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苟在診所練醫術》470.第469章 傳統手術仍是主流,跳躍轉移也
  比如最常見的術後胸腔積液,甚至發生液體氣胸等問題。

  有醫生認為摘除一邊的肺,對患者的身體影響極小。這肯定是比較片面的認知。

  一個成年人的雙肺重量約為一千克左右。

  李敬生見過肺比較小的人,目測重量僅有五六百克。

  他們的全肺重量僅相當於人家右肺的重量。

  肺的大小與患者的身高、體重都有密切關系。正常情況下,肺的大小都是根據本人的身高體重,‘量身定製’。

  有些肥胖人士,會發現稍微爬個樓梯或者上個坡,就累得氣喘籲籲。

  這與身體變胖了以後,運動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與氧氣有關。

  原來的肺,只需供應110斤的身體所需要的氧氣消耗。這人身體變胖了以後,肺還是原來的肺,但是已經需要供應150斤的身體耗氧量。

  這時候它就會出現供氧不足的現象。

  特別是這具身體運動時,耗氧量增加,它供氧會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於是身體的主人喘粗氣,通過大口呼吸,用力吸氣來提升它的呼吸功能。

  與心臟一樣,肺活量越鍛煉越強。

  這個患者摘除了左肺的一個肺葉,目前還不知道是上肺葉還下肺葉。

  但是可以肯定,這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會帶來不利影響。

  如今,患者的肺癌複發,轉移到了左肺的另一個肺葉上。

  患者的左肺能否保住,還很難說。

  切掉整個左肺後,這位患者今後乾稍重一點的活,上樓梯,都會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

  左肺總共有八個肺段。

  得了肺癌後,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估,然後決定切除整個病變肺葉,還是只需要切除部份肺段就行了。

  就像腸道手術一樣,能夠為患者多保留一些正常肺組織,肯定就會多保留。

  也有個別醫生為了省事,可能會大刀闊斧,直接切整個肺葉。

  這種隻圖省事的醫生,終究只是極少數。

  “李醫生,手術切口已經劃好了,你來操刀吧!”

  章主任對他的培養力度很大。

  隨著李敬生在手術中展露出來的手術技能越來越多,章主任對他的外科手術能力算是有著一個全面了解。

  遇到合適的鍛煉機會,往往會給他加擔子,讓他來執刀。

  這種手術中的放權可是極為難得。

  因為操作中有著巨大的風險,而且不可控。上級醫生一般不敢輕易放權。

  也就是看李敬生表現突出,在以往的手術中行事沉穩,技能優秀,章主任這才願意給他機會。

  “謝謝章主任栽培!”

  李敬生也不推辭,執刀按照劃好的刀位直接切下去。

  切左肺葉一般不做大開胸手術,為了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往往會選擇從肋間作切口。

  必要時,可截斷一根肋骨。

  如果是做心臟手術,那那需要劈開胸骨。

  需要開胸的手術,都屬於大手術了,基本上都是四級手術。難度高,風險大。

  不過哪怕是大開胸,也不用害怕。

  現在的開胸手術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開胸治療後,一般只需一百多天就能基本康復。

  很多嚴重的疾病,醫生提出開胸手術的方案時,不必有太多的顧慮。

  肯定還是以醫生的意見為主。

  哪怕在漂亮國,發生心臟驟停之類的急重症,仍然以開胸的傳統手術方式為主。

  微創、介入這些,在面對很多疾病時會表現得比較無力。

  現在幾乎所有的患者都追求微創、介入治療,這對傳統手術是一大挑戰。

  但是傳統手術依然是搶救患者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主要手段。

  很多人聽風就是雨,認為介入治療,微創手術,已經成為了潮流,哪怕得的病明明需要開胸開腹,但是患者死活要求醫生做微創。

  偏偏還有一些醫院為了追求業績,會刻意迎合患者,鼓勵微創手術與介入治療。

  最終手術做完了,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許多並發症,後遺症。

  患者的權益根本得不到保護。

  這也是目前的醫學界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當那些傳統手術受到擠壓,微創,介入成為主流治療手段時,真正受損失的是患者。

  等到治完了,根本沒人為患者的損失買單。

  醫院賺了錢,醫生賺到了聲譽,只有患者倒了血霉。

  李敬生按嚴格章程,淨手,抹消毒液,然後戴手套,穿手術衣,站到主刀位上開始給患者切開胸腔。

  章主任團隊的其他醫生密切配合,沒有一人有意見。

  相反,他們看著李敬生從容不迫的一層層切開患者的胸部皮層、脂肪層、肌層……他們發自內心的敬佩李敬生。
    包括章主任在內,沒有一人可以做到這麽少的出血量。

  李敬生的刀感太敏銳了。

  而且對人體解剖學極為了解,能夠避開那些大一點的血管與神經,確保手術安全。

  打開患者的肺腔後,可以看到患者的左肺下葉缺失。

  應該是上次手術切除。

  經過查探,李敬生在患者的左肺上葉上舌段位置發現了一顆腫瘤。

  直徑約為3厘米左右。

  可以看到,它已經侵犯到了周圍的正常肺葉組織。

  “李醫生,幫忙好好診斷一下,看看這位患者的肺癌複發到底是什麽原因。”

  章主任與團隊的幾位醫生也開始深入研究。

  他們與李敬生一起展開討論。

  “上次的手術把整個肺下葉都給切除了,現在長的瘤子在左肺上葉上舌段,我個人認為手術器械沾染到了癌細胞,導致腫瘤複發的可能非常小。

  手術沒有切乾淨,導致複發的可能同樣很小。

  因為發生的部位是在左肺葉上舌段。

  周圍的血管、淋巴都沒有發現明顯被浸潤的跡象。所以,我個人認為,患者的肺癌複發,很可能是上次手術時,這裡就已經有了癌變病灶。

  只是體積很小,所以被忽視了。

  切掉左肺下葉後,可能刺激到了這處病灶,從而導致它在極短的時間快速生長,完成突變。”

  李敬生仔細觀察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我個人也比較傾向於李醫生的意見。你們呢?”

  章主任詢問手下幾位醫生的意見。

  “也有可能是通過淋巴浸潤轉移。我看到過一篇專門研究肺癌淋巴轉移的論文,其中就提到,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有些患者的肺癌腫瘤呈跳躍性。切除整個肺葉,甚至左、右一邊的肺部後,經過實驗室檢查與分析,最終認定發生在非相鄰區域的肺癌腫瘤,是通過淋巴擴散,這才出現跳躍型病灶。”

  二助唐醫生說出自己的見解。

  唐醫生是個悶罐子,平時不愛多言。

  但是他的學識極為淵博,而且涉獵的知識面極廣。

  在討論病情時,唐醫生不鳴則矣,往往都是一鳴驚人。

  “在實踐中,確實遇到過一些病灶近距離跳躍的肺癌患者,病理活檢時,更傾向於淋巴擴散。我認為李醫生與老唐分析的都很有道理。”

  一助賀醫生,說話永遠是這麽左右逢緣。

  平時討論病因時,賀醫生從不當面反駁任何人的意見。

  “上次有病灶沒被發現,被忽視,這一點基本上可以肯定。因為這顆腫瘤有三厘米大了,在八個月時間內,如果不是早就有了病灶,一般很難長到這麽大。

  如果真是淋巴擴散導致,那麽這次手術恐怕需要切掉整個左肺,然後還有必要再做一遍淋巴清掃。”

  章主任做了一個總結發言。

  也是給出指導性的手術意見。

  “我支持章主任的方案,這次要做就做徹底。把左肺摘除,雖說對患者今後的生活質量會有一些影響。但是考慮到腫瘤複發的風險,摘掉左肺是值得的。”

  賀醫生跟著發言。

  病因基本明確,手術方案也定下來了,接下來沒什麽好說的,摘除左肺,清掃周圍所有淋巴。

  然後又對周圍區域進行檢查,沒發現肺癌轉移或擴散的新病灶。

  “章主任,摘除左肺已經完成,您覺得是否有必要再探查右肺?”

  李敬生今天跑過來參與手術,撈到了絕大部分手術任務。

  對他個人的手術經驗提升,好處巨大。

  特別是切除整個左肺,難度不小,幾乎全部由他操刀主持。

  “右肺拍過片子檢查,沒發現問題。從這邊探查的難度和風險都很大,沒必要再折騰,關腔吧!”

  章主任非常清楚,就算在右肺真的發現了問題,也不可能把右肺切掉。

  患者現在的整個左肺都摘掉了,剩下的右肺不動的話,還能保證患者身體的正常血氧交換。

  出於對手術安全的負責,現在關腔是最佳選擇。

  不折騰,也是章主任想讓李敬生學到的一個手術原則。

  手術結束,幾人進行著術後討論。

  等待患者麻醉蘇醒。

  “送回病房後,一定要嚴密監護。一個是查看引流情況,一個是預防肺部感染。切掉一邊肺,特別容易發生感染。也就是病人的家庭條件不允許。不然,應該送進監護病房住幾天才好。”

  章主任說道。

  心胸外科建有自己的小ICU,經常會收治一些病情嚴重的患者進去。

  還有剛做完心臟手術的患者,也需要進去住幾天。

  一般需要撤掉生命監護儀器的第二天才能轉到普通病房。還有的是直接住到出院。(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