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蜀山之凡人修仙》第304章 道路選擇
  第304章 道路選擇
  不一會兒,上官紅和俞巒一起過來,她見了孟秋,很是平靜,拜倒在地,道:“徒兒見過師尊!”神色之中,全無半點之前的無奈和憤懣。

  孟秋略一挑眉,道:“你可是想好了?”

  上官紅點點頭,道:“從今以後,世上再無聖姑伽因,只有上官紅。”

  “好!”孟秋伸手一托,將之扶起,道:“那就隨我回山。”上官紅乖巧的走到他身後。

  俞巒在一旁靜靜看著,也不說話,淚水漣漣。對方這番態度,已經顯得明白,和易靜、楊瑾這等轉世還與前世藕斷絲連的人不同,已然是決定重新來過,和前世再無瓜葛。

  若非如此,孟秋也不願意收留一個,前世站到絕頂,有赫赫威名的大修士,平白惹些因果。

  等回了莽蒼山清玄洞府,稍作休整,他便叫來上官紅,道:“你依舊是學前世道法,還是我再教你?”

  上官紅回應道:“既已拋棄前世,索性去得完整些。一應修煉,全憑師父做主。”

  她在極樂真人等人面前,公開的拜師,那師徒名分已然定下。

  修行界中,極重師徒,乃是最為牢靠的一種道侶關系,且和法侶財地之中的法,關系十分密切。

  一旦入門,師徒恩義尚且勝過父子,只要不是那種記名弟子,幾乎沒有叛師之行,否則天下共誅之並非是一句空話,連魔門都會唾棄這等人物。

  孟秋點點頭,道:“好。我所會修行之法,約莫百種。隻其中五種,能直達天仙,算是堂皇正道,各有妙處。

  其一是我根本修行之法,喚做《黃帝內經》,是廣成子大聖和軒轅聖帝合著。這門道法,不似大聖流傳出來的其他道法般包羅萬象,隻得一純字,專一修煉元神和肉身。

  若此法修煉有成,根基極為牢固,不懼走火入魔之險。且神識強大與法力渾厚,遠超同輩。輔之以超高道法劍術,或頂尖法寶,能有越級挑戰的能耐。

  不過,上古修士血脈與今日不同,靈氣更加豐盈,即便元神與肉身同修,也能在不長的時間內都修煉到圓滿。

  換做如今,除非伱拿靈丹當做飯吃,並能時時純化法力,否則修行進展比不了當世道法。”

  上官紅心道:“師父雖然是散修出身,但運使道法中正堂皇,人皆猜測是得了上古道統,果然如此。他能練成上古道法,定然是有一番奇遇,不可複製。

  即便如此,這門道法也是最為頂尖的一類,無論在哪家門派,也要當作根本大法,輕易不傳。

  就算是我前世,也沒能得到同級別的法門,東拚西湊起來的修煉法固然高明,但不成體系,導致根基不穩,最後功敗垂成。

  如此珍貴的道法,師父卻說他另外懂得四門與之比肩,恐怕峨眉都不一定有此收藏,委實讓人難以相信。”

  她正想著,孟秋又道:“第二種道法,知道的人多,但見識過的少,正是連山大師苦心孤詣創造出來的金丹法。

  練氣、築基兩個境界,和如今修行的道法大同小異,之後還有金丹、元嬰與化神三境,修行起來,就有不同,講究以法力推動境界提升。

  其最為精妙之處,在於多出了境界劃分。練氣有十成之多,築基之後,都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每進步一點,都能清晰明了的感應到。且大的晉升關卡之間,還能以丹藥輔助。

  以此法修煉出來的修士,無論法力神識,以及鬥法之能,都不如主流修士,但勝在晉級極快。一般來說,要快出兩成往上。

  即便不是你我這等天資,稍差一些的,像是五福仙子,以及那位女仙俞巒,只要資源足夠,一直修行到化神,都無瓶頸。”

  “嘶!”上官紅只是隱約聽過連山大師的創造出來的道法,以為頂多走的是魔祖或佛祖那種路線,卻不想是另辟蹊徑。

  雖說修士亦將鬥法能耐看得極重,但絕大多數人所求,仍舊是境界提升、飛升天闕。

  金丹法能降低天資要求,而修行速度更快更容易。要是流傳出去,恐怕大半修士都會改修。

  上官紅不禁有些好奇,道:“連山大師當年所願,就是要造福眾生。為何師父和其他前輩,得了此法,不將之傳播開來,以全大師心願?”

  “個中別有曲折,涉及到連山教內部爭鬥,難以說清。”孟秋歎了口氣,道:“這道法固然極好,但要傳揚出去,是福是禍,難以預測。

  我等練氣士,一旦成道,只需餐風飲露,服氣飡霞,數量一多,已令天地難以負擔。何況金丹修真者,所需資源更要多出十倍。

  靈脈養身、靈草煉丹、靈材護體,一樁樁,一樣樣,搜刮下來,不出百八十年,中土大地萬年積累,都將不存。

  你若修得散仙,可往南海齊魯島域一觀。那裡因外患多,為對抗海怪侵襲,粗製濫造的修行法幾乎公開,是以練氣期的修士極多。

  隻千年多些的時光,已將整片島域的靈材、靈礦全都耗盡。連築基修士,也湊不出一把五金所製飛劍,都以竹木替代。

  我為人也不算因循守舊,原本這金丹法傳了也就傳了,但其中牽扯太大,礙於能力不夠,遲遲不敢公開。

  等到現在,又知道了萬年大劫將至,更是直接放棄此念。一乾同伴仍在,此時如何能夠攪動乾坤、加速大劫?
  不過這門道法,無論你學與不學,我都會傳授予你。要是能夠渡過萬年大劫,傳或不傳,由你決定。”

  上官紅一點也不覺得有麻煩落在身上,反而鄭重其事道:“多謝師父將這名揚天下的機會讓予我。”

  她為人高傲,又極好名,這等好事,求之不得。

  “第三門道法《上清寶籙》,仍舊是廣成大聖遺留,不過經歷了歷代高人修訂,在長眉真人師祖手上得以大成,與當今道法別無隔閡。

  此書其實是三冊,上清傳之連山大師,太清、玉清二書分別傳予太元祖師和樗散子余道人。其中玉清一書最為有名,便是峨眉的九天玄經。

  你是我弟子,榮辱與共,也就不瞞著你。《上清寶籙》自連山大師手中,傳給了太乙混元祖師。前次其與峨眉鬥劍失敗,暗裡送到我這來。

  峨眉早就有心,三本齊聚。故而此法關系重大,練之無妨,但眼下不可輕易透露出去,否則必遭人嫉妒,我一時也難護住。”

  上官紅聽到這裡,心中已然震撼莫名,孟秋展露出來的三種道法,全都堪稱當世頂尖,甚至連峨眉求之不得的東西,都已到手。

  她此時還有些疑惑,道:“我聽聞師父前次幫著峨眉派,破了五台派的一門陣法。原本太乙混元祖師該怪你才是,為何……”

  “他得傳《上清寶籙》,向來以連山大師嫡系傳人自居;我又陰差陽錯,得了金丹法,是以被他認為是一家。”

  孟秋解釋一句,道:“這是我輩恩怨,你聽聽就好,不必過多理會,反倒是峨眉,才需要著重關注一下。”

  上官紅頓時了然,又迫不及待的問道:“接下來還有兩種道法,卻是什麽?”

  孟秋道:“如說《內經》是上古源流,《寶籙》是今之道法大成,金丹法是劍走偏鋒,那剩下兩種道法,已堪稱顛覆。

  其中煉神法,本是滅塵子創造出來的,其構想之奇,作用之妙,天馬行空,堪稱一絕。

  其他無論哪種法門,道、佛、魔、旁門,甚至小道中的陰鬼、煉屍、白骨之類,無論死活,都要依托軀殼,最差也要有陰魂。

  但煉神法不同,追求的是拋棄承載之物,使元神獨立於天地,真正得個逍遙。”

  “這……怎麽可能?”上官紅又不是剛開始修行的小孩子,當然知道軀殼和元神的關系,驟然聽到這種能夠顛覆修行常識的道法,驚得不知如何說起。

  孟秋道:“我初始亦覺得不可能,但在泰山從滅塵子手中學得煉神法之後,才知道世間總有非常人,能為別人不能為之事。

  這道法我練成了,並仗之快速進步,一路衝破阻攔,直到地仙;滅塵子也練成了,從而打破關隘,晉升天仙。”

  他將當年在泰山上的一些事,挑挑揀揀說了些,又把這法門中的三條路子說明,道:

  “我有正統道法,故爾選了元神分合的這一支;滅塵子無疑走的是元神獨立的路子;那化生第二元神的手段雖然沒有成功,但最為簡單,不會有什麽差錯。

  你要走這條路,煉氣期不用特殊對待,等築基後才能依照煉神法開始壯大元神,到散仙時候分裂,我如今也能製得住,不需靠無字豐碑。

  到萬年大劫爆發,還有幾十年,要是你修行夠快,未必不能趕在劫前,將元神獨立出來,興許就不用想別的辦法渡劫。”

  上官紅有些心動,但還是按捺住心情,道:“我還是想聽一聽最後一門道法。”

  孟秋也不奇怪,道:“最後這道法叫做器修之道,是我最近捏合各家道法精粹,創造出來的。

  其本質是將元神和一件能夠成長的法寶相融合,後續升級法寶,便是升級元神。

  這法門借鑒了金丹法,故而成長起來,沒有瓶頸,無非是堆積資源、強化法寶而已,卻又沒有其戰力低下的毛病。

  要是你選擇的法寶,本就厲害至極,短時間內,無論境界還是鬥法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這門道法好處十分明顯,我不多說;壞處也不少,首先在於修煉時候,很是凶險,要是意志不夠堅定,容易半途而廢,損傷根基。

  再者法寶選擇是關鍵,要是沒能選中一個好的法寶,後面成長不夠,那就廢了。即便有成為至寶的潛力,但要填入的資源,也屬海量。”

  今日所聞,已叫上官紅十分震驚,可這最後一番話,令她說不出話來,心裡隻如山崩一般的動靜。

  她再如何高估孟秋,也想不到對方在這等年紀,就創出比肩廣成大聖、連山大師這等絕頂人物的道法。

  孟秋等他緩過之後,問道:“這五種道法,你要學哪一種?”

  上官紅深吸一口氣,道:“全憑師父做主!”

  “哈哈哈,你倒是乖覺。也罷,我便替你選一選。”孟秋笑道:“這些道法,築基乃至散仙之前,都大同小異。且散仙境界,對你而言,花不了多少功夫。

  因此前期,無必要以根基為重。學《黃帝內經》吧,雖然我不算富有,但你前次修行所要耗費的靈氣和資源,我還是供得起。

  其次是那煉神法,無論你走哪條道路,元神總是需要壯大和分離,築基後兼顧著修,也不礙事。

  器修之道亦是如此,元神為重,至於融合法寶,什麽時候都行,哪怕天仙也有機會,先準備著法寶,什麽時候都不遲。

  至於後面你真正想走哪條路,等築基後,再做詳細計較也不遲。”

  上官紅拜倒,道:“謹遵師命!”

  孟秋便將《黃帝內經》的道法部分,傳授給了她,並作法將洞府內靈氣匯聚,掏出不少丹藥,助力她迅速成長。

  做完這些,他道:“器修之道,我已傳之半邊老尼,這次前往靈玉崖,看看鄭八姑願不願意學,你在家好生修煉。”

  一個閃身,就已不見。上官紅在後面張了張嘴,沒來得及說話。

  孟秋見了鄭八姑,將來意說明。後者考慮了很久,才幽幽的道: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當年我未能聽從師父教誨,行正道,偏要追求鬥法之能,導致根基不如人。

  其實我已經知道,現在晉升天仙的機會不大,只是心有不甘而已。

  遙想當年,意氣風發,鋒芒畢露,要是那一口氣保留到了今天,憑借以戰養戰的手段,興許還有一絲晉升的機會。

  無奈何中間被那優曇老尼打傷,耽擱了幾十年。之後脫身,雖依然存有憤怒,但銳氣已失。

  換做十年前、五年前,我定然不會答應轉修別法,但上次五台山一戰,我已然知道自己的極限,也就如此。如不能更易道路,前途已絕。

  自認識道友以來,三番五次拉扯,到了如今,仍舊不肯放棄,八姑感激不盡,豈能再任性?這道法,我修了!”

  鄭八姑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便是要說服自己。

  孟秋點點頭,道:“如此甚好。這道法一經開始,不得中斷,我們找上陳玉鳳,去一趟光明境洞天。”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