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科技從山寨系統開始》214.第213章 先進製程工藝與落後製程工藝
  第213章 先進製程工藝與落後製程工藝

  此時那晶圓廠負責人面對林晨的詢問話語,只見他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後緩緩回答道:
  “目前我們晶圓片的純度為99.999%,已經能勉強滿足供應130納米芯片的生產。”

  只是純淨度三個九而已麽,林晨點頭表示知道。

  在前世大夏這邊電子級多晶矽純度,也就是晶圓純淨度已經能做到9個9的級別。

  此時這晶圓廠的晶圓片純淨度只能做到三個9就有些讓人遺憾了,也難怪這芯片工廠的130納米良品率會這麽低,這麽難以提上來。

  畢竟基礎決定上限,這晶圓的純淨度越高,那就相當於這地基打得越好,建房子的時候更輕松穩固。

  此時這晶圓廠的晶圓片純淨度只有三個九,這良品率提升自然是困難,就像在一個豆腐渣的地基上建房子。

  在芯片生產的總共1000多道手續下來,一個環節影響一點良品率,最終成果的芯片怎麽會良品率不差呢?
  此時的林晨已經明悟到了為什麽130納米良品率的提升會那麽困難。

  也明白了那已經能大規模量產的180納米和350納米良品率為什麽那麽低,只有80%左右的原因了。

  這原因估計有很大一部分問題是晶圓純淨度太低的原因。

  想到這工廠建設投產實際也沒幾年,對於8英寸晶圓純淨度這麽低林晨也表示理解,畢竟晶圓純淨度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對此,另外一邊那個晶圓廠的負責人可沒有說完他的話語,只見他說完純淨度後繼續說出了其他的數據。

  “目前我們晶圓廠的月產能可以做到每月7萬片,良品率可以達到97%。”

  “月產7萬片嗎?良品率只有97%而已。”

  林晨呢喃著這句話語,眉毛微微緊鎖。

  這兩個數字實際都不是什麽好聽的數字,首先月產7萬片看上去很多,但實際並不算什麽。

  這7萬片晶圓片如果全部用來生產130納米的MCU單片機,按照MCU單片機的微小體積來說。

  按照性能需求與尺寸需求的不同,他們能產出1000枚到1萬枚左右的芯片,切割出來的個數差別還是相當之大的。

  其中如果按照高性能MCU的設計需求,那MCU單片機的芯片體積自然是不可避免地增大。

  所以按照最低的1000枚來說,如果良品率能做到99.99%,那每月能生產出大概7000萬枚高性能單片機芯片。

  這月產7000萬枚MCU單片機芯片理論上很多,但用來生產手機芯片那不可能造出7000萬部手機。

  因為手機許多芯片的體積遠遠比MCU單片機芯片體積大,而且手機上面需要使用芯片的東西很多很多。

  不說前世的智能手機了,光是現在的功能手機就有大大小小十數枚小芯片。

  此外還有體積較大的手機CPU芯片和手機GPU芯片、手機通訊芯片、運行內存芯片、閃存芯片……

  此時曙光科技這月產7萬晶圓片的產能如果用來造手機,那曙光科技實際每月只能供應幾百萬到兩千萬部手機左右。

  當然具體是多少目前並無法給出詳細數據,需要專人統計驗證,而且良品率不同能造出手機的數量也不同。

  其次最讓人頭疼的數據就是晶圓片的良品率只有97%的問題了。

  這良品率只有97%也就是說100片晶圓有三片是不合格品需要被淘汰浪費,這簡直就是讓人肉痛的事情。

  在前世8英寸晶圓廠普遍良品率都能做到99%,也就是說100片只有一片晶圓片會浪費,而此時良品率只有97%簡直太差了。

  畢竟在這年代晶圓片每一片的市價都是數百美元左右,這三片沒了就相當於一千幾百美元就沒有了。

  不過盡管此時心情不太好,但林晨並沒有說些什麽,而是仔細觀察了一遍晶圓廠後又很快前往了其他芯片工廠視察。

  比如去視察了350納米芯片生產線和180納米芯片生產線,最後又去視察了最為冷清的130納米芯片生產線。

  三個芯片生產線都有各自獨立的生產車間,相互之間又隔了一段距離種上樹木,以防止各自工廠中的震動影響到芯片的良品率。

  在這之後林晨又去視察了芯片封裝測試等車間,整個視察流程下來,林晨發現他確實買到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芯片工廠。

  雖然每個生產廠或多或少都有骨乾或一二把手被人挖走的情況,但是留下來的人還是能勉強支持工廠的生產運營。

  對此,林晨在欣慰中又對於摩托鑼拉當初卑鄙的小動作行為也是氣得咬牙切齒。

  當然氣得咬牙切齒的對象也包括了忠芯國際、台積店、三惺電子那些亞洲芯片代工同行們。

  畢竟如果說摩托鑼拉只是通通放手批準那些人的辭職,放任那些人被挖走後坑一把曙光科技。

  那忠芯國際、台積店、三惺電子那些芯片代工同行們就是幕後挖人的元凶。

  不過此時林晨再怎麽氣得咬牙切齒也沒辦法,在這氣憤之下林晨的鬥志反而更高了。

  他們不是自認為挖走了許多骨乾與一二把手後曙光科技就會無法生產芯片嗎?
  那林晨就要向他們證明,哪怕被挖走了許多人才,但曙光科技依然行,並且還要比以前更行!
  這段時間林晨準備將重心放在這芯片工廠上面了,林晨需要提升芯片的良品率。

  不只需要提升130納米的芯片良品率,也需要提升180納米和350納米製程工藝的良品率。

  畢竟說到底芯片這東西不是越先進越好,越先進就代表著越貴越小眾化。

  反而成本與性能合適才是最適合大眾最普及的,這樣銷量更高也能被更多人使用。

  180納米和350納米毫無疑問是落後的製程工藝,但實際卻是普及率最大的製成工藝。

  如果良品率能做到99.9%以上,那光高這兩個製程工藝還是能賺一筆不小的收入。

  畢竟良品率達到80%已經能小賺一筆了,如果曙光科技能將良品率提升到99.99%。

  那麽光靠給別人代工180納米和350納米的芯片,或者自己設計出一些MCU單片機芯片或者其他芯片出售賺錢。

  那光靠180納米和350納米的代工芯片與自主芯片出售業務,那也許能靠自己養活這芯片工廠並且支撐130納米良品率提升的成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