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357.第354章 力有爆發恨尤深(第五更)
  第356章 運營不難因其根(第三更)
  “陛下、太子殿下,草民要回去了。”

  馮貴聽完裡長說的,著急,他要回村子跟大家商量下。

  把爛泥灘子掏出來,拌上石灰曬,留出來大坑當池塘種東西,周圍順便種其他的。

  “這個不行,你現在回去挖,你都不知道挖完的坑如何處理,你在這吃飯,吃完了我給伱詳細講講。”

  裡長一見對方著急走,趕忙攔下,他剛才只是提一提,具體的操作很麻煩呢!
  爛泥灘子可不是掏了就結束,裡面有許多說道,否則還是爛塘子。

  “那……陛下、太子殿下,我吃個飯?”馮貴小心地問朱元璋和朱標。

  “咱還能不許你吃飯?走吧!正好過去。”朱元璋說馮貴一句,起身去食堂。

  ……

  早飯是粥和煎包,中午再吃粽子。

  飯後,裡長與馮貴去書房,憨憨被留下來保護朱元璋和朱標,在村子繼續轉。

  去看了之前的竹蓀種植基地與銀耳種植區,現在都空了,東西挪到朝陽門外,不然沒有人照料。

  孩子們跟在旁邊,介紹情況。

  小丫頭走路一躥一躥的,梳的馬尾辮飛來飛去。

  “原來種的竹蓀,當時找竹蓀,找一天才找了七十多個,然後又從別的村子買的。

  種的時候說要兩年才能形成規模,我們都覺得慢。

  結果日子一天天過來,已經有那麽多了,賣給夷人,賺了錢補貼大明。”

  小丫頭指著那一片區域,說起當時的事情,恍如昨日。

  “對啊!現在多了,想怎麽吃就怎麽吃,只要有本事,什麽都能種。”

  朱元璋決定等回去抽時間,再到那邊的下丘村看看,那裡建設得差不多了。

  建築隊伍分出去一些指導外來務工聚居區,其他的開始修下丘村新買的十二間店鋪。

  裡面十間店鋪對應著現在自己的十個兒子,一人一個。

  “這裡的山神廟,是憨憨哥平時居住的一處,現在裡面還有被褥。

  不過最近幾天憨憨哥一直住在祀堂,祀堂有天井,在那裡衝涼方便。

  當時村子窮,卻依舊給憨憨哥足夠的燈油,他到哪裡,哪裡就有長明燈。”

  小丫頭又說山神廟的事情,同時看看自己的手,白嫩白嫩的,以前指甲長,手很黑。

  朱元璋看看孩子們,不錯,一個個的看不出窮的樣子:“你們村子不窮了,咱宮裡跟著有錢了。

  今年估摸著能夠有大明財政收入的七成,這還是因為礦多,屬於朝廷。

  加上高爐冶鐵和平爐煉鋼,不然宮裡的收入將超過朝廷財政。”

  他說起錢財的事情,之前宮裡賺的錢就很多了,眼看著追上朝廷的錢。

  結果宮中賺錢更多後,鐵礦、銅礦、鹼礦、磷礦、苦鹽礦,對,苦鹽叫七水硫酸鎂。

  這些一起來,出來的東西都算成朝廷的收入,從江浙走胭脂河過來的商人增加,稅別看只有三十分之一,卻是每一次買賣都收一回。

  想著買賣東西,朱元璋琢磨起一件事情:“鈴兒,西河村的人怎麽沒把艾蒿等藥材送來?”

  “啊?藥材?哦!陛下是這樣的,他們直接賣給百貨商店了。

  寧國府與太平府加起來有二百一十個百貨商店,百姓有東西賣給商店。
    商店會幫忙處理,是村子與秦王殿下合作的買賣,宮裡佔八成。”

  小丫頭眨眨眼睛,疑惑地看著朱元璋說。

  “對!有百貨商店,差點忘了。百貨商店收來的貨運到哪裡去了?”

  朱元璋一拍腦門,百貨商店這麽大的事情,居然沒想起來。

  “在寧國府宣城、太平府當塗、南京的圖書館後面的便民處賣呀!

  掛出來單子,有商人要買,就談好怎麽交接,到時候就賣掉了。

  包括家禽的雛,聽他們說,像西河村咱們這裡的村子,賣了不少雛,比蛋貴一倍。

  百貨商店繼續加價,聯系好商人,就拿籮筐裝上,一路喂著送到交割地點。

  如果商人想把家禽的雛賣到四川那邊,一隻雞雛至少得十個雞蛋的價錢,沒有人會那麽乾。”

  小丫頭說著她了解到的情況,百貨商店對外有大宗買賣。

  商店買一些東西,再賣一些,賺取中間的差價。

  不過百貨商店不跟地方結算稅錢,賺了錢入帳,最後看能剩多少利潤,與宮裡分。

  憨憨哥說了,這其實不對,宮中屬於侵佔了國家財政收入,可這又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只有宮中有錢了,才能更自由調配,直接送到大明的每一個地方使用。

  宮裡的錢越多,皇帝的權利越大,可以繞開朝廷行政去做事。

  當下這種模式才是最合理的,大臣們都在盯著錢,哪一個部門都想要錢做事。

  朝廷的財政收入增加,他們才有錢支配,他們必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百貨商店的運轉看樣子不容易,得有絕對的支撐。”朱元璋想到了其中的難度。

  “對呢!陛下,所以咱們百貨商店的掌櫃都是秀才,能夠考科舉的秀才。

  咱們發行的內部刊物,會指導他們做事情,叫他們增長見識。

  等將來他們學好了,你不就有人手可用了嘛!把他們趕回家,哪比得上眼下。”

  小丫頭又一次提醒朱元璋,咱的人手都是來參加科舉的存在,只不過你不滿意,全部黜落了。

  朱元璋笑了:“呵呵!對,是咱看不上他們,他們要學的東西多了,怎麽也得像你們裡長一樣才行。

  若他們有你裡長的本事,咱又怎會不要他們?宜長就是四書五經需要背的東西差,其他方面可是很強的。”

  朱元璋誇裡長,裡長就學了幾年,現在根本不需要高人隨時跟在身邊,自己問的時候對答如流。

  四書五經差一些怕甚?派到地方上能夠立即接手政務,教化百姓才重要。

  大家一路說著,一路來到最開始的四百畝地。

  當時村子裡買了很多大牲口,專門在此種紫花地丁和大豆。

  現在依舊種這兩樣,紫花地丁多年生,長大了就收一批,大豆則是不等成熟就收,收完做青貯。

  故此這裡的大豆一年種三茬,每一茬都是提前收,所以毛豆就總不缺,想吃讓這邊的人摘一些送去。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