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傀儡帝王?開局召喚三千玄甲軍》第221章 諸將覲見!
  第221章 諸將覲見!

  第二日。

  日頭東升。

  大乾早朝開始。

  這一日,這會決定新的大乾都城由誰來建造,又該如何建造。

  這對於整個大乾來說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除開大乾的都城之外,此事還將會涉及到大乾稱上國之事。

  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諸多之前接到了周元任務的大臣,一個個臉色凝重,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有些不太確定。

  他們有心想要接受這個艱巨的任務。

  畢竟能夠接下這個任務,自然意味著,他們對於大乾,對於陛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同時,對於這一件任務,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信心來完成。

  如果這件事情無法完成好的話,將會對大乾的未來,有著極大的影響。

  所以他們並不知道。

  陛下將會作出何等樣的決定。

  哪怕是如諸葛亮這般的智者,也同樣是如此。

  如果給他多一些時間的話,或許他會更加準備的充足一些。

  但是,因為之前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將都城,放在離大絨不遠之處。

  所以這件事情他現在也並沒有什麽把握。

  不過不論如何,既然陛下攤派了這樣的任務,那他就必須完成。

  所以抱著這樣的心態,諸葛亮也連夜準備了一封奏疏。

  隨著三呼萬歲之後,所有人站直了身體。

  而周元則端坐於帝座之上,目光平靜。

  遷都之事早已經成為定向。

  不會再有任何更改了。

  “諸位愛卿。

  孤曾言,我乾元城將遷都,而遷都所定之位,卻還並沒有決定。

  今日諸位可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全部都說出來。”

  聽到周元的話,大部分的大臣都面面相覷,同時開始議論紛紛。

  他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情。

  畢竟關於遷都之事,雖然他們也早就聽說了,但是陛下一直並沒有什麽實際的動作。

  所以他們並不確定陛下將會在什麽時候開始遷都。

  但是現在陛下突然說出這件事情,卻讓他們明白,恐怕陛下早就已經做出了相應的決定。

  甚至已經可以先行商議了,如今在大殿之上說出這些,只不過是通知他們而已。

  畢竟眾所周知。

  真正的要事是絕對不會在大殿之上商議的。

  但同時,這對於諸多大臣來說,也是一個能夠將自己的名字,印入陛下眼簾的極好機會。

  如果他們的意見,比那些已經參與這件事情的大臣更好,那陛下一旦采納,自然也會對他們另眼相看。

  日後平步青雲,自然也就不是難事。

  即便陛下並沒有采納,但是如果能夠提出不錯的建議,那麽陛下也很容易記住他的名字。

  再加上眾人對於遷都之事,早就已經有了想法。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明白,雖然說現在的乾元城,是大乾上百年的國都。

  但是如今的乾元城,已經不足以支撐承載這座大船了。

  所以遲早都會有遷都之舉。

  也因此很多的大臣都在心中,有過關於與遷都的想法。

  一時間,眾人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周元就坐在帝座之上靜靜地聆聽著,雖然他對於遷都的想法已經有了決定。

  但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建議,或許有一些大臣的心中的建議,會比現在有這些要更好一些。

  不出他所料,大部分的建議,都希望他能夠遷都到大魏境內所在。

  少部分激進一些的人,則希望他能夠將國都,立於大元境內。

  同時還有一部分人,希望即便遷都,也不要遷出現有的大乾國土之內。

  畢竟一旦遷出了大乾國土,那麽對於故土的大乾百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甚至可能會導致民心思變,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騷亂。

  但是沒有任何人,建議將國都遷到靠近大絨所在。

  這也足以看出賈詡的建議,到底有多麽的刁鑽以及多麽危險。

  聽了一陣之後發現並沒有其他的建議,周元就繼續開口說道:
  “昨日,孤與我大乾左右丞相六部尚書以及一些重臣,在禦書房之中進行商議。

  對於遷都之事,已經有了定案。

  所遷之位,乃靠近大絨。

  所以除了這些之外,爾等就不需要再說什麽其他的意見了。”

  聽到周元的話,正議論紛紛的眾多大臣,一個個全部都閉上了嘴巴,面色甚至帶著幾分駭然。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會做出這樣危險的決定。

  這可不是一件什麽好事。

  甚至有些膽小的大臣已經面色蒼白。

  要知道,遷都之後不光陛下會前往新的都城,就連他們必然也是要進入新都城的。

  一旦出事,那麽危險的可不光是陛下,而且還有他們。

  並不是所有人都忠於陛下,但是所有人都不會將自己的生命放在危險之地。

  現在陛下卻做出了如此決定。

  他們實在是無法理解陛下這樣的想法。

  不過看著眼神堅定的周元,他們就知道這件事情,確實是沒有什麽可以反駁的余地了。

  即便有人心中不滿,但沒有任何人敢於開口。

  這就是周元在如今大乾的聲望。

  聽到這個駭人的想法之後,眾多大臣一時之間根本就想不出任何的方案。

  看到這樣的情況,周元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他看向了之前參與禦書房會議的幾人。

  一天的時間,應該已經足夠他們拿出相應的方案了。

  看了眾人一眼。

  趙岩第一個站了出來。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對於這件事情他頂多只能提出一個意見,
  至於說讓陛下采納,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與其到後面丟人,倒不如第一個開口,還能在陛下面前賺一些勇氣分。

  趙岩的想法非常簡單。

  經過他一夜的思考,遷都大絨方向,並不是不能的。

  只是這確實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確定具體的方案。

  否則的話可能會出現極大的隱患。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進行這一種做法的話,必須要等立上國大典之後,看大絨的態度如何再作出決定。

  至於說具體的方案,他雖然也提出了一些,但是周元明顯能夠看得出來,他對此的準備確實並不怎麽充分。

  對此周元完全可以理解。

  趙岩畢竟是一個刑部尚書,從未插手過關於政務之事。

  雖然說有一些幕僚會其中的門道,但是想要操控這麽大的一個工程,還是多少有些為難他了。

  不過他所說的東西,也並不是沒有絲毫用處,至少他說的大絨威脅論,對於周元來說還是有些幫助的。

  而且也能夠給其他的大臣打一個預防針。

  讓他們知道,大乾在面對大絨的時候,並不是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可以安定眾多大臣之心。

  這對於周元來說,已經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然後其他眾人也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不過周元聽得分明。

  眾人的想法雖然也各自有優劣,但哪怕是全才諸葛亮,在這方面也還是有一些勉強。

  畢竟他再全才,但是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涉及到具體的修建之事,對於他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的。

  見眾人全部都發表完自己的意見之後。

  周元沉吟了一會兒,然後開口說道:
  “宣劉伯溫。”

  一個沒有聽說過的名字。

  眾臣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必然是陛下不知道從哪兒招來的一位民間人物。

  不過因為之前的事情,所以眾多大臣對此都並沒有什麽意見,陛下招來的這些人物都是極有本事的。

  而諸葛亮等人聽到周元的話之後,立刻意識到,恐怕天子這時候召見劉伯溫,此人必定是要解決新建都城之事。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能夠解決這件事,足以證明此人絕對是有極大的能力的。

  吳用心裡頓時擔憂起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雖然他一向都兢兢業業,但是身為六部尚書之一,他時刻能夠感受到自己處事終究還是差了幾分。

  若是在其他王朝他對此或許並不在意。

  因為他自認自己還是有些本事的,並不是誰都能代替自己。

  再加上他善於經營,溜須拍馬。

  這六部尚書之一的位置,可以說非他莫屬。

  但是在大乾卻完全不同。

  陛下的手中不光擁有諸葛亮這般的國士,而且還有賈詡這般的毒士。

  若只是諸葛亮。

  雖然對方是國士。

  可再厲害的國士,既然走的是堂皇大道,那對他來說就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威脅。

  可是賈詡卻完全不同。

  當初賈詡於城門前,剁下無數顆頭顱。

  可是著實把他嚇了一跳。

  因為對方的動作,他根本就沒有絲毫察覺,這足以證明兩人的差距是極大的。

  而且此人的手段很辣,比之他,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他就已經非常的擔憂了。

  但是現在。

  本該由工部掌管的新都城之事。

  他卻拿不出一個相應的章程。

  對於陛下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扣分點。

  一時間他對於這即將進來的劉伯溫,心裡起了極大的惡意。

  很快,一個文人,緩緩走進了大殿。

  身形之間,頗帶幾分儒家書生氣質。

  “劉基,參見陛下!”

  見禮之後,劉伯溫站起身來。

  周元也沒有猶豫,讓劉伯溫說出了他自己的意見。

  諸葛亮和劉伯溫不同。

  劉伯溫雖然也才乾極佳,但他卻不像諸葛亮,身邊沒有其他的幫手,所以只能將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大包大攬到自己手中。

  而且,明朝新建,諸多事情都是由劉伯溫進行處理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劉伯溫在某些方面的專業技能確實要比諸葛亮強不少。

  關於新建國都之事。

  周元已經提前和劉伯溫通氣。

  所以劉伯溫雖然才剛剛被周元召喚,但是其實對於這件事情的具體情況也有了足夠的了解。

  隨後,劉伯溫看自己關於新建國都的看法,向所有人都說了一遍。

  等到他說完之後,哪怕是諸葛亮,也不由得開始沉吟。

  “先生大才,亮,歎服。”

  諸葛亮緩緩開口。

  能讓他佩服的人不多。

  賈詡算一個,但此人讓他佩服的地方並不多。

  而且因為他太過狠辣,所以很不讓諸葛亮待見。

  眼前的劉伯溫。

  所說的一切全部都是行的堂皇大道,非常合他胃口。

  而且關於新建都城之事,確實有著極佳的見地。

  聽到諸葛亮的話之後,劉伯溫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傲,他只是微笑著向諸葛亮回了一禮。

  “諸葛先生之才,劉基亦有所耳聞。”

  而上方,周元考慮了一陣,問道:

  “既如此,按你的想法,新建國都,需要多長時間?”

  劉伯溫略一沉吟,隨後開口說道:
  “前期需要準備,更需要招募勞力,從各地調集物資。

  如此種種,想必,五年之後可遷都。”

  五年。

  這個時間可是著實不短了。

  不過周元也知道。

  既然其他人都沒有提出異議,那就足以說明劉伯溫的想法已經是其中最好的一個。

  雖然說需要的時間太長,但是周元也沒有別的太好選擇了。

  “既如此,今日開始,你且入工部代職。

  新都城事後,孤再另行安排。”

  “臣,領旨謝恩!”

  劉伯溫開口。

  這個開局對他來說也算是不錯了。

  畢竟如今的大乾人才濟濟,如果他無法接受這件事情的話,那麽想要爬起來,那可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了。

  說完了這些之後。

  周元朝眾人看了一眼。

  新都城之事已經確定,可還有一件事情他並沒有說。

  昨日他召喚了不少文臣武將。

  如今,也該做出一些安排了。

  他緩緩開口說道:
  “孤勵精圖治,在位已久。

  自皇權被脅,到如今上國將成。

  大乾版圖,日益擴大。

  而今,大乾坐擁之地,比之先帝,逾十倍不止。

  然,我大乾雖有極廣的土地,卻無能鎮守土地之臣。

  更兼如今將立上國,國中無人,何以服眾?”

  在說話的時候,周元的目光朝眾臣看去。

  每一個被他看到的朝臣,都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他們愧疚,無法成為被陛下遮風擋雨之人。

  愧疚如今並沒有足夠的資格,能夠在其他王朝即將抵達大乾的時候,成為大乾鎮國之士的能力。

  而後,周元繼續說道:
  “故此,孤各方尋訪,得諸多國士看重,願入我大乾為官。”

  “來人!”

  “宣,包拯、陳咬金、甘寧、種師道……”

  說到這裡,周元略一停頓。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