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苟在診所練醫術》386.第385章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外科治療不
  第385章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外科治療不需要查病因
  “是個女病人,姓羅,她說昨天到你診所看過病。長期發熱,頭暈,乏力,我看了她的血常規結果,貧血特別厲害。”

  血主任這麽一說,李敬生就知道說的是誰了。

  原來是那個燒了八年的女人啊!
  沒想到她最終跑到第二醫院看病來了。其實像她的病因那麽複雜,有條件的話,應該去人民醫院、僑邦醫院這種大三甲。

  不過她還是挺聽勸的,至少來了大醫院,並且掛了一個專家號。

  盡管這個‘專家’有點水分。

  好歹是主任醫師。

  必須提一嘴,第二醫院雖然也是三級醫院,稱得上大醫院。但是它的主任醫師與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差著至少兩個等級。

  醫術水平、醫學地位、社會地位,都有很大差距。

  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絕大多數都能走雙升路線。

  什麽叫雙升路線呢?
  就是像李敬生這種,醫生職稱與學術職稱同時提升。

  隻升其中一條線行不行?肯定是行的。

  但是上限基本上被鎖死了。

  不要說評優青、傑青、長江學者這些,就連想要成為業界的一級主任或者二級教授都是困難重重。

  學術上,絕大多數人升到二級教授就算是到頂了。

  一級教授頗有點像是古代內閣大學士再往上升的一個特殊頭銜。往往都是院士兼領。

  一般的教授都沒資格封這個一級教授。

  甚至很多院士候選者都是二級教授。

  所以,學術上二級教授其實基本上就已經到頂了。去醫院掛專家號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

  如果介紹欄寫著二級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那不必說,肯定是非常牛B的存在。

  這種專家號,如果是大院,最少都是三百塊錢起步。

  很多都是六百塊,甚至有少數是九百塊以上。

  一千二百塊錢的專家號有是有,非常少。這種存在往往已經很少診病,而且極可能是院士或者候選院士了。

  花一千多塊錢掛他們的號,如果是特別難治的病,肯定是值得的。

  像那個住在李敬生診所院內的癱瘓女患者,如果家屬願意帶她到帝都、魔都的頂級大院,掛一個頂級特需專家號,也許早就查出病因了。

  掛這種頂級專家號要注意看他的介紹欄,一般會寫擅長治療哪方面的疾病。

  寫在最前面的那一個,是他最拿手的。

  後面的那些,有可能只是有所涉獵。

  如果掛號時沒選對擅長自己疾病領域的專家,幾百塊錢打水漂是常有的事。實際損失肯定更大,因為還有可能安排做一些檢查。

  但是因為不是他最擅長的領域,最終有可能沒能把病因診斷出來。

  所以掛號時一定要看專家的個人介紹欄。

  現在基本上都是網上預約掛號,非常方便。哪位醫生擅長哪一領域的疾病,一目了然。

  有的醫生可能涉獵比較廣,會寫一長串擅長治療的多個疾病領域。

  普通疾病可以選這種醫生,如果是疑難雜症就要注意避坑。

  貪多嚼不爛,不說一定正確。

  至少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天賦再好也沒辦法同時專攻多個領域。

  像連濤那種雙科主任就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李醫生想起來是哪個病人了嗎?”

  血主任看到李敬生的表情,就已經知道他記起來了。

  “嗯,知道是誰了。她的病因挺複雜的,我讓她到大醫院查個尿常規,最好再做個腹股溝淋巴結穿刺,病理檢測。”

  “這兩項檢查都已經做了。李醫生先吃飯,等你吃完了,咱們再討論。”

  血主任已經給他準備了打包的飯菜。

  “呵呵,那我可就不客氣了。參加會診還管一頓飯,這還是第一次遇到,謝謝血主任的盛情款待。”

  李敬生笑著接過飯盒,不客氣的開吃。

  “可以先把檢查結果給我看看嗎?”

  這個病人,他其實已經診斷得差不多了。

  只要看看檢查結果,應該就能快速診斷出最終病因。

  “沒問題!我知道你是個大忙人,能夠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幫忙會診,感激不盡!下次有機會,我請李醫生吃頓好的,在醫院內,條件有限,也只能請你吃頓工作便當。”

  血主任親自把檢查結果拿給他。

  “血主任,您千萬別客氣。對於我們醫生來說,能夠有一口熱呼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再說了,骨外科與骨內科就是兄弟科室,只要條件允許,理應相互支持。”

  李敬生一句兄弟科室,瞬間讓會診室內的幾個醫生與他的關系拉近了許多。

  看向他的眼神也變得柔和。

  一邊吃飯,一邊查看著患者的尿檢結果。

  蛋白+。

  果然與他推斷的差不多,患者的尿液存在問題。

  蛋白尿陽性,這是患者消瘦、貧血的主要原因。真不敢想像,她竟然尿蛋白整整八年多。

  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

  源源不斷的從尿液中流失掉,身體吸收不到充足的營養,自然而然會出現消瘦、貧血等症狀了。

  出現蛋白尿,首先懷疑的就是腎髒是否出了問題。

  因為人體的兩顆腎髒就像兩個超級過濾器,它們可以把廢水,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這也是為什麽尿毒症病人需要到醫院做透析。

  因為腎髒衰竭後,它的過濾出現問題,沒辦法再把有毒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甚至還包括水份瀦留,導致下肢水腫,面部浮腫等等。

  透析就是代替腎髒工作,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過濾出去,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

  腎衰竭是個魔鬼,只要啟動就不可逆轉。

  它會一直進展,越到後面,需要透析的次數越頻繁。最終的治療路徑只有一條,那就是腎髒移植。

  如今,各大醫院的腎源非常緊缺。

  絕大多數患者排隊一百年都等不到腎源。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腎髒。

  特別是不喜歡喝水的人,用飲料代替喝水,或者其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會導致腎髒壞掉。

  還有一些年輕人,出於虛榮,為了買一部好手機,或者充闊,選擇黑市賣腎。

  三四萬塊錢一個腎,拿到手實際只有兩萬多,不到三萬。

  覺得這錢來得容易。

  腎髒反正有兩個,賣掉一個也無所謂。

  這是極其短視且愚蠢的做法。

  雙腎一起工作,它們可以彼此緩解對方的工作壓力。割掉一個腎,剩下的那顆腎需要每天承擔兩顆腎的工作量,更容易壞掉。

  到時候,結局可想而知。

  李敬生看完尿檢結果後,接著查看取病人淋巴結活檢結果。

  要見淋巴濾泡及片狀成熟漿細胞。

  這不就是淋巴結增生嗎?

  而且屬於巨大淋巴結增生。

  怪不得昨天給患者診斷時,惡性腫瘤排除,良性腫瘤也排除,他都診斷得有些迷糊了。

  現在看到活檢結果,心中算是有了一絲恍然明悟。

  原來是巨大淋巴結增生症。

  “李醫生僅憑一個血檢結果,就能斷定患者的尿液存在問題,實在令人佩服。我發現患者存在尿蛋白後,給她補充做了一些影像檢查。

  X線檢查發現存在溶骨性損害。

  後面又做了骨髓穿刺。骨髓塗片發現患者的骨髓中出現大量漿細胞,我當時有點懷疑是多骨髓瘤,而且是多發性。但是後面取淋巴結做了活檢後,病因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血主任竟然已經給患者做了這麽多檢查。

  李敬生心疼患者兩秒。

  有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麽說。

  患者在城南衛生服務站連一個尿常規與大便常規都舍不得做。

  最終進了大醫院,乖乖做了一大堆的檢查。

  其中甚至包括骨髓穿刺。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患者害怕進大醫院。
    因為大醫院根本不缺病人,醫生也不會跟你磨嘰。

  掛號候診就得很長時間了,進去後,醫生問診,然後開出他認為需要做的檢查。直接讓病人去交費,做檢查。

  根本不給患者討價還價的余地。

  而且要是患者做的檢查項目比較多,或者對診病流程不熟悉,很可能在醫院奔波一天都查不完。

  最終拿到檢查結果時,醫生早下班了。

  “血主任,我認為患者的骨髓瘤基本可以排除。因為患者的骨髓塗片中並未能發現骨髓瘤細胞。雖說發現了漿細胞,並且高達0.2,但是患者並沒有骨骼疼痛或者骨質破壞表現。血清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數量明顯低於10g/L。這些都不支持患者是骨髓瘤。”

  李敬生給患者查體時,雖然沒有專門摸骨。

  但是也有稍微檢查,可以確定患者的骨質並未遭受破壞。

  他甚至認為做骨髓穿刺並沒有多大必要。

  可能每個醫生的診斷思路不一樣吧!

  像血主任這種年紀大一點的醫生,很多都是規規矩矩的診斷。

  說得好聽一點是嚴格按照流程辦事,說得不好聽,那就是過時、死板。

  醫學的發展與進步非常快。

  很多十年前可能認為正確的治療方案、診斷標準,十年後就已經淘汰甚至是錯誤的。

  這個病人如果換成是李敬生來主診,做三個檢查基本就夠了。

  查個二便常規,然後再查個淋巴結活檢。

  女患者的甲狀腺並無腫大和其它異常,骨質也是正常的,做什麽骨髓穿刺嘛!

  當然了,血主任雖然是骨內科醫生,但是並沒有摸一摸骨頭,便知道骨質好壞的本事。

  跟李敬生自然沒法比。

  “是的,後面我也基本排除了這個病。不過我認為骨髓檢測的診斷意義很大。患者的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漿細胞增生異常,可以看到雙核漿細胞與多核漿細胞。然後她的紅細胞呈緡線狀排列,這些對進一步診斷都有很大幫助。”

  血主任也聽出李敬生的話中帶著深意。

  認為骨骼穿刺有點過度檢查。

  他趕緊解釋了一下,免得被人看輕了。

  骨內科雖說業務不太好,但是還沒淪落到亂開檢查,過度檢查的必要。

  “我順著這些線索,後面又給她查了胸部CT,發現右肺門處有一塊直徑超過4cm的大腫塊影,邊緣光滑整齊,呈分葉狀。密度均勻致密。”

  血主任怕是要把所有檢查都給患者過一遍。

  不過這次胸部CT發現肺門有大腫塊影,倒是讓李敬生感到十分意外。

  因為他給患者聽心肺音都正常。

  這就說明聽診正常,不代表一定沒問題。

  也給他提了一個醒,以後在診斷過程中肯定會記住這個教訓。

  “能把片子給我看看嗎?”

  “沒問題。”

  血主任直接把片子放到看片板上。

  李敬生仔細看過後,略微松了一口氣。

  這個家境較為貧困的女患者,總算沒有倒大霉。

  最怕的就是她的肺部長了腫瘤。

  肺癌的預後效果其實並不好。要是肺部已經長了一個這麽磊的惡性腫瘤,幾乎不敢想像。

  病人的生命周期可能不足三個月。

  “右主支氣管直接從右肺門的腫塊內通過,我給患者聽診心肺音都沒聽出明顯異常。再加腫塊的密度均勻致密,邊緣光滑,我認為這有可能就是一個腫大的淋巴結。”

  李敬生發表著自己的觀點。

  “我們剛才的會診結果與李醫生的觀點一致,也認為這只是一個腫大的淋巴結。現在患者到底是哪種病,我們還沒討論出一個統一的定論。李醫生能說說你的診斷意見嗎?”

  血主任與李敬生只是探討了幾句,便發現這個小夥子比傳說的還要更厲害。

  實力極為強勁。

  “我認為患者的肺門雖然出現腫大淋巴結,但是患者的症狀較輕,也沒有說呼吸困難之類。再加上患者的腹股溝發現大量淋巴結,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巨大淋巴結增生症。”

  當患者的肺門出現腫塊,並且是漿細胞型病人,非常容易出現發燒。

  這也就解釋了患者為什麽持續低燒長達八年。

  雖說疾病類型基本已經明確,但是真正的病因是什麽,還得進一步推斷與排查。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它還有多種稱呼。

  比如血管淋巴結錯構瘤、多中心血管淋巴增生症等等。

  從這些稱呼中,不難看出,它與血管存在密切聯系。

  “你們幾位讚同李醫生的診斷意見嗎?”

  血主任看向科室的其他幾位醫生。

  “我支持李醫生的診斷觀點。”

  “我也認為巨大淋巴結增生症的可能最高。只是這個病的具體病因是什麽呢?不把具體病因查出來,也不好用藥啊!”

  骨內科的幾位重量級醫生紛紛讚同李敬生的診斷意見。

  查到這一步,確定是什麽病不難。

  難的是查出進一步的病因。

  “既然大家都支持是此病,那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了。李醫生,你一來就幫著我們把疾病類型給確定了,能否一幫到底,幫著把病因也給找出來?”

  血主任是個老江湖,一頂高帽子戴到了李敬生頭上。

  很可能李敬生來之前,他們就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

  不過這個病的病因是真的難查。

  “不不不,我只是拋磚引玉而已,各位老師其實早就有了答案。至於此病的病因,我曾經查過一些文獻資料。病因非常難以查明。但是像她現在的情況,治療應該不難。”

  李敬生說完後,特意停頓了一下。

  “請講!”

  血主任等著聽他的高見。

  “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很難令腫塊縮小。比如氮芥、甲氨蝶呤等藥,一般使用後的效果都不太好。我建議轉心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李敬生也算是幫著心胸外科拉一單業務。

  骨內科很缺住院病人,遇到這種病人,不一定舍得放走。

  他剛才停頓了一下,也是想看看血主任的態度。

  “手術治療應該是一個最後的治療手段吧?如果能查出病因,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肯定更好一些。”

  血主任果然舍不得把塊肥肉放走。

  “血主任,這個病人的情況您也知道。她的家境十分貧困,如果讓她住院慢慢排查病因,她恐怕會強行出院。你們是不知道,她最開始去的是城南衛生站,在那裡治療了一個星期。連個二便常規都舍不得做。

  到我診所檢查時,她還帶著哭腔告訴我,家裡的婆婆、公公治療花了很多錢,處理後事又花了一大筆,現在家裡還欠著外債。

  所以,我建議直接把她轉到心胸外科,快刀斬亂麻,手術治療對她或許反而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李敬生替她爭取著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如果血主任仍不同意,那就讓人看輕了。

  “就怕心胸外科那邊不一定願意收啊!”

  一名骨內科醫生說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舍不得放跑這個病人,卻又不能明說。

  “我可以代為聯系一下,現在已經查明患者的右肺確實存在很大的腫塊,符合手術指征,我認為心胸外科應該會同意接收。”

  如果收進去做不了手術,人家可能不會收。

  像她這種情況,手術指征明顯,多半會接收。

  “那行,請李醫生代為聯系一下。要是心胸外科願意接收,我們就幫助患者轉過去。”

  血主任拍了板。

  也不知道他為什麽突然就松了口。

  或許也是看到事不可為。

  李敬生與心胸外科的章主任等人關系密切,經常一起做手術,這種事,也就是打個電話的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