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沒有瓶頸》200.第200章 李俚的革新,張義出使趙國
  第200章 李俚的革新,張義出使趙國
  讓趙國割讓河東三十城?

  趙弘明下意識的看了高延士一眼,後者的臉上也是充滿了訝異之色,急忙低下了頭,避開他的目光。

  看來高延士也不知情。

  趙弘明對張義的提議陡然間就來了興趣。

  現在吳起魏武卒與岑修的大軍雖然佔據了趙國的河東三十城,但是趙國並沒有因此而丟掉河東的意思。

  如果趙弘明不想放棄得之不易的戰果,勢必就要繼續在河東三十城駐兵。

  河東三十城的地方還沒有徹底消化,並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效益,那麽長此以往,這些大軍的後勤對他來說可就是個不小的包袱。

  不說能拖垮他,但也不好受。

  況且佔的時間越久,所佔據的城池成為前線的時間就越長,對當地的民生也是極大的損害。

  古往今來,兩國交戰將原本繁華城池打成白地的例子比比皆是。

  屆時就算他再拿到那些城池,對他而言好處就少了許多。

  如果張義出使趙國能夠讓趙國割讓河東三十城,讓他盡快結束用兵,對他來說可是有莫大的好處。

  趙弘明好奇的問道:“不知張舍人有何想法?”

  張義顯然已經有了準備:“殿下,您可知道趙國龐奢與李幕兩人之間的關系?”

  趙弘明細想,回憶起前不久季國夫傳遞給他的情報當中,就提及李幕與龐奢兩人在朝堂上的交鋒。

  他知道李幕與浩然宗關系相對密切,龐奢背後則聚攏著一批其他一二流的武學勢力,兩者分屬於不同的陣營,所以互相不對付。

  現在李幕在他手上連連受挫,被龐奢抓住了機會正在拚力打壓。

  最近晉陰來了不少趙國武夫,張義估計也是打聽到了不少趙國的情報,想從這方面當做突破口。

  趙弘明沉吟了一會兒,點頭說道:“本王略有耳聞。邯鄲城時常傳出兩人不和的消息。”

  “然也。”張義侃侃而談道:“據我所知,這次李幕被殿下所破,為了翻身孤注一擲,將希望壓注在浩然宗的身上,卻沒想浩然宗也是沉沙折戟。”

  “依照我過往對龐奢的了解來看,此人懂小節而失大義,重眼前而無遠慮。龐奢必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對李幕落井下石。若有可能,讓李幕一直翻不起來身,才最符合他的作風,而這對我而言便有了遊說的空間。”

  聽完張義的一席話,趙弘明心中暗暗吃驚。

  他擊敗浩然宗主只是過了五六日,張義這麽快就能獲知,並從中找到機會,真是好敏銳。

  看得出張義平時並沒有懈怠,一直暗中關注著趙國的局勢變化,心中已經有了周詳的計劃。

  張義繼續說道:“不過,在我看來,利用龐奢和李幕的不和,讓趙國割讓河東三十城不過是眼前小利。要是操作的好,將來也會有莫大的好處。”

  “不知道張舍人說的莫大的好處有多大?”

  “大概有一個趙國那麽大。”

  “……”趙弘明顯然愣了下。

  張義解釋道:“李幕此人雖敗在殿下手中,但並非就說明李幕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恰恰相反。在我看來,李幕的領兵能力,放眼六國當中也是屬於一等。不是他弱,而是殿下太強的緣故。若是趁機將李幕徹底打壓下去,不再啟用,那麽以後殿下攻趙也就少了一個對手。”

  趙弘明輕笑著說道:“依你之言,少了一個李幕,本王就能得到一個趙國了嗎?”

  張義搖了搖頭說道:“殿下可知趙國如今能夠穩定,純粹是因為龐奢與李幕雙方勢均力敵的緣故。要是其中任何一方倒下,讓其中一方受利,打破了這個平衡,都會使得趙國動蕩。”

  “要是李幕倒下,龐奢在趙國便再無對手,勢力會極速膨脹。當他得到的越多,他想要的越多,他背後那些武學勢力胃口也會越大。當這些人在趙國肆無忌憚、貪得無厭的時候,距離趙國的覆滅也就不遠了。”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張義很厲害啊。

  他這個計謀有點類似於反間之計,通過一些巧妙對方手段而使敵方內部發生混亂,以達到削弱對方的目的。

  不得不說,他看得很遠。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作為一個封王的門客,竟然在圖謀整個趙國。

  看來其想當相國的志向不是說說而已了。

  “殿下,這個機會稍縱即逝,還望殿下允我出使趙國,並讓吳起與岑修兩位將軍盡可能配合我。”

  趙弘明思索了一會兒,果斷道:“好,本王即刻賜予張舍人使者的身份,出使趙國,並讓前線配合張舍人。”

  見趙弘明並沒有阻攔,支持他的策略,張義臉色一喜道:“多謝武王殿下。”

  趙弘明能看得出,張義年歲不大向上攀爬的欲望卻是尤為強烈,善於抓住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這對許多魏國王爺來講可不是好事,畢竟太強勢的手下會功高蓋主,形成威脅。

  不過他卻是沒有絲毫的擔心,這些人就算翻出花來,他也有能力鎮壓。

  他還巴不得手下多出來一些人才,壯大自己的勢力。

  因此,對張義的事他並沒有任何遲疑。

  趙弘明接著說道:“張舍人說的兩件事,本王已經處理了一件,那麽剩余的一件事,你是打算舉薦李俚?”

  關於李俚此人,他的印象並不深。

  只是隱約知道他作為晉陰城的上地守,在位期間有些口碑。

  達成了一個目的,張義的臉上不由多了幾分笑意,說道:“殿下從城外歸來時,有何感受?”

  趙弘明細細思索,隻覺得城外一片祥和,仿佛並沒有受到此次大戰的影響。

  他沉吟著說道:“城外本王曾看到有婦孺在田中拾稻穗,倒是給本王寧靜安心之意。”

  “這就是上地守李俚的功勞啊。”張義由衷的說道:“晉陰城城外發生了一場大戰,潰兵無數,加上之前在晉陰城準備糧草後勤,都在晉陰城身上增加了不小的壓力。”

  “但是在上地守的治理之下,晉陰城不僅沒有受到李幕攻城的影響,反而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其用功治理的緣故,其足有治理一郡的能力。”

  張義拿出一份信,雙手奉上道:“實不相瞞,在殿下與李幕開戰之前,不少晉陰之官都對殿下持悲觀態度,甚至有許多官員舉家潛逃。然而上地守李俚卻是恪守本心,沒有同流合汙。這樣的能人之士若殿下不用的話,乃是殿下的損失。”

  “哦?”

  站在一旁的高延士向前一步,拿起張義手中的信,交給了趙弘明。

  趙弘明攤開信紙一看,發現上面列舉著晉陰城大大小小的官員,以及相應的修為和特長。

  有點意思。
    “這裡面的人如今都在何處?”

  張義說道:“都已經關入地牢之中,等待殿下發落。”

  趙弘明轉頭朝高延士問道:“高公公,你執掌穎郡情報之流,知道這事嗎?”

  高延士隻覺得面前有一股無上的威勢衝了出來,讓他心神俱是一震。

  哪怕他催動了天山童子功,有天煞護體,但仍舊覺得遍體生寒。

  他噗通一聲,直接跪了下來:“殿下恕罪,此事奴才也是此時方才知曉。”

  “起來吧,本王也沒有怪罪你的意思。”趙弘明不鹹不淡的說道。

  “謝殿下。”高延士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心有余悸,對張義頗有些怨氣。

  趙弘明將信紙交給高延士,後者小心翼翼地接下:“這些人明日午時全部斬首,剝皮衝草,以儆效尤。本王向來最不喜歡叛徒。”

  高延士心神一凜道:“奴才遵命。”

  趙弘明看了眼天色。

  屋外天光充盈,照得客廳一片亮堂。

  他見時辰還早,吩咐道:“既然張舍人如此舉薦李俚,擇日不如撞日,就讓李俚過來一趟,本王好見一見。高公公,去宣一下上地守。”

  “是,殿下。”

  戰戰兢兢的高延士急忙快步衝了出去,宣召李俚。

  過了片刻之後,李俚不慌不慢的趕了過來。

  “卑職李俚,見過武王殿下。”

  趙弘明抬頭仔細打量眼前這位上地守。

  他身材並不高大,但勻稱結實,有著寬闊的肩膀和厚實的胸膛,眉宇之間透出一股英氣,顯然是長期習武的結果。

  看介紹,眼前的這個李俚好像是個通竅九品的武夫,練武天賦倒也不是太低。

  但是他面容剛毅,留下一絲絡腮胡須,看上去就跟三四歲的中年男子一般,顯得有些滄桑。

  大概是知道今日要被他召見,所以在來的時候也著重了一下著裝,顯得與眾不同。

  他的頭髮烏黑光亮,整齊地束在腦後,顯得乾淨利落,身穿青藍色的官服,衣服的前胸上用金線繡著象征權力的雲紋路,腰間掛著一塊精致的玉佩。

  給人一種一種高貴之意。

  趙弘明直接道:“張舍人特向我舉薦,說你有治理一郡的才能啊。本王想問你,若本王把穎郡全部交給你,你會如何治理呢?”

  聽到趙弘明的考校,李俚沒有任何的慌亂。

  早在來之前,他就曾聽張義提起過,眼前這位武王有王者之風。

  此時一見,果然一表人才。

  李俚收起心思,認真回道:“依卑職看,只需要做到一事即可。”

  “哦,哪一件事?”

  李俚說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無功而食祿者為淫民,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

  趙弘明眼神一凜,眼前這位上地守說的,根本不是治理一郡的策略,而是一國改革之法。

  眼前這位上地守果然很不一般。

  他表情不由的端正起來:“願聞其詳。”

  李俚主張道:“在卑職看來,之前穎郡不能發展是因為王家、陳家莊等諸多武學勢力存在的緣故。他們對穎郡並沒有太大的貢獻,可是仰仗著武力就可以不勞而獲。而穎郡當中有很多出身一般卻有才能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根本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如今這些武學勢力都被武王殿下所鏟除,所以殿下只要做到【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即能治理一郡,【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即能讓武王封地的實力強大起來。”

  李俚恭敬的說道:“如今殿下攜大勝之威,正是四方來投的時候,此時貫徹更能事半功倍。”

  趙弘明隻覺得李俚的話如雷貫耳,聽出其中的關鍵:“聽上地守的意思,你覺得穎郡之所不能發展全是那些武學勢力?”

  這話要是說出去,無異於大逆不道啊。

  李俚仍舊斬釘截鐵道:“是!”

  趙弘明眯著眼睛說道:“你可知道,這樣的話要是傳出去,那些武道勢力怕是會視你為敵寇,非殺了你不可!”

  “要想治理好一郡乃至一國,這是唯一的辦法。那些於官家無用且有害的武學勢力本就該鏟除乾淨。只有讓文強者從文,武強者從武,選賢任能,地方才能興盛。”李俚直面武王,毫不畏懼的說道:“再說穎郡已在殿下的掌控之中,又有哪個武學勢力敢殺我?”

  此言一出,就連一旁的張義都不禁面色駭然,替李俚捏了一把汗。

  場面瞬間安靜下來,變得落針可聞。

  李俚卻是仍舊面不改色。

  他說這番話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來認真的思考。

  以前穎郡小小的邊郡之地就塞滿了上百家武學勢力,有著各種妖魔鬼怪。

  而在武王來了之後,短短半年時間,只剩下了一家武學勢力。

  就這僅剩下的武學勢力還是魏武卒的殼。

  這說明眼前這位殿下,某種程度上也是貼合他的政治主張。

  王族受製於武學勢力太久了……

  片刻之後,趙弘明突然哈哈大笑道:“說得好。依本王看,那些武學勢力的確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站起身來,盯著李俚的銳利的目光道:“僅憑上地守提出的革新之策,本王覺得你的確有治理一郡的才能了。”

  趙弘明吩咐道:“高公公。”

  “奴才在。”

  “從今日起,本王正式任命李俚為穎郡郡守,即日任職。”

  李俚眼神中閃過一絲喜色道:“謝殿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