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嶽父》367.第363章 第三百六十二 君臣博弈,各取所
  第363章 第三百六十二 君臣博弈,各取所需(補更)
  要說林墨講這些話只是單純的為了讓自己了解民間疾苦,那劉協也不至於這麽單純。

  不管林墨是基於什麽樣的目的,可他剛才的談論方向確確實實的勾起了劉協的興趣。

  世家龐大,染指於廟堂的任意角落,加之他們的底蘊,才造就了皇權旁落的情況。

  哪怕是自己有朝一日真的收回了兵權成為了實至名歸的君王,世家也是橫亙在自己面前的一座大山,不得不去攀爬。

  所以,林墨如果真的有解決土地兼並的辦法,一來可以穩定民生,二來可以削弱世家,那他是絕對樂意去做這件事的。

  但有一個前提,還不能跟天下世家發生正面的衝撞。

  一個剛剛擺脫傀儡身份的天子,需要的是施恩,甚至是討好,才可以豐滿自己的羽翼,他甚至都已經在讓董承他們去物色大世家來聯姻,為的就是增強自己的力量。

  如果能有一種曲線救國的辦法,那他是願意采納的。

  畢竟,如果困擾四百年大漢的問題,在他的手上得以解決,那麽聖明之君的頭銜可就沒跑了。

  “很簡單,削弱世家。”林墨輕扣石桌。

  “如何削弱?”劉協問道。

  也顧不得君臣禮儀,說了一通話後的林墨拿起茶杯潤了潤嘴,繼續道:“世家兼並土地後能獲取巨額的利潤,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規避了稅賦。

  只要讓他們補上這個稅賦,那麽到手的土地吸引力也就不這麽大了。

  等把這一節做好,後續再頒布針對性的律法,譬如禁止土地流轉買賣,朝廷又從中著手,假以時日,這個問題必然可以解決。”

  聽完這番話,劉協面露笑容,卻是不自覺的搖了搖頭,到底還是從底層走出來的人,沒有真正的見過朝堂,有些事情想當然了。

  劉協對於後半截所謂的禁止買賣根本就沒聽進去,因為前半段所說的要讓世家補上稅賦缺口他就覺得林墨有些流於空想了。

  “愛卿,其實在武帝時期,朝廷就意識到了稅賦上的空缺問題,朕也明白你所說這些稅賦變相的進入了世家的口袋裡。

  問題就在於,愛卿想讓他們補上稅賦的空缺,前提條件就是要知道他們手頭上有多少農奴,有多少土地,再以征收稅賦。

  可是這麽多年以來,無論朝廷下達多少詔令,各方統計上來的土地與農奴,全然是虛報,甚至是派出要員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劉協原本以為這番話會引發林墨的深思,可對方卻古井無波,似乎早就清楚了症結所在,凝神道:“微臣懂陛下的意思,可是造成這個局面的根源在什麽地方?在於官吏與世家勾結,統計上出現嚴重的紕漏。

  陛下,微臣想請問,參與統計的官吏是什麽人?”

  “自然是各郡縣的要員。”劉協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確然,而問題在於,這些人大多數就是世家出身,即便朝廷的三互法規定了戶籍所在地的士人不能在當地出任,可基於共同利益的目標與方向,他們會形成一個默契,共同瞞報。

  畢竟,到最後稅賦缺口是轉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得罪百姓,總比得罪世家的好吧?”

  劉協緩緩頷首,林墨說的是對的,這一點他也認同。

  也因為如此,他才會更好奇,明明你都知道,那你還要提出這種不切實際的辦法。

  林墨話鋒一轉,“統計各方世家土地與農奴的問題,並非做不到,而是現在的這批人做不到,陛下要削弱世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換人。”

  “換人?”

  劉協這回是真沒忍住,露出了不屑的笑容,“愛卿啊,自郡往下,縣、鄉、亭、裡、什、伍,這些人才是真正參與統計的,可光是一個兗州,這批人就足有四五千人,大漢一十三州啊,朕怎麽可能把人都給換了,朕又哪來這麽多人換呢?”

  “陛下誤會了,微臣的意思並非要一掃而光,而是改變以往的用人模式。”

  林墨深吸了一口氣,接著分析道:“如陛下所言,郡縣往下還有鄉長、亭長、裡長之流,可這些人並非是真正掌權的人,說到底他們不過是工具罷了。

  陛下真正要換的是縣令往上的人。

  這批人的產生,往往是由各州郡的掌權人又或者是朝廷大臣推薦產生,也就是現行的察舉製。

  可問題是,這樣的方式推選出來的官吏又怎麽可能逃得過人性的貪婪。

  他們只會推薦自己的門生,更有甚者相互推舉親朋,這樣的一群人,如何能真正的為陛下解憂?”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句話是怎麽產生的,就是察舉製的背景下誕生的。

  一旦家族有人掌權了,他們會瘋狂的將家族人才往廟堂裡輸出,本來就擁有了知識傳承,接任官員自然得心應手。

  劉協納悶的撚著手指,從土地兼並的問題,忽然就跳躍到了人才選拔任用上面來,林墨的思維轉的有點快。

  想法固然是好,可根本無從下手。

  漢朝的察舉製沿用至今,確實是讓一些世家得以做大到難以掌控的地步,可這已經是最優選擇了。

  再往前,難道重新啟用秦朝的世官製?

  先秦可就是因為這套制度把自己玩廢了,大漢才需要革新這塊制度。

  如今,林墨要求的換人,其實本意就是更換用人制度,這一點劉協還是聽出來了的。

  問題是,用什麽制度呢?

  他側目看著林墨,靜待他後文。

  “陛下,微臣覺得,往後朝廷用人,可以由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出考題,之後在各州、郡、縣同一天開考,擇優錄取。”

  看著劉協對科舉考試模式一臉茫然,林墨繼續道:“聽起來就算采用這種方式也無法避免世家湧入廟堂,可是這樣做的好處是給了天下寒門學子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與風光無兩的世家在同一條線上競爭。”

  明白了!
  劉協的眸子閃過一抹精芒,雙拳也不由一攥,激動的脫口而出,“愛卿是想以寒門力量抗衡世家,避免世家做大的情況出現!

  如果由這批人去做事,他們行事的準則將不再是家族利益,而是自己的官身!”

  這是劉協的下意識想法,也是第一念頭。

  不能說是錯的,但這只是其中的一樁好處而已。

  林墨補充道:“不止於此,科考是沒有條件限制,也就是說平民百姓也有機會進入廟堂。”

  聞言,劉協眉頭又是一皺。

  不等他說出心中疑惑,林墨就繼續道:“聽起來世家有文學傳承,而百姓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不過是在果脯的路上奔波勞碌。

  可是陛下,仗總有一天會打完,只要百姓生活得以解決溫飽,那麽廣開民智就不再是一句空口白話,這一點,陛下可以相信微臣。
    再者,這也是讓百姓看到希望,陛下啊,心懷希望是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劉協看著林墨,眼神變得柔軟起來。

  心懷希望是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就在他進來之前,朕不也是這麽想的嗎?
  他不知道林墨到底會怎麽去實現廣開民智的諾言,但如果讓百姓解決了溫飽同時,還能心懷希望,那麽這樣的皇朝是不會腐朽的。

  如果不是雙方位置注定了不能攜手,這樣的人,當真是良師益友。

  劉協忽然就覺得自己很欣賞林墨的眼界和心懷百姓的心境。

  只是,他這樣的人,可敬也可怕。

  哪怕有一天,真的把兵權交出來了,也難以讓人放心。

  畢竟,這樣的人反不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想反就有能力反。

  身為君王,對這樣的部下是最忌憚的。

  而且,只要他站在朝堂上一天,世人就會永遠記住劉協是被他所救,皇朝天下是他打下來的。

  這樣的話,他會受不了的。

  收拾好不由自主發散的思維後,劉協正了正身子,重新回到問題本身。

  林墨所說的方法確實不錯,也確實可以製衡世家,假以時日,皇權會得到高度的集中。

  可是啊,如果現在貿然實施,必然會引發世家們的強烈反抗。

  取消察舉製,相當於斬斷了世家進入廟堂的通道。

  如果自己能像漢武帝在位時期的穩定,那當然可以放手一搏的,問題在於自己才剛剛回到許昌,連軍政權力都沒有握在手中,直接就走上與天下世家對抗的路
  是否會引發動蕩且不說,一定會讓世家走向自己的對立面。

  就目前自己這種處境可不敢這麽玩,劉協還是能清晰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愛卿啊,此事乾系重大,眼下百廢待興,連九卿都尚未裁定結束,容朕三思。”劉協說這話的時候,小心翼翼的留意著林墨的反應,似乎害怕激怒了對方。

  “陛下,微臣知道陛下擔心什麽,朝堂之上微臣自有方法平定風波。”

  林墨不急不躁,隨後,給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道:“不過,若陛下心不在此,憂慮朝堂九卿空缺,那微臣就把心思收回來,放在這上面,也好為陛下分憂。”

  聞言,劉協心頭一怔。

  此話何意,是說他也要參與九卿空缺的人選裁定嗎?

  原本輕松愜意的談話驟然間就緊張了起來。

  劉協知道,如果林墨有意要介入,那他這個天子根本沒有裁定的權力。

  先前選定的人裡,除了原本就有職務在身的耿繼、荀彧,外加複用的楊彪,其他都是呂林的人。

  原本以為接下來選用兩個自己的人,也就算是完成了這次的公平交易。

  卻沒想到
  聽這意思,是朕采用他所謂的考試選才便可以欽定郎中令和衛尉了嗎?
  劉協不知道,也不敢問,但剛才林墨那句話確實是有這樣的暗示。

  如果是這樣,那他就得重新認真的斟酌了。

  啟用林墨的方法,無異於是搬上台面去跟世家作對,衝擊會非常大。

  但如果不用,那麽郎中令和衛尉的職務就有可能拿不回來。

  劉協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失去了這兩個位置,那朕再想掌控京畿防衛就永遠也沒機會了,莫不如先答應他,朝堂之上他也需要分擔衝擊的風險,到時候局勢不穩卻也不是朕一個人的責任。

  而且,到時候他們翁婿南下與曹操決戰的時候,朕可視情況奪回京畿防衛,一旦穩定住了局面再恢復察舉製,又或者視情況雙製並行,那麽矛盾也能得到調和。

  取消察舉製的衝擊很大,但失去郎中令和衛尉就意味著掌權之日遙遙無期。

  兩者相比,劉協當然還是傾向於後者。

  背負雙手的他深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向林墨身側,後者站起身來,沒理由自己坐著陛下站著的。

  “愛卿方才說,朝堂之上,伱有把握穩住風波,此話確然嗎?”劉協拋出了妥協的話柄。

  “這是自然,也是微臣分內之事。”林墨拱手行禮,嘴角勾勒。

  “好,朝會的時候,朕會將這件事提出,到時候可就看愛卿的了。”

  說完這句話,沒等林墨說謝陛下,他就迫切補充道:“對了,郎中令和衛尉的空缺也是時候補上了,這次朕能成功逃脫曹操的擺布,吳碩和種輯居功至偉。

  他二人血戰一場,皆是身受重傷,怎麽著也該給些獎賞的,愛卿以為呢?”

  “微臣和太尉都曾說過,三公九卿的裁定,只能是由陛下做主,微臣不敢有異議。”

  聽到林墨這麽說,劉協長舒了一口氣,好,只要拿下了這兩個位置,禦林軍與九門校尉就能慢慢滲透了。

  巡防營的統帥還沒定,但這個位置的人是直屬太尉管轄的,並不在三公九卿的范疇,所以不能一並敲定。

  而且,劉協也不想太過冒進,如果表露出濃重的掌權心態,到底是擔心呂林會出現不安的情緒。

  再緩緩吧,等事情差不多時候,再拿下巡防營統帥的職位,那麽,自己就可以隨時掌控整個許昌城了。

  唯一的弊端就是,要取消察舉製,自己想通過世家豐滿羽翼的計劃可能會擱置。

  沒辦法,總要有取舍的,郎中令和衛尉的位置太重要了,必須攥在手裡。

  不過,聯姻這件事,還是要擺上日程。

  這是最直接的拉攏勢力的辦法。

   補更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