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項羽戰三國》第4章 殺人不難
  第4章 枕戈待旦
  自此之後項羽便取代華雄成為了董卓手下的一員猛將,親眼見識過項羽厲害的董卓對於項羽的實力那是心裡相當有數的。

  而並州因為是靠近北方邊境,匈奴、鮮卑、羌等胡人相當多,董卓作為並州刺史也擁有著一支數量不小的武裝力量,不管是表面上還是私底下董卓都一直在招兵買馬,他年輕的時候結識了不少的外族首領,據說有一次幾個羌族首領來董卓這兒做客,董卓將家裡的耕牛宰了來款待他們,這些羌族首領大受感動,回去之後竟然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送給董卓。

  後來因為邊境的匈奴人騷擾,涼州刺史曾就征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匈奴,被並州刺史推薦入朝廷公府,恆帝末年時董卓擔任羽林郎。

  而後鮮卑人與羌人聯合叛亂,董卓隨軍為司馬,大破叛亂之敵,董卓素有武藝,且身大力強,能同時使用兩幅箭囊,於騎馬之時左右開弓。

  到了靈帝熹平年間,董卓終成並州刺史,並兼領河東郡太守,並州與河東郡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保護長安、洛陽的關鍵軍事防禦區,董卓手中所掌握著的兵權也越來越強大。

  項羽在成為董卓手下的大將之後,重新獲得了訓練和統帥軍隊的機會,董卓相當驚訝的發現項羽不僅僅是在個人武力之上有著天才一般的實力,而且在訓練士兵和帶兵打戰之上同樣是強得離譜。

  甚至於說董卓漸漸的都開始對項羽感到有那麽一絲絲的恐懼了,因為項羽所表現出來的軍事素養實在是太厲害了,事實上項羽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麽太好的機會去展現自己的軍事實力,但董卓畢竟自己也是經常帶兵打戰的人,項羽到底有沒有實力他是真的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即便只是通過一些很小的事情也是如此。

  一開始的時候項羽其實也是有些擔心董卓會覺得自己太強而威脅到他,從而不敢去全力使用項羽,但後來董卓卻表現出來了驚人的大肚,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董卓的性格的確是也是那種比較偏大氣的,盡管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狀態,但這一點項羽自己倒是很熟悉,畢竟曾經的自己其實也是這樣一種性格。

  性格頗為大氣的項羽遇到了性格同樣頗為大氣的董卓,他們倆之間的關系盡管說不上有多麽好,但是確實也還算是過得去。

  一方面董卓也看出來項羽絕非是池中之物,恐怕遲早是會離開他董卓這兒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的,但是另外一方面董卓也確實是一個頗為愛惜人才的人,特別是像項羽這種不管是從個人武藝還是從統兵打戰上都極為出色的人,甚至於他是打從內心深處有些敬佩項羽了。

  即便說此時董卓的年紀要比項羽的年紀大上好幾十歲,但他也能夠感覺得出項羽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遠遠超出了其年齡的成熟,這是一個具有很強自己主見的人,而對於董卓來說即便最後項羽不能夠在他的門下呆很長一段時間,但他也至少要和項羽搞好關系,也許未來的某個時候他們倆能夠以另外一種身份去並肩作戰。

  項羽自己倒是沒有想那麽多,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上,那就是一方面繼續磨練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戰鬥能力,另外一方面則是訓練士兵,準確的來說是訓練騎兵。

  之前董卓從一支匈奴人那兒繳獲了一批相當出色的戰馬,因此董卓決定要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而項羽則正好成為了這支騎兵部隊的將領,董卓見識過了項羽的騎射能力,不管是騎術還是射術都極為精湛。

  董卓自己可以做到在馬背上左右開弓,同時用兩個箭囊之中的箭去攻擊敵人,他本來以為自己的這項本事可以說是天下僅有的絕技,然而在一次談話之中項羽得知了這一點,結果後來項羽花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便也學會了這項絕技,而且項羽的騎射準確度實際上也在董卓之上。

  董卓和項羽專門進行過一次比試,才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是射擊固定靶,在這個項目之中他們兩人的實力很接近,但是在射擊移動靶也就是活物的時候,項羽的箭術則大大的超過了董卓,對此董卓也只能夠是略微搖頭歎氣,看得出來他輸給項羽也算是輸得心服口服的。

  項羽用了一年的時間將這支騎兵部隊打造成了一支相當精銳的部隊,而這支騎兵部隊的人員組成除了漢人以外其實還有一些胡人,像是匈奴、鮮卑、羌人都是有一些的,他們有些是祖輩開始就進入到大漢疆域之中生活的,有些則是在最近的叛亂之中投降董卓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著非常高的天賦和不大的年紀。

  董卓看到項羽的年紀不大,因此也想到了要找這樣一些同樣年紀不大但是天賦很好的少年,這樣他們在項羽的帶領之下說不定能夠將他們的潛力都逐步開發出來,當然這樣的部隊的缺點就是缺乏實戰經驗,盡管士兵的天賦很高,但是卻終究還是略顯稚嫩。

  如今正好就有一個機會讓項羽和這支少年騎兵團去展現自己的實力,南匈奴的一支小股勢力再次發生了叛亂,這一次他們叛亂的規模並不大,他們沒有能夠集結其很多其他南匈奴的勢力,不過假如說不能夠迅速的鎮壓這次叛亂的話,那麽其他的南匈奴勢力說不定也會加入到其中去。

  董卓對於匈奴人的叛亂一向都是采取鐵腕鎮壓的方式,之前他的一些平亂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讓這些南匈奴人之中的大部分都變得老實了很多,至少他們在決定叛亂之前都會多考慮一下。

  所以這一次這個小股匈奴勢力叛亂,其他的匈奴勢力並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他,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想看看董卓會怎麽樣行動,若是董卓依然還是采取以往的鐵腕鎮壓的方式的話,他們可能就不會再願意太早出頭去當出頭鳥,若是董卓有所猶豫,而那個小股的匈奴勢力的叛亂稍微獲得了一些收獲的話,那麽這些匈奴勢力可能就會趁機一湧而起,掀起一場規模更大的叛亂。

  董卓在得知這次叛亂的規模不大之後,決定讓項羽和他所訓練的這支少年騎兵去作為平亂的主力,而董卓自己則鎮守後方,並不親自參與此次平亂。

  項羽和他手下的少年騎兵早就枕戈待旦,一直以來等的就是這樣一次去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異常的興奮,對於從未真正上過戰場的他們而言,生涯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和匈奴人對戰還是很不錯的。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從小就聽說過前朝漢武帝時期的衛青與霍去病北伐匈奴的光輝事跡,對於他們而言有朝一日也能夠像先輩一樣在草原之上與匈奴人打戰一番也算是圓了一場兒時的夢了。

  更何況他們擁有著項羽這麽出色的統帥,項羽平日裡對他們的訓練那是極其嚴格的,一開始的時候很多新兵都難以適應項羽的高強度訓練,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那些能夠適應下來的士兵其戰鬥力都成長極其迅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