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484.第481章 買賣公平因軍隊(第三更)
  第481章 買賣公平因軍隊(第三更)
  余用中說著看自己的人手,洛陽縣的衙門在忙碌,富戶們要租山,凡是官府的山都能租。

  種糧食的地他們知道不允許改種棉花,只能上山。

  租金不高,比佃田地少很多,按照面積來計算,如果是果樹林,那麽就貴一些,結的果子歸租的人。

  種棉花要澆水,順便把果樹幫著澆一澆,該剪枝的剪枝,明年有好收成,果子賣錢。

  交了錢的人跑到洛水邊看風車,織女們仍然在此表演,順便練習,之後她們要教授其他人,賺工錢。

  午後陽光暖和,朱標等人擺了桌子坐在河邊喝茶。

  “二德子帶人去建大棚了?”朱標沒看見朱二德,隨口問一下。

  “是,王藝千等人蓋大棚最熟練,今年北平那裡建不了了,大量工匠被抽調出來,四川會有。”

  裡長有一點點遺憾,更北面錯過一年。

  朱標頷首:“咱收上來的保證金如何用?”

  “太子殿下,其實是這樣的,保證金不應該用,只能放著,理論上咱沒有支用的資格,哪怕放貸也不行。

  一旦挪用,便會產生無法退還押金的金融危機與信用危機。

  以後要規范,不過這次咱們拿出來打造機器,借他們的錢用一下。

  冬天把河道清理一番,再把路修修,不然錢放在那裡浪費。”

  裡長先把對和錯講明白,保證金要單獨存放,不得挪用。

  不是管富戶們借來的錢,借錢要支付富戶利息,那樣的錢可以隨便拿來用。

  “是這麽個道理,以錢生錢的手段啊!可惜規矩有限制。”朱標說著端起茶水喝一口。

  “殿下,其實換一種方式,咱們便能用,還不屬於管富戶借貸,又能讓富戶努力做事。

  當洛陽新的紡織設備成功時,大家賺了錢,咱們放到開封府去。

  不與富戶直接合作,富戶只能出錢入股分紅,把這個分紅的比例定在大明的借貸利息之上,他們會積極參與。

  想賺更多的錢,就需要更多的棉花,凡是能種棉花,並允許種棉花的地方,讓他們去種。

  當然,也可以是咱們拿著他們入股的錢找人種棉花,這叫股份製。

  只能咱們來做,百姓自己想要組織,朝廷必須嚴查,裡面門道很多。”

  裡長提出個名詞,大家一起發財,不過富戶不再直接參與進來。

  “借別人的錢做買賣,到時候給人分紅?”朱標說出自己的理解。

  “並不是,那樣咱賠了錢,也欠著別人的錢,咱這種是,賺了分紅,賠了就沒有了。

  想賺錢難,想賠還不容易?殿下我給你舉個例子。

  你弄個紡織行,我入股一百萬貫,然後秦王殿下去種棉花,陛下收棉布。

  結果秦王殿下的棉花漲十倍,你買來,織成布賣給陛下,陛下壓價,價錢壓低十倍。

  錢就讓秦王殿下和陛下賺去了,伱回頭告訴我賠了,我只能乾瞪眼。”

  “啊?那你就不會阻止我花十倍價錢買棉花?”

  “我說的不算啊!我只能入股等分紅,我沒有決策權。
    故此,在沒有完善規則的情況下,別人不準照咱們的辦法學。

  他們不會守規矩的,咱們只是想讓錢流動起來,不為了坑人。”

  裡長攤下手,表示無奈,他沒時間去制定規則,更不敢放手叫別人也那麽玩兒。

  朱標面帶嚴肅之色:“對對,裡長說得對,咱們行,換旁人不可。棉布造出來,能賣出去嗎?”

  他考慮起產品過剩的問題,棉花不佔用糧田的情況下,找其他的位置種。

  最後大量的棉花被種出來,變成棉布,賣給誰?
  “賣給夷人,比如大食人、天竺人、其他地方的人,大食的棉布花紋少,直接弄成白的最好,咱還不用提花了。

  其實天竺那裡種棉花的最多,咱們跟他們貿易的時候,要計算運輸成本與人力成本。

  運一船棉布需要多少錢,包括風險成本在內,咱們織出來一匹布給織工多少工錢,織機折舊成本計算進去。

  天竺人自己織一匹布用多少成本,只要咱們布的銷售價格低於他們自己織布的成本,他們就要買咱們的布。

  然後咱們從他們那裡買棉花運回來,再加工成布,轉手再賣回去。

  他們喜歡穿顏色鮮豔的衣服,那麽提花技術則非常重要,他們成本更高。”

  裡長說技術優勢帶來的利潤問題,成本低,讓對方不得不購買。

  旁邊的朱樉跟著說:“有技術真賺錢啊!只是咱們賣過去買回來,多出來的錢買什麽?”

  “秦王殿下,當地有糧食,咱一船船運回來,到時候大明百姓就可以吃到很多肉了,養牲畜多,需要飼料。

  當貿易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天竺那邊始終處於貿易逆差,大量資源被咱們拿走。

  他們的一些人就會有想法了,憑什麽?既然換不過,那便搶。

  故此,大明水師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咱需要更大的船,蒸汽機必須裝上去。

  再有最能打的軍士,加上最好的武器,咱們能夠維護貿易正常化。”

  裡長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戰爭,人家換不過你的時候會搶你。

  技術優勢便不能隻放在如何降低織品的成本上,更得用在軍事上。

  對方一見大明水師那船、那武器,很多不該有的想法自然消散。

  朱標想了想,問:“若別人不與咱貿易了呢?如之前父皇定下的海禁之策,別人也同樣這樣做。”

  他想到最開始海禁的問題,要不是下丘村提供很多東西和寫信說明貿易的好處,真就斷了許多東西的往來。

  然後不會有現在的大量錢財和糧食、藥材、香料,大明說不定走上另一條路。

  “那樣的話,他們要面臨著控制走私的麻煩,而他們沒有絲綢用。

  他們那裡現在叫德裡蘇丹國,是個奴隸製國家,咱們大明屬於封建制國家。

  奴隸製國家有個特點,就是很多人是奴隸,讓奴隸去種棉花和種糧食換東西好,還是讓他們自己織布好?想來都會有選擇。

  據說天竺那裡出現過絲織品,很久以前,不過不重要,現在他們沒有絲綢,只能從大明換。”

  裡長把大明之前遇到的麻煩事情,換到其他國家身上,走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