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科技從山寨系統開始》343.第342章 坑死薇軟系統的大招!
  第342章 坑死薇軟系統的大招!
  原創的遊戲人物、環境、建築、遊戲畫風等確實能提升遊戲的吸引力與賣點,但一個遊戲最重要的不是劇情與玩法嗎?
  遊戲的建築、環境乃至人物稍微有點同質化怎麽了?這又不太嚴重影響遊戲的體驗。

  而且最關鍵的遊戲主角與主要配角乃至建築等遊戲開發公司肯定是要自己建模,而不是采用同質化的通用模型。

  所以這計劃一旦成功,最後再加上“所見即所得”的遊戲開發方式,那麽必將會在全球遊戲界引發軒然大波!
  那時曙光智能手機系統與曙光電腦操作系統的遊戲數量也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畢竟如果可以直接複製粘貼將模型放在遊戲裡,那遊戲開發者想要開發一個遊戲簡直不要太輕松。

  到時也許一個人都能開發出類似《地鐵跑酷》、《植物大戰僵屍》、《水果忍者》等簡單遊戲!
  一旦達到這樣的程度,那麽無論是曙光智能手機系統還是曙光電腦系統都必將封神!
  當然這樣也不全是好處,因為遊戲開發難度與遊戲開發成本大幅降低後肯定會有一大堆遊戲爛作出現,但遊戲爛作多了總會出現精品。

  總會出現創意不錯讓人眼前一亮的遊戲,而這些遊戲也必將是支撐起曙光遊戲霸i權的利器。

  所以建立龐大虛幻3D模型庫的行為雖然成本高了一點,但卻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至於為什麽要在大夏這邊建立高達上千人的開發團隊,而不是在海外那邊招人。

  這是因為美迪國那邊的遊戲開發人員還是太過悠閑了,他們的員工待遇也太好了。

  工資高不說,還嚴格遵守8小時工作製與周末雙休制度,而且還拒絕加班,這進度怎麽快得起來。

  而大夏這邊編程界與遊戲開發界普遍遵循9點上班9點下班,然後每天每周上6天的996文化。

  所以想要快速出成果,那還是得由大夏這邊的員工們完成。

  當然美迪國本土的員工們也沒有撤銷辭退掉,而是絕大部分核心開發人員都保留了下來。

  不過他們的研發任務不是放在改良虛幻3遊戲引擎上面,而是要直接開發更強的下一代虛幻4遊戲引擎。

  畢竟他們是虛幻引擎的原班開發團隊。

  他們對於虛幻引擎以及全球遊戲引擎乃至未來遊戲引擎的發展趨勢了解遠遠超過大夏這邊的開發團隊,讓他們去開發下一代虛幻4遊戲引擎是最合適的。

  所以美迪國那邊的原虛幻引擎開發團隊的任務就是放在開發下一代虛幻4遊戲引擎上面。

  當然除了在大夏那邊招收1000+員工,然後改良虛幻3遊戲引擎,擴建虛幻3D模型庫,原班虛幻引擎團隊去研發虛幻4遊戲引擎之外。

  虛幻遊戲引擎公司其實還有一些其他動靜,不過都是一些內部小動作,外界並不關注。

  ……

  另外一邊。

  在全球各大科技媒體報道著曙光科技花費5500萬美元收購Epic公司的時候,因特爾總裁保羅·歐德檸也正好看到了這方面的新聞。

  “竟然跑去收購了虛幻引擎嗎?呵,小小一個遊戲引擎又能做些什麽?”

  此時保羅·歐德檸放下手中的報紙,滿是不屑地說了一句。

  他對於曙光研發中心拿出5500萬美元去收購Epic公司的行為很是不屑。

  因為當前市場上的優秀遊戲引擎有很多,比如地表最強優化的id Tech引擎,比如搞出《榮耀勳章》《使命召喚》的寒霜引擎。

  比如搞出《上古卷軸》的Creation引擎,比如《起源》《半條命》的source引擎,比如《死亡空間》的The Dead Engine引擎。

  市場上的3D遊戲大作幾乎全都是采用自己公司開發的原創遊戲引擎,只有那些小遊戲公司與個人開發者才喜歡用別人的遊戲引擎。

  而這樣的小公司與個人開發者顯然是不能搞出什麽好玩的3D遊戲大作。

  所以保羅·歐德檸對於曙光科技花費5500萬美元買個遊戲引擎的行為很是不屑。

  當然因特爾的主要業務是CPU業務,保羅·歐德檸就算有些什麽想法也只能望洋興歎,因特爾可不會拿錢去投資什麽遊戲引擎。

  至於另外一邊,薇軟的總裁比爾·蓋瓷可和因特爾總裁保羅·歐德檸的看法不同。

  因為不知為什麽,當他看到曙光研發中心花大價錢收購Epic公司時心裡生出了隱隱的不安,感覺林晨在謀劃著一盤棋。

  不過曙光科技隱藏起來的真正大招,也就是未來一年會花費4000萬美元改進虛幻3遊戲引擎,然後建立虛幻3D模型庫的事情因為沒有對外透露。

  所以比爾·蓋瓷心裡雖然莫名的感到了些許不安,但他卻不知道真正的威脅在哪裡,在這種情況下薇軟自然是沒辦法出力。

  至於收購遊戲引擎方面,薇軟因為也經營著Xbox家用遊戲主機業務,旗下自然有著多個優秀的遊戲引擎。

  在這種情況下,薇軟倒也沒有必要跟著曙光研發中心去收購什麽遊戲引擎公司。

  於是想了一圈都沒發現有什麽問題的比爾·蓋瓷心裡雖然有些不安,但最終也只能放下了這件事情。

  而接下來的時間裡,曙光研發中心的大動作可沒有停止過,不過因為這些大動作主要都是放在了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

  再因為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是冷門領域沒人關注的特殊性,所以那些大動作並沒有在全球科技圈造成什麽大動蕩。

  只是偶爾在那些科技類媒體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報道著曙光科技或者曙光研發中心收購某某公司,或和某個公司達成專利授權的合作等新聞。

  而這些新聞顯然沒什麽人關注,畢竟半導體設備這東西太過深奧了,人們根本就不太了解,唯一知道的半導體芯片生產設備也就一個光刻機而已。

  而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

  2004年的8月、9月、10月、11月、12月,5個多月的時間就這樣平靜的過去了。

  時間轉眼間就來到了新的一年,也就是2005年。

  在2005年的1月中旬左右,上市後的曙光科技也是公布出來了相應的財報,並且還宣布要進行一次年終股份分紅。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