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99做汽車巨頭》第617章 招人恨!樣樣都要爭第一
  第617章 招人恨!樣樣都要爭第一
  南山集團的動作很快。

  7月份沒有過去,風電軸承的技術方案和樣件就都已經生產出來了。

  特殊鋼自然是南山特殊鋼提供的,都不需要專門的研究,在現有的配方裡頭找一個比較符合的進行嘗試就行了。

  至於加工,對於南山集團來說也不算是多麽特別的難題。

  他們自己本身就能生產大型的鍛壓設備、衝壓設備,甚至各種設備在廠內都是有樣機用來調試、試生產之類的用途。

  如今用來生產幾個風電軸承樣件,自然沒有問題。

  而這些動靜,自然也是落在了有心人眼中。

  “范總,蒂森克虜伯一分錢都不想降價,甚至還說最近由於鋼鐵價格上漲,下一批的風電軸承價格要上調10%,後續不排除進一步上漲的可能。”

  魔都電器,采購部部長方紅梅心情很差的給總經理范華博匯報著風電軸承的采購情況。

  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設備企業,魔都電器自然也是把風電設備當成是今後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

  奈何這個看起來比較簡單的設備,魔都電器卻是發現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多年的發展下來,也只是勉強達到了部委制定的70%國產化率的目標。

  其中最難看到國產化希望的就是主軸軸承了。

  哪怕只是讓蒂森克虜伯和斯凱孚這些廠家在華夏生產的情況也算國產,方紅梅也看到國產化的可能。

  因為這些供應商壓根就不接這一茬。

  甚至因為最近一年國內風電的發展速度特別的快,軸承價格還上漲了。

  “斯凱孚呢?”

  “你找他們詢過價沒有?”

  在范華博看來,魔都電器不一定就要在蒂森克虜伯身上吊死。

  畢竟它們雖然是風電軸承的行業老大,但也不是沒有其他軸承廠家可以做。

  “斯凱孚我也問過了,價格跟蒂森克虜伯差不多,甚至美利堅的鐵姆肯我們也找到了對方詢價,但是開的價格比蒂森克虜伯還要高。”

  方紅梅這麽一說,范華博的臉色立馬就變得很難看。

  魔都電器作為華夏的大型設備廠商,什麽時候被供應商這樣卡著過?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供應商求著他們。

  要不是很看好風電設備的前景,魔都電器把風電設備當成下一步主打的產品,范華博直接就不想做這種設備了。

  “洛軸和瓦軸都搞不定嗎?”

  “它們之前也有生產大型軸承,應該有相關的經驗的啊。”

  華夏是軸承大國,每年的產量是全球第一。

  國內的軸承廠家數量也是全球第一。

  奈何技術水平距離全球第一還有比較遠的距離。

  “風電軸承在風電設備裡頭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它的精度和穩定對風電機組的壽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風電設備不斷的大型化,這個趨勢也是越來越明顯。”

  “而風電功率一大,必然會帶動風電軸承的尺寸增加。”

  “這樣一來,風電軸承的加工難度也會成倍增加,這對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用來連接機艙和塔筒,可以跟蹤風向的變化,提高發電效率的偏航軸承瓦軸已經能夠生產一部分了。”

  “連接葉片和輪轂,從而改變葉片的角度的變槳軸承,也能生產一部分。”

  “但是主軸軸承的體積最大,精度要求最高,耐磨性要求最高,使用壽命要求最高。”

  “不管是瓦軸還是洛軸,都還生產不出來。”

  “甚至全球能夠生產這種軸承的也就那麽幾家,蒂森克虜伯、斯凱孚、鐵姆肯、舍弗勒、恩梯恩和東瀛光洋,其中前面三家佔據了80%左右的份額。”

  “國內的主軸軸承基本上也都是這三家廠家在做。”

  方紅梅給范華博簡單的解釋說了一下,不過這個情況顯然還是不能讓范華博滿意。

  “我記得之前高鐵軸承也是被舍弗勒和斯凱孚等幾家外資軸承廠家掌握著,後面是南山軸承把這個技術給突破了。”

  “這種風電軸承,南山軸承也生產不出來嗎?”

  范華博這麽一說,方紅梅的表情變得有點糾結。

  要是早一個月問這個問題,她可以非常肯定的說“南山軸承做不出來。”

  但是這幾天她也是看到了南山集團那邊發布的一些消息,對方可是說自己具備風電軸承的生產能力的。

  方紅梅對這個話表示一定程度的懷疑。

  她覺得南山軸承應該也只是剛剛開始研究這種零件,距離真正的能夠量產風電軸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了,這些都是她個人的猜測。

  范華博是聰明人,看到方紅梅那個表情,就知道這裡面應該有點故事。

  不過他也不著急,沒有繼續追著問,而是給了方紅梅足夠的時間思考。

  “范總,南山軸承在之前是沒有聽說他們從事過風電軸承相關的研究的。”

  “不過最近幾天對方表示已經突破了風電軸承技術。”

  “我們采購部準備跟對方聯系,去現場看一看他們的風電軸承到底是什麽一個情況。”

  “主軸軸承這個東西,一般來說小批量到大規模生產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因為這中間還包括客戶對產品穩定性的驗證過程。”

  “所以我們在大功率主軸軸承的國產替代還是任重而道遠。”

  “斯凱孚和蒂森克虜伯這些海外傳統豪強,也是根據這點行業經驗,才有了不降價甚至漲價的勇氣。”

  方紅梅顯然是不認為南山軸承遠水解不了近渴。

  南山軸承在小型軸承方面的技術是挺厲害的,但是大型軸承和小型軸承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

  “這軸承軸承的難度就真的那麽高嗎?”

  范華博的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人心中都有疑問的。

  一個軸承還能把華夏那麽多廠家給難倒?
  不過方紅梅的回答卻是一點都不樂觀。

  “風電軸承都是大軸承,並且今後的趨勢是越來越大。”

  “大尺寸意味著更高的載荷,加上轉速高、運行時間長,這些都要求必須對設計、材料、冷熱處理工藝、檢測、試驗等進行全面升級,也對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

  “另外,除風力載荷外,主軸軸承還要承受主軸、葉輪的重力載荷,工況複雜。”

  “在設計時,要求軸承具備良好的抗衝擊性能、靈活的調心性能、優異的滾道抗疲勞性能。”

  “除了設計問題,材料也是一個大難點。”

  “這種材料對抗疲勞壽命要求很高,這與原材料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類型、大小、分布密切相關。”

  “其中,脆性夾雜物以及大顆粒夾雜物對壽命的影響最大。”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軸承鋼的潔淨度,減小鋼中夾雜物的含量與尺寸,提高碳化物的均勻性成為重點所在。”

  “此外,主軸軸承的硬度、強度、心部韌性與選材關系密切。”

  “為提高零件硬度、保證心表硬度一致,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淬透性、淬硬性及工藝適應性。”

  “這些東西,想要完全突破,難度很高。”

  方紅梅雖然是搞采購的,但是對基本的技術要求還是比較熟悉的。

  具備成為工程師素養的采購員,這是她早些年追求的目標。

  “另外,在工藝方面的情況雖然沒那麽嚴重,但是更大兆瓦的主軸軸承工藝製造難度增加很多,如冷加工尺寸精度、熱處理變形、滾動體修形、滾道凸度、材料內部組織控制,更優的表面處理技術,包括如何解決邊界摩擦以及外界汙染物介入後的潤滑問題等。”

  “這些都不是洛軸和瓦軸現在能夠搞定的項目。”

  范華博聽到的都是困難,越聽越惱火,忍不住生氣的說道:“那難道我們就任由斯凱孚和蒂森那些廠家拿捏?”

  “他們過去的價格已經有足夠高的利潤了吧?”

  “為什麽還那麽的貪婪?”

  雖然范華博不確定一個風電軸承的成本到底多少,但是拍腦袋想一想也知道成本和售價差異巨大。

  現在居然還要漲價!

  沒有天理了啊!

  “只要國內沒有廠家能夠生產出風電軸承,那麽這些廠家就可以一直過著很舒服的日子。”

  “我們就不能國內廠家努力突破一把嗎?”

  “很難!”

  “你剛剛是不是說南山軸承說他們自己開發出了風電軸承?”

  “是的,但是那只是他們自己說的,沒有人用過!”

  “南山集團不是那種不靠譜的企業,人家國家科學技術獎都不知道獲得多少次了,他們既然敢說自己開發出來了風電軸承,那就一定是開發出來了。”

  對於范華博的這話,方紅梅保持了沉默。

  她自然也是希望南山集團真的開發出來了自己想要的軸承。

  但是基於過去的認識,她覺得這種可能性很低。

  “你去跟對方聯系一下,我親自帶隊過去跟南山集團交流一下,只要他們真的可以開發出風電軸承,以後魔都電器的風電軸承訂單全部都交給他們去做!”

  范華博覺得自己要搏一把!
  關鍵是基於他過往對南山集團的了解,這一次的搏一把,成功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畢竟這麽多年,南山集團似乎還沒有失敗過?
  他就不相信南山集團的第一次會落在自己頭上。

  方紅梅自然感受到了自家老總的憤怒,這個時候除了乖乖的去安排,說什麽都是不合適的。

  很快的,魔都電器的考察團就正式出發,南山集團那邊曹陽也是帶著戴漢彪等人親自接待,說是非常重視了。

  畢竟這段時間以來,針對風電軸承,雖然有不少廠家都在打聽消息,也有人安排過來考察。
    但是魔都電器的考察團的級別是最高的。

  並且魔都電器的體量也是最大的。

  “曹總,南山集團是真的開發出來了風電軸承嗎?”

  簡單的寒暄了一陣之後,范華博直入主題,想要先確認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畢竟這才是下面所有溝通內容的前提。

  如果南山集團從來沒有研發過風電軸承,范華博肯定也是沒有信心把寶全部押在他們身上的。

  “范總,要不我們直接先去參觀一下車間?”

  “那裡面有幾個風電軸承的樣件,然後我還專門安排今天試生產一個零件。”

  范華博重視這一次的南山之行,曹陽也同樣重視魔都電器的這個突破口。

  就像是方紅梅擔心的一樣,其實很多人對南山軸承是否可以生產出合格的風電軸承出來,是有疑問的。

  現在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打破這個局面。

  對於曹陽的這個提議,范華博自然是雙手雙腳支持。

  很快的,一行人就來到了車間。

  “曹總,不得不說,伱們車間的現場管理做的很好啊。”

  “同樣是車間,有些廠家的顯得髒兮兮、亂哄哄的,但是你們這個看起來就乾淨整潔,不大像是一家華夏企業。”

  范華博也是去過不少廠家的現場,特別是做一些鑄造件、鍛造件的廠家。

  這些廠家的工作環境往往都是比較惡劣的。

  相應的,現場看起來就整潔乾淨不起來。

  畢竟又不是電子廠,各種大家夥在車間裡頭轟隆轟隆的,環境好的起來才怪呢。

  “不吹不擂,我們集團的各個工廠,可都是朝著標杆工廠來修建的。”

  “下次你過來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南山機器人的無人工廠,絕對會有更加不一樣的感覺。”

  該謙虛的時候謙虛,不該謙虛的時候就沒有什麽好謙虛的。

  曹陽對這個情況自然也是比較清楚的。

  讓魔都電器見識一下南山集團的實力,這不是什麽壞事。

  “無人工廠?”

  “這個概念我可是在海外才聽說,沒想到南山集團既然也在修建無人工廠。”

  “這個設備投資可是不小吧?”

  范華博好歹也是華夏數一數二的設備巨頭的老總,自然也是有幾分見識的。

  這樣反倒是不用曹陽在那裡說太多沒有意義的話。

  只要直接說幾個數字就行了。

  “初步估算,這個工廠的設備投資在5個億以上,這還是大量的使用了我們集團自己生產的設備的原因。”

  “如果同樣的工廠放在海外,投資肯定是要超過10億人民幣的。”

  “並且這個工廠只是南山集團的第一座無人工廠,規模不大不小。”

  “將來我們預計會投資更大型的無人工廠,投資會達到幾十億人民幣。”

  管理是一門藝術。

  越是人多的時候,管理的重要性就越高。

  對於生產工廠來說,肯定是要盡可能的避免工人不服管教。

  作為資本家,能夠用設備替代工人的話,那麽管理設備肯定是比管理工人方便。

  當然了,前提是設備投資不能太貴。

  要不然資本家也不傻。

  “我們對南山集團的實力是非常有信心的,要是貴司能夠解決風電軸承的國產化問題,那麽對於華夏風電產業的發展來說,絕對是有非常大的意義的。”

  “我看你們這個軸承車間的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也挺高的,高精度數控車床、雙端面磨床、機械手、機器人等設備俱全,比國內其他軸承生產廠家的高精尖設備覆蓋率高很多。”

  一邊參觀工廠,范華博一邊跟曹陽交流著自己的看法。

  “不僅生產線比其他廠家號,我們的試驗設備也是全國領先的。”

  “像是這個試驗台架,它就可以模擬工況,通過加速疲勞,監測溫升、油脂清潔度、加載受力等情況,最後拆解檢驗軸承磨損狀況,驗證其是否與設計目標相同。”

  “在檢測設備方面,我們原本就有相控陣超聲波探傷儀、圓度儀、輪廓儀、三坐標等檢測儀設備,與國外企業基本沒有區別。”

  曹陽親自給范華博介紹,這個待遇絕對算是非常高了。

  “風電軸承的背後,涉及力學、摩擦學等基礎學科,需要考慮設計、加工等實際技術問題,對於可靠性、使用壽命、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要生產出高質量軸承,需要攻克這些技術壁壘。”

  “曹總,要生產出超越斯凱孚等廠家的風電軸承,其實還是很難的。”

  范華博心中其實慢慢的已經有了信心。

  不過,他還是將自己的擔憂給說了出來。

  對此,曹陽自然是有辦法給與化解。

  一行人直接來到了一個實驗室,裡面正在對一個長度達到3米的大型軸承進行測試。

  旁邊也有記錄表記錄著之前的一些測試數據。

  這些數據,范華博不一定很清楚,但是方紅梅看了絕對是有感覺的。

  果然,等到方紅梅看完這個實驗室的情況,立馬就忍不住插話道:“曹總,你們的零件精度這麽高,使用的是什麽熱處理工序?”

  曹陽正等著方紅梅這個問題呢。

  所以沒有任何猶豫就笑著回答道:“我們的風電軸承是使用感應加熱的方式來進行熱處理的。”

  “感應加熱淬火的軸承使用壽命比在爐中加熱淬、回火的提高10%~20%。”

  “同時,配套設備佔地面積小、節約能源,便於機械化,更重要的是,感應淬火具有零件畸變小、無軟帶、氧化脫碳少、生產效率高等優點。”

  “基於上述優勢,感應淬火工藝相較於傳統的滲碳工藝,無論在軸承性能,還是效率、成本均有一定的優勢。”

  “我相信今後該工藝路線將會成為風電軸承技術工藝新趨勢,其他企業也會跟著采用這個方案。”

  “我們南山集團從來都不是被動的去模仿別人的生產工藝,搞簡單的產品國產化。”

  “我們一直都是將創新精神融入到我們每一個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之中,為客戶提高超越顧客期待的產品。”

  “風電軸承,我們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到第一。”

  “斯凱孚也好,鐵姆肯也好,我們能夠在汽車軸承領域打敗它們,自然也就可以在風電軸承領域超越他們。”

  曹陽語氣之中充滿了自信。

  南山集團在那些外資巨頭裡頭,絕對是很招人恨的。

  因為它樣樣都要爭第一,讓國際巨頭失去傳統的技術優勢,沒有辦法躺著掙錢。

  以前的高鐵軸承是這個樣子,機床的數控系統是這個樣子,碳纖維也是這個樣子。

  心中風電軸承方面,顯然也是要繼續發揚光大。

  “曹總,如果我們現在給訂單讓貴司生產幾個樣件,最快什麽時候可以出來?”

  范華博現在的信心是越來越充足了。

  自己這一次的南山之行,很有意義啊。

  “最多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也可以把樣件送到魔都電器的車間裡頭。”

  風電設備本來就不像是其他產品,動不動就一天幾十幾百套的生產。

  所以只要魔都電器開始給南山集團樣件訂單,基本上就意味著開始裝機了。

  魔都電器不可能為了檢測幾個零件,單獨去生產幾台設備放在那裡的。

  這個成本太高了,家大業大的魔都電器也是會吃不消的。

  “曹總,那我回去之後把相關的技術要求發給你,然後你們也提供一下技術方案和正式的報價,然後我們再商討下一步的安排?”

  方紅梅適時的再插了一嘴。

  價格都還沒有說好呢,她肯定是不想丟掉主動權的。

  不過,南山集團雖然要在風電軸承領域掙大錢,但是肯定不會跟斯凱孚他們那樣子黑。

  也沒有一上來就把100萬的軸承給乾到10萬塊,那樣子反而會把客戶給嚇跑。

  “不管是什麽類型的風電軸承,你們找斯凱孚或者蒂森克虜伯的詢價是多少,我們都可以比他們至少便宜30%。”

  “並且我們的交貨周期肯定會比他們更短。”

  價格降低的太多不合適。

  但是一點價格衝擊力也沒有,肯定也不行。

  那樣子會讓魔都電器失去推進軸承國產化的動力。

  曹陽現在這個30%的成本優勢,就算是一個比較均衡的數據,各方都能接受。

  畢竟這是南山集團剛開始生產風電軸承,魔都電器也不想把價格壓的太狠了。

  到時候把南山集團給嚇跑了,也是他們的損失。

  而曹陽還沒有考慮到的是風電軸承的這個業務,無形之中為南山集團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