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蜀山之凡人修仙》第267章 萬年大劫
  第267章 萬年大劫
  俞巒兩百年來,幾乎不出雲霧山,自然未曾聽過孟秋的名頭,也不可能聽信他一面之詞,就隨意出府去見外人。

  好在來時孟秋早有預料,取出一枚玉簪,道:“這是極樂真人予我的信物,說是你見了,便會明白。”

  至於聖姑伽因轉世之事,此刻卻不好說出來。

  俞巒接過玉簪,輕輕一晃,立刻便有五彩光華從上面透出,耀得高崖上的花瓣上,都鍍上一層華彩。

  她頓時松了口氣,道:“這件首飾,還是當年我送給芳姐的五樣法寶之一,做不了假。

  既然有此信物,那便同你走一趟。我也十分好奇,你口中所謂的舊識,到底是哪一位。”

  俞巒稍微交待一聲,同孟秋出了洞府,飛往莽蒼山玄霜洞。

  一入洞府,她便驚咦一聲,道:“這處的布置很是熟悉,且比我要自然得多,果然是芳姐手段。”

  越往後走,越是如此,等到了後山,也有一處峽谷,雖然繁花、溪流各不一樣,但其中韻味,與金石峽中同出一源。

  上官紅早隨極樂真人等在一邊,見了來人,忍不住激動神色,上前幾步,道:“巒妹,又見到伱了!”

  “你是?”俞巒一愣,很是有些疑惑。面前之人的模樣,她從未見過,但這個稱呼,隻二三人叫過。

  聯想到剛才孟秋拿來的信物,她遲疑道:“你是芳姐?”

  話剛出口,又自己否定,道:“不,不可能。你的氣質,與芳姐毫不相似。”

  她盯著對方,皺起眉頭苦思,之後才慢慢松開眉毛,眼睛開始瞪大,嘴裡打著哆嗦,道:“你,你是音姐姐?”

  上官紅目中帶淚,臉上泛起笑容,道:“你果然是能夠認出我來,不錯,我就是珈因。”

  她俗家名字裡頭,帶有一個音字,故而俞巒稱呼她為“音姐姐”,天下間也隻一個人這樣叫她。

  得了對方的承認,俞巒喜不自禁,上前一步緊緊抱住上官紅,泣聲道:“你沒事,太好了,太好了!”

  極樂真人與孟秋見狀,便默默退到一邊。

  好一會兒,二女將多年的思念發泄完畢,情緒才止住。

  等極樂真人和孟秋重新過來,上官紅才道:“故人相見,難以自持,讓真人和師父見笑了。”

  “師父?”俞巒有些驚訝,道:“音姐姐你……”

  “不錯,我現在拜在孟師門下。”上官紅道:“此事說來話長,真人和師父應該也想了解,我就慢慢說吧。

  你們也知道,我並非大派出身,踏上修行之路,其實也是陰差陽錯。

  彼時母親早亡,父親本就重男輕女,加之繼母粗暴,產下子嗣,兩人更為瘋狂,欲要將七歲的我,賣去青樓。

  我提前聽到消息,偷偷溜走,無奈走了半截路,還是被發現,受了窮追之下,無奈何闖入深山老林。

  幸運的是非但沒有遭逢豺狼虎豹,不僅擺脫了追擊,還在某一個廢棄的山洞,撿到一本道書,僥幸練出法力,成了築基。

  回家報完了仇,後來又不知天高地厚,仗著這點末微伎倆,非要行俠仗義。尋常武林中人,自然不是我的對手。

  但草莽之中,也有修士,不慎惹了幾個厲害的角色,被逼得跳崖,差幾喪命。

  還是恩師九天魔女陳紫芹路過,將我救活,後來傳授了高深道法,一路修行,終於有所成就。

  只是旁門道法,終究缺陷不少,加之我初始練氣時候打下的根基並不牢固,故而直到飛升之劫來臨,道法始終不能圓滿。

  當年我閉關準備渡劫之前,其實已然明白,這一關恐怕是過不去了。只是心有不甘,不想利用依還洞天苟延殘喘,才強行嘗試。

  前兩關的風雷,都安然無恙,令我有些放松,到了最後魔劫,手段之狠辣,簡直令人防不勝防。

  竟爾是直接起咒,一字一句,精妙無比,似乎能將我所學道法之中的缺陷,全都補全。

  我固然還有些防備,但軀殼已不聽使喚,元神自然動念,法力跟著運轉。開始還慢,後來急速,完全停不下來。

  那時我元神已被天魔佔據,真靈受了蒙昧,漸漸抽離。我以為必死無疑,卻不曾想天魔拖著我真靈出洞天之際,有了一個恍惚,被我逃走。

  此後轉世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直到十年前,我忽然醒轉過來。

  眼下這幅模樣,天資較我上一世,也不遑多讓,為免又毀了根基,才沒有胡亂修煉,隻練成能用法寶,才重回依還嶺。

  可惜真靈未變,元神已非昨日所有,我在幻波池布置的陣法認不出來,也進不到裡頭。

  再之後,就是被師父發現,帶來極樂真人這裡,商議聯手的事。”

  俞巒聽完,十分自責,道:“當年我犯了些事,受到師父責罰,被關在雲霧山中,沒來得及給你留下地址。

  否則你轉世後,便來找我,也不至於小小年紀,穿越萬裡大山,吃了那麽多苦。”

  “於修士而言,這點曲折,算得什麽?”上官紅道:“況且我要的是能夠打開幻波池,拿回一些我當年沒用完的修行資源。

  即便我最先找到了你那裡,又能如何?別說你還只是地仙,就算成就天仙,照樣無法應對群狼環伺的局面,我怎能害你?”

  俞巒有些後悔,道:“師父當年叫我好好修行,偏偏我不聽話,總愛分心無關的事情上,以至於落後的修為太多。

  還是她老人家看得透徹,強行將我封住,讓我靜心,才有眼下這點修為。

  不過,這一次說什麽我也不和你分開,你要奪回幻波池,我定當陪同。”

  上官紅又是一陣感動,之後才解釋道:“我轉世之後,對這些身外之物已不看重,一心求的,還是想要再次修煉到飛升境界。

  況且以你我的修為,幻波池已難回到手上,故而托付給了極樂真人,只要他奪取洞天之後,予一個山頭,給我姐妹二人容身。”

  俞巒有些愕然,這可不像是聖姑伽因的性情,前世她可是寧折不彎的人。

  只是一想到對方經歷,所謂轉世,其實也就是死過一次,性格有所變化,再正常不過。

  反正她的目的,就是幫助對方再次成長起來,至於過程,並不很重要,聽從對方吩咐就是。

  說完這些舊事,俞巒便想帶上官紅回金石峽洞府去,極樂真人卻道:
  “遠來是客,何必匆匆忙忙要走,連讓我一盡地主之誼的機會都不給?
  俞道友不妨多留幾天,我早發了傳訊,不日表妹倪芳賢就會過來,你們也可一敘前誼。”

  俞巒看了看上官紅,默默點頭。

  孟秋也未離開,抽出時間,將《黃帝內經》中的築基一篇,摘錄出來,交予上官紅,也算是不白佔了師父的名頭。

  上官紅初始不以為意,及至見了這道法中的論述,大為吃驚。

  這等上古道法,本就現今道法的源流,多有借鑒作用;何況此法是廣成大聖和軒轅聖帝合著,放到如今,非但不過時,還更直指正宗。

  “當年築基若是用的這本道法,我恐怕就不會有根基不穩之害,早就飛升。”

  上官紅一手撫著道法,一邊由衷感歎,道:
  “你自稱散修,這道法比起所有門派,都要正宗,難怪極樂真人,都對你高看一眼,客客氣氣。看來這次的師父,我是拜對了。”

  孟秋心裡卻在想另外一件事,道:“對與不對,後面還有計較。我手裡有另外一門道法,是連山大師傳下,等取得了依還洞天,再說與你聽。

  彼時你可自行選擇,是再走回原來的路,還是朝著大師這一條新道路前行。”

  “連山道法竟然落在了你手裡?”上官紅很是吃了一驚,但見對方不想多說,也就沒有細問。

  且她雖然轉世,但多少還帶點矜持,也不曾和陸蓉波、石生等過多接觸,對當前修行界的動向,所知極少。

  直到百花仙子倪芳賢過來,才有人解惑。

  倪芳賢身材矮小,穿著白衣,看年紀不過五六歲,形若童嬰,生得也是雪一樣的白。

  相貌雖然清麗入骨,神態卻甚莊嚴,直是天仙中人,見了俞巒,又從極樂真人嘴裡得到上官紅的身份,故而也不敢托大,將所知一切和盤托出。

  此時孟秋的名頭與之前的事跡,才被兩人所知,不由驚駭莫名,直呼:“莫非又是一個極樂真人?”

  ……

  半年之後,公冶黃和鄭八姑一同趕來,極樂真人大喜,道:“有公冶道友在,我總算去了塊心病,半年後還要仰仗你大發神威。”

  公冶黃連連謙虛,道:“手段鄙陋,些許伎倆更是不值一提。當今天仙裡頭,我恐怕是個墊底,唯恐自己實力低微,壞了真人的好事。”

  極樂真人道:“天仙裡頭,隻不是外出修煉過的,一劫之前的修為,大都相仿,縱然有些差異,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道友且安心,不會為你匹配天蒙、紅蓮這等本領高強的人,他們自有我和另外兩位道友阻攔。”

  公冶黃這才稍稍安心,極樂真人又道:“萬年大劫的秘密,且先等幾日,還有幾個朋友過來,到時候一並來說,免得我多費唇舌。”

  急也不急在這一刻,公冶黃自無不可。

  過得幾日,卻見還是上次光明境的幾位道友窮神凌渾、寧一子、金姥姥幾個,另外多出五福仙子孫詢,本是極樂真人的夫人,自不用說。

  除此之外,最叫人吃驚的,還是神駝乙休,也應邀而來。他一見孟秋,就要切磋,還是真人親自出面阻止。

  等人差不多來齊,極樂真人邀大家到了會客廳,高坐正中。

  右邊依次是五福仙子孫詢、百花仙子倪芳賢、女仙俞巒、陸地金仙陸敏、凌虛子崔海客

  右邊起首是百禽道人公冶黃、神駝乙休、窮神凌渾、寧一子、金姥姥羅紫煙、女殃神鄭八姑,孟秋敬陪末座。

  其余石生、楊鯉、陸蓉波這些,都沒資格列席,隻上官紅有些特殊,站在孟秋身後,很是引來一些目光。

  極樂真人環視一樣,有些滿意,道:“還有兩位同道及他們門下,眼下不便露面,開府當天,才會過來相助。

  現在我也不多廢話,就將各位關心的萬年大劫一事,說個明白。”

  眾人立時慎重起來,就連乙休坐直了身子,就聽真人接著道:
  “萬年大劫,說是天地生發,不拘何等生靈,都逃離不開。實則卻不然,這劫數其實是專門針對修士。

  想必你們也聽說過,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修行尤甚,采山川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成就自身。

  可謂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若是靈氣無限,也就罷了,如同凡人飲長江之水,任憑取之,也無傷大雅。

  偏偏這靈氣豈是有限,一人取、兩人取,千人取、萬人取,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便是天地也受不了。

  所謂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人生病了要醫治,天地病了,也要調節,這便是萬年大劫的由來。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既然修煉者為禍最甚,所以每次劫數,都落在我等頭上。

  上古之時,靈氣蔥鬱,神人遍地。不須修煉,身長一丈、力大無窮、生撕虎豹者,比比皆是。

  一旦靈氣衰減至百不存一,光靠飲食補充生機,根本不夠,故而我等先祖,餓死大半。

  剩下一些,苟延殘喘,自我變化體型,不以靈氣為食,改吃五谷,才勉強存活下來。

  後來諸多前輩演法,廣成大聖集之大成,修行興起,我等又有了飛天遁地的能耐。但比之上古人人如龍的景象,已經差了極遠。

  萬年至今,大劫又起,仍舊是因為稀薄的靈氣,已經負擔不了這麽多修士所用。

  若是我等,自然想著開源節流,減少修士數量,以期渡過難關。

  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修士和凡人於天道而言,並非區別。故而供應不了,索性也就不供。

  這次以的大劫,前所未有的凶悍,乃是要將天地變作如東嶽泰山一樣的狀況,絕靈之劫!”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