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苟在診所練醫術》376.第375章 喝茶就對了,過於豐富的腦血管
  第375章 喝茶就對了,過於豐富的腦血管

  女白領聽了後,顯得相當震驚。

  “碳酸飲料不是大家都喝嗎?以前我喜歡喝奶茶,有個同事比我還愛喝。後來她生病了,去醫院抽血時,醫生發現她的血液都已經變成了粉紅色。說是喝奶茶給喝出來的。嚇得我後來再也不敢喝奶茶了。我小時候家裡窮,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在餐桌上看到可樂或雪碧。

  要是喝這個不健康,這麽多年也沒聽說有人喝出了問題呀。

  再說了,老外不是最愛喝這個嗎?”

  她感到非常不理解。

  二十四歲的女孩,縱然已經當了老板,又從事了法拍房工作,但是見識與閱歷終究還是有限。

  國人一直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人類更是有著從眾的習慣。

  她覺得大家都喝,而且喝了這麽多年都沒事,可樂很安全。

  事實上,可樂也確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在中醫學上,很多藥都是有毒的,但是只要在安全劑量以內,就能夠把人的疾病治好。

  不講劑量談毒性,那就是耍流氓。

  吃東西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食品長期大量食用,哪怕是健身教練們經常推薦的牛肉,吃多了也會增加很多疾病的風險。

  比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等。

  而且長期大量吃肉,各種癌症的風險也是直線上升。

  什麽東西都講究一個適量。

  過猶不及。

  “你可以自行上網科普一下碳酸飲料長期飲用的危害。其實不僅僅只是可樂,其它的碳酸飲料同樣不宜大量食用。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喝水。如果你想提神的話,我建議喝茶。”

  李敬生也沒辦法給她詳細科普。

  很多健康知識,還不如讓患者自行科普。

  “喝茶可以嗎?那我以後不喝可樂了,喝紅茶與綠茶。”

  她的話讓李敬生差點崩潰。

  這麽漂亮的一位女士,事業小有成就,真不知道腦回路怎就這麽清奇。

  紅茶、綠茶不還是碳酸飲料嗎?
  “咳……那個,我說的不是瓶裝的飲料茶,而是自己用白開水加茶葉泡出來的茶。”很多企業家其實都喜歡煮茶來招待客人。

  茶桌、茶具、茶道,早已經悄然成為了老板們招待朋友、客戶不可少的東西。

  甚至很多官員也受到影響,不再去參加那些危險的酒局、飯局,在自家擺起了茶桌,改為喝茶聊天。

  “原來是泡的茶呀,下回我知道了。”

  她不禁笑了。

  李敬生為她手法複位斷骨之後,又做了外固定。

  並且給她開了鈣片和維生素,教她一些補鈣的方法。

  讓她以後除了改為喝水,喝茶,還要多曬太陽,抽時間運動健身,爭取早日改善骨質疏松症。

  這個女病人算是搞定了。

  她臨走時,李敬生還不忘叮囑她,一定要抽時間去醫院查查肝腎功能。

  這兩個器官的病變都很麻煩。

  而且它們病變後,不會在第一時間出現明顯症狀。

  肝髒被醫生們稱之為最沉默的器官。

  很多病人查出來時,已經是肝癌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

  也許有人會認為,肝髒就算發生了腫瘤也沒關系,哪怕切掉三分之二的肝髒,仍然可以重新再長出來。

  肝髒有著再生功能不錯,但是它發生腫瘤後,非常容易發生轉移。

  世人只知道胰腺癌被稱之為癌中之王,死亡率高得嚇人。

  卻不知道肝癌同樣可怕。

  五年生存率同樣很低。

  肝硬化、脂肪肝、肝炎,都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腎髒就更不必提了,它是人體身上的水龍頭濾網。如果它壞了,各種有毒有害物質排不出去,甚至出現無尿少尿,那時候再去治療,已經晚了。

  肝硬化、腎衰竭,都是不可逆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早期階段發現,及時乾預,才有可能康復。

  李敬生送走這個女白領後,繼續坐診。

  找他來看病的患者,五花八門,各種疾病都有。

  遇到實在治不了的,不擅長的,只能勸走。

  十點左右時,那個全身癱軟的女子父親拿著她在魔都住院治療的資料過來了。

  “當初為了給她治病,我們在那裡整整住院了半年多。這些是住院期間的收費清單,病歷複印件等資料。”

  老頭絕對是個有心人。

  把所有的治療資料都保留著。

  李敬生接過後,仔細查看。

  這家醫院的主要治療手段有三個,激素治療,擴血管治療,以及抗癲癇的藥物治療。

  最開始的時候,用這些手段治療有顯著療效。

  後來治了一段時間,效果變得越來越差。

  激素本來就屬於一種‘虎狼藥’,短期使用還行。長期使用大量激素,那是極其短視的行為。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一個健康人的身體摧垮。

  激素在臨床用藥中卻一直很受歡迎。

  包括李敬生本人,也經常用各類含有激素的藥物給患者治病。

  原因只有一個,幾乎絕大多數激素類藥物只要用下去,都能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
    很多人對激素的認知,都停留在一個較為片面的程度,認為激素就是腺體分泌的物質,非常安全。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得過皮膚病。

  比如手癬啦,濕疹啦,腳氣病……

  市面上治療各種皮膚病的藥物種類豐富,但是一個簡單的手癬,買了藥塗了後,明明剛塗上去就有了顯著效果。不癢了,也不再紅腫起水泡。

  正當患者高興的以為把病治好了的時候,過了幾天,手癬複發了。

  於是又塗上那個藥膏。

  這次老實的聽醫生的叮囑,就算不癢了,紅腫和水泡消退了,也不敢停藥,繼續堅持用藥,直至一個療程。

  皮膚病的療程一般是皮膚的更新周期。

  大約二十八天的樣子。

  也就是四周。

  這時候,有些患者會發現,塗那個藥久了後,手癬似乎變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它好像不怕塗抹的這個藥膏了。

  其實從一開始,用的這個藥膏就不太靠譜。

  因為那些短視的黑心藥廠,為了把藥賣出去,治療真菌的藥物成份並不多。激素量卻是踩著紅線加料。

  這就使得原本一支酮康唑能搞定的事情,買它兩三支藥膏塗了都不管用。

  這種藥,長期大面積使用,對腎也是有損害的。

  李敬生看完魔都這家專科醫院的治療單以後,心中就只有兩個字“真黑”。

  也就幸好家屬看到女兒的情況越來越不好,果斷不治了,帶她回家。

  否則,隻賣一套房子怎麽夠?
  估計治到後面,人進ICU,家屬把僅剩的住房賣掉。

  然後全部被這家醫院吃掉。

  那個主診醫生,給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越來越差,心裡其實就已經知道結果了。

  在沒有查出明確病因的情況下,繼續類似治療,這是對患者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無非就是把患者當成了提款機,想要留著多住一段時間的院,多賺一些錢。

  這就是私營與公立的區別。

  公立醫院也有黑心的,但是至少會有一些監督機制。

  私營醫院,有些黑醫院,那真的是坑死人不償命。

  當然了,私營醫院裡面也有好醫院。

  陽光診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有的私營醫院,特別是專科特色醫院,是幾代人傳下來的。一直堅守著醫者的那份仁心。

  “這家醫院最開始給患者用激素、擴血管、搞癲癇的方法治療,難道當時也是懷疑患者得的病是癲癇?”

  對於神經領域的疾病,李敬生並不擅長。

  那家神經專科醫院,肯定擅長這一領域的疾病治療。

  從對方的用藥來分析,李敬生覺得主診醫生當時很可能懷疑患者得的是癲癇。

  由於沒有確診,所以主診醫生並沒有寫出來。

  更不會對家屬說。

  畢竟萬一診斷錯誤,被家屬給告了,那可是非常麻煩。

  有了這個發現後,李敬生再次拿出患者最近做過的核磁共振檢查報告查看。

  他發現患者的雙側大腦半球的腦底內側有較多的細密血管。

  雖然沒給人做過開顱手術,但是上大體課的時候,他也是解剖過人體大腦的。

  感覺血管應該沒有這麽豐富才對。

  這事恐怕得找一位神經內科的專家請教一下。

  只是患者跑了那麽多家大醫院,如果這些血管有問題,應該早就被診斷出來了。

  李敬生與別的醫生不同,他的診斷直覺一向非常敏銳。

  幾乎從沒有出過錯。

  特別是多個醫學領域的醫術都達到一定水平後,他的診斷直覺也更加敏銳和精準。

  看到這些血管的第一眼,他就覺得有些異常。

  不應該這麽豐富、細密。

  就好比一個地區,總面積就只有那麽大,住的人太多,就容易發生各種矛盾。

  為了爭奪資源,非常容易打架。

  今天張三佔了李四的地,明天李四又搶了張三的水。

  孩子的父母還提到過,說是女患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好,人也是特別聰明。

  還有,她在進入初三後,喊過幾次頭痛。

  “孩子十四五歲,剛開始說頭痛的時候,你們帶她上醫院檢查過嗎?”

  李敬生詢問老頭。

  “有到學校旁邊的一家醫院檢查過。只是沒查出問題。”

  “做過哪些檢查,你還有印象嗎?”

  “那時候什麽都不懂,只知道一共花了將近三百塊錢。”

  “檢查的資料還保留著嗎?”

  李敬生不死心,又問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