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沒有瓶頸》162.第162章 武王點兵,李幕攻城
  第162章 武王點兵,李幕攻城

  這就是本王的魏武卒啊!

  望著眼前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大軍方陣,不知為何,竟讓趙弘明心中生出一股豪情壯志。

  這比他修為突破時的感覺更為強烈。

  現在的魏武卒相對來說修為還比較低,平均也只是開脈七品的水平。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身在大營中的這些魏武卒都是武夫。

  這些人或許修煉武學的資質有高有低,但只要給足願石、丹藥,再引入逼人上進的機制,他們的修為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水漲船高。

  當時吳起與張義就在他的授意下,考慮這個方面,制定出了軍功製。

  等這些魏武卒出現在戰場上,那些修為高的武卒大概率是比修為低的武夫佔優勢,能夠得到更高的獎賞。

  若想要跟上這些人的節奏,就要更加注重修煉,否則即會被淘汰,有性命之虞。

  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倒逼整個魏武卒朝前進步。

  甚至有可能讓部分武學修煉天才從裡面脫穎而出,產生先天境乃至武膽境的武夫,使得這個組織變得更有凝聚力。

  說白了,這個魏武卒實際上就是一個更有組織性,更專業於戰爭的武學勢力。

  趙弘明心中期待,若有一天,掌握著幾十萬的先天境魏武卒。

  天底下還有哪一個武學勢力或者國家,能夠擋得住他的腳步?
  若再配合一些陣旗法陣,就算造化境武夫也得避其鋒芒。

  這比魏國皇室,耗費數代人打造的神魔兵刃要可靠的多。

  不過趙弘明也知道,魏國皇室要打造這樣的一支大軍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掌控這樣的一支大軍。

  天底下六國實行的募兵製,就是皇權羸弱下的妥協。

  一個只能在皇城中有影響力的皇帝,自然不可能的掌控幾十萬大軍,依賴於別人,也只是給其他人徒作嫁衣。

  但是趙弘明不一樣。

  他有【天道酬勤】武學面板,加上本身修煉就很刻苦,任何功法在他手中都能突破,甚至還能根據已有的思路創造出全新的功法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本身就有極強的武力,足以控制震懾這些手下,讓他們不敢放肆。

  也基於這一層理由,他才能組建這麽一支特殊的軍隊出來。

  否則的話,保不準吳起等人會有一些想法,讓這支軍隊最後只知道吳將軍,而不知武王。

  總的來說,趙弘對於眼前這樣的結果還比較滿意。

  他臉上忽然出現一抹笑容,開口說道:“既然本王今日來大營,擇日不如撞日,吳將軍將大營中的三萬大軍一並拉出來,讓本王檢閱一番如何?”

  軍營中的其他軍官的臉上都出現一絲慌亂,顯然是被趙弘明打得措手不及。

  唯獨吳起臉色鎮定。

  他抬手抱拳道:“末將正有此意。”

  “來人,擂鼓,召喚三軍。三遍點兵鼓,遲到者斬!”

  吳起身邊的都尉表情一肅道:“末將領命!”

  其余幾個裨將也不敢馬虎,一路奔走。

  片刻之後,整個大營中響起了沉重鼓聲,鼓聲雷動,令人熱血沸騰。

  身在軍營中的諸多魏武卒對這種鼓聲已經異常熟悉。

  第一遍鼓聲響起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動了起來。

  “這是點兵鼓,吳將軍有事召集。”

  “快快快,三遍點兵鼓,遲到者斬首示眾!”

  許多卸甲休息的兵卒全部都動了起來,不敢有任何的遲疑。

  他們知道吳起治君甚嚴,違反規矩,說斬便斬,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好在點兵鼓也不是那般不通人性,三遍點兵鼓下來也有一刻鍾,足夠士卒去趕往校場。

  一遍點兵鼓漸歇。

  靠近校場比較近的魏武卒已經踏步趕了過來。

  沉重的腳步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他們一個個披上三層重甲,每人背著弩矢,拿著長戈,腰帶利劍,邁著統一的步調,快步小跑而來。

  等這些士卒入列之後,第二遍點兵鼓響起。

  咚、咚、咚……

  鼓聲傳遍整個魏武卒大營。

  陸續又有幾個方陣的士卒歸列。

  過了一會兒之後,第三遍點兵鼓響起。

  到了這個時候,原本空曠的校場已經站滿了兵卒。

  放眼望去都是黑壓壓的人頭。

  遠處,有旗兵打出旗語。

  有都尉騎馬奔襲而來,下馬複命道:“回稟將軍,三萬武卒已經盡數到齊。”

  吳起走上前掃視眾人,隨後回身莊嚴道:“大軍到齊,請殿下檢閱!”

  有人拉出一輛古樸的駟駕戰車。

  趙弘明點了點頭走了上去,吳起緊隨其後。

  馬夫拉著戰車走向了魏武卒的方陣之中。

  天空萬裡無雲,倒懸如海。

  大軍頓時山呼。

  “武王千歲!”

  “武王千歲!”

  “武王千歲!”

  大軍氣勢如虹,仿佛將天上的白雲,在齊聲山呼中也分崩離析,震人心魄。

  就連趙弘明這個武膽境的武夫都為之動容。

  “末將根據這些武夫所學的功法特性,將他們編入了不同的隊伍中。”

  吳起在旁恭敬道:“殿下請看,三萬魏武卒中全部為重裝步兵,末將在訓練之時將他們分成了三個部分。”

  “這第一部分是弓弩手,全部裝備踏張弩,人數約莫一萬人,各分三組,前兩組射擊結束,正好第三組裝填完成,如此反覆,可實現輪流射擊。”

  趙弘明順著吳起所指看了過去,見這支魏武卒除了重甲、弩矢、長戈、利劍這些裝備之外,每個人身上還多帶了一個弓弩。

  吳起繼續指著另外兩個方陣說道:“這一部分是長戈手,數量約莫是一萬人,另外那邊則是刀盾手,約莫七千人,還剩下三千人則是後勤兵,負責糧草後勤,以及最後的戰場打掃,必要時則用於誘敵。”

  趙弘明的視線在這些武卒身上一一掃過,他敏銳的神念察覺出,這些武卒身上的氣血都非常旺盛,異於一般的武夫,可見他們平時訓練並沒有任何懈怠。

  有人士卒身上帶有他賜下的三角陣旗。

  趙弘明不禁感慨道:“吳將軍果然善於練兵,有將軍輔佐本王真是本王之幸啊。”

  “殿下謬讚,吳起也是盡一些綿薄之力,若無殿下支持,吳起絕對做不到如此地步。”

  吳起很是清醒,並沒有因為趙弘明的一句話而沾沾自喜。

  他知道眼前這位武王殿下明面上是個人畜無害的普通王爺,可背地裡卻是一個殺伐果斷的武膽境武夫。

  自己若是趁此得意而忘形,引起武王的猜忌或者不滿,以後怕少不了是非風波。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
    在衛國的時候,這些虧他沒少吃,該長記性了。

  趙弘明笑了笑沒再多言,繼續巡視起來。

  ……

  趙國河東城乃是一座邊關小邑,處於魏趙邊境,與河西城隔河相望。

  這座小城平日裡並沒有多少人氣,只有一些郡兵防守,但李幕既然打算對穎郡用兵,這裡也就變成了邊關重城。

  許多招募的武夫都到了此處。

  眼下的河東城中人聲鼎沸,摩肩接踵。

  在眾多行人當中,全二寶赫然也在其中。

  他從魏武卒軍營中逃出之後,就一路潛行到了的河東城。

  由於走的時候比較匆忙,隻帶一些錢財銀兩,他打算在河東城中歇息一下,再擇機前往邯鄲,投靠朋友。

  全二寶走到一個路邊的茶棚,找了位置坐了下來。

  “老板,上一壺茶。”

  “好嘞,客官稍等,茶水馬上就來。”

  茶棚的茶水都是已經煮好的,衝泡一下即可。

  很快,老板就端上了一壺茶放在了全二寶的面前。

  “客官慢用。”

  全二寶熟稔的掏出一些碎銀,拍在了桌子上。

  茶棚老板一臉賠笑著,撿起桌子上的碎銀去招呼其他客人。

  全二寶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悠閑的喝了起來,順便聽茶棚裡面其他人說起最近趙國李幕派兵的事宜。

  “大軍已經在河東城外二十裡處扎營了。據說,攻城在即。”

  “這次李幕將軍到底帶了多少大軍過來?”

  “聽說招募來十八萬大軍!”

  “什麽?”

  聽到這話,不少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魏國整個東軍也才十七八萬人,李幕為了攻下一郡之地,不惜調動了十八萬大軍,這樣的規模都相當於打一場小國戰了。

  “現在穎郡劃給武王,不再由東軍設防,內部守衛松散,面對趙國的十八萬大軍,武王怕是要凶多吉少。”

  “可不是嗎?武王只有一郡之地,頂多只能招募四五萬人。對上李幕的十八萬大軍,數量懸殊,還怎麽打?”

  “這武王也太可憐了,我聽說他在宮廷之中就不受魏國皇帝的喜愛,又沒有母妃勢力的支持,所以才會淪落在這邊境之地。”

  “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卻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事,真是可憐。”

  在旁邊吃茶的全二寶不禁為自己的決定而感到慶幸。

  幸虧自己跑出來,不然的話,他身在魏武卒中,接下來這場硬仗自己估計也是凶多吉少。

  “讓開,讓開。”

  大街上出現了一批穿甲的武夫,匆匆朝著西邊進發。

  為首的一隊騎兵拉著戰車,在大街上穿過。

  戰車上有武夫扛著一杆大旗,上面繡著偌大的“李”字。

  “是李幕將軍的戰車兵!”

  “沒想到李幕將軍連戰車都派來了,穎郡他是要志在必得。”

  戰車在六國當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是戰場主力軍種。

  戰場上戰車既可以堪當前鋒,也可以攻堅克難為後面的步卒開路。

  與劍戟相比,戰車是更高層級的武器,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作戰系統。

  見到這一幕,全二寶更是心頭猛跳。

  武夫在沒有突破先天之前,也只是比普通人的力氣大一些,身體素材好一些罷了。

  魏武卒縱然都是武夫構成,可都是重步兵,面對這樣猙獰的戰車,他想不出來如何抵擋。

  怕是幾個衝鋒就要衝個七零八落。

  他們死定了。

  全二寶心中不禁為曾經一起訓練的眾多兄弟感到悲哀。

  明明有一身修為,不說進入二三流的武學勢力,在趙國找個看家護院的活計還是沒問題,何必在裡面為武王搭上性命。

  全二寶仰頭喝下一口苦澀的劣茶,不禁百感交集。

  河東城外,約莫幾萬的趙國大軍出現在了魏趙邊境。

  在他們面前一條大河流淌而過,水流平緩,就像君子般溫文爾雅。

  “渡河!”大河旁有都尉拔劍喊道:“全軍渡河!”

  在他一聲令下,無數的趙國招募而來的士卒跳進河水中前行。

  河水不深,淺灘處隻沒過膝蓋,最深處也只是堪堪沒過大腿而已,走起來並不太費力。

  這條河流所在位置偏僻,周邊沒有人煙。

  駐守在穎郡中的郡兵,根本就沒有發現此處正有大軍強行渡河。

  “將軍,我們不是要等武王薨了的消息出來,我們再發兵嗎?怎麽這般突然?”

  距離這支大軍不遠處的矮坡,趙國大將李幕坐在馬背上,目睹著數萬大軍渡河。

  李幕開口說道:“在鹿陵城的武夫傳來消息,我們的計謀已經被武王識破了,安插在他身邊的探子也都被腰斬於市,情況有變。”

  “河西城中的時機也已成熟,不能再拖延。況且在本來的計劃中,武王若能身死固然最好,能讓他們六神無主,混亂一陣。倘若不死,一個皇族子弟,又沒有多少武學勢力背景,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是太大,無須太過在意。”

  身旁的將官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李幕繼續說道:“等我們今日拿下河西城,你立刻讓後面的大軍跟上,兵貴神速。”

  “是,將軍。若不完成,末將願提頭來見。”

  李幕點了點頭沒再多言。

  “駕!”

  他猛一揮手中的長鞭,朝著坡下的大軍追去。

  李幕手上的這支大軍很輕松得就淌過了大河,進入了魏國穎郡的領地。

  “加速,加速,都給我跑起來,第一個到達穎郡的有願石重賞!”

  在激勵之下,這些招募來的士兵開始朝前飛奔。

  他們距離河西城也不過二十余裡的路程,全速跑起來的時候也只不過需要一刻的功夫。

  甚至走了一段路,他們就都能見到河西城矮小的城牆和輪廓。

  河西城外只是一片丘陵,當他們靠近河西城,尚且還有十余裡的路程,城西的郡兵就已經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敵襲,有敵襲!快關城門!”

  河西城上的郡兵一片慌亂,敲響了警鍾。

  李幕當機立斷,吼道:“急行軍,開始攻城!”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