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苟在診所練醫術》524.第523章 浸潤型胃癌,攻克癌症應該有四
  “敬生,怎麽想著給病人補做一個X線鋇餐呢?”

  連濤今天特別忙。

  收治的病人中,有一位出了突發狀況。他在現場帶領手下醫生和科室護士一起展開搶救,現在總算是告一段落。

  病人的情況漸漸趨於穩定,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了。

  但是誰也不敢保證病人的情況不會再次惡化。

  年齡超過七十歲的病人,身體沒辦法與年輕小夥子相比。

  連濤收治的這位病人已經達到了79歲,只差一歲就滿八十歲。住院之前,身體還算硬朗。

  這次生病後,病情進展迅猛,身體狀況也是急轉直下。

  老人隨著身體機能全面走向衰老,他們生病後,很難恢復如初。

  可能一場大病下來,身體狀況與以前天差地別。

  年輕人的身體恢復能力強,生病後,過一陣子就能重回顛峰狀態。

  79歲,已經屬於高齡病人。

  在住院治療中,病情突然惡化,這不是什麽好兆頭。好在現代的醫療技術先進,努努力,保命應該不成問題。

  只是出院後,老人的身體恐怕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因為我懷疑這個患者很可能是胃癌,但是查了胃鏡、病理檢測、CT,都沒能查出問題。我懷疑病灶有可能在胃壁深處。也有可能在胃鏡難以抵達的腸道上部。查個X線鋇餐,應該能把問題查出來。”

  李敬生說出自己的考慮。

  “如果只是想查深處的病灶,查超聲內鏡應該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查X線鋇餐,可能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

  連濤覺得查個超聲內鏡更省事。

  “X線鋇餐應該更適合這個患者。因為X線鋇餐造影能夠動態觀察了解壁層收縮與舒張情況,在病人胃部與上腹都未能查出明顯腫瘤的情況下,這對患者的診斷尤其有利。”

  李敬生隨著醫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已經有了與連濤這種級別的消化內科主任‘論道’的能力。

  在病因檢查與診斷中,他有著獨到的見解。

  “說得很有道理!X線鋇餐在這方面確實有著其它檢查所沒有的優勢。家屬和病人方面的解釋工作,可能需要你去做一下。因為病人有嘔吐,甚至吐出宿食的症狀,檢查前肯定要做一個兩天的流質飲食管理,第三上午可以安排給他先做一個洗胃,然後再送到放射科檢查。

  不過從患者的症狀以及前期的檢查結果來分析,我認為小腸腫瘤的可能性非常小。”

  連濤給他提前打好招呼。

  告知X線鋇餐前的準備工作。

  “我也認為高位小腸腫瘤的可能很小。因為觸診檢查時,雖然有摸到一個巨大包塊,但是相對固定。如果是小腸腫瘤,它的恬動性比較大。”

  李敬生查這個鋇餐造影,主要還是想要看看胃壁層的情況。

  特別是胃黏膜肥厚與僵硬部位的活動情況。

  ……

  三天后,患者的氣鋇雙重造影結果出來了。

  胃與十二指腸未發現龕影與充盈缺損,胃腔也沒有明顯變窄,沒有明顯瀦留。

  胃竇大彎黏膜存在變粗,並且蠕動減慢。

  鋇劑通過幽門的速度很慢。

  放射科出具的診斷意見為胃竇炎。

  李敬生對於這個檢查結果,充滿失望。

  本以為做個X線鋇餐,肯定能有很大的收獲。果然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他看著出來的檢查結果,眉頭深鎖。

  現在,他的處境非常被動。

  給患者查完胃鏡,沒能查出病因時,他就已經感受到患者和家屬對他有些失望了。對他的信任度也下降了很多。

  現在費了三天時間,折騰了許久,終於完成了補充檢查。

  可是仍然沒能查出病因。

  患者和家屬會怎麽想?
  地方醫院查了兩個月都沒能查出來的病,果然不是那麽好查的。

  下次再遇到這種患者,一定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鋇劑造影查不出來,那如果換成超聲內鏡呢?
  李敬生直到此時才覺得連濤的水平和經驗,肯定超過自己不少。因為連濤當時就建議他給病人做超聲內鏡檢查。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檢查結果沒出來前,誰也不敢說做超聲內鏡就一定是正確的。

  這裡面仍然存在概率問題。

  他皺著眉,苦苦思考著患者可能的病因。

  鋇劑經過幽門時變得緩慢,會不會是浸潤型胃癌?
  患者的症狀中,出現了明顯的胃痛,病灶在胃部的可能最大。

  在胃部沒有明顯潰瘍的情況下,癌痛的機率很高。

  現在給患者做超聲內鏡,必須考慮到胃部沒有鋇劑瀦留才行。

  盡管患者做完氣鋇雙重造影后,立刻做了洗胃,把鋇劑排空。但是出於慎重,查超聲內鏡前,肯定需要再查個X線透視,確定胃內無殘鋇才能做超聲內鏡檢查。

  而且患者采用藥物治療一個多月,並沒有獲得明顯療效。

  這說明患者的病情在內科治療的意義不大。

  應該考慮到外科接受治療。

  他不由再次把診斷焦點對準了浸潤型胃癌。

  首先,病人的病灶極為隱蔽,除了胃壁脹大,僵硬,做了那麽多檢查,幾乎沒有更多的發現。

  其次,患者的X線鋇餐造影雖然沒能查出病因,但是對診斷有著重要意義。

  打消了李敬生的一些疑慮,讓他的診斷方向更明確,更清晰。

  另外還讓他的診斷有了重大突破。

  可以鎖定浸潤型胃癌這個比較難診斷的疾病種類。

  只是還有一些疑點沒弄清。

  他強迫自己冷靜思考,這個病的診斷不能操之過急。

  越急,越容易亂了分寸。

  提出讓患者再補做一個超聲內鏡檢查前,李敬生決定去拜訪一下放射科的醫生。

  放射科的醫生,水平有高有低,他們有些利害的,比專科的主任醫師還厲害。片子還沒出來,他們就能大致給出診斷結果。

  而且八九不離十。

  水平低的,基本上是那些混日子的醫生,或者是新人醫生。

  李敬生認為放射科的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是胃竇炎,這肯定是一個錯誤的診斷結果。

  對方是個半吊子,還是新手醫生,他不清楚。

  找了連濤一打聽,出報告的這位賀敏醫生已經下班了。

  醫技科的醫生就這一點好,從不用加班。

  更不會出現下班了,心裡還惦記著病人的病情,一個電話被召回醫院搶救。

  醫技科的醫生按點上班,按點下班。

  工作量比較集中,不用加班,下班後不用管病人。工資好一點的能到兩萬左右,算是醫生隊伍中的中上水平。

  李敬生問到了這位賀敏醫生的電話,打了過去。

  “請問是賀醫生嗎?”

  “我是!請問你是哪位?有什麽事嗎?”

  可以聽到那頭有打遊戲的聲音。
    看來這位賀醫生下班後,選擇放松放松。

  “您好,我叫李敬生,是消化內科連濤主任的朋友。想跟您打聽一個病人的情況,有一位姓林的患者,做的是X線鋇餐檢查……”

  李敬生把情況說了一下。

  “哦,你好你好!那個患者查了沒什麽大毛病,應該不是你們懷疑的胃癌,感覺胃竇炎的可能性很大。”

  賀醫生聽到李敬生自我介紹身份後,態度熱情了不少。

  醫生與醫生之間,基本上都這樣。

  大家有機會認識,就會盡量搞好關系。這也是一種人脈資源。

  “這個患者的病因確實很難診斷。這麽晚還打擾到您,我想問問,患者做完鋇劑造影后,鋇劑排空的速度快嗎?”

  “唔……當時他的鋇劑排出速度很慢。”

  賀醫生仔細回憶後說道。

  “那他的胃腔有縮窄現象嗎?”

  “胃腔沒有明顯縮窄,不過我感覺他的胃上部存在輕微收窄。這種現象在給別的患者檢查時,也會經常遇到,一般不太嚴重的話,我們出報告時就認為果正常的。”

  “好的,謝謝您給我提供這些寶貴的檢查信息。不打擾您了,再見。”

  “再見!”

  兩人結束聊天。

  李敬生問到了一些想要了解的信息。

  這些內容不會出現在報告上,但是對於病人的診斷卻很有意義。

  鋇劑排空時非常緩慢,然後胃上部存在一定程度的窄縮。

  應該屬於漸進式的那種。

  如同一個麻袋的袋口慢慢收緊。

  這種通常稱之為革袋狀胃。

  只是這個患者不太明顯,可能還在疾病早期階段。隨著病程不斷進展,慢慢會有所加重。

  “革袋狀胃,這不就是典型的浸潤型胃癌的特征之一嗎?胃黏膜腫大、僵硬,時間久一點,會使得黏膜皺壁消失。到時候,查鋇餐造影時,會更清晰。

  現在尚處於早期階段,所以只是症狀初顯。”

  李敬生經過仔細梳理後,基本認定患者就是浸潤型胃癌無疑。

  現在有了這個初診結果,再讓患者補做一個超聲內鏡,也就理直氣壯多了。

  他這次沒有直接找患者談話,而是找到患者的父母。

  把他們帶到走廊上。

  “叔叔,阿姨,給你們兒子做的檢查結果已經出來了。雖然醫技科的醫生出報告時寫的是胃竇炎,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判斷,你們兒子的病很可能是早期胃癌。”

  李敬生直接說道。

  “癌!”

  患者的母親聽到是早期胃癌,如同晴天霹靂,捂住腦袋靠在牆上。

  老頭也是臉色如土,半晌沒說話。

  盡管他們在兒子治療一個多月,病情不見好轉時,內心已經有了一些準備。但是真的從醫生口中說出來,他們仍然有些難以接受。

  “你們別著急,千萬別著急,這也只是我個人的初診結果。想要獲得最終的診斷,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而且就算真是胃癌,從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早期胃癌。只要科學合理治療,根治的可能性非常高。

  要是診斷出來是胃癌晚期,我找你們談話的語氣也不可能這麽輕松。”

  李敬生擔心老倆口被嚇出病,趕緊出聲安慰。

  診斷結果肯定要告訴家屬。

  早晚要說,這個沒辦法逃避。他們也必須面對現實。

  “李醫生,我這這麽個娃,找了很多專家都看過了,都沒給我孩子把病查出來,你的醫術高明,可一定要救救我娃兒呀!”

  患者的母親緩過神以後,緊緊抓住李敬生的胳膊,帶著哭腔懇求他。

  “阿姨,癌症並非絕症。早期癌症根治起來要容易很多,您千萬別太過擔憂,一定要把身體保重好。既然你們找上了我,肯定會全力以赴,想方設法還你們一個健康的兒子。”

  李敬生覺得這個患者的治療應該有很大希望。

  早期胃癌治愈率高。

  癌症造成病人死亡,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複發,一是轉移,一是並發症。

  比如肝癌,它會造成肝功能喪失,然後帶來一系列的並發症。

  凝血異常,膽汁功能喪失,各種消化酶的合成喪失等等,這些會導致患者的生命終結掉。

  複發和轉移就更不必說了。

  有些癌症病人,積極抗癌,做手術切掉了腫瘤,然後又進行化療,鞏固療效。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查出複發。

  病人的情況急轉直下。

  也許這個病人不是死於複發,而是被嚇死的。

  有時候,勇氣也很重要。

  兩天后,患者的超聲內鏡檢查結果出來了。

  李敬生特意請了外科醫生會診。

  最終診斷為浸潤型胃癌。

  尚處於一期。

  事後分析,病人的胃癌因為尚處於早期,所以只有一些部位的黏膜表現僵硬。

  同時,鋇劑在胃內瀦留不明顯。

  這才是造成診斷困難的因素之一。

  確診所,患者在人民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

  李敬生對癌症領域的鑽研,並沒有因此而止步,反而變得更加勤奮。

  拚命學習著腫瘤治療的種種新老技術,深入剖析那些治療失敗的案例與成功的案例。

  那位黃小姐的父親,胃癌晚期,也在李敬生的安排下,正在積極治療。

  目前主要是化療。

  準備先做三到四次化療,看看效果再做進一步打算。

  腫瘤的攻克,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用中醫的話說,就是克邪。

  手術、放療、化療,都是對付癌症的第一步手段。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因為腫瘤在體內生長到一定程度,並非一天兩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它們已經在人體內建立了很深的根據地,這時候想要對付它們,肯定要對其實施狂風暴雨般的凶猛攻擊。以雷霆手段將其清理掉。

  清理完了腫瘤,接下來再考慮第二步,幫助病人重建免疫系統與骨髓造血功能。

  在中醫學上,可稱之為扶正。

  李敬生這段時間,通過深度學習,暫時還隻摸索到第二步。

  後期肯定還有兩到三個步驟。(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