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屬性點慈善家》673.第670章 著陸器成果
  第670章 著陸器成果
  光明教會營地的人沒有試著追蹤航線來道謝,王齊和參謀部都早有心理準備。

  如果他們有接觸本地人的意向,建立營地之前就能做,熬到這個時候基本表示了態度,大約是“不理會、不敵對”。

  也正出於該態度的判斷,送去的都是些普通半鎮靜鋼。

  這是一種介於沸騰鋼和鎮靜鋼之間的材料,含氧量處於兩者之間,其優點是生產更簡單,在鳳凰鋼鐵的某條新型組合產線上相當於以前的粗鋼,礦石進去,出來就是半鎮靜鋼,用外行的觀點也可以歸類到均質鋼裡,缺點是對礦石的要求比較高。

  王齊本來打算直接用粗鋼糊弄的,還是參謀部諫言鋼太差了說不定以後還要投,不如一趟解決了。

  鎮靜鋼和半鎮靜鋼比普通碳鋼的性能好,用法分為兩類,澆鑄與熱加工。

  澆鑄就是把鋼錠加熱到熔點以上,這時候就能顯示出鎮靜鋼的特征,不出現冒泡泡的沸騰狀,鋼液足夠平靜,有利於提高澆鑄質量,一些特種合金的生產也需要利用這個特性。

  熱加工主要指鋼板、線材等,門檻比較高,如果沒有保護氣體,很容易在熱加工過程中發生部分氧化,因為這些材料本就不那麽厚實,一點點氧化都會導致加工後性能降低。

  境內現在只有鳳凰鋼廠的鳳凰分廠、風谷總廠和風谷機械加工廠三家能對鎮靜鋼做熱加工,龐勳某機械加工廠正試圖引進設備,但在風谷和龐勳板塊間的超重型設備運輸問題解決之前都辦不到。

  至於空投用到的降落傘和傘繩有可能引起注意,倒也不用太在意。

  機械設備可以相對簡單的推進逆向工程,材料學想逆向的難度就太大了。

  不用遠了,就拿自家挖礦挖出來的那台疑似超古代跨大氣層著陸器來說,早就將其外殼合金成分分析完,但和複原還差得遠。

  成分配比和熱處理共同決定合金性能,王國現有的熱處理技術,耐壓力300兆帕的板子不做任何元素參雜,通過熱處理就能將耐壓提高到450兆帕。

  著陸器外殼同理,它是铌鎢合金,王國在這兩種成分上的造詣就比較低了,和鐵基、鈦基幾十年的積累相比,甚至都算不上入門。

  降落傘傘繩裡的鋼絲繩,是鉻含量在20%的鐵鉻鎳合金,且不說光明教會能不能分析出成分來,就算分析出來了,沒有熱處理工藝配合能做到一樣性能嗎?
  當初弄這類金屬和毛線混紡的傘繩實屬無奈之舉。

  本地類似棉花的植物纖維沒有受到重視,以至於輕紡業發展過程中,一直比較缺乏彈力面料。雖然棉線的彈力也有限,但因其結構的關系至少紡紗後比大多數動物毛的線更不易斷。

  總之就是沒有強度和彈力能兼顧的繩索材料,才導致軍方委托企業憋出來個鋼線毛繩來,主要解決毛繩耐拉力的弱點,混紡後也有一定彈性,有助於傘面和物資安全。

  能用,但絕對算不上好用,好在這東西隨著滌綸量產廠的建設,也要淘汰了。

  做降落傘傘繩,錦綸(尼龍)材料肯定最好,因為滌綸沒彈性,而錦綸有類似棉纖維的彈力。不過王齊這個偽冒先知不是搞化工的,災二代們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怎麽接觸,全靠幾個化工廠和大學的實驗室幾十年如一日的瞎折騰。化工發展特別要運氣,沒有錦綸,自然只能用滌綸湊合,並且滌綸的高溫耐性遠高於錦綸,更適應隨時有火球飛來飛去的環境。

  其實金屬繩的發展,就是化工和金屬加工發展不均衡的結果,原本很多應該用化纖的場合現在都用的金屬繩。

  金屬繩物理性能優秀且不可燃,但相比化纖基本不耐酸鹼,即使做氧化鍍膜效果也不會特別好,另一個缺點是性能太好,導致過於危險。

  好比降落傘繩裡的那根細鋼繩和境內現在用的釣魚線很像,這種編織後總粗細一毫米左右的鋼線經常把釣魚佬弄傷,還不能輕易加粗,因為稍微粗一丁點,釣魚佬的隨身工具都弄不斷它,很容易纏繞致死,總不能釣魚還帶把鉗子在口袋裡防身吧。

  從這個角度說化纖有大用,至少在同樣耐拉力的狀態下,化纖更粗也更容易截斷,對人員安全更為友好。

  轉到古代著陸器上。

  這玩意經過三年的分析研究,都算產生了一些成果。

  送到王齊這裡的報告斷斷續續,大部分都對“現在”產生不了影響。

  還是以材料類為例,著陸器上已經分析成功的金屬材料,全部實現了實驗室製備,並對每種材料嘗試數種熱處理方式,如沸點臨界恆溫、白熾態恆溫、水的噴淋與淹沒降溫、鹼性淬火等。

  所有的實驗室成品均在鳳凰鋼鐵進行最終測試,結果顯示,有技術含量,但未達期待值。

  可能是因魔法動力源足夠強力的關系,著陸器所代表的合金技術,缺乏體系化表現。

  王國自身以鋼材為分界,有輕合金和重合金兩個方向,受浮島化環境影響,重合金應用范圍小,研究有些使不上力。

  輕合金和鐵基合金有各自的應用場景,飛機多使用鈦合金和鋁合金,地面的以鐵基合金為主,一般不會混肴。

  古代著陸器上,內部的床架和一些桌子的金屬件都是鋁鎂合金,可是從它的铌鎢合金外殼來看,這點管型件減少的重量根本毫無意義。

  它上面還有鉛合金的防輻射層,而這是確認著陸器有外層空間活動能力的重要證據。

  不計人員氧氣等內容物,計算模型還原的登陸器各部分組成,整個外殼佔總質量超過70%,完全不像是從地面上天的航天器邏輯,像是在小行星之類低引力無大氣環境製造的。

  這一整套金屬類材料,能讓自家用上的實在不多。

  如铌鎢合金,這玩意比重比鉛還大點,就算真的哪一天要用,最多也就在火箭發動機的噴口罩子上用一用,如果用到未來的飛機發動機上,多半還得研究铌鉬合金或者單質铌複合層,鎢的密度太影響性能數據了。

  鎂系合金倒是能借鑒一下。

  鎂鋁合金密度比鐵鋁合金小,雖然有著製造難度大、易斷裂、不耐高溫等重大缺點,但有了密度小這個優勢,就有它的應用場景,比如客機椅子的金屬結構件用一用就無妨。

  這東西不打算交給彩虹金屬,跟黃金一樣另外弄個幾百人的小廠折騰就行。

  金屬之外的材料,基本不具備逆向分析的可能。

  而除開材料,著陸器的分析成果還是集中在魔法范疇裡。

  這上面使用了一種很別致的力產生方式,暫定名為“矢量生成”。

  矢量生成的效果,類似於漂浮法、飛行術,區別在於它具有更好的方向操控性,且魔力利用率更高,或者說魔力轉為矢量更有潛力。

  現在這個時間點矢量生成的實驗室還原已經成功,但原型太大,且結構比較……罕見。

  它在空間中佔據一個正四面體的各頂角,四個部件隻通過魔法實現溝通,沒有物理連接,且四面體區間不能有雜物。

  其結構意味著很難像現有發動機一樣做個吊艙掛在翼下,以原型機佔近12立方的大小,放在飛行器內也需要非常大的基本空間。

  話又說回來,如果能徹底弄明白魔法原理,將其隨意改造成其它大小,那飛車和未來的飛行堡壘裡都能用,是實打實能幫著對付魔族的技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