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守村人》859.第853章 策略調整皆簡單
  第853章 策略調整皆簡單

  飯後,朱聞天帶著小夥伴們去幹活,他一次能扛三百多斤的銅電話線健步如飛,故此他推個車,上面裝一千多斤電話線去布線。

  三百斤可是大明的三百斤,一斤將近六百克,太子府的許多護衛都能扛,就是累,走不了太遠。

  朱聞天沒問題,但他又不傻,有車為啥要扛?
  推車的力是車承受,他隻負責給個改變方向的力,一千多斤的車尋常人都能推動,就是那種兩輪的人力板車。

  上面放幾麻袋大米,十來歲的孩子都能拽著走。

  大明現在沒有那麽好的輪胎,車本身重,小孩子硬拉會累出病。

  護衛們則幫忙推其他的電話線和設備,不需要用瀝青泡過的木頭當架子。

  皇城裡有電線,電線怎麽走的線,電話線就怎麽走,放在旁邊。

  皇城安全,采用銅的電話線,應天府自然也是銅的,就是從南京到下丘村的那段路,看情況是否用鐵的,銅容易被偷。

  “宜長,銅線比鐵線好?”朱元璋溜達消食,與陪同的裡長說話。

  群臣各自找地方散步,南京的清明天氣熱,不像北方,還比較冷,春風透骨。

  應季的花開著,柳絮紛飛,村子在風口等地方掛起粘網,粘柳絮的,避免飛得到處都是,怕孩子吸進嘴裡,同時要用噴霧車朝天上打。

  朱元璋不讓大臣們跟自己走,他隻叫上大的孩子和裡長,馬皇后去跟婦人們聊天。

  “陛下,與電線一樣,電線就是銅的,有的電閘觸點是銀的。”

  裡長示意朱元璋到前面涼亭所在坐一下,應該吃水果了。

  “既然如此,就用銅線,百姓不會偷,總要銷贓的地方,加個舉報獎勵,走私咱都給解決了呢!”

  朱元璋點下頭,朝涼亭走,決定不拿鐵絲當電話線,銅又不能作為發行寶鈔的抵押品,除了造子彈,就是電的應用。

  比如電機的芯,銅的,電線自然也如此。

  至於說把銅當成器皿,那是銅火鍋,吃酸菜的時候用,酸菜會變成綠色。

  大家到涼亭,宮女和太監幫著鋪上薄墊子,石頭的桌子也擦擦,擺上茶水和水果。

  一年四季都有的水果就是西瓜和香瓜,有大棚能隔著時間種。

  等大地的西瓜和香瓜出來的時候,大棚的就沒了。

  “咱小時候只有做夢的時候夢到過冬天吃西瓜,那是生病了,發燒,就想吃口西瓜,咱大明還是窮啊!”

  朱元璋拿起一牙西瓜,看著說話,現在他對清明吃西瓜一樣感慨。

  裡長同樣拿起來一牙西瓜:“陛下,不如咱不拿玻璃出口賺錢了,鼓勵民間資本種大棚蔬菜。

  有了玻璃窗戶,能夠擋風,不然想要光就得把窗戶打開,風吹進來,夏天還進蒼蠅蚊子。

  隨著教育推廣,學堂的采光需求尤甚。再過些時日,咱們自己的貿易船隊出發,利潤更多。

  眼下要找會各處夷人語言的人,在大明選學語言快的官吏,以便在外交流。”

  裡長再一次提起把玻璃普及了,已經無所謂了,不需要保密,大明的技術在其他方面能夠維護對外貿易。

  最初用琉璃賺錢,透明玻璃可以做望遠鏡,說什麽都不放。
    現在變了,望遠鏡有中間的棱鏡,升級了,隻憑借兩個玻璃片效果不好。

  大明還需要給近視眼和遠視眼的人提供眼鏡,比起一點外貿利益,大明百姓更需要。

  真正賣玻璃賺錢的是鏡子,用銀鏡反應做出來的玻璃鏡子。

  外面的夷人不會,繼續賣鏡子賺錢,玻璃村子有了錫浮法技術,正好給百姓拿來做窗戶。

  同時做更多的玻璃器皿,裝水果罐頭的瓶子,吃完了東西,還能拿來醃製食品。

  前期的時候,回收透明玻璃,運到玻璃廠,再加工。

  朱元璋邊聽邊吃西瓜,待裡長說完,他也吃完:“那就放開?咱得先賺一筆夷人的錢,大批量賣給他們,稍微便宜一些,隨後鼓勵商人購買各色玻璃建大棚,放開民間資本。

  當對外貿易的收益,遠遠小於放開後大明整體經濟的提升體量時,就不能繼續限制某一種東西了。

  正好咱下一步要賣給他們柴油,讓他們拿石油來換,煤油燈需要玻璃,透明的好。”

  裡長也趁機把自己的西瓜吃掉,點頭:“陛下思慮長遠!草民佩服!”

  “信不信咱把你踹水裡去?你都沒打過架是吧?咱打仗的時候是殺人,放你幾個都白給。”

  朱元璋一聽裡長說什麽草民,就想打對方一頓,裝,給咱裝,伱真把自己當草民了?
  “咱不怕的,咱水性好,咱村子就在黃池河邊。”裡長笑著回應。

  “宜長,你突然掉水裡會怎麽做?”朱元璋突然好奇起來。

  “要看離岸多遠,近咱就直接遊過去,遠咱就在水裡脫衣服,把衣服團起來遊回去,衣服礙事,遊不動。”

  裡長想了下,按照正常的措施來回答,江南人水性好也不願意穿著衣服游泳。

  “故此大明水師應該多找在湖邊與大河邊水性好的百姓,擴大征兵范圍,不再限制於軍戶。

  只要給錢,其他不是軍戶的人也願意當水兵,又不限制他們,有一天他們不想當了,就上岸。

  這個行吧?之前找的水師,就有福建那裡活不下去的百姓家中子弟,現在都拿了很多錢。”

  朱元璋考慮到軍隊的配給問題,兵源。

  現在他眼界開闊了,能夠想到更多的情況,不像之前都是那些臣子。

  前朝的臣子有經驗,但死板,跟著他打江山的臣子靈活,卻沒有經驗,雙方之間還鬥爭。

  他剛成立大明的時候,是摸索著來的,一點點去做,包括大明律。

  自從跟著村子,村子的安排是一步步來的,成體系的,對大明經濟、政治、軍事、教育、醫療等方面,全有規劃。

  如此他發現其實治理國家不是很難,全擺出來了,就是這麽個結構、框架,相互之間協調好了即可。

  真簡單,以前怎沒看出來?不就是以生產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然後通過外部貿易和內部經濟增長來穩固政治和軍事嘛!

  再用技術來製造新的軍事武器,以武器武裝軍隊,穩固政權,還有啥?

  至於說金融方面的,自己再努力地學學,想來學會了後頭再看,還是那麽簡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