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640.第635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
  第635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
  天蒙蒙亮,百姓們起來就著鹹菜喝兩碗粥,紛紛跑回家換衣服、拿工具,又衝進田裡乾活。

  兩台半夜組裝的收割機早已加入到工作的行列中,另外就是蒸汽機掛著的旋耕機了。

  旋耕機本身沒有動力,依靠蒸汽機上的傳動軸來提供動力,這個對軸承和曲軸的強度要求高。

  對於L型的旋耕刀同樣得具備一定的結構強度,否則自己就先變形了。

  旋耕機可比正常的犁厲害,它一次就把地個耕完、耙平。

  當然也可以不耙平,直接就起壟溝了,種小麥的話……

  “裡長,今年咱們村子的冬小麥種壟溝,試一下,看好不好用,好用後推廣,單獨留出來幾十畝壟溝冬小麥與高粱套種。”

  朱聞天現在整天在琢磨套種和輪作的事情,每一個地方的套種與輪作是不一樣的。

  他只是想把每一種都試試,然後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有的地方人力、畜力不足,非要叫人家那麽種,累死也乾不了。

  就像最處的下丘村,沒有大牲口,還想輪作?肥供應不上,套種?
  裡長實際想,搖頭:“憨憨,高粱怎樣過冬?”

  “高粱不過冬,先起壟,在壟上種冬小麥,來年開春,再壟溝種高粱,可以種密一點。

  等天漸漸暖和,壟溝裡的高粱就長起來苗了,把這個苗拔出來移栽到其他地方。

  利用冬小麥幫著高粱抵擋高粱蚜,它倆套種,高粱蚜就很少。

  然後收完冬小麥,在冬小麥的地方種大豆,讓高粱幫大豆抵擋陽光。”

  朱聞天把步驟說出來,都是一次次失敗被人總結出來的方法。

  百姓是最不願意改變原來耕作模式的,有的人是習慣了,有的人是害怕變了後就絕收。

  絕收一季,一家人就可能餓死,一年頂一年的,頭一年的糧食吃到青黃不接之時,都等著新糧下來。

  如果乾旱,完嘍!大家逃荒去吧!沒吃的了。

  有人告訴這樣的百姓,你換個方法種,百姓問,我換了種不出來,我餓死?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一個地方有個經驗豐富的種田人,每當田裡出了問題,大家會去問這個人。

  如此一來,他有了權威,有人說出來一套新方法,顯然會讓他的地位下降,他會說出許多種理由煽動其他人不接受。

  下丘村最開始並不去主動教別人,而是自己增產、增收,其他人看到了,屬於成功。

  後來才跟著學習,看著下丘村天天吃肉,實在是羨慕。

  此刻朱聞天要試試,成功了,朝廷能夠在適合的地方推廣,大不了承諾一個減產補償、絕收全給的保證。

  裡長想一想,點頭:“咱發現種地越來越難,成啊!下丘村你說得算。”

  於是這邊留下了旋耕機,隊伍前往下丘村。

  告訴百姓一聲,說回來還要路過,百姓便不哭著跪著送行了。

  進入丹陽湖後,順流,速度快,抵達村子,村子這裡的碼頭還是上次修建的,正好用上。

  村子裡寧國府的衙門主要官員,其他縣的主要官員和二十一個村子的裡長全在。

  他們不知道朱元璋跑過來,他們是要看下丘村收割,去年他們就來了,下丘村又增產了。

  今年看看是否比去年的產量有所提高,順便把種子預定下來。
    二十一個村子的糧俱是種子,跟朝廷換,然後他們不種自己的,要下丘村的。

  路修好了,各村一群大牲口,他們每一旬都要安排人跑過來看看,哪怕是增產半成的可能。

  結果他們等到了特殊的隊伍,陛下帶著整個后宮跑來遊玩?

  大家先跪一下,迎接陛下、太子等人。

  “到家了,咱上次住在哪來著?”朱元璋讓人起來後,尋找位置。

  這邊也裝修好了,主要是電燈的線路、上下水、十二個時辰的洗浴熱水。

  現在再讓朱元璋用淨桶,他會很難受,倒不是不能堅持。

  收拾衛生間的宮女太監們也一樣,他們不願意再有淨桶,淨房都是犯錯的人給罰進去幹活。

  南京不允許把排泄物直接弄進河裡,河水是飲用水。

  整個南京七八十萬人,全往河裡排,想想就感覺……恆河?
  其他人去安置,朱元璋在上次與人開會時的地方召見官員。

  寧國府六個縣,其他的五個縣的知縣先提供數據、回答問題,每一知縣都對答如流。

  他們知道上回宣城縣的官員是如何應對的,凡是涉及到本縣民生的,必須會,陛下的意思是以後給升官。

  他們就努力學,果然,今天用上了,否則就不是升不升官的問題了,會要命的。

  五個縣問完,李知縣、鄭主簿、關縣丞、王典史四個人看著朱元璋,滿臉期待之色。

  “你們不用了,咱信得過,還有你們,這五個縣以前沒問過,都很好。”朱元璋不願意浪費時間。

  李知縣等人:“……”

  朱元璋轉頭看在下丘村百貨商店負責總數據整理的李信和李言:“你倆還行?”

  “陛下,我們很好。”“陛下,行呢!”二人一同回答。

  “歇一歇,喝口茶。中午吃什麽?天熱,喝羊湯吧!天冷咱吃殺豬菜,殺豬菜要不要改下名?

  算啦!叫習慣了,咱小時候也盼著天天吃殺豬菜,就吃過一次,還是別人吃完剩的施舍給咱的。嘿嘿!”

  朱元璋點菜,到下丘村不用客氣,牲畜和家禽都多,還有竹鼠和兔子。

  被雇來乾活的人,最後每一個都學會很多本事,包括之前的那一批,已經分散出去,到各個牲畜中轉飼養場乾活,正在學養兔子,這個是短板,得補上。

  按照正常的說法,供吃供住供穿,還教本事,屬於學徒,不給錢的,乾個幾年的累活,才教技術。

  等學完了技術,必須再乾幾年給師父補償,然後出師,師父至少會留一手。

  下丘村不是,來了給工錢,教,學好了願意走就走,不攔著,那點技術無所謂,甚至還希望被人傳出去。

  而被雇來的人,沒人認為自己學好了就離開的,他們繼續學,甚至想出來更好的辦法。

  他們在等,等朝廷安排工作,自己不敢出去找活兒。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