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沒有瓶頸》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
  殘陽如血,余輝灑在荒涼的大地上,將遠方連綿的山巒染成血紅之色。

  此時,一隊趙軍人馬無精打采的走了過來。

  人數約莫上千。

  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從安澤城中逃出的趙國李幕。

  在安澤城被魏軍攻破後,李幕在手下的勸說下從城中撤離,帶著殘余的親兵,計劃趕往還在趙軍手中的其余城池。

  道路兩旁,是荒蕪的田野和破敗的村莊。

  此地百姓在得知魏趙兩國交戰後,紛紛攜家眷而逃,已經十室九空。

  李幕停馬駐留,望著西方的一輪紅日,心中五味成雜。

  算上這一次,他已經是第二次敗在趙弘明的手中。

  作為曾經威震一方的將領,如今卻成了喪家之犬,巨大的落差,讓他一時難以接受。

  “將軍,我們該怎麽辦?”一名親兵焦急地問道。

  李幕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安澤城一丟,上黨郡剩下的城池裡面,已經沒有哪一座城池能夠阻擋趙弘明和魏軍了。上黨郡守不住了。”

  “……”

  身邊的眾親兵相繼無言。

  他們都知道李幕說的都是事實。

  如果有護城大陣的澤安城都無法防守,那麽剩余的其他城池,沒有護城大陣就更不用說了。

  戰局已然十分清晰明了。

  李幕忽然覺得,這一次趙國發動了二十萬大軍在上黨,結果卻落地這樣的境地,實不明智。

  他作為一軍的將領,面對這樣的結果卻無能為力,內心感到深深的自責。

  如今的境地下,他回到邯鄲城,不用想也能猜出來迎接他的會是什麽。

  李幕抬起頭,望向如血般的晚霞,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他拿出腰間的佩劍,喃喃說道:“我李幕一生征戰沙場,在對魏國武王之前,未曾有過敗績。如今是我技不如人,沒什麽好說的。今日之敗,已經讓我無法自證那些流言蜚語,我無顏再苟活於世。”

  倉啷!

  李幕拔出腰間的佩劍,劍身映出他滄桑而堅定的臉龐,在夕陽下一點點變紅。

  “將軍,三思啊!”身旁的親信們見此急忙阻攔,跪在了地上勸說道:“您若留得有用之身,在將來未必不能洗刷今日之恥辱。”

  李幕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這次龐奢他們逼我出兵,我拒絕了他們。如果我能贏的話,倒也罷了,可是輸了,便是難以說得清楚,唯有以死明志。”

  “將軍!”

  “我意已決。”

  李幕全身真氣鼓動,武膽境的修為全身展露了出來。

  他周身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光芒,真氣在體內奔騰不息,流轉於經脈之中。

  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真氣的湧動,牽動周圍的空氣,將親信們都一一逼退。

  “你們將我的頭顱帶回趙國邯鄲,懸於眾人,我李幕從未出賣過趙國!”

  噗嗤!

  李幕手腕翻轉,真氣湧動,長劍在他的脖子上一晃而過。

  隨著劍鋒劃過脖頸,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他的衣襟和身下的土地。

  他的身體緩緩倒下,眼中最後一絲光芒也如那夕陽一般,緩緩熄滅。

  周圍的親兵們被這一幕深深震撼,他們跪倒在地,捧著李幕的頭顱痛哭失聲。

  “將軍……”

  隨著李幕的逃離,澤安城周圍的殘留的趙軍都被魏軍一一擊潰。

  至此,上黨郡等七座被魏軍攻下的城池已經連成了一片,魏軍也不用擔心後勤的變故,佔據了地理上的主動。

  狼藉的戰場上,三萬趙軍剩余士兵成為了待宰的羔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面對這些俘虜,趙弘明並未有留情的意思,下令盡數坑殺。

  魏國攻打韓國,所耗頗巨,收攏這些趙國的俘虜無疑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坑殺掉這些俘虜,反而對他們來說,是最簡單,負擔最小的方式。

  正好也可以借此彰顯魏軍的威嚴。

  隨著一道道寒光閃過,趙軍士兵的生命被無情地收割,推入挖掘好的深坑之中。

  他們的慘叫聲和求饒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淒厲的悲歌。

  然而,斬殺他們的魏軍一個個都是無動於衷,他的目光冷漠而堅定,仿佛這一切在他們眼中都已經司空見慣。

  更有甚者,乘著這個功夫,凝練殺氣,提升修為。

  在隨後的一兩個月的時間裡,魏軍在趙弘明的率領之下,一路攻下上黨郡其他五座城池。

  每攻下一城,他都將城中的趙軍盡數斬殺,不留一個活口。

  這種殘忍的手段讓其他城池的守軍膽寒不已,紛紛棄城而逃。

  最終,耗費了差不多半年的光景,趙弘明成功打通了魏國進入韓國都城的通道。

  趙弘明站在一座山頭,眺望著遠方的韓國都城陽翟。

  遠處,王宮巍峨聳立,屋頂金光閃閃,城牆高大而堅固,顯得堅不可摧。

  城內的街道寬闊整潔,縱橫交錯,人們則在街道上穿梭往來,一切都顯得那麽和諧而美好,沒有絲毫戰爭來臨前的氣氛。

  趙弘明臉上露出一絲淡然的笑容,揮鞭而下。

  在其身後,魏軍正如烏壓壓的潮水一般,朝著陽翟湧去。

  ……

  夜色深沉,邯鄲城的王宮大殿內燈火通明。

  李幕的心腹一身風塵,帶著一個沉重的包裹,緩步走進了大殿。

  他的臉上寫滿了悲痛和決絕,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言說的沉重。

  “臣,拜見陛下。”他跪倒在趙王面前,雙手將包裹高舉過頭。

  成襄帝端坐在龍椅上,瞥了一眼那個包裹,心中隱約猜到了什麽,臉色微微一變。

  “這是什麽?”他沉聲問道。

  “這是李幕將軍的頭顱。”李幕心腹聲音顫抖著回答:“他在安澤城戰敗,自知無顏面對陛下與諸臣,選擇了自刎。”

  成襄帝聞言,身形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震驚。

  李幕心腹抬頭,紅著眼說道:“我家將軍,絕對沒有背叛趙國,望陛下明察秋毫。”

  成襄帝並非是傻子,知道當日乃是冤枉了李幕,可事已至此,他手中也並無多少的權利,能為其做什麽。

  片刻後,成襄帝發出長長的歎息,聲音中透露出無盡的哀傷:“李幕將軍一生為趙國盡忠職守。傳令下去,厚葬李幕將軍吧。”

  面對失去上黨城池的慘重損失,在龐奢黨羽的有意控制下,朝堂上下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

  在眾人眼中上黨不過是韓國獻上的城池,就算失去也沒什麽好可惜的。

  況且現在還有五座城池在他們趙國的手中,此次二十萬趙軍也並非是全軍覆沒,總的來看,並未損失多少。
    許多大臣認為,雖然魏國暫時佔據了上風,但趙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仍然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抗衡。

  龐相府中。

  聽說李幕已經自殺的龐奢,不由的放聲大笑。

  現在李幕一死,站在其背後的浩然宗主也是隕落,也就是說,以後整個趙國都將是他一家獨大了。

  再也沒有任何人,任何勢力能夠挑戰他的地位,加上成襄帝也已經被他捏在了手裡。

  可以說他就是趙國的無冕之王。

  憑借這一國之資源,他大可做出很多事情,就算長生之道說不定也可以探知一二。

  同時龐奢也看出來,現如今魏國在魏王趙弘明的手中,有漸漸做大的趨勢,確是個隱患。

  如今趙國朝堂被他收入手中,那麽接下來就要針對魏國,專心對付趙弘明這個獨一無二的武夫了。

  鏟除這些隱患。

  武膽境的修為,也並不是天下無敵。

  正好魏國的左莊主來毛遂自薦,是個機會。

  龐奢不由的冷笑了兩聲:“來人備駕。”

  五日後,韓國的都城陽翟外。

  一路奔襲的魏軍如同黑色的鐵壁般,陳兵在城外,將韓國都城圍個水泄不通。

  城牆上,韓國士兵們緊張地注視著城外密密麻麻的魏軍,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驚恐和不安。

  而在陽翟城的王宮大殿內,氣氛同樣緊張到了極點。

  韓國的大臣們聚集一堂,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大殿宛如一個吵鬧的菜市場。

  韓國宣惠帝韓威面露苦澀,焦急的問道:“如今魏國大軍壓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們絕對不能向魏國投降!”有大臣情緒激動地喊道:“陽翟城堅固無比,並有大陣的存在,只要我們堅守不出,魏軍就無法攻破我們的城池。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住,等待時機,必定能夠扭轉戰局!”

  另一位大臣則冷靜地分析道:“我們的軍隊根本無法與魏軍抗衡,死守只能拖延,並不能改變結局。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和。”

  “你這無恥匹夫,是想要賣國嗎?”

  有大臣聽到這樣求和的提議,不禁破口大罵起來。

  “難道你有什麽高明的退敵之策嗎?不如說出來,也好讓我等無恥匹夫見識一下。我聽說魏軍一路屠城下來,殺戮甚重,一旦讓魏軍攻進來,你覺得在座各位還有活命的機會嗎?”

  “懦夫!羞於與你為伍。”

  兩派大臣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韓國宣惠帝韓威看向了申文淵,問道:“申公覺得朕該如何?”

  一直閉目養神的申文淵聽到宣惠帝韓威的詢問,睜開了雙眼。

  此時,他的臉色沉浸如水,看不出來喜悲。

  在他看來,強大的趙國都不是魏軍的對手,這般的不堪一擊,他們韓國國力遠不如趙國,到了這個程度,韓國想要再堅持下去也不可能了。

  申文淵揚了揚頭,盯著大殿上的匾額,長長歎出一口氣說道:“陛下,投降吧。”

  在他說完這一番話後,大殿徹底沉寂了下來,變得落針可聞。

  眾所周知,申文淵在朝堂上的地位很高,他的這一番話,等於就是一錘定音了。

  宣惠帝韓威最後低著頭,萎靡道:“明日朕將傳位給太子安,投降魏軍的事宜,就交給諸位吧。”

  聽到韓威的決定,大殿內一片嘩然。

  主張死守的大臣們憤然離去,而主張投降的大臣們則松了一口氣。

  盡管許多人心中不滿和不甘,但他們知道也明白這是當前唯一的出路。

  見此,宣惠帝韓威心中苦笑。

  這些大臣們不知道的是,早在魏軍圍城之前,掌教吳代天已經暗中帶著門中弟子,就已經逃亡去了燕國。

  眼下的韓國連一絲反抗的手段都沒有,除了投降別無他路了。

  在陽翟城的城門外大魏營中,趙弘明高坐在大椅上,神態威嚴。

  他接過韓國使者遞過來的請降書,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告訴你們的大王,只要你們安分守己,魏國自然不會虧待你們。”趙弘明高興地說道。

  韓國使者聽後,臉色蒼白地低下頭去。

  他們知道,從此刻起,韓國已經失去了獨立的地位和尊嚴,成為了魏國的附庸國。

  等到合適的時機,將徹底變成魏國的一部分。

  這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實。

  次日,陽翟城外。

  一場莊重而肅穆的受降儀式正在進行。

  趙弘明端坐在高高的龍駒背上,神態威嚴。

  在他的身後,則是如今抵達韓都的三十五萬魏軍。

  大軍如同剛從血海中歸來,肅穆中透露出濃烈的血腥之氣,給他強大的觀感。

  旌旗漫漫,迎風招展。

  碩大的“魏”字和“武”字,分列在趙弘明的左右。

  此時,他的面前,新登基的韓王安,率領著韓國的皇室和大臣們肅而立,身穿素衣,靜默無言。

  仔細看的話,還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一絲屈辱和無奈的神色。

  年歲不過十二三歲的韓王安手中托著韓國的傳國玉璽,在趙弘明的注視下,緩步走向了魏軍一側。

  他的步伐沉重而緩慢,每走一步,都好似經過了無數的掙扎一般,甚至額頭都隱約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當他走到魏王面前時,他深深地低下頭去,將手中的傳國玉璽高舉過頭,高聲道:“罪臣今日特向貴國獻上韓室之傳國璽,願我國歸順於您的治下,永享太平。”

  趙弘明心神一動。

  胯下龍駒應聲走到了韓王安的面前。

  在韓國眾臣的注視之下,趙弘明接過韓國的傳國玉璽,放在手中打量。

  這枚玉璽采用上等玉石雕刻而成,晶瑩剔透,溫潤如玉。

  形狀為方形,四邊平直,頂部雕刻著精美的龍形圖案,栩栩如生。

  而在玉璽的正面,則雕刻著“於國太平”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氣勢磅礴。

  趙弘明高高舉起玉璽,向魏軍展示著這個戰利品。

  頓時,天地之間響起了魏國士兵的歡呼聲,他們的聲音震耳欲聾。

  一股無上的氣勢從魏軍身上爆發出來,氣勢如虹,天上的白雲瞬間崩散。

  站在大軍面前的諸多韓國臣子、王室無不臉色煞白。(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