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58.第58章 路遊青雲宗與賜法
  第58章 路遊青雲宗與賜法
  品完這杯茶,觀賞了這副秋末之畫。

  寧郃和雲鶴沿著山林深處,把這顆大樹樁藏起來以後,繼續向東。

  一路上觀看著四周的美景,又在青山地界外的湖城處稍微偏南。

  在十日後。

  寧郃和雲鶴不知不覺就穿過了湖城,來到了一片連綿的山脈外。

  此地是青山城地界。

  向前一千二百裡的山脈正中,就是青雲宗所在。

  此山也沒有正神,全是青雲宗的弟子和青山城內的陰司巡查。

  但恰恰也是邪修最少,甚至是沒有的地方。

  同時寧郃瞭望一眼,望著遠方連綿的山脈,如今正好雲遊至此,倒是可以去看看同為術法築基的同道中人。

  同樣的。

  青雲宗的名聲在六朝之內不小,雲鶴真人曾經雲遊時也聽過。

  此刻向著千裡外行去時,雲鶴閑來也聊起了青雲宗的事情。

  寧郃聽著聽著,也知曉青雲宗說是一個宗門,聽起來像是一個大宗,實則青雲宗不大。

  門內只有弟子二百,也沒有什麽宗主,而是只有三位長老。

  這三位長老也正是那三位術法築基修士,且也是創建青雲宗的人。

  尤其這三位長老之間,也不是相互以道友稱呼,反而是師兄弟。

  大長老為大師兄,剩下的兩位分別以二師兄與三師弟自居。

  雖然他們不是一個師父,甚至三長老還是被大長老引入道途,但三人品性相近,又共創了這青雲宗。

  於是三人倒也灑脫,就這般相稱了。

  且也是聊起宗門的事。

  又想到一月半前所見的那位南關少俠。

  雲鶴聊完了青雲宗的事情後,還言道:“論五洲宗門,北州凡塵中的玄武宗為最,宗主為氣血築基的先天。

  可他凝練築基,卻用了整整百年。

  但觀那位南關少俠,僅僅二十余歲便已經是後天圓滿,只差一縷契機。

  道友書界玄妙,確實難以常理言之。”

  “亦是南關少俠的心性上佳,書界只是輔法。”寧郃望向身旁的雲鶴,“若無向法之心,得見緣者也不一定得法。”

  寧郃言道此處,又接過剛才的話題,“那位宗主入先天后是否踏入了修行界?”

  “正如道友所言,得緣者不一定得法,得法者自然是有緣在身。”雲鶴笑道:“那位宗主入先天后有山神接引,已拜入一位氣血築基的妖王座下。

  且這位妖王收下這位宗主後,又於一月後擺收徒宴席,廣邀北州以西的道友見禮。

  可惜那日我尚在中洲遊歷,等得知這個消息,已經是五年後。”

  雲鶴說到這裡,稍微回憶,“時至如今,此事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三百五十余年。

  這位氣血築基的宗主所建立的玄武宗,也於五十年前因一場奪權中散去,分為了三個小門派。

  而這位宗主入了修行後,倒也未插手這凡間事。”

  雲鶴說到這裡,是讚歎這位宗主的心性。

  寧郃想起河神曾言的後人相繼逝去,倒是頗有所感,“三百年過往,早已物是人非,興許那門內已無這位宗主的後人,也既無緣,便不再插手此事。”

  “寧道友所言甚是。”雲鶴道人是頗有同感,自身早已經歷,“須知,有時的王朝也不過百年興衰。

  我也曾體驗過紅塵,在一名為谷的小國內生息過百年,雖然此朝已消失六百余載,皇室後人也盡數不在,但當想起在那朝內的過往百年,卻宛如昨日。”

  雲鶴感歎說著,又不知想起了什麽,再言,“但說起建立最久的朝,或許沒有,但說起門派,這卻是要說說中州的玄意門。

  這座門派已有千年歷史。

  門主和你我一般,皆為元嬰出竅之境。”

  雲鶴言語間,話語又是一轉,笑道:“雖然這位道友的道法不如寧道友高深,但他的廚藝卻是當世一絕。

  每逢十年,我等幾位道友都喜歡去玄意門做客,嘗一嘗玄門主的廚藝。”

  他瞭望北邊,“且明年北河遊,我正有意邀約玄門主,與另外三位元神出遊的道友。

  其中,棋道人的棋藝又為最,若是我等用尋常之法與他對弈,怕是無一人是他對手。”

  雲鶴說到這裡,是略有感慨,看似經常敗於棋道人之手。

  而雲鶴所言的尋常之法,就是不用元神,不借修行者的神魄心神,單純的以‘尋常之心’下棋。

  否則以元嬰修士之思,短短一息內就能思考數千種棋路,千余種對弈結局。

  真要這般去下棋,那就不是對弈,而是鬥法,鬥誰的神魄更為強大。

  寧郃亦是通過河神和城隍的下棋,知道修行界內這件不成文的小規定。

  若是誰用神魂去下、去想,等被發現了,那就是舞弊,這局不算的。

  且也是聊起棋藝一事。

  雲鶴也頗有自得的聊起出自身千年來的棋術感悟,還有一些修行界內關於各種技藝的境界高低之分。

  這使得去往青山的一路上,多是雲鶴在說,寧郃在聽。

  聽著聽著,寧郃發現河神和城隍的棋藝有些不忍訴說。

  但之前自己不太懂時,還感覺兩位神官你來我往,下得難解難分,盡顯棋術的合縱連橫之道。

  可如今,明白棋術在修行界分為‘十成’高低後,就發現城隍和河神最多算是修得四成。

  黑熊精是三成半,自己也是三成半。

  畢竟看著只有四成的城隍和河神下棋,也難學到什麽。

  自己也無意去琢磨這一術。

  而雲鶴真人則是八成,棋道人為十成。

  並且這成的高低,也是以為首的人分化。

  如若此刻棋道人的棋術再高一倍,雖然還是稱之為十成,但雲鶴真人只能算是四成了。

  同樣,琴棋書畫、廚藝等等,都是已成來算,又以藝高者為十。

  玄意門主,廚藝就是十成。

  寧郃琢磨了一下,自己的廚藝則是七成。

  五洲皇城內最頂尖的禦廚,廚藝有九成。

  慶縣名廚有八成。

  自然,這都是雲鶴等元嬰修士閑來整理出的境界分化,用來更好的了解一個人的技藝高低。

  起碼此刻在雲鶴想來,如若修行分資質,那自己最多兩成,這位寧道友卻是首位的十成!

  因為在這幾月的閑聊下。

  雲鶴已經知曉寧郃修煉不足十五年。

  雖然單單看寧郃能短短一年從元嬰到圓滿,他就知曉寧郃的天資非凡,不能以常理言之。

  但這十五年道成,且又是自修,還是讓他不知如何訴說心中的驚詫之情。

  他覺得若是一開始有人引道,興許寧道友十年便可道成?
  以至於此。

  當知曉寧道友是才入修行界之後。

  他在這一路上才經常聊起五洲上的事情,讓寧郃更加了解五洲修行界。

  而也在雲鶴和寧郃一邊聊著各種技藝與常識,一邊又向著青雲山脈走去的時候。

  數萬裡外。

  方道士和魂修也來到了磐城外,又釋放出了部分氣息。

  同時,在城中不遠處。

  一位正在巡邏的武判,當感知附近有兩道築基修士的氣息後,也是化為了一陣陰風,來到了方道士的前方。

  方道士與魂修見得武判,是抱拳一禮道:“見過差使。”

  “見過兩位道友。”武判回禮,當面對兩位築基修士,也是謹慎的問道:“兩位道友所來何事?”

  “前來祭拜庭謅道長。”方道士未有隱瞞,“在下有緣經高人點撥,幸得庭謅道長的緣法。”

  “原來是得道兄緣法。”武判聽到眼前此人是庭謅道人的傳人後,神情中帶有不少親和,“道兄與府君為摯友,我也曾和庭謅道兄相識。

  但我記得道兄逝於四十五年前,道友是四十五年內便已修得術法築基?”

  他言道此處,又帶有不少疑問。

  雖然在五洲中也有奇才於二十年築基,但聽說歸聽說,可等此刻親眼看到一位奇才來至,且還是故人晚輩,心裡還是有不少觸動與不太相信的。

  誰知方道士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實話道:“經高人所點,僥幸三年修得築基。”

  “三年?”武判一愣,第一時間是更不相信。

  但想到這位道友言中提到的‘高人’二字,繼而還是能想明白了一些。

  只是這高人要有多高,才能讓人短短三年築基?

  難道是元嬰出竅的仙者?
  他想到這裡後也不敢過多詢問其機緣,便虛引向陰司道:“還請兩位道友隨我來。”

  方道士與魂修回禮,便跟著武判入了陰司。

  而此刻,在陰司正堂的大殿內。

  正在審查陰簿的磐城府君,通過自身的身側法令,也感受到了有外人入陰司。

  又隨著百裡外的魂修和方道士逐漸接近正殿。

  府君仔細一辨後,當發現魂修為陰煞築基時,倒是有些天然上的親和,也對魂修的來意有一些猜測。

  因為一些正道的魂修路過陰司時,偶爾也會來陰司內做客,或者在充滿陰煞的司內修煉。

  這在修行界內都是尋常不過的事情。

  城隍自然也是歡迎的,且不忙時也會指點一下這些借法地修煉的後輩魂修。

  雖然他也深知自己的陰司法地與指點,遠遠不如傳說中吳朝內的山下學堂,也更比不上寧真人的妙法,但身為神官,又同為修士,這肯定是能幫則幫。

  只是此刻的這位魂修旁邊,還有一位生人修士,且像是難以見到的術法築基?

  城隍感知到方道士的這一刻,卻是有些奇怪,不知道這位術法道友來此何意?
  可又隱隱覺得這位道士的氣息有些熟悉。

  繼而他沒等方道士等人來至,就放下手中的陰簿,出了陰司大殿。

  等一人一魂,兩神官在距離殿外的二十裡處相遇。

  方道士與魂修、武判向著城隍行禮。

  城隍回禮後,卻單單看著方道士,“不知道友是否與我有舊?”

  “大人,是這般..”沒待方道士回答,武判就傳音把事情如數告知。

  城隍聽聞這些,看到方道士是庭謅道人的緣法傳人,又聽方道士是受高人指點,才在短短三年踏入築基後,卻是神情中帶著欣慰與悲歎。

  欣的是庭謅兄弟的緣法未落寞。

  悲的是庭謅兄弟無緣看到這一切。

  而在隨後。

  城隍念的庭謅兄弟的緣法之人在,繼而也收起悲念,又如長者一般,領著方道士去後府祭拜好友令牌。

  等祭拜過後。
    城隍也特意挽留,想讓方道士在陰司內多待一些時日。

  本來,也沒什麽。

  但或許是因為庭謅道人的緣故,府君待方道士卻如待自家子嗣。

  這使得往後幾日裡,方道士除了每日去祭拜前輩以外,也收到了不少附法寶物。

  也使得方道士待了七日,行完祭拜禮後,就不好意思在磐城內待了。

  亦在第八日的清晨。

  他執意的把附法寶物還回去後,就在府君的不舍送別下離開了。

  可是在回往吳朝路上。

  魂修回想著這幾日的經歷,卻不由向著方道士感歎道:“這說來,我師尊都沒有對我這般好過。

  要是不知其中原由,單看這幾日的招待,還以為道友是磐城府君的後人。”

  “道兄說的不對。”方道士聽聞,卻遙遙頭道:“全因前輩余蔭,我這般回往磐城一行,才似遊子歸鄉。

  但我若真是府君後人,府君也不會這般以‘禮’字相待,並且送我那麽多寶物了。

  且這些寶物也全因庭謅前輩恩情,倒是不可取之,以免壞了庭謅前輩與府君的交情,更壞了真人的名聲。

  畢竟我是庭謅前輩的緣法之人,更受真人點撥。

  一言一行,需慎之。”

  “也是。”魂修鄭重點頭,又看向正南的方向,“七萬裡,以你我二人如今的境界,白日趕路,夜時調息,若是趕一些,一月時間就能回去了,也能把那奇石交予真人之手。”

  他說到到這裡,看向方道士,“先以五百裡外的凌城為點,比一比?看看誰先趕到?”

  方道士聽聞,停下腳步,擺手朝前示意。

  魂修則是從地上撿起了一塊小石子,朝著天空一拋。

  等落下的這一刻。

  一陣水靈與煞氣在此地蕩開,兩人急行向著凌城而去。

  而也在一人一魂向著吳朝回往時。

  第三日的上午。

  在數萬裡外的連綿山脈內。

  寧郃和雲鶴步行著走進前方山林,又無視了林內的迷陣之法,徑直向著東南方向走去。

  可若是無築基修為在身,則是會在林外打轉一圈,又走回原地,並且像是醉酒一樣,失去在林中的記憶,也不會再次踏入這片山林。

  皆因這座陣法是一座迷幻陣。

  陣內的林中就是青雲宗所在。

  且隨著寧郃和雲鶴在林中遊逛間,當走上十二裡路途後,就感覺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山村。

  遠遠望去,三裡外的村內有二百余人。

  此刻有老者在村內曬太陽,也有幾名婦人擇菜。

  還有四十多人在一位青壯男子的帶領下,於村內打坐。

  村外四周還有小溪、農田。

  ‘吱吱’的叫聲,還有一些靈動的小動物在田園裡跑來跑去,惹得一些村民打扮的漢子呼喊,卻又不忍心驅之。

  ‘嘩嘩’的水聲,又有幾名女子在溪邊洗著衣物。

  “李師兄還未從學堂回來..”幾名年長的男子在不遠處的草地上坐著閑聊,說著一位師兄的事情。

  附近還有幾名調皮的少年,在一位中年道人的教導下練習吐納。

  每當有少年犯錯,惹來中年道人的無奈責吵。

  都會惹得那幾名閑聊的男子哈哈大笑,引為下一句的談資。

  這裡,就是名傳附近六朝修行界的青雲宗。

  其內不管是老者、還是村民少女,這些人也全部都是修士。

  與此同時。

  也有兩位村民打扮的修士出村。

  他們身上帶著乾糧和附法兵器,一是遊歷山野,助陰司清掃邪妖,二是帶回有修煉資質的弟子。

  可也當這兩人剛走出村落沒多遠,又當看到正在行來的寧郃和雲鶴後,卻是心下一愣。

  因為附近山裡有師伯與師尊聯手所布置的法陣,常人是走不進來的。

  再瞧寧郃和雲鶴的氣質斐然。

  他們略一琢磨,就知道這兩位來客可能是築基前輩。

  於是,其中一位修士先是拱手,才客氣的問道:“敢問兩位前輩是?”

  “寧郃。”寧郃回禮。

  雲鶴也是一禮,“雲鶴。隨寧道友而來。”

  ‘寧真人?雲鶴真人?’二人聽到名字後更是一驚,誤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因為寧道長不僅是元嬰真人,雲鶴真人更是隱隱為五洲中的第一修士!

  平常一位都難見到,怎麽如今兩位仙者都來了?

  兩人這般想著,就這樣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寧郃看到兩人發呆,倒是笑著言道:“還請告知三位長老。”

  “好”一人下意識應聲,又趕忙一禮道:“兩位真人稍等!慢待之處還請真人海涵!”

  話落,他就即刻施展術法回去。

  靈氣的波動,也讓村外的附近修士遠遠望來。

  當看到村外有人,他們也是遙遙一禮,未過多詢問,只是當宗門有客。

  此刻又有師兄弟接待,那他們就不過去多言打擾了。

  只是當看到這兩位同門有些魂不守舍的樣子,著急通報的樣子,難道是貴客?
  是其余朝內的術法築基前輩?

  他們思索著,根本就沒想過寧真人和雲鶴真人會在今日一同來至他們宗門。

  同時,也在青雲宗內除了一些好奇以外,其余都一切如往時。

  在兩裡外的村內。

  通報的修士片刻就來了一座小院前。

  此刻的院中,正有一位老者與兩位中年探討著一些術法。

  話語中是以師兄弟相稱。

  這三位正是青雲宗的三位築基修士。

  大師兄是威嚴老者。

  二師兄是中年壯漢模樣。

  三師弟則是中年文士打扮。

  其中大師兄和二師兄為圓滿之境。

  三師弟則是只差一步圓滿。

  而如今。

  當看到門外的弟子匆匆趕來。

  三位長老也是停下了探討,把目光好奇的看向弟子,帶有著一些疑問。

  難道是附近出事了?來了大妖?
  林城陰司應付不來?

  可是此刻瞧弟子激動的樣子又不像。

  其中的大長老正準備詢問。

  這位弟子就著急道:“稟師伯,師尊!雲鶴真人與寧真人來至!”

  “真人?”三位長老猛然聽聞此言,又看弟子不似作假,也不敢拿真人作假後,繼而也不多言,便不分先後的出了院中,一同向著村外行去。

  短短兩裡,不過是片刻時間。

  等他們來到這裡,就看到了寧郃和雲鶴正在林邊賞花。

  留下的那位弟子是前後跟著。

  而寧郃見到三人來至,則是取來地面上的三片樹葉,化作三個酒杯,又從葫蘆內倒出一斤靈酒。

  如今的酒葫蘆也越發神異,在拔掉蓋子時,整個葫蘆之上都散發出五色靈光。

  並且也能自行吸收天地五行靈氣,使得靈酒一月便可成型。

  “早先就想拜會三位道友,卻不想今日才了卻了這樁願,區區薄酒,是為遲來之敬。”

  寧郃言道此處,把這三個酒杯分別隔空遞於三人身前。

  ‘這是葫蘆仙釀?’三人呆呆的接過這五色靈酒,卻是早已聽說過這奇物的傳聞。

  或者說這幾年過去,江神與城隍、以及梁河神被靈酒的事情,早已傳遍了附近六朝。

  讓六朝的修士都知曉真人有一葫蘆仙釀,尤其是吳江神所言的晶靈仙酒,飲上一口更是能添百年道行!
  以至於面對長者賜物。

  三位修士心裡即是高興,又是惶恐,感覺這恩情太重。

  使得他們話到嘴邊,倒是和那位弟子一樣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寧郃和雲鶴卻不做他想,也婉拒了三位道友的相送,再次遠行而去。

  但在寧郃真人與雲鶴真人離開後。

  三位長老卻來到了一間密室內。

  桌上放的是那三杯靈酒。

  他們沒有飲,只是靜靜望著。

  望著望著,二師兄與三師弟又看向了大師兄。

  大師兄看到兩位師弟望來,是小心的拿起三師弟身前的杯子,又更為仔細的把這三兩三的酒水分為了百滴。

  每顆都似五色晶石,在燈火下奪目不已。

  等分好,大師兄才開口道:“三師弟的築基一境還未圓滿,可取五十滴,添五十年道行。

  而我與二師弟已是圓滿之境,就莫要取了。”

  “師弟亦是這般想的。”二師兄回了一句,又看向三師弟,笑著言道:“除了三師弟以外,我和師兄已經修煉五百余年,此刻增添百年道行,不如再熬些時日,好過浪費真人贈下的奇物。

  所以師弟就莫要推讓了。”

  三師弟未有言語,也知道自己修煉尚短,就把五十滴靈酒收起。

  看到靈酒被收起,二師兄才把自己的酒杯推到大師兄面前,“請師兄做主。”

  “那好。”大師兄點頭,把三個酒杯合到一起,又倒入了一個玉石容器內,“剩下的奇物便作為宗內的鎮宗之寶。

  今後宗內哪位弟子資質尚可,且心性上佳,便可得十滴仙釀。”

  “是!”兩人起身齊齊一禮,“謹聽師兄吩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