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577.第572章 北地規劃愈詳細(第二更)
  第572章 北地規劃愈詳細(第二更)
  “陛下想知道哪方面的?”湯和才不認為自己昨天介紹漏了什麽。

  “你隨便說說,挑有意思的。”朱元璋不給具體要求。

  “臣沒見到高人啊!下丘村的宮殿在太子與秦王宮殿中間,他們的車不允許別人動,之後就都拉進殿裡了。”

  湯和先說下高人的事情,他察覺出來朱元璋把汪廣洋給弄下去,對胡惟庸亦不滿。

  朝廷需要丞相,誰最合適?當然是那個隱身的高人了。

  那高人簡直是神仙,提前告訴你哪裡受災,關鍵的人誰要死了,什麽地方有什麽礦,薑子牙?

  “萬歲爺,禦史大夫曾魯來了。”又一個太監跑過來與朱元璋匯報。

  “宣!”朱元璋同意對方進來。

  曾魯進來,神采奕奕的,先向朱元璋行禮,又與湯和打招呼。

  “陛下,臣彈劾胡惟庸不顧朝廷所需之實,耽擱朝廷民生之舉。”曾魯上來就彈劾胡惟庸。

  汪廣洋他不彈劾了,已經下去,馬上要離開應天府去廣東。

  “賜座。”朱元璋一看就三個人,兩個人坐著,一個人站著,很別扭,乾脆都坐。

  湯和看著曾魯,想了想,猶豫著問:“德之身體可還好?”

  “好著呢!聽下丘村高人的話,注意飲食,我怕死呢,不是蔡桓公,人家高人說了,咱就聽,不然高人不在南京,咱真不行了,誰來救?”

  曾魯順口舉個例子,別人對他的評價就是: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稍長,博通古今。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者。

  “可惜高人找不到,若是能像……”朱元璋想要比較一下,高人像毛遂?感覺不一樣。

  “陛下是說張嘉貞吧?李隆基曾許諾張嘉貞以後給他宰相,張嘉貞則立即說,陛下想要重用臣,就快點拜臣為相,不要等臣老了。”

  曾魯立即提個人,張嘉貞,這個符合朱元璋心中的人物。

  “哈哈哈哈……”朱元璋開懷大笑:“德之果然博古通今,往後你就好好吃飯,還吃著下丘村的飯菜?”

  “吃著呢!今天沒吃,昨天知道中山侯的事情,臣想了很晚菜睡,起晚了。”曾魯笑笑。

  “正好去下丘村拿吃的東西,一會兒一起吃。”朱元璋跟著笑。

  大家都不提剛剛彈劾胡惟庸的事情,曾魯過來顯然是為了表態,堅定地站在陛下一方。

  朱元璋對曾魯有著特殊的觀感,曾魯本身就厲害,有什麽事情一問,他就能找到前面朝代的例子。

  何況下丘村高人單獨保的,如那個危素一樣,字典編纂出來,正在大量印刷。

  如今在編辭海,這個更好,也更費勁,字典先給百姓用著。

  下丘村的人來了,給送了一大桶胡辣湯,幾樣小菜也用大盆裝,主食是絲瓜豬肉餡的水煎包。

  今天的早餐專門為八十一個人準備的,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進行食物調節。

  下丘村的人過來打聲招呼就回去,他們來就是證明東西沒問題,放心吃。

  “陛下、中山侯,就是這個,我出來的時候家人等著我吃,我起晚了,沒吃,讓他們自己吃。想來是為中山侯一行人準備的。”

  曾魯也學醫,看醫書很容易,直接背下來,知道每天的飯菜是什麽目的。

  “留下一部分,其他的分了。”
    朱元璋看到這麽大的量,明白下丘村的意思,給宮女和太監們吃。

  沒人搬走,別看陛下如此說,那也得等人家吃完了,剩的才輪到自己,現在拿走,萬一沒夠吃呢?

  朱元璋也不管他們,大家盛了湯,湯和先喝一大口,又塞個餃子形狀的水煎包進嘴裡,嚼一嚼,再喝口湯,露出舒服的表情。

  “陛下,臣在和林就是如此待遇,八個將領特殊,吃下丘村的飯菜,有時咱們與其他人同甘共苦,才不吃。

  那裡冷,沒冷到潑水成冰的樣子,不過潑熱水就成霜,咱們都玩過。

  一盆水若是潑到地上,需要個幾十息才能變成冰,但如果往鐵板上吐口水,落上就是冰粒。

  有時候太子和秦王問了特殊的問題,朱裡長一時答不上來,需要第二天才給出回復。

  最關鍵的乃是工匠按照圖紙打造東西,若出了偏差,也是翌日進行調整。

  臣之前北征時,最早也是二月中旬,之後天暖,這回沒想到和林的地方會冷到那等程度。

  然,生活在江南的下丘村應對起來偏偏遊刃有余,似乎早已熟知一切。

  他們從延長縣帶了石油過來,說改進了蒸餾工藝,多得一物,命石脂,與甘油配合著護膚……”

  湯和說起來有側重點,主要介紹下丘村背後隱藏的東西。

  說了一會兒,他繼續吃飯。

  剛才邊聽邊吃的曾魯配合著出聲:“陛下,和林城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北方亦能做。

  唐朝時期,北征打到了海子,即咱們說的小海,據記載,那裡魚獲頗豐。

  不過唐朝也不能久守,只能以當地的人治理當地,多次複叛,難以管理。

  今和林城所行之技、之法、之策,當可穩定北邊一帶,恭喜陛下。”

  朱元璋眯著眼睛點頭,他已經知道那裡的日子什麽樣的。

  之前誰能想到苦寒之地用上了暖氣,而且有新鮮的蔬菜和吃不完的魚。

  下丘村還會用奶製作更多的零食,把那裡給弄成世外桃源的樣子。

  大明北面,包括北平等地方,明顯沒有和林冷,可以照著學。

  兩個兒子寫信說了,不缺煤,也有鐵礦,燒水泥更容易,加上延長縣的石油,黃河幾字那一條線,全能照應上。

  “主要在於鐵鑄造的爐子和鐵片的爐筒,固定的住宅就盤火炕,煤最重要,白天燒煤泥,晚上的時候最後燒塊煤,避免中炭毒。

  二百畝的玻璃大棚,可以支撐十四萬人冬天吃蔬菜,若再保存大白菜、大蘿卜、胡蘿卜、大蔥,冬季的蔬菜便不愁了。

  另外是醬菜,需要大豆,正好山東在小麥茬上種植的大豆技術可以應用,加上鹽就是醬了。

  大豆冬天也能做豆腐,需要磨豆腐的工具,蒸汽機就不錯,官府可以收一部分豆渣當費用,為百姓磨豆子……”

  朱元璋考慮起將來大明北方的建設和百姓生活,和林城都行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