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456.第454章 健康難得思路活(第一更)
  第454章 健康難得思路活(第一更)
  太醫們忙碌起來,給村民們把脈,確實有人生病,不用把脈就知道。

  生小病的人就是挺著,不願意去縣城看病,只能等遊方郎中來了給看看。

  生大病的人抬去看看,就抬過來,在家養著,好了就是命好,死了便是命該如此。

  像孩子的爛嘴丫、牙宣,都不算病,自己熬著吧!或者用針扎那個牙齦腫的地方把膿血擠出來,不過一般情況擠一兩回沒用,又腫起來。

  下丘村的孩子忙碌起來,負責這些孩子的排膿,抹西瓜霜混合粉,加冰片與僵蠶。

  再給藥,明天開始吃,自己拿回去熬,給開幾個療程的。

  吃不完就留著,下次再有同樣的情況用。

  “小弟弟,你這個得刷牙,姐姐給你牙刷和牙粉,不用怕刷到腫的地方,刷完了再抹藥哦!”

  小丫頭給一個男孩子處理完膿血,下醫囑,看對方的牙就知道,沒刷過。

  “姐姐你好看,我長大娶伱當媳婦兒好不?”小男孩感覺到了溫暖,被漂亮的姐姐照顧。

  “你識字嗎?姐姐可是隻嫁識字的人,你得學會識字,姐姐送你本看圖識字好不好?”

  小丫頭笑著跟這個七歲的孩子說,正好鼓勵對方讀書。

  “好,好啊!我一準兒好好學。”小男孩兒很認真。

  於是村民們拿到了藥材和肥皂、牙粉、牙刷,這些東西一路走就可能一路做。

  牙粉由下丘村的人調配,牙刷那不是有很多工匠嘛!肥皂更不是問題。

  “幾樣小禮物,對百姓來說則是幫了大忙,再教他們用鹽刷牙。”

  裡長知道東西不貴重,對百姓卻最實用,平時百姓不會買牙刷的。

  有愛清潔的人就會用柳樹枝什麽的清理牙齒,或者用指頭沾點鹽抹牙。

  “五妹妹啊!拿著這個小陶瓶,裡面裝了甘油,冬天的時候抹在嘴唇上,若是臉上怕凍,也抹在臉上。”

  另個村子裡的少女對個小女孩兒說話,送對方一個小陶瓶甘油,製作肥皂的副產品。

  裡長李大貴則得到了一副眼鏡,他近視眼,所以看不清楚旗幟。

  他又是裡長,平時要處理很多事情,等著收獲糧食的時候征收田賦,再安排人服勞役。

  眼鏡戴上他就不打算往下摘了,感覺心中都亮堂了,想到了以前的時候。

  “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咱給你們磕頭了,這下咱不會瞎了。”

  李大貴跪下磕頭,沒忘了把眼鏡拿下來,怕碰壞了。

  “起來起來,不用磕這麽多,一會兒你把地面磕出坑了。”朱樉無奈地說著過去給扶起來。

  “多謝殿下,殿下,咱跟你說,早上起來麻雀也多,用你們那個網,還能吃一頓。”

  李大貴可能覺得別人不知道早上麻雀要覓食,他在努力表現。

  “早,多,網,嗯嗯!嘿嘿嘿嘿!”朱聞天一整天都沒機會嘿幾聲,終於……

  李大貴看旁邊說話的人,露出疑惑的神色,戴上眼鏡,試探著說:“咱是近渦村的裡長,李大貴。你是……”

  “下丘村,守村人,憨憨!我,嗯!嘿嘿嘿嘿!”朱聞天也自我介紹。

  “守村人?養得這麽好的守村人?”李大貴顯然知道什麽是守村人。

  “李裡長,我是下丘村的裡長,姓朱,名宜長,憨憨是咱們村的守村人,從小求來的,在衙門入過冊。”

  裡長與對方說,對,咱這個守村人和一般的不同。

  “失敬失敬!”李大貴抱拳,懂了,得跟村民說,千萬別招惹這個傻子。
    有的村子請道祖,有的請佛祖,有的立觀音,有的放孔子、老子、孟子,有的塑關二爺,有的則是請活人,守村人。

  “李裡長村子也有守村人?”朱樉好奇地問。

  “回秦王殿下,原來有一個,還是咱未出五服的堂弟,去年夏天漲水,大家去刨魚,他跟著到河邊……”

  李大貴說著停下,不用繼續講了。

  “裡長,近渦村一般種植什麽農作物?”朱標不想去提死掉的人,換個話題。

  李大貴愣一下,不等他開口,旁邊的朱裡長先出聲:“麥豆輪種,同時養豬。

  此地基本上都是平原,而且氣候非常好,種什麽其實都行。

  關鍵在於本地處在鳳陽縣的上遊,鳳陽縣那裡必然要建起中都。

  上遊因水運便利,需要為中都提供足夠多的副產品。

  若是換成下丘村,為了給中都提供足夠晚上的副食和油料,會種芝麻。

  不過……

  故此,種高粱是不行的,對肥的要求太高,只有黃豆能夠又養地,又有收入。

  同時黃豆秸稈與豆殼、豆餅,又能飼養豬。

  小麥與水稻在飼料方面最大的不同是麥麩比稻殼好,當然,兩者都能裝枕頭。

  本地的情況可以參照山東,不過比山東強,因為冬季沒有山東冷,同時不缺水。

  村民需要一種最簡單的,並且有效的種植方式,技術含量越低越好。”

  “是啊!下丘村放在哪個地方都叫人安心,李裡長,咱村子本宮看,也有水稻。

  今年收獲完,明年減少水稻種植,改為小麥,然後接著種大豆。

  據本宮所知,水田改旱田很容易,關鍵種大豆養地,水稻只能種一茬。”

  朱標知道裡長那個‘不過……’的意思,同樣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下丘村原來的地方都成了育種基地了,不但是作物的,牲畜的種也育。

  憑借面前村子的情況,種水稻就一次,然後什麽都種不了,地空著。

  而且種水稻要先育苗,然後耕地、耙地、插秧,勞動時長比小麥多。

  “太子殿下,種可以,只是村民少,打不動麥茬。”李大貴露出為難的神色。

  “山東那裡……”朱標看裡長。

  “殿下,用牲口耕下去,咱到了北面,明年就回來了。

  北地適合養牲畜,這裡大平原,一樣適合,咱分出來些牲口。

  種麥子,牲口只要幾天就能把地給趟好,然後牲口送到下一個地方繼續乾活。

  牲口每日其實都能乾活,只要休息夠、吃的料好,用一部分精料來換時間,值得。”

  裡長不想讓這裡與山東一樣,在麥茬裡種大豆,那個產量低。

  山東大部分地方比不上現在的位置,這裡是衝積平原,土壤肥沃。

  一地一策,若是沒有這等本事的官員,可以照搬山東的方式。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