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項羽戰三國》98.第98章 西域風土
  第98章 劍指武威
  卻說此時的項羽已經率兵趕到烏鞘嶺中,烏鞘嶺盡管大體上來看是一條從西北向東南走向的山脈,但南段和北端也都還是有一段延伸區域。

  項羽手下的那幾個由商人所兼任的向導告訴項羽,在穿過烏鞘嶺之後,在其西北段有一個叫做古浪的小城,在那裡可以補充一些資源,當然古浪城本身城內的物資還是比較有限的,如果真的糧草出現了不足,肯定是沒有辦法從這裡得到多少補充的,還是得想辦法攻下武威之後才能夠得到較大的補充。

  在越過了烏鞘嶺南坡之後,項羽全軍就更加感受到了來自於北面騰格裡沙漠之中的狂沙與大風,將士們都學著當地人戴上了頭巾,將腦袋給嚴密的遮擋起來,若是不做任何防護的話,大量的風沙順著鼻子嘴巴進入到身體之中,毫無疑問會對將士的作戰能力造成巨大的傷害。

  項羽率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找到古浪城,而是從古浪城東面數十裡的地方翻越的烏鞘嶺,不過經驗豐富的向導根據一些周圍的環境很快就確認了正確的方向,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就順利的找到了古浪城,項羽對此感到有些好奇,便問這些商人是怎麽樣在到處都看起來區別不大的沙漠之中成功的辨認出方向的。

  商人們一聽項羽這麽問,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各自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在荒漠甚至是沙漠之中辨認具體位置的方法告訴了項羽。

  原來啊他們這些商人長期往來於這條路上,不知道去過古浪城多少次了,他們每次要尋找古浪城的時候都會利用上一些古浪城附近的特殊地標性的景物,像是有些山脈的形狀,還有某個固定時節太陽落山時候余暉所照射在到的山脈位置,以及一些更加具體的景物細節,若是一般人肯定是沒有辦法將它們之中比較特殊的部分從一眾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景物之中分辨出來的。

  但是這些商人不斷視力很好,就連記憶力也特別的好,他們還懂得采用聯想記憶法,將一片區域內的某些最為關鍵的景物通過相互聯系來加強記憶,再經過幾次實際的旅行之後,這些記憶都會非常深刻而清楚的烙印在他們的大腦之中。

  以後再走來的時候,哪怕走的不是之前的那條路,也能夠通過聯想記憶所構築出來的對於一大片區域的記憶來找到正確的路徑,這種能力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項羽聽了之後也是對他們心服口服的,其實他自己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同樣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對地形進行記憶。

  在這個地圖還不甚準確與普及的時代裡,行軍打仗之中的很多地圖都與實際情況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而項羽就需要既十分熟悉地圖,也十分熟悉實際的戰場環境,否則還怎麽制定作戰計劃,怎麽帶兵打戰,要知道項羽也不是真的就只會無腦的領著一波士兵,然後衝鋒再前,然後就所向披靡了。

  那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在真實的戰場之上,項羽所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只不過前世的他在運籌帷幄方面的天賦被他衝鋒陷陣時的勇猛所掩蓋了光芒。

  項羽在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叔父項燕想要學習萬人敵的兵法,但是他又缺乏足夠的耐心,很多兵法都沒有完完全全的摸索透,當然這種情況不好的方面,就是項羽對於古人所留下來的很多兵法的真正用法不是特別的清楚。

  但是項羽畢竟是兵法運用方面的天才,他雖然對學到的那些古代的兵法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偏偏就是這種學得一知半解的兵法反而能夠讓他有更大的調整空間,思維不受到這些兵法原本意思的局限,很多兵法都只是啟發了項羽的想法,然後項羽則通過自己的理解,然後在實戰之中將它們加以應用和重新歸納,最後變成一種只有他項羽自己能夠搞得懂,並且用得來的一套兵法。

  說白了就是學不來,他不太喜歡學別人的兵法學得太深,別人也沒法學他的這套兵法學的太深,因為太深的東西可能項羽自己都不清楚,或者說他自己也沒辦法用語言去表達出來,在這方面他可沒有老前輩孫子那麽厲害。

  這些商人那裡也是有一些地圖的,但是不同商人之間的地圖在某些地方存在著差異甚至是矛盾的地方,項羽看著商人拿來的好幾個版本的地圖,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但很快項羽的眉頭又重新舒緩,因為他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找到了這幾張地圖之中的一些共同點,若是每一張地圖上都有一些部分是不那麽準確的,那麽幾張地圖上都非常接近的部分也就是相當而言比較準確的部分了,至少也是爭議比較小的區域。

  按照地圖上所顯示的情況,他們現在所在的古浪城與目標武威城之間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一上一下兩座橋,但是這兩座橋都有點小,同一時間很難提供太多的人過橋,項羽的部隊數千人若是都要從其中一座橋上過河,那麽勢必需要大量的時間,而這兩條河對岸都有重兵把守。

  地圖上武威城的名字叫做姑藏,這是數百年前的西漢英雄少年霍去病從匈奴人手中奪取武威城之前對這座城市的叫法,漢朝在此設立武威郡,而武威郡的治所就是在這姑藏縣,此時的武威縣實際上並不在這裡,而本文之中所說的武威城指的實際上就是這個姑藏縣所在的城池。

  項羽現在要考慮的是是否要分兵進攻武威城,這麽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夠讓敵軍不知道自己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哪,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他自己所親率的那路主力進攻軍隊,又該選擇上邊的橋還是下邊的橋。

  從幾個商人那裡項羽了解到,這兩座橋的建造時間都不盡相同,其中北面的一座橋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好像是先秦時期就有的,而南面的一座橋則是東漢初年所修建,不過從實際情況上來看盡管南面的比較新的橋使用率相對更高一些,但是幾個商人都普遍認為北方先秦時期所修的橋反而質量會更好一些。

  如果要容納千軍萬馬特別是奔騰的戰馬過橋,可能還是北面的橋更加合適一些,因此他們都建議項羽要過河就從北面的橋走。

  項羽並沒有輕易的做出決定,而是打算找機會到實地去看一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