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770.第764章 技術更迭且尋古
  第764章 技術更迭且尋古
  眾人邊吃邊聊天,裡長說村子裡負責的買賣,朱樉那裡管的,村子一個月對一次帳而已。

  朱樉則說自己的方面,朱棡、朱棣、朱橚三個人一起幫著二哥理帳和在居必七坐鎮,幫著補充。

  朱標同樣有事情,那個工業區交給他了,弟弟們都會理帳和經營,當太子的不會怎麽行?
  朱標不僅僅參與此事,還得一同批改題本,肩上的擔子很重。

  他們兄弟做的事情,朱元璋根本不查帳,今年賺的錢,外貿,對,市舶司的帳,始終是馬皇后帶著孫貴妃來作。

  馬皇后以前打仗的時候就負責後勤,她管起來遊刃有余,孫貴妃是她叫著的。

  還有太子妃,太子妃必須會,將來的某一天,會由她再教給兒媳婦。

  包括如何查帳,村子可沒把這個查帳的一系列方法傳給大臣。

  等著看到不對的時候,進行審計審核,再拿出來。

  朱元璋和馬皇后高興地聽著,孩子一個個的皆能獨當一面了,原來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二老三老四等等孩子。

  說白了就是三個,因為封地的位置特殊,陝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元中都的北平。

  這三個位置頂在了北面的一條線上,給封王的時候就打算讓他們替兄長跟北元打。

  結果由於下丘村的武器和給宮裡賺的錢弄的後勤補給,北元被打懵了,一代名將王保保都在那個雨天趴窩了。

  眼下大明的武器在升級,火銃不要了,燧發槍不造了,改成造後裝填的紙殼彈線膛槍,另外近距離連發突擊的轉輪也得多多造。

  而下丘村現在似乎弄另一種槍,就是他們已經裝備上的。

  遇到連續大雨的時候,之前所有的槍子彈全廢,但下丘村的沒問題。

  “宜長啊!過了年的事情多,你整理個題本,大概的……就按照那之前說的做。”

  朱元璋終於說出他過來的主要目的,先前說了不少各方面的情況。

  需要一個總綱領,拿出來後,才能讓群臣看看,並順著來執行。

  進臘月了,朱元璋怕裡長整理不過來,提前說,給其時間。

  那個題本保證是個厚厚的冊子,其中包含各種論證,看看何處有思慮不周全的,正好改了。

  裡長眼圈紅了,放下筷子,鄭重道:“草民知道,定然不會耽誤國事。”

  朱聞天掃一眼,懂,這是裡長自己把自己給感動了,今年的祭祖保證要哭這個。

  這可是為大明定國策啊!得用把祖宗們從棺材裡哭起來的勁頭去訴苦,哎呀!心累!
  “甚好!甚好!飲勝!”朱元璋眼圈也紅了。

  於是大家幹了一杯啤酒,繼續撕烤雞架。

  “陛下,咱剛剛畫個工業機械圖紙,用來代替人打毛衣的,一個時辰就能打好一件,咱去拿來。”

  裡長想起個事情,之前憨憨洗澡的時候,他就開始照著畫圖紙,正好讓陛下高興一番。

  “好啊!”朱元璋白天的時候還知道一個女子打一件毛衣要用三五天,這一個時辰就一件?
  裡長跑了,不長時間又跑回來,獻上那幾張圖紙。

  朱元璋看一看:“咱看不懂,隻曉得一台機器頂四五十個熟練的人,是否如此?”

  “陛下,一個人你找過來需要培訓,而且小孩子是不行的,這機器隨便造,造得越多,編織毛衣越多。
    一個人可以同時看十幾台機器,主要是怕毛線斷了,需要接線。

  如果能從外面收購羊毛到大明,大明還可以出洗染機,大量紡織毛衣毛褲等製品。

  不止是毛衣,還有呢子衣服,那個設備咱們也能出,冬天在北方最好用了。

  它的清洗方式是冬天用雪埋上,然後立在地上用棍子打,一打就乾淨。”

  裡長現學現用,他其實不知道呢子衣服的梭織技術代表了什麽。

  朱元璋同樣不知道技術代表的含義,他也不需要知道,反正下丘村說行,保證行。

  “宜長,照此說來,棉花、麻什麽的,是不是都成?把原材料運過來,咱們加工好了加價賣回去,賺中間的差價。”

  朱元璋腦子還是靈光的,瞬間想到了技術優勢,洛水河邊的設備參股商人到處收棉花呢!
  裡長使勁點頭:“是啊!咱們有這個技術,就是一般情況下怕衝擊百姓營生。”

  “曉得咧!往後咱市舶司要問問夷人,看看他們要不要,這技術太欺負人了。”

  朱元璋又一次承認技術的厲害,別人累死累活地乾一個月,不如一台設備一天。

  關鍵人有數量,設備可以隨時生產,把一個人從小養到能乾活的時候需要多少年?造一台設備需要多少時間?
  而且設備不用天天供飯,也不給工錢。

  若一台設備是一百二十貫,相當於女子一百個月的工錢與福利相加。

  一天頂一女子一個月的產量,一百天就回本了,剩下的全是賺的。

  正如蒸汽機翻耕機和收割機一樣,收割的話,還要有人去撿一撿,翻耕與耙平則不需要人再過去參與。

  “陛下,從古至今,技術一直在變,像用的犁,最開始沒有犁的,是人在地上隨便種,之後用工具刨,接著才出現了木犁、石犁、青銅犁。

  犁又從直轅犁變成曲轅犁,由二牛抬杠成了一牛挽犁,技術變強是亙古不變的法則,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技術變革的時候,很多產業結構就跟著變,為了追求更大剩余價值。

  咱管好政策和律法,進行引導與限制,其他的就好辦了。當然,吏治最關鍵。”

  裡長介紹了下耕地用的東西的歷史變遷,以證明技術一直在前進。

  不是有了下丘村才有了技術,那火銃是下丘村做的?下丘村做的是燧發槍好不好?

  朱元璋連連點頭:“是矣是矣!事之對錯在人而不在術。咱找人問夷人,行的話,就幫著加工,從中賺錢,要多賺,他們不會。

  其實比他們便宜一半都劃算,要不看運輸費用等相關利益,咱可以五分之一嘛!
  反正咱有得賺,也叫夷人商隊有得賺,不然他們就不來了。

  等咱大明的遠洋水師建好,咱們出去,壓榨其他夷人的利潤空間,饃就那麽大,有的吃得多,有的就吃得少。”

  “陛下,咱其實可以把饃做大。”裡長想到憨憨說的話了。

   沒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