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823.第817章 各有忙碌缺產量
  第817章 各有忙碌缺產量

  給群臣開了個小朝會的朱元璋讓人搬來題本,拉著好大兒一起批改。

  其他大臣按照丞相和六部的位置安排,一個部就是一棟樓,尚書、侍郎、郎中等人翻看地方上的題本,或者本部發出去的政令反饋。

  禦史大夫陳寧無聊地坐著,他沒有事情,找不到彈劾的人,大家工作都很努力,而且不貪,害怕。

  曾魯未與他在一起,曾魯跑去圖書館幫危素編纂洪武大典,他懂的事情多。

  工具書辭海修完,正在印刷,字典在打包,隨後送到各村,一個村子裡怎麽也得放十來本,共大家學習使用。

  字典幾乎不賺錢,幫助大明百姓識字用的,到時候賣報紙賺錢,賺商人的錢。

  報紙好啊!可以糊牆、上廁所、用毛筆在上面練字、引火燒柴火、包蔬菜、包肉、防蟲……

  朱樉四個兄弟拿著帳簿在下丘村,在哪看都一樣,裡面最煩瑣的事情不是居必七,而是百貨商店。

  百貨商店有著供銷社的職能,收東西、賣東西,快要缺貨的時候提前打報告,把收來的貨運到南京時正好送報告。

  賣得最好的東西是肥皂,百姓拿來洗手洗衣服,香皂太貴,買一塊在家放著,需要的時候再用。

  另外甘油和護膚霜賣得也不錯,冬天即便江南的天氣也傷皮膚,抹一點東西保證嘴不裂口子,手臉不皴,確實舒服,至少不疼。

  等夏天的時候甘油就不好賣了,那時賣蚊香,還有蒲扇,大多數的蒲扇用蘆葦來編。

  正常植物一片葉子就是一個扇子的其他地方沒有,那個是蒲葵,在很南的南方,它比蘆葦編的扇子輕,關鍵編的時候簡單,蘆葦得慢慢編,工時多。

  蒲葵的葉子是現成的,把周圍的地方去掉,用麻線碼個邊就行,這東西一個人一天能做幾百個。

  蘆葦編的扇子沒有這等效率,故此已經派人到那邊找人來做,給他們工錢,十個一文錢。

  一天要做三百個可以拿到三十文,對於當地百姓來說屬於超高的收入,他們不是南京的百姓。

  他們需要種更多的蒲葵,蒲葵種子種植,一年就可以做蒲扇了,非常劃算。

  百貨商店需要運輸,一船能裝許多,送到各地後,賣一到兩文錢,近的自然就是一文錢,路遠加一文。

  舍不得一兩文,覺得自己編一個更劃算,那就不買。

  反正現在有百貨商店的地方百姓都會買,他們編一個的時間用來賺錢,可以買好幾柄。

  百貨商店針線賣得也不錯,一律鋼針,做針的速度比之前的快了無數倍,大大小小二十根的一盒針,加起來才五文錢,百姓舍得買,便宜,另外還送個鐵頂針呢!

  “旁邊叫馬鞍山的鐵礦立大功了,等各地百貨商店一開,百姓必然先買鋼鐵用品。”

  年歲最小的朱橚現在也學了許多,他知道什麽東西百姓最需要,以前缺鐵。

  “是高爐和平爐厲害,工業區已經給馬鞍山那裡裝上新的高爐與平爐,原來的高爐在逐漸拆除,產鐵少,耗材多,不好控制鐵的品質。
    新的大型爐群,一個爐子頂原來的土高爐幾百個,有鐵就有鋼,廢的鐵也能用來煉鋼。

  有的地方還用木犁和石犁,耕地能快才怪了,正好賣他們,實在不行先賒欠著。”

  朱棣開始考慮賒欠的事情,偏遠的地方百姓買不起成套的鋼鐵用品,先給他們用,等他們賺錢再還。

  他了解到新的高爐產量,之前剛建國時,一年的鐵一千八百萬斤,是現在一座新高爐一年兩個月的產量。

  關鍵那裡有三十多個新高爐,只要礦石和煤炭供應得上,一旬的總產量就是曾經一年的,還繼續建著呢!
  據說之後有更大的,然後小的就看著怎麽拆了送到別處去冶鐵,比如自己的封地。

  朱棡看兩個弟弟說完了,趕緊出聲:“是挺嚇人的,一年產的鋼鐵足夠給百姓日常用,其他的感覺,現在就看挖礦的速度。

  咱們的封地需要為大明提供煤炭和鐵礦,兄長的封地有鐵是不?還是非常好的。

  上次說的還哪裡有來著?反正很多,這麽多的鋼鐵有什麽用呢?”

  這回輪到朱樉:“槍管、迫擊炮、蒸汽機,火車好,需要大量的鐵軌,鐵軌很沉,從這裡鋪到馬鞍山,不曉得用多少。

  咱們搞其他工業,不能都放在馬鞍山,需要從那裡運鋼鐵過來,人是拉不動的,船隻一次載得也少。

  就指望著有條鐵軌連上,看下丘村的意思,他們想把鐵軌鋪到大明各地。

  眼下的產量明顯不夠,差太多了,怎麽也得一天就產一萬噸,挖礦跟不上,煤也跟不上。”

  “唉!”四個親王同時歎氣,慢,產量提升得太慢,大明需要更多的鋼鐵。

  曾經覺得鐵和鋼多到用不完,如今方曉得差遠嘍!
  造船、蒸汽機、其他設備,然後就是非常便利的火車,從村子拿很多東西到西華門,坐小火車很快就到。

  按照火車的速度,從北平行省到南京也用不了幾天,那可是拉許多貨物啊!過河是個問題,不知道用船行不行。

  他們商量著事情,裡長在後廚轉悠,午飯給孩子們做好吃的,對於牙口不好的寶寶,最香的必然屬紅燒肉了。

  要煮很長時間如此入口即化,絲毫不膩,大人也愛吃,村民現在吃太油的吃不下去了,只能往好了做。

  像外面有人學著賣的紅燒肉,看著就想吐,蘇東坡說做肉的方法,怎沒好好傳下來?
  “鍋包肉都炸出來了?”裡長來到做鍋包肉的地方,裡脊肉已經掛糊炸了放在那。

  “炸了,一共三次,等要吃飯的時候再調汁、掛汁。”負責做這道菜的村民回應。

  裡長點點頭,又走到回鍋肉製作的位置瞧瞧,肉已經煮好切片了,就差回鍋的步驟。

  沒啥可說的,後面的案子在咣咣咣剁餡,做清蒸獅子頭,其實這個獅子頭不怎麽合格,裡面有白菜,為了給孩子們補充蔬菜,否則全是肉。

  單獨炒白菜,孩子不吃,逼著他們吃?
  最好的辦法是做餡,然後清蒸獅子頭的湯裡不放蒸的菜,而是切成沫,這個要求孩子喝下去,孩子能接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