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屬性點慈善家》第231章 無縫鋼管誕生
  第231章 無縫鋼管誕生
  其實在車床機械結構方面,本茨方案並不佔優,甚至連前三都排不上。

  他得到本階段最大一筆獎金的理由是成本。

  這和他個人經歷有關,他深知蒸汽機難賣,最大的困境在於昂貴。不用算知識成本,僅僅是材料成本,就決定蒸汽機絕對便宜不了。

  既然項目是整體車間設計,理應避免一台蒸汽機帶動一台設備,而選擇用更少的蒸汽機驅動更多的車床,這樣在蒸汽爐的使用方面也能節省不少人力。

  缺點是蒸汽爐會比較大,除了鐵路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完成陸路零部件運輸。

  拿到第一階段獎金後,本茨便和其他兩名同樣得了獎金的人組隊,進行第二階段,也就是方案整合與優化。

  因為大家的方案優勢區不同,沒多少爭論的余地,節省了大把時間,這一階段很快就完成。

  拿到了定型獎金1200元,不過日薪還未調整,因為高級課程考試太特麽難了,還得再緩緩。

  還想著考試呢,突然就有工作調動。

  製造局分離出一部分人,組建新的官營單位,新城重工。

  本茨大叔也在調動人員中。

  稍微糾結了不到一頓飯時間就接受了安排,因為製造局有很多與魔法設備相關的工作,他壓根參與不進去,而新城重工的職能不同,屬於純機械設備設計與製造單位。

  而大家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魔法鍛機和法師的幫助下,把之前設計出來的車工車間給弄出來。

  新城重工的地皮在城外,距離新城西北哨站三百多米,另一邊則與寒冰木培育點也有幾百米。

  雖然在城外,不過差別不大,因為最近還發生了一件事製造局裡的人都知道的事,衛戍部隊開始列裝新型號的魔法槍械,而之前的則開始流入城防軍。

  意思是新城重工仍然處在西北哨站的直接保護中,而且哨站在寒冰樹培育點還有個哨樓,新單位實際完全被射界包圍。

  建設開始半個多月,來了個大官,種下傳說中的神器種子,讓這個本來需要運水的地方直接能提到地下水,並用圍牆把整個區域圍起來。

  很大,除了廠房用地和堆料區,還有足夠所有人每人建一個獨棟小樓的地方。

  隨後鐵路局的人跑來在門口大興土木,建設屬於重工廠的鐵路接入點。

  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接入點是按雙軌鐵路建造的,不過現在沒有雙軌,多出來一個阪道點。

  經過兩個月的大建,重工廠具備基本功能,得到了第一個任務——自我迭代。

  高級人員都上過《精密製造》課,知道加工精度的提升方式,自我迭代便是利用已有設備,逐級提升製造精度。

  按照上級要求,重工廠需要把工件精度提高到0.1毫米,才能開始正式運營。

  這個要求在大家看來有點高,在別的地方就沒見過用毫米這麽小的單位計算尺度的,何況是0.1毫米。

  可要說難吧,卻也不難,因為《精密製造》已經把事情講得很明白,大家知道什麽因素會影響精度。

  比如油浮設備,它在基座裡有個油夾層,可以在有限范圍內,讓整機更接近絕對水平,不過在毫米級精度的設備裡還用不到這麽複雜的東西,用螺栓調平即可。

  不過也不是一點難題沒有,難點在於刀具。

  大家可選的刀具只有兩種,寶石刀和金剛石刀,課程裡有講,寶石的溫度耐受更好,硬度稍低,金剛石刀硬度高,切起工件更絲滑,但表面溫度超過465度性能會顯著下降。

  這二者外面沒地方造,重工廠拿到的是原材料,要自己想辦法造刀頭。

  就倆破刀頭就把一群人給難壞了。

  最後多方協調,找來蒸汽球磨機研磨金剛砂磨料,加了幾個寶石匠學徒,專門折騰刀頭。

  接下來按部就班,從整批整批的工件裡,人工挑選出誤差較小的,一點點對已有設備改進,同時高級工也跟著研究對精度影響更小的機械傳動模式,對蒸汽機、傳動軸進行改進。

  設備加工柱形件的精度很快就提高到3毫米,靠工人的個人手藝,能做出表面誤差在一毫米內的工件。

  但繼續往後深化,難度便提升飛快。

  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變成了蒸汽機做機械運動時產生的震動,對整個機械能傳動系統的影響。

  而且柱型件還是所有工件類型裡最容易的,平面件、異形件的精度提高更難,需要時間一點點去磨。

  好在上面足夠寬容,明明北邊的局勢越來越緊張,最近甚至有小惡魔飛到新城附近才被城防軍打下來,不過卻沒有給新城重工施加壓力,他們仍然不需要做業務,隻專注於提升精度即可。

  新城重工的人也不傻,為了保住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也希望廠子能對局勢幫上點忙,都很努力的在推動進度。

  不過努力有時候並不會有太大效果,破局的關鍵是研究局帶來的新型材料,一種材質近似皮子的柔性材料,和皮子最大的區別是高溫耐性好,能承受兩百度以上的溫度不發生永久變形。

  聽說是魔法加工出來的材料,反正重工這邊的人不懂,隻管用。

  柔性材料的加入,其緩衝和密封效果,立刻就讓精度上了一個台階,車工件基礎精度提高到一毫米內,高級技術工人已經能借此生產出誤差小於0.1毫米的工件。

  平面件仍然在和毫米級精度戰鬥,不過設計組有望在短時間內做出突破。

  這個月報告提交上去,重工馬上就迎來首批訂單,製造無縫槍管,至少造一萬根,十萬也不嫌多!
  明明是很要緊的事,同時來的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命令:嚴禁工人連續操作機床超過四小時,兩次上機之間至少休息兩小時。

  重工建成這段時間雖然有人受傷,可也沒出什麽重大事故,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麽個命令,大家只能嚴格遵守。

  很快便發現了其中的好處,在沒有什麽工藝和設備調整的情況下,只是增加了休息時間,良品率就有所提升。

  不過無縫槍管並未立刻造出來,這東西比靠想的要難很多。

  因為槍管的內徑有限,而鏜刀支架受限於材料,做長了會出現震動甚至導致斷裂,只能試著兩頭鏜孔。問題是這麽做,打通時經常產生超出紙面數的誤差,具體講就是把彈頭往裡面丟,它很容易在中間卡住。

  問題反應上去,得到的回復是和他們無關,要等鐵廠攻克相關問題。

  可這麽多槍管訂單軍隊明顯急著有用,重工廠也不能乾等著,組織高級技工給大家上課交流經驗,設法用人力提高良品率。

  這樣折騰半個月,才產出一百根達到要求的無縫槍管,不過對於整個訂單量,產能明顯不太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