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蜀山之凡人修仙》第17章 上門拜訪
  第17章 上門拜訪
  孟秋自然願意去黃潛洞府做客,忙將丟在一旁的包裹撿起,等對方放出飛劍,又有些尷尬,道:

  “不瞞道友,我並未學過飛行之術,也無飛劍,恐怕跟不上你。”

  黃潛一愣,見著對方還背了一個包裹,顯然是連百寶囊都沒有,不由有些恍然。

  似這等無門派的散修,在修仙界比比皆是。大多是撿了本前輩遺留的法決,無意中修出法力,所學法術不全,更不會煉製飛劍。

  思及如此,他反倒有些佩服孟秋,這般境況下,還願意讓出一株異常珍貴的仙草。

  “若是道友不嫌棄,不若我帶道友一程?”黃潛征得孟秋同意,架起劍光,裹住兩人,直衝上天。

  這一次孟秋有了法力,飛行感受和上次被紅衣女子裹挾相比,全然不同。

  原本高大的樹木,漸漸縮到如小草一般,千百株並在一起,化作一片翠色。法力護體,周身輕風不起。一入山腰聚集的濃霧中,飄飄然入墜雲間。

  片刻之後,到了地方,一處背陽的懸崖中段,凸起一個石台,僅能容七八個人站立,裡面是一片石壁,並無洞天。

  正疑惑間,黃潛收起飛劍,取出一面令牌,灌注法力,頓生毫光。那石壁一陣扭曲,現出兩道石門。

  “這莫非是陣法?”孟秋恍然大悟,難怪這許多天的翻山越嶺,一個同道也找不到。

  不談隱藏在陣法後的洞府,單說著石台,周圍古樹茂盛、藤蔓低垂。若不是到了近前仔細探查,根本發現不了。

  何況如若不會飛行,隻憑武功,怎可能攀爬上這千丈的高崖。

  “這一處地方,喚做陰絕塵崖,此洞府乃是明夷洞,原本是我師父修道所在。”黃潛推開石門,引孟秋入內,介紹道:

  “後來師父得了純陽道統,便留在太行山三折崖涵虛仙府,等我築基之後,將此處贈與我做洞府。”

  洞內十分乾淨,纖塵不染,石壁色略暗沉,顯然已開辟了許多年。綠蘿紅花,各處都有點綴,生機盎然。

  內裡空間,要比白陽洞大上不少,黃潛略做介紹,計有左中右洞,居室、會客廳、練功室、丹房、藥田等,功能齊全。

  每處石壁平整,經過精心打磨,頂上各嵌著幾顆在凡俗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瑩瑩之光,似滿月時候的亮度,不燥不暗。

  接著兩人七彎八繞,從洞府另一個出口,到了一處懸崖。

  這裡樹木蔥鬱,陽光不透,有一張石桌,四個石凳,落在崖邊,從上往下,可見一丘綠意盎然,從雲霧中生出,真一派神仙所在。

  黃潛取了茶壺茶杯,又以木炭慢慢燒水,聽得孟秋誇讚明夷洞精致,笑道:

  “這處原本很是粗糙,我師父得道後,花費能力好些功夫,才開辟成如今這個模樣,比一些不講究的同道洞府,自然是要好一些。

  不過將來有機會,請你去到呂祖傳下的涵虛仙府一見,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仙家洞府。”

  “哦?”孟秋頓時來了興趣,好奇的問:“卻不知明夷子前輩,是如何尋到純陽道統的?”

  “此事說來也巧,和兜率仙芝還有關系。”黃潛笑道:“當年我才拜入師父門下,性氣剛強,愛抱不平,無意與一喚做七煞頭陀的惡僧結仇。

  偏偏我本事不濟,屢次挑戰敗北,又不量力,執意死鬥,吃敵人一陰掌震傷肺髒要害,損了根基,非得兜率仙芝與銀肺草方能解救。

  那銀肺草雖然不常見,可憑師父的交情,也換了一株來,隻兜率仙芝罕見,遍尋無果,因此我那傷勢也拖了三年,不能習武,不能修道。

  後來師父打聽太行山或許有此靈草,便去探尋。誰知兜率仙芝沒尋到,卻無意間找到純陽真人留下的仙府。”

  孟秋實實在在有些羨慕,道:“純陽真人何等人物,所留道統定然非同小可。多少年來,無數修士苦苦尋覓未果,卻被明夷子前輩無意得到,真真是有大氣運。”

  黃潛點頭附和,道:“誰說不是呢?便是我也跟著雞犬升天。仙府中除了道統傳承外,還留了許多靈丹,其中便有能治我傷勢的藥。

  受傷那幾年,可真是煎熬。不過也多虧了那段磨煉,讓我成熟許多,才有後來修為突飛猛進,終於在前年,成功築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孟秋拱手稱賀,道:“經此一事,道友今後仙途,必定坦蕩!”

  “哪裡那般容易。”黃潛歎了口氣,道:“都說引氣易,築基難,散仙劫如鬼門關。可實際上,休說渡劫成仙,就算是修煉到能夠引發散仙劫的修士,也少之又少。

  我自認天資不錯,有師長相助,亦有洞府存身,法侶財地,雖比不上峨眉五台這等大派,可也算上乘,一樣是沒有把握,就一定能渡劫成仙。”

  孟秋對修仙之路了解的極少,對黃潛的感歎自然是無法感同身受,隻跟著沉默一下,便又問道:

  “道友,我聽你說起築基、散仙,不知道修士的境界,是如何劃分?”

  “道友竟連這個也不知道麽?”黃潛很是驚訝。

  孟秋苦笑道:“在下並沒有師承,得了一位前輩的指點,才知曉了修仙界的存在。便苦心尋訪,終於尋到一門道法,胡亂修煉。

  那道書中沒有法術,我雖有法力,也隻當做武學內功來用;書中亦不講境界,至今仍舊懵懂,也不知前路如何。”

  黃潛不由得更加憐憫,蓋因一門法決,若連修行境界也不介紹,自然是遺留此書的前輩也不甚明朗。再連尋常的法術、煉器、草藥都沒有提及,多半是連築基也修煉不到。

  他定了定神,道:“修士共分五境,練氣、築基、散仙、地仙、天仙。

  練氣者,顧名思義,便是要將天地靈氣引入體內,誕生出一絲法力。這一關的修煉倒是不難,只要有些資質,水滴石穿,也能達成。

  難就難在須得有人指點,授予法決。否則如那凡俗江湖上,無數驚才豔豔的豪傑,武功練到天下無敵,依舊不是飛劍一合之敵。

  我也曾聽師父說起過,更有天資絕頂者,將武功練到極致,化為內氣化為先天之氣,比擬法力,但無運用之法,也僅是個強壯點普通人罷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