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項羽戰三國》第10章 路遇土匪
  第10章 前世今生
  生與死?每個活著的生靈都渴望牢牢掌握住自己的命運,但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真正的做到這一點,生於亂世之中,自己的生與死和別人的生與死都很難說真正的掌握在誰手中。

  在這一片黑暗與搖曳的火光之中,又有許多人的生命永遠被定格在了這一刻,永遠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或許有些頑強的靈魂依然會在離開身體之後存在,但它們要麽很快消散於天地之間,要麽化作遊蕩於世間的孤魂野鬼,心中的些許怨氣與執念令他們吃吃不願意離開。

  不是每個孤魂野鬼都能夠有機會像項羽這樣以這樣一種方式重新歸來的,事實上項羽這具身體的主人周焯使用了一種邪術,以燃燒自己的靈魂作為代價才將項羽的靈魂召喚到自己的身體之中,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違反了天地之間的自然法則的,因此項羽的靈魂與這具身體融合過程之中也產生了一些潛在而可怕的東西,只是現在項羽還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而已。

  殺戮從來都不是人類的本能,但生存是人類的本能,和天地之間的所有動物一樣,而如果在一個只有通過殺戮才能生存的世界之中,當殺戮與生存畫上等號的時候,殺戮便變成為了一種本能。

  這個糟糕的世界不會因為你的仁慈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你的殺戮而變得更糟,特別是當你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你是沒有資格去選擇仁慈的,更沒有權力去決定他們的生與死。

  有的時候殺戮又未必不是一種仁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平等的對待每一個生靈,從哪來來便最終回哪裡去,生老病死是所有生命無法逃過的命運,而新的生命的誕生與延續正是建立在舊的生命的死亡之上的。

  每個生命的出生與生命過程都是不平等的,但它們的最終歸宿都是平等的,靈魂終歸化為虛無,肉體或被吞吃或隨時間化為塵土,當上天感覺到這個舊的世界已經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便會降下災難降下死亡之神,既收割充滿罪惡的靈魂,卻也要收割那些無辜的靈魂。

  然而真的有誰是完全無辜的嗎?

  雪崩是哪一片雪花的錯嗎?不,是所有雪花共同的力量所導致的!
  這世界的崩塌與毀滅是哪一個人造成的嗎?不,是所有人一起造成的!
  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這便是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無所謂善惡對錯,隻關乎順應天道與違抗天道之分!

  無論是前世的項羽還是現在的項羽,他的內心深處其實都住著一個惡魔,前世的他正像是一個屠龍英雄,前期腐朽殘暴的秦王朝就是那條惡龍,那時候的項羽則和當時許許多多起兵反抗暴秦的人一樣是時代的英雄,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成功的滅亡了暴虐無度的秦王朝。

  而在滅亡秦王朝的過程之中,自身力量不斷壯大的他在某種程度上內心也在不斷的變化,盡管他擁有舉世無雙的個人能力與指揮作戰的能力,但他性格之中的固執、殘暴、優柔寡斷等負面性格也逐漸展現了出來,動不動就屠城與坑殺降將的行為也體現出了當時太過於年輕的他非常不成熟的一面。

  當一個人成長過程太過於順遂的時候,那麽往往就會導致他的性格出現某些缺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項羽太過於強大,太過於所向無敵,每戰必勝的離譜戰績讓他的內心過於膨脹,不將其他任何人放在眼裡,無論是他身邊一心為他好的亞父范增還是那些像劉邦一樣潛在之中的巨大威脅。

  項羽從來都沒有將其他人放在眼裡,而他的這種自大與傲慢正是源自於他的過於強大與過於成功,或許但凡在他的人生之中能夠早一點遭受一些挫折,也不會讓他的性格成長得那麽的極端,更不會在遭受了人生惟一一次失敗之後便直接放棄了希望,寧願自刎烏江也不願重回江東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而此時的項羽,其靈魂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吹雨打之後,那些前世的經歷無數次的拷打著他那破碎卻又異常頑強的靈魂,他也曾許多次的問過自己,如果多一些如果,結果會有所不同嗎?
  於是如今的項羽似乎少了些許前世的不可一世和衝天霸氣,卻多了些許的沉穩與果決,或許這算得上是一種成長和成熟吧。

  殺戮對於他而言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幾乎就是一種本能,前世的他甚至會十分享受殺戮本身,但對於此時的他而言殺戮本身已經無法再讓他的內心有絲毫的情緒波動了,他的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渴望救贖的感覺。

  前世的他原本一開始走在一條通往拯救的道路之上,可最終他走偏了,在過程之中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為何,從一個反抗殘暴統治的人變作了一個施加殘暴統治的人,而現在的他還能夠重新選擇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嗎?
  無畏,無所畏懼,無謂,無所謂。

  項羽無所畏懼,視生死於天外,無謂,無所謂天道與人道,他隻想行他自己之道!

  一槍一馬一人,便可縱橫天下,誰與爭鋒?
  在戰場之上項羽摒棄雜念,眼中只有敵人,心中只有勝敗,在黑暗之中縱槍挺馬一往無前。

  有一支亂箭不知從何而來,射在項羽左肩之上,穿透了身上的細鱗鎧甲,他卻似沒事人一樣,一把將箭柄折斷,繼續帶著傷向前殺去。

  南匈奴的叛軍屬實沒有見過項羽這般勇猛之人,宛如修羅惡鬼降世,在他身體周圍都有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氣勢,哪怕在黑暗之中也可以遠遠感覺到,許多南匈奴叛軍胯下的戰馬都變得難以控制,不住的嘶嚎,停下了前進的步伐,甚至隱隱有欲掉頭而去的模樣。

  項羽率領著的這支小股騎兵成功的在匈奴叛軍之中強行撕開了一條口子,隨後就順著這條被撕開的口子一直向前衝,而趁著南匈奴叛軍被這輪衝鋒弄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項羽手下手持盾矛以兩人為一隊的作戰單位開始尾隨在騎兵之後進入戰場。

  他們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填滿前方騎兵離開之後的空間,然後就要同時面對來自於兩側敵軍的攻擊,對於他們而言這項任務可謂是極其艱難的,他們不需要對敵人造成多麽大的傷害,最重要的是堅守住陣地,盡可能長時間的拖住兩側的敵軍。

  要去執行這項任務毫無疑問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作為每一個士兵都必須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與自己背靠背的隊友,他們是彼此的後背是彼此的依靠,也是在殘酷戰場之上活下去的希望。

  當這樣兩排手持護盾與長矛的士兵完全形成隊形的時候,兩側的南匈奴叛軍都開始變得有些慌了,裡邊的失去了退路,外邊的失去了前路,他們奮力突擊卻發現眼前這兩面盾牆竟是如此的堅固。

  在古代的戰場之上陣型的好壞往往對於作戰的結果造成難以想象的巨大影響,因為冷兵器時代裡作戰的攻擊范圍往往十分有限,士兵相互之間作戰的時候往往只有最前邊的一輛排士兵能夠參與到戰鬥之中,而後續無論有多少士兵都沒有辦法參與到戰鬥之中去。

  所以古人很早就開始研究各種作戰陣型,目的就是盡可能的讓一種陣型能夠盡可能的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而為了克制某種陣型又會衍生出其他一些陣型來。

  這樣兩排由背靠背士兵構成的盾牆長槍陣,可以說是非常克制以騎兵為主的匈奴叛軍的,匈奴騎兵手中的武器以短矛短刀短斧為主,這些武器很難突破盾牌長矛陣而對這些士兵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於是這樣兩排士兵就在戰場之中成功的將南匈奴叛軍分割成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已經進入到口袋陣之中等待著被收割的,一部分則是還沒有進入到口袋陣之中卻也無力再進入其中施以援手的。

  接下來項羽大營周圍一圈的士兵就開始從四周向著中間逐步前進,像包肉餡一樣的將其中的南匈奴叛軍一網打盡!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