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蜀山之凡人修仙》第196章 再臨莽蒼
  第196章 再臨莽蒼
  半邊老尼極為驚訝,竟站了起來,鄭重問道:“這門道法,真被連山大師創造出來了?”

  連山大師當年立下宏願,要為非道魔佛這三家玄門正宗的眾多修士,再開一條道路。

  有人讚歎他這一份雄心,自然也有不少人嘲笑。好一點的還只是腹誹而已,公開出言嘲諷者,也不在少數。

  只是隨著大師修為日高,勢力越來越大,紛紛收聲了而已。

  及至後來,隨著連山大師仙去,而教內分崩離析,即便有人宣稱這門道法已經創出,但因未能傳播,也不能令人信服。

  孟秋點點頭道:“以我目下的眼力來看,確實看不出這道法有什麽破綻。且百禽道人公冶黃也曾看過,並無異議。”

  “若是百禽道人鑒定過,那自然就是真的了。”半邊老尼神色複雜,道:“這一門道法,不知多少人期盼等待。

  我年輕時候,就有幾個好友,資質不佳,一直憧憬連山大師能夠早日完成,讓他們有攀登仙境的可能。

  只是後來,他們壽元終結之日,也未等到,遺憾而去。說來現如今,我倒是能夠過去祭拜,隨便告知一聲。

  對了,大師創出來的道法,是個什麽門道?為何這幾百年,並未依照大師宏願,傳播開來?”

  孟秋道:“大師走的倉促,並未指定傳人,因此連山教陷入三豐真人飛升後,武當之亂的模樣。

  可惜教內沒有人能如師太這般力挽狂瀾,以至於四分五裂。後來更是出走的出走,隕落的隕落,此教早就名存實亡,此事也幾被遺忘。

  至於這道法名字,大師在留函中,並未交待。但有人依照他光大旁門的本意,名之曰‘旁門法’,不免帶些看輕的意味。

  但以我觀之,此法絕不下魔、佛二教,自道門而出,另開一片天地。立意深遠,妙用無窮。

  可依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境界,喚做‘金丹派’。又因此法取意‘去偽存真’,因此也可叫做‘修真’。”

  半邊老尼和米明娘目光炯炯,一聲不發,靜耳聆聽。

  孟秋進一步解釋道:“初始大師也是沿用練氣、築基境界,修煉方法可依道門,也可用新法,並不影響。

  只是之後才區分了開來,設下金丹、元嬰與化神三境,比擬散仙、地仙、天仙。

  連山大師當初立意,就是覺得道門修行太難,魔、佛又頗偏執,因此這法門不需更改基礎,同樣也能將修行變得容易。

  奧妙就在金丹法中,將境界劃分得尤為清晰,一步便有一步的修行方法。

  從練氣起,每境都分初、中、後三期。如金丹期便有丹色、純度、法力如何,皆有標明。

  元嬰之後,比照地仙三劫,列出要修行到什麽程度,才有渡劫的可能,免得修士盲目。

  如此境界清晰,自然修行難度便會小得多。比較起來,較道門要求的天資,降低了約莫三成。

  此外對於法力研究細微,故而每次吸收的靈氣有了衡量,只有靈氣處,便可修煉。

  不似其他幾派,非靈氣充沛之地,甚至是洞府,才能完成閉關。

  但有得必有失。其壞處在於少了變化,變得拘板,鬥法手段有些單一,且大同小異。

  比如太乙神雷,以金丹法力用出,都是一般光景,隻法力高低,才有威力大小。

  就好像是各派的製式飛劍一樣,容易練成,但不如自己煉製的飛劍,既順手,又變化無窮。

  因此修行此道的修士,若非天資極為傑出者,很難超過藩籬。是以鬥法起來,就不像其他修士那樣出人意料。

  這類修士,只要遇到一次,下次再碰到,手段也不會差太多。”

  孟秋將個中好處與壞處,說得極為詳細,另外兩人,聽的也認真。這一說就是一個多時辰,才堪堪講清楚。

  半邊老尼道:“鬥法對築基以下的修士來說,能有多少用?惟有成仙,才是根本,長生之始。但就是這一步,攔住了無數人。

  所謂旁門修士,一差天資,二無法侶財地。此法能正好將這兩塊要求降低,實實在在的是造福天下之舉。

  連山大師當年立下的宏願,看來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不得不令人佩服。”

  她感慨一陣,才對米明娘道:“你天資不差,但要說能修成天仙,希望渺茫,即便是地仙,也有不小的風險。

  大道就在眼前,利弊也已講清楚。你待怎樣,可自行抉擇。”

  米明娘眼睛發亮,顯然有些動心,張了張嘴,道:“弟子當然願意,但武當……”

  半邊老尼一揮衣袖,道:“不必有什麽顧忌,學點別家道法而已,對武當而言,又不算大事。

  門派不能幫你修行,哪還有臉阻止伱自己去追求道途?況且此事放在哪個門派,也不算什麽稀奇。

  峨眉道門正宗,佛門弟子佔據了一半;太乙混元祖師自詡連山嫡傳,首席大弟子卻實實在在是個和尚。

  至於武當,三豐真人在時,心明就轉修佛法,化身尼姑,後來又引我入門。

  說來我一個外人,都能當武當掌教,你為何不能學別家道法?總不是你要破門而出,轉投別派吧?

  倒也不是不行,我只怕孟秋懶散慣了,不肯收你。”

  米明娘出身低微,苦苦修行多年,都還在最底層,只是遇到孟秋,加入武當派後,才迎來轉機。

  自認為得了天大的機緣,因此分外珍惜,不敢有絲毫懈怠和違背門規之舉。

  又見識淺薄,不清楚修行界狀況與門中態度,縱使心中有一千個一萬個願意,也不敢答應。

  眼下得了半邊老尼的一番開解,哪敢遲疑,當下跪地磕頭,並道:

  “前輩大恩,我真不知道要如何報答,以後但有差遣,萬死不辭。

  明娘立誓,不得允許,不將此法傳授別人。”

  孟秋站著不動,任憑米明娘行了大禮,才道:“這禮算是我替連山大師受了,便不謙讓。

  我傳你金丹法,也隻想替來大師將他的大道延續下去,對你並無所求。

  將來你要傳授別人,原是並無不可。只是傳法之事,在連山教內很是鬧出一些風波,牽連頗多,我不能一言而絕。

  只有一條,如我將來死後,隨意即可,但目下絕不可對其他人說。”

  米明娘自是同意,又恭敬磕了頭,孟秋這才取出早就翻刻好的一枚玉簡,道:

  “你先記熟了,揣摩一陣,等我開辟完洞府,再來教你。”

  諸事妥當,孟秋連同醉道人、姑射仙林綠華,啟程往莽蒼山去。

  三人先到了孟秋找到的洞府,正是夜間,此時無風,千山藹藹,萬物俱寂,連高崖上的老松也都靜謐盤坐,猶如老僧一般。

  銀月高懸,偶有幾縷雲氣飄過,纏繞在銀河周圍,星光點點,好似水面微波,令人神迷。

  孟秋不免有些得意,道:“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你們看此地如何,是否稱得上人間仙境?”

  林綠華點點頭,道:“別有一番山野清幽。”

  醉道人卻啞然失笑,伸手緩緩劃出一個半圓,四處指點,道:

  “我等剛才飛來,哪一出和這裡不同?比之林道友和我教,又如何?”

  峨眉秀,武當雄,且都是靈機匯聚,天下有名的仙境,比之一片荒涼的莽蒼山來,自然要好上太多。

  孟秋臉色都為之一垮,林綠華噗嗤笑出聲來,道:“醉道友,可別這樣說。莽蒼山中,雖沒什麽名山勝地,但內蘊神奇。

  歷來就不乏前輩高人,在此間隱居。譬若極樂真人,少時就在此修道。聽聞長眉真人,當年也曾短暫避居。”

  “師父不過在此打了個站,並未停多久。”醉道人笑道:

  “不過孟秋你也是好運,此地山嶺何止千萬,能被你尋到一處靈機匯聚之地,也不容易。”

  孟秋一點炫耀心思,早被掐滅,隻得悻悻請了兩人入到山洞內。

  其間布置隻一石榻,並無余物,一眼便可覽盡。

  此時醉道人神色反倒帶起了欽佩,林綠華也很是詫異,感慨道:“以孟道友神通,天下哪一處名山仙府都配得上,卻甘居陋室,真修道士也!”

  “道友謬讚!”孟秋笑著應和道:“天下名山仙府固然不少,可早為人佔據。非是我不喜享受,實在是飄蕩多年,就沒尋到一處合適的洞府。

  此地看來不錯,我仔細檢測過,這一座山頭,以及底下那方山谷,都在靈機供給之中。

  林道友且幫我看看,這洞府要如何開辟,才不至於浪費。”

  林綠華無奈的道:“地方太大,隻我與醉道友兩人的話,少說也得耗個一年半載。

  等我先探查一番吧,等想好如何布置,還得回一趟武當,多叫幾個幫手過來。”

  “一切拜托道友。”孟秋忙不迭的點頭,道:“如此我便去靈玉崖,先將那處佔住。”

  他收回了原先布置的陣法,仗劍離開,不過半個多時辰,就到地頭。

  此時一輪明月高掛東山,清光四射,照在那崖上的千株百株梅樹上,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一陣陣幽香,時時由風吹到。

  孟秋不由脫口叫出一聲好來,暗想月下看來,此地竟比他找到的那個地方,還要好上一些。

  高山之地,四季從不分明,又有地脈靈氣護持,四時花草隨意可見。

  他將這一帶踏遍,並沒有見到任何修士存身的痕跡,便不去管,耗費了幾天功夫,在山體中,開辟出一個十丈見方的洞府。

  之後好些天,便停留在此地,日夜不離,安心修行,也不做任何打探,直到一個閉關完畢,才出得洞來。

  孟秋先往那自家洞府去,及至到了近前,才覺模樣大變。

  原本形勢高峻,宛如神龍昂首般的山頭,一半都落在雲霧當中。山體若隱若現,越發顯出騰雲駕霧的模樣。

  透過霧氣,落到山崖上,孟秋幾乎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潺潺流水之聲,響起在耳邊,宛若風鈴清脆。那些個古松都在,但每一個顆都挪移了位置。

  隻這一點變化,就和從前一派野秀全然不同,錯落有致之中,帶出一種獨特的道韻。

  踏步進到松林,立時感官一邊,天雲全被遮掩,霧氣也都消散,料想是起了陣法。

  孟秋不慌,沿著松林間的曲折路徑往前,很快到了盡頭。

  一踏出松林,忽聽水聲聒耳,如同黃鍾大呂一般。往前面一看,竟是一條長約百丈的大瀑布,掛在山間。

  他抬頭一看,卻是原本那兩道瀑布,在頭頂幾百丈高的地方,匯合一起,又傾瀉而下。

  初驚河漢落,半撒雲天裡!
  九天銀河直落,如煌煌巨劍,直插過來,半點也不停留,從這山崖中間一穿而過。

  孟秋呆了一呆,才往前步去,到了瀑布跟前,才知這山崖中間,竟被打通,為的就是瀑布往下去的路徑。

  原本這山崖隻十畝大小,現在遠遠不止,長寬已都有百六十丈。隻兩邊各留出三十來丈,供人行走。

  繞去之時,瀑布偶有分出幾縷,從崖側奔騰飛湧而下,宛若銀龍一般,撞在頭頂山石,立時濺起幾丈高的水花,化作成無數水珠,紛如雨下。

  孟秋踏步到背後,一條新月般的圓弧,最深處凹進山體三十多丈。

  山壁斜著往上,並不與瀑布相接,上滿爬滿藤蔓,並有各色繁華點綴,如綠毯上牆,分外別致。

  內外一條水簾相隔,恍如兩個世界。

  醉道人等幾個人,似得了訊息,早等在門外。

  林綠華笑語盈盈,道:“孟道友,你可算回來了。快請入內檢查,看看我們這幾個月的布置,可能令你滿意。”

  孟秋道:“道友這手筆太大,令人咂舌。哪怕其他沒有變化,隻給我原來山洞,也是大大超出我的意料。”

  林綠華傲然道:“若是那樣,怎顯得出我的本事?”

  孟秋隨之進到洞府中,又是一片天地。

  既非靜室、客廳、丹房分明,丹爐、藥灶、石床、石幾皆全;又不是層層深閣瓊樓,進進珠宮貝闕,靜室清幽。

  這裡一片空曠,不見玉珠高懸,卻自有煙霞幌亮,日月偷明。

  隨處高岩低石,坐泉走溪。白雲常出洞,翠蘚亂漫庭。一徑奇花爭豔麗,遍階瑤草鬥芳榮。

  溫暖氣,景常春,渾如閬苑,不亞蓬瀛。滑凳攀長蔓,平橋掛亂藤。蜂銜紅蕊來岩窟,蝶戲幽蘭過石屏。

  孟秋不由目瞪口呆,這哪裡像什麽洞府,分明就是一處天然仙家院子,被搬到了山腹裡。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