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項羽戰三國》第14章 激戰華雄
  第14章 餡餅變陷阱

  亦兮乎,亦兮乎,蒼茫大漠胡不歸。

  孤煙遠望白城邊,百騎霜歸日色昏,鐵馬金戈沙似雪,烽火連天塞上煙。

  平生醉相隨,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且埋河邊骨,一槍碎敵魂。

  爾來數十年,荒煙不曾悲,千裡路盡望,不複少年心。

  縱膽孤望漠下煙,且落卷旗陌上煙,歸去兮,歸去兮,滿關山,鬢微霜,目斷四百州。

  項羽縱馬在前,須臾回首,望不盡那千裡大漠、萬裡草甸。

  匈奴人本是馬背上的民族,祖祖輩輩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然而為了生存也只能夠甘心成為東漢王朝的附庸,跨過陰山,離開大片草原,生活在一片被圈起來的地域裡。

  草原的肥力是十分有限的,大量的牛羊牲畜消耗綠草的速度是驚人的,不同的氣候和季節中草原的狀況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遊牧民族往往都需要通過不斷的遷徙來尋找適合繼續放牧與生活的地方,而一旦將他們圈在一個不夠大的區域內時,牲畜所導致的草原退化就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存的能力,這逼迫他們不得不尋找代替或部分代替畜牧業的辦法。

  於是有些南匈奴人就學著漢人在土地裡種上了糧食,但並州這一塊的氣候環境實在算不上太好,盡管比陰山之北要好一些,但也僅僅只是好一些而已,他們依然需要東漢王朝每年都為他們提供相當數量的各類物資,其中既包括糧食和牛羊這樣的食物,也包括一些像鍋碗一類的生活用品。

  很顯然這些選擇叛亂的南匈奴人對於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滿意,在他們很多人眼中這是一種相當屈辱的生活方式,他們寧願過著刀劍上舔血的危險生活,也不願意像被馴養的狗一樣過著搖尾巴乞食的生活,這是一種隱藏在他們血脈深處的野性。

  當然項羽選擇收歸他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正是看中了他們血脈骨子的野性,項羽知道這樣一隻隊伍在經過自己一番精心調教之後,必定能夠成為一支足以令敵人聞之喪膽、望風而逃的虎狼之師,不過現在擺在項羽面前的還有兩個很關鍵的問題,一個是這隻南匈奴人已經成為多數的部隊的軍官任免問題,另外一個就是糧食補給的問題。

  在收到董卓給他寄來的信之後,項羽也提筆給董卓回了一封信,簡單的用自己的語言匯報了一下他與南匈奴叛軍交戰的過程,以及後來收降的這些叛軍,這些情況董卓很有可能早就知道了,不過項羽在匯報完這些之後也提到必須先會郡治進行短暫的修整,補充足夠的糧食之後再前去支援董卓。

  項羽率兵在長安以北駐扎修整,同時補充糧食,期間董卓又給項羽回了一封信,稱他已經將項羽平叛立功的事情上奏了皇帝,皇帝的封賞詔書估計不日便會抵達,信中又讓項羽不用太急,那些黃巾軍都不足為慮,他完全能夠應付得過來。

  數日之後皇帝的詔令果然到達,項羽因平叛南匈奴叛軍有功,被皇帝封為“平胡將軍”,並令他立刻啟程與董卓一同去討伐黃巾軍,不過讓項羽沒有想到的是,他不能夠帶自己手下的這隻部隊去,這是因為他並不清楚東漢的軍製。

  東漢軍製,除大將軍“典京城軍衛”外,其他將軍帶多少兵都是看需要。不是當將軍就有兵,而是“有事任命、事畢即罷”,所以“兵無常將,將無常兵”。

  這次項羽獲封“平胡將軍”,但也只能夠去調使東漢王朝派遣給他的中央軍,項羽得詔之後隻得讓手下部眾先回到並州,而自己則要走馬上任,去率領朝中給他安排的部隊。

  話說兩頭,這次董卓之所以被皇帝(漢靈帝)叫去打黃巾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皇帝原先派去的中郎將盧植滅匪不力,盧植原本在與黃巾軍作戰的時候十分順利,黃巾軍盡管人數眾多,但畢竟都是烏合之眾,整體實力十分有限,盧植一路連戰連捷,直到將一大股黃巾軍都包圍在了廣宗。

  然而因為從朝廷派去監軍的宦官在向盧植索賄的時候,遭到盧植的嚴詞拒絕,於是這個監軍的宦官便在回去之後向皇帝報告稱:“廣宗之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

  意思就是說廣宗這個地方的黃巾軍已經是煮熟的鴨子,插翅難飛了,原本盧植稍微發兵攻打就能夠將他們一網打盡的,結果這個盧植卻頗為懈怠,遲遲不願進攻,明顯這個人是很有問題的!

  於是皇帝非常的生氣,很快就將盧植召回朝廷予以重責,然後封董卓為東中郎將,要他代替盧植去進攻已經被圍困在廣宗這個地方的黃巾軍。

  董卓一開始聽到這個命令的時候還聽高興的,畢竟聽皇帝的語氣,那些黃巾軍已經是囊中之物,要想收拾他們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自己接受這個命令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於是欣然接受了皇帝的詔令。

  然而等到董卓真的來到冀州之後,實地考察和全面了解了戰場形式之後,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的董卓這才發現這非但不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反而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陷阱,原來這這廣宗絕不是一個好打的地方。

  盧植也好,董卓也好,都是實實在在帶兵打戰的能手,他們都清楚之前黃巾軍之所以被殺得連連打敗,那是因為他們盡管人數眾多,但農民軍缺少實戰經驗,在大規模的戰場之上不懂得使用戰陣,也沒有出色的將領實時指揮,因此他們在廣闊戰場之上遇上正規軍就很容易被擊潰,然後發生大規模的軍隊潰敗。

  但現在黃巾軍都被圍困在了廣宗城內,從大規模的野外戰場變成了城市攻防戰,這個時候他們這些正規軍戰場排兵布陣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了,城牆之上的攻防戰很多時候就是絞肉機戰場,拚的就是誰的兵力更多,誰的意志力更頑強。

  黃巾軍數量依然十分巨大,現在他們被逼迫到了絕境,已經無路可退,必然會奮起反抗,誓死守衛城池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強行進攻肯定是要相當困難的,即使最終能夠獲勝也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這麽看起來盧植圍而不攻,切斷城中的食物供應,最終逼得黃巾軍要麽拚死突圍,要麽就繳械投降,這無疑是上上之策。

  但無奈的是那可惡的宦官給皇帝已經獻了讒言,讓皇帝信以為真的覺得這場戰非常好打,盧植圍而不攻完全就是盧植的個人指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董卓接手這個任務那可真是接了個燙手的山芋,要是弄不好指不定自己也會栽在這裡。

  現在的情況是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於是董卓就開始盤算著先去進攻位於廣宗西北方向的曲陽,反正打哪裡不是打,廣宗這裡的黃巾軍反正跑不了,自己先把曲陽打下來,這樣一來皇帝問起來至少也有一個交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