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99做汽車巨頭》第173章 像廣告一樣的畢業論文
  第173章 像廣告一樣的畢業論文
  南山工業園投產了,曹陽卻是閑不下來。

  這不,項長樂催他交論文了。

  好在曹陽倒不是沒有做準備。

  所以當項長樂催他的時候,一篇名為《熱衝壓成型技術將成為車身強度提升和輕量化的關鍵》的論文,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作為汽車行業的研究型人員,項長樂雖然不是主攻車身設計,但是對於整車各個零件的情況都是比較了解的。

  “小曹,這個熱衝壓成型技術,我在期刊上是有看到一些相關的介紹,但是國內現在應該連一條熱衝壓成型線都沒有吧?”

  “你在論文中直接說南山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掌握了全套的熱衝壓成型技術,並且力推這種新技術在汽車上的運用,會不會得罪很多人?”

  項長樂看問題跟曹陽有所不同。

  國內現在大型的衝壓廠家,基本上都是各個汽車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只有一些不是那麽重要的支架等零件,才有機會給到民營企業。

  像是羊城華強衝壓廠,要不是羊城汽車集團的底蘊太過於薄弱,沒有拿得出手的零部件子公司,羊城本田的衝壓件生意,絕對是輪不到他來做的。

  如今曹陽鼓吹一種國內的這些企業都沒有掌握的技術來取代傳統的冷衝壓技術,這可是砸飯碗的行為啊。

  到時候春城衝壓、四環衝壓、魔都托內、西風模衝……

  這些廠得多恨南山?

  國內企業沒有掌握這個技術,要是主機廠要使用,那就只能給到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去做。

  不說國產化率會不會降低,相關國內零部件廠家的利益絕對是會受損的。

  “老師,這個問題沒有那麽嚴重。”

  “先不說不是車身上所有的零部件都適合熱衝壓成型,各個主機廠的方向就不會完全相同。”

  “根據我的調查,大眾汽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這些歐美系的廠家,普遍傾向於使用熱衝壓成型技術。”

  “但是東瀛的那些企業,他們傾向於使用超高強度的冷衝壓技術。”

  “像是羊城本田準備采用的羊城艾派克和羊城愛機,他們的母公司就已經具備加工780mpa和980Mpa的冷衝壓技術,甚至已經在最新款的車型上大量使用了。”

  “雖然跟熱衝壓成型之後1500Mpa的抗拉強度相比還有差距,但是綜合成本和強度考慮,也不是所有車企都會選擇熱衝壓成型。”

  “哪怕選擇了,也只是在A柱、B柱等少數零件上適用,短時間內對國內那些衝壓廠家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我們不努力的話,到時候這一塊的市場就會被本特勒、卡斯馬和海斯坦普這幾個國際巨頭給壟斷了。”

  曹陽可是知道將來汽車白車身上那麽多零件,競爭完全就是白熱化。

  也就是熱衝壓成型這一塊的利潤還比較可觀。

  至少在未來十幾年內,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

  雖然南山沒有自己進入到熱衝壓零件的計劃,但是華強廠可以做啊。

  更加關鍵的是南山可以通過出售熱衝壓壓機和熱衝壓模具的方式,從這個產業裡頭獲得一筆可觀的利潤。

  一般的模具,一套一百萬都算是很貴了。

  到了後世,大部分的汽車零部件的衝壓模具,單價都不超過50萬。

  而熱衝壓成型零件的模具呢?

  在2010年之前,一套一千萬左右!

  哪怕是到了2020年,也要幾百萬。

  這要是提前把熱衝壓搞起來,首先掌握了熱衝壓模具生產技術的南山,可就可以吃到最肥美的一塊蛋糕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人家不愛聽啊。”

  “你這篇論文發表出去,要是沒有人關注倒還好說。”

  “要是被大規模的傳播了,會給南山帶來很大壓力的。”

  “我覺得要不到時候就在校刊上發表一下就行了?”

  正常本科生的論文,自然就是東抄抄西抄抄。

  這個時候的本科論文也沒有什麽查重不查重的說法。

  差不多忽悠著過去就行了。

  反正大學奉行的事嚴進寬出,很少能夠畢不了業的。

  因為畢業論文沒過而無法畢業的本科生,更是聽都沒有聽過。

  不過原本項長樂是想要好好的接住曹陽的身份優勢,把他們的畢業論文拿出來宣傳和發表一波的。

  現在看到內容之後,心中又有點猶豫了。

  因為這篇論文,與其說是一篇論文,不如說是南山的廣告。

  通篇沒有介紹太過具體的技術資料,反倒是不斷地強調南山在熱衝壓成型方面如何做了深入研究。

  他項長樂不好意思推廣這樣子的論文啊。

  “老師,熱衝壓成型技術絕對是未來汽車車身衝壓件製造的熱門技術之一。”

  “在未來二十年,甚至是未來三十年都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

  “我這也是希望提前讓關聯的廠家,能夠做好這方面的技術積累。”

  “如果大家有困難,也可以來找我們南山合作。”

  “這對大家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雖然後世特斯拉開始搞一體化壓鑄,讓車身的構成件數量一下下降了不少。

  但是這會給售後帶來巨大的問題。

  所以哪怕是到了2023年,也沒有幾個車型在用。

  說白了,一體化鑄造技術,就是把主機廠成本下降之後的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或者是保險公司了。

  是一種不是特別負責任的降成本方案。

  “你把牛皮吹得那麽厲害,到時候要有人相信才行啊。”

  項長樂雖然知道南山技術又想公司挺厲害的,但是熱衝壓成型技術也精通,他是有點懷疑的。

  “老師,您就放心吧。”

  “熱衝壓零件不是功能件,不需要進行什麽耐久測試或者功能測試。”

  “做出來之後只要確保強度和零件精度達到了要求,就可以證明是合格的。”

  “我們就是想要作假,也是沒有辦法。”

  看到曹陽那麽有信心的樣子,項長樂一咬牙,準備跟著這個弟子“胡鬧”一把。

  很快的,他就利用自己的關系,將文章投稿到了《華夏汽車衝壓》。

  這本雜志是由華夏汽車工程學會汽車衝壓成型技術分會主辦的一本綜合性學術期刊。

  主要刊載汽車衝壓成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技術和發展趨勢等內容。

  雖然很少人有聽說過,但是這本雜志在國內汽車衝壓行業具有很高的影響力,被華夏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華夏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廣泛收錄。
    這麽一來,曹陽寫的這篇論文,立馬就引起了業內不少人的關注。

  像是西風模衝和春城衝壓這些國企,裡面的技術人員聘職稱的時候,都是有一些論文要求的。

  哪怕不是必須項,也是加分項。

  這種情況下,大家自然是要想辦法在雜志上發表論文。

  對於行業內的動靜也是比較關注的。

  作為衝壓件,過去大家最關注的就是模具設計。

  如何讓零件不開裂,不起皺,這些都是跟模具設計相關的內容。

  可以說模具是衝壓件的精髓。

  劉大瑞作為春城衝壓的技術部部長,自然也是很關注《華夏汽車衝壓》這本雜志。

  曹陽的文章那麽的標新立異,跟其他人的完全不是一個題材。

  這種情況下,劉大瑞就是想要不關注都難了。

  “部長,我收集整理了一下,這個熱衝壓成型在歐洲那邊確實是已經有不少的運用了。”

  “大眾汽車新款的帕薩特、奧迪A6這些車型,都運用了一部分的熱衝壓成型零部件。”

  “不過到現在為止,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家修建了熱衝壓成型產線。”

  “在這種情況下,曹陽宣稱南山掌握了熱衝壓技術,我覺得是在嘩眾取寵,沒有什麽可信度。”

  顏衛平這幾天都忙著找資料。

  劉大瑞給他布置了作業,讓他調查一下國際國內熱衝壓的發展情況。

  當然了,緣由是什麽,他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伱覺得曹陽在論文裡頭說的熱衝壓是汽車衝壓的未來,這話有幾分可信度?”

  劉大瑞施完全不同熱衝壓成型的。

  這要是熱衝壓是未來,那他就要擔心自己技術部部長的位置是不是牢固了。

  “這話沒有什麽大問題,但是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就像是新能源車是汽車的未來一樣,這個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不管是氫能源汽車還是電動汽車,現在都沒有幾款是真正的進入到大規模量產的。”

  “我也能說將來高強度、輕量化的技術是未來,但是那有什麽意義呢?”

  “到目前為止,春城大眾和春城豐田生產的車型,不管是量產車型還是正在導入的新車型,都沒有使用熱衝壓成型零件。”

  “哪怕是將來要使用,也是一步一步來,不會一下就大規模的使用。”

  “所以我覺得不需要特別的擔心,冷衝壓在未來十年還是主流。”

  顏衛平很是肯定的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對熱衝壓技術了解的越多,就越是覺得這個技術不可能那麽快的普及。

  那加熱爐,國內有不少廠家有生產。

  但是用來加工熱衝壓成型零件的加熱爐,全球就歐洲的施瓦茨和本特勒在研究,其他的廠家都還做不了。

  那對應熱衝壓特殊性的壓機,目前也是歐洲的AP&T做的最好,其他廠家沒有把它作為重點,或者是沒有突破這方面的技術。

  畢竟跟冷衝壓相比,熱衝壓的加工過程之中是需要保壓的。

  這就要求壓機的控制邏輯跟冷衝壓使用的完全不同。

  至於模具,由於涉及到加熱後的淬火處理,模具裡頭是由水道的。

  這就導致模具的加工變得非常複雜,難度很高。

  這也是熱衝壓模具成本比冷衝壓的要高很多的原因。

  並且跟冷衝壓相比,熱衝壓零件加工出來之後,還需要使用激光切割機進行修邊的工序,這又要導入專門的激光切割設備。

  零零總總下來,顏衛平感覺現在投資一條熱衝壓生產線,至少要5000萬,甚至可能要上億。

  投資那麽大,熱衝壓零件的成本能低到哪裡去?

  綜合這些情況,顏衛平完全不看好短期內熱衝壓在
  “你多留意一下業內的動靜,熱衝壓技術畢竟也算是汽車車身上的一個熱門技術和先進技術。”

  “到時候萬一集團領導或者公司領導問起來,我們也不至於一問三不知。”

  春城衝壓顯然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搞熱衝壓的。

  但是劉大瑞卻也是覺得有必要未雨綢繆。

  要不然到時候自己就要被動了。

  ……

  “戴工,南山之前有研究熱衝壓成型技術嗎?”

  西風模衝裡頭,劉威很是好奇的拿著一本《華夏汽車衝壓》雜志來找戴善華。

  自從張富貴跟戴善華做了思想工作之後,他就順勢而為的加入到了西風模衝,成為了一名業務骨乾。

  這段時間,他倒也是做出來了一點成績。

  讓西風模衝的模具設計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當然了,為了避免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的情況出現,戴善華是從來都惜字如金,不願意教西風的其他人。

  哪怕是人家來請教,他都是說一些好像正確的話。

  “劉部長,之前南山對PRG模具的研究比較多,熱衝壓模具我倒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他們能夠製作出螺母板那種PRG模具,現在可以製作熱衝壓模具了,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戴善華這一次說的還真是真話。

  他是真的不知道南山對熱衝壓成型也有研究。

  至少他在的時候沒有聽說這方面的內容。

  “你有沒有辦法打聽一下,看看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術研究的怎麽樣了。”

  “我們雙方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畢竟這個熱衝壓成型技術,不僅在乘用車上可以使用,在其他一些特種車輛上也是可以使用的。”

  作為西風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西風模衝顯然不單是生產乘用車的零件。

  商用車上的一些零件也是生產的。

  甚至一些特殊用途的車輛,也都是西風汽車集團在生產。

  其他人覺得熱衝壓成型就是一個熱鬧的話題而已,但是對於劉威來說,這卻很可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謀劃好處的技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