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663.第658章 節奏難跟策相連
  第658章 節奏難跟策相連

  “裡長,是這樣……”朱標在旁把話重複一遍。

  “陛下恕罪,草民方才走神了。”裡長道歉。

  朱元璋擺擺手:“咱有時也走神,不過追肥很好,鹹菜口感和味道挑不出毛病。”

  “陛下,既然明年開始在那邊布局行事,今年當下公告,就近的州府百姓家中養豬,公豬未閹的和母豬沒劁的,過年就不要殺。”

  裡長不提是不是應該造東西送過去,反而說起養豬。

  之前就說過,兩湖的百姓騰出來人手,在不好機械化作業的地方種東西,多出來的時間搞養殖。

  養家禽好辦,人工孵化,一個月就有一大堆的小雛出現,一天頂一天來孵化,兩個月出三十批幼雛。

  豬不行,豬需要四個月,有的豬劁了或閹了,當年豬來殺,沒如此操作的,就可以生小豬。

  憨憨說的,按照氣候來講,四川、湖南、湖北養豬最合適,按照當地作物來講,山東、河南合適。

  因為只能在露天養,冬天太冷,北方地區養起來豬就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一結冰,豬圈的糞便全凍上,豬給一捆捆的草倒是可以堅持,卻不長膘,脂肪全用來對抗寒冷了。

  人收拾豬圈的時候跟旱廁的茅坑一樣,用釺子杵,用鎬頭刨。

  河南與山東種小麥,小麥的麩子可以拿來喂豬,種水稻的地方,稻殼豬不吃。

  不過稻草可以喂豬,吃稻草的豬長肉慢,一直喂稻草,豬掉膘。

  同樣的,小麥的稈子豬也吃。大明的豬生長速度慢,除非用好料。

  人都吃不飽飯,哪有東西給豬吃?豬能活著慢慢長就行了,等長得差不多後殺了吃肉。

  用稻殼、家禽糞便發酵後製作成豬飼料的技術有,推廣給尋常的百姓卻不現實。

  正常一戶百姓養個幾口豬就不錯了,甭指望他們能夠進行大規模飼養。

  “對,養豬先要抓豬崽兒。咱幫著抓,先買的大點的豬送去,叫百姓養。

  頭兩年苦一些,只能養,不能殺,除非公豬多,那便閹了養大殺掉吃肉。

  順長江把豬運到應天府,應天府人口多,消耗大,方便出售。

  等他們賺了錢,再把抓豬的錢給咱。還有別的嗎?”

  朱元璋發現自己確實操之過急,隻想著百姓能做什麽事情,卻忘了人家沒有東西。

  叫百姓養豬,百姓不允許離開居住范圍一百裡,出了必須開路引。

  開路引又有何用?百姓自己到百裡外買幾口小豬再帶回家?挑擔子裝豬?

  一個問題解決,朱元璋趁機再問問,問的時候他來回扭頭看其他騎馬跟在旁邊的大臣。

  大臣們的目光落到別處,似乎不知道陛下在看自己,他們心累,大明的發展節奏太快。

  他們發現最近兩年,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出現。

  最開始宮裡忙碌,弄出各種東西與夷人交換大明需要的物資。

  自從下丘村搬到東華門外,一切就變得不同了,後來搬去朝陽門外,事情更多。

  似乎隨著下丘村的位置變動,大明的運作也在變動。

  尤其是太子北巡,隨著太子的隊伍前進,一路所過之處的官員不停地往朝廷送題本。

  正常情況,一個大臣想做讓陛下做哪件事情,必須深思熟慮,幾年能夠提出來一個就不錯了。
    下丘村則不同,他們用技術來帶動事件,全天下一盤棋,像……宰輔帶動六部來行事。

  單獨的村子而已,怎麽能夠想那麽多的事情?不怕跟諸葛亮一樣被累死?

  群臣沒辦法,誰能立即給出答案?隻得看向別處。

  朱元璋抿了抿嘴,他也知道自己要求過高,之前要求考科舉的考生能夠立即具備當官的能力,好替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壟斷。

  結果失望了,叫停科舉,繼續用別人推舉上來的家族子弟為官。

  現在又期待群臣跟下丘村躲起來的高人一般,隨時給出好主意。但人力有窮時,誰能面面俱到?

  朱元璋想著,最後看裡長,給了個歉意的笑容,似乎在說,咱要求過高,高人也是人。

  裡長:“……”

  他沒明白,陛下是啥表情?對咱鼓勵?那咱就說吧!

  於是裡長回應:“陛下,湖南與湖北,以洞庭湖來命名。洞庭湖為大明第一湖,無出其右者。

  陸地上有百姓,湖中亦有百姓,陛下打水仗知道洞庭湖的厲害,那裡的疍民熟悉操舟與游泳。

  洞庭湖的浪潮很大,疍民卻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繁衍,他們最熟悉湖泊的情況。

  湖裡有魚蝦蟹,蝦蟹肉少,魚卻多。資源的利用率,在於工具的使用率。

  百姓的漁船太小了,戰爭結束,戰船不會給漁民用,戰船不是為了打漁而存在。

  咱現在有了新的技術,船隻速度快,可與當地百姓聯合捕魚,具體是……”

  裡長說著便停不下來,告訴朱元璋,把原來的木頭戰船拆了,重新打造大點的漁船。

  戰船許多是雙層的,如果不拆,就送到秦淮河這裡,秦淮河上有花船,有二層的屬於豪華型。

  戰船全是豪華型,改一改,變成花船,不但可以在秦淮河裡玩兒,還能去胭脂河、石臼湖。

  甚至像之前就跑到下丘村的花船那樣,到這邊溜達,吃點東西。

  官方出船,當地經驗豐富的漁民出技術,在整個洞庭湖建立起一個個區域的聯合船隊。

  給重新做的大點的漁船一台小蒸汽機當動力系統,大家團結在一起,捕撈湖鮮賺錢。

  那麽在各處的岸邊,成立洞庭湖水產基礎加工與深加工作坊。

  百姓追求的東西最簡單,吃飽、穿暖、有個家。

  如此,既能夠籠絡住民心,亦可帶來經濟收益,通過物流讓吃不到水產品的人吃到。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由朝廷派出人手組織,體現出大明朝廷的優越性、先進性、技術性。

  打造以陛下為中心,群臣為主乾,地方官員為枝杈,百姓為葉子的龐大大明樹型結構。

  從而完善工業、農業、金融業、教育業等多方面體系的相互配合體系。

  在陛下偉大的思想……”

  “可以了,可以了!宜長,這就可以了,咱懂!你這一說,咱覺得行!嘿嘿嘿嘿!”

  朱元璋把裡長最後要總結的話打斷,因為他知道後面的內容都是那啥的。

  群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