火浣布最早的記載於周穆王時代,當年他親政西戎時大勝而歸,西戎國王親手交出了兩件鎮國之寶,一為昆吾劍,二為火浣布。

  在《列子·湯問》中是這麽記載的:火浣布髒了不用水洗而用火洗,只要往火裡一扔,布燒紅了,汙垢便會落下,布色潔淨如新,像雪一樣潔白。

  那個時候的西戎,也就是這個時期裡所謂的西域。

  這個方向應該沒有錯,因為後世所記載中曹丕登基後曾經對火浣布嗤之以鼻,覺得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直到後來西域某國上貢的貢品裡真就有這麽一塊布匹,火燒不盡,擊之如初。

  同時,後世的火浣布也確實是通過新疆的石棉礦提煉出來的。

  這一切的線索所指,都證明林墨所需要的材料是在西域諸國裡能找到。

  老嶽父搞定司州後還要解決涼州,到時候按圖索驥,很有機會能找到這種布料。

  只要能把這玩意給弄回來,熱氣球的研發就能順利提上日程。

  而這兩件神器一旦問世,說完全的顛覆戰場有些誇張了,可絕對能讓曹操、劉備和孫策他們對奇兵這個概念有了全新的認知。

  想想到時候諸葛亮他們看到之後被嚇呆的嘴臉林墨就覺得很過癮。

  五天的時間,眨眼過去。

  大軍開始進發。

  兵馬不算太多,一萬八,但武將方面絕對亮瞎眼,趙雲、甘寧、於禁、徐盛,外加長豐城裡的顏良文醜和他們麾下一萬八千軍,無論是兵馬數量,還是質量,都能碾壓江東了。

  三萬六千人,眼前的江東撐破天兩萬,再加上沒有騎兵,林墨不是驕傲的人,可也不知道自己怎麽輸了。

  如果說,還有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能把孫策給留下。

  孫權已經死了,孫家只剩下一個孫翊能接位。

  可他的威望遠不如孫策,心術城府,又不如孫權,他如果接替了江東大業,魏蜀吳的吳,基本可以廢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