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家直播間通古今》第122章
  第122章
  真讓許老太發現相比較不是那麽費力氣,又能賺大錢的商機。

  那就是酒。

  合著這裡的酒就是綠色小甜水,特意買的上年頭的黃酒也是綠色的。

  許田芯心想: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開封一壇新酒就能看到壇子口是密密麻麻的酒渣子,再配著綠色的水,就跟那螞蟻飄在裡面似的,看得人雞皮疙瘩冒出來,終於能理解這兩句話。

  還有一個詞叫燈紅酒綠,應該就是這麽來的。

  此時,許老太帶著兒子孫女坐在酒家裡歇腳,買了四碗不同種類的酒,她正挨個嘗嘗。

  細品品,口感有些稠,而且越是便宜價位的酒還越是渾濁。

  “一杯濁酒敬家人們。”許老太突然端起酒碗笑著說道。

  許有倉微愣,他和侄女坐在同一側,以為老娘是在對他和侄女說話,連忙端起一碗老娘嘗過的酒碰了碰。

  他不辛苦,娘才辛苦。

  許老太笑容一頓,起開,擋鏡頭了。

  至於度數,許老太連嘗四種價位的酒,大致猜測還趕不上現代的啤酒度數。難怪鬥詩鬥牛是鬥啥的,古人喝幾大碗都不醉。

  不過,她有特意向店家打聽一番也不全是濁酒,清酒是貴人喝的,屬於特供,相等於現代茅台的地位,百分之九十的人喝不起。

  所以店家看她一身補丁,連打開酒壇看一眼都不讓。她也沒有勇氣說給來一碗。太貴了,用孫女的話,金樽清酒鬥十千,一鬥就是一兩銀子,這詞雖誇張,但也差不離。

  而商機就是,這裡不僅清酒少,而且清酒還不是高度酒,恰好她大孫女會蒸餾。

  那高度酒一喝,酒入喉能燙得你嗓子裡有一種破裂的聲音,隻一口就能讓你感情到位,特適合北方。松花江上起波紋,誰不喝酒誰是兒,這酒在冰天雪地裡喝著才帶勁兒。

  許老太好似看到將來許家出產特製高度酒的景象,眼下自己釀酒太麻煩也來不及了,加工蒸餾一番應該沒問題,到時候自己賣,還可以往各處推銷。

  但酒類加工需要從長計議,起碼要讓孫女今晚畫器皿圖,趁著在府城能人巧匠多,先做一些趁手的工具帶回去。

  正好家裡還缺她們女的用的小磨盤以及餄烙床和甘蔗凳。

  用餄烙床壓面條方便,餄烙床相當於現代的手工面條機。

  甘蔗凳就等於是手工榨汁機,她是在剛剛賣玉環面那家酒樓的灶房裡見到的。

  買這幾樣又是錢。

  許老太心想:到快播種時家裡還要買一些種地的改良工具,處處離不開鐵,在這裡鐵還特別貴,眼下捉緊的還是要盡快掙現錢。

  許老太把這裡的酒研究一番後,沒敢多耽擱,也歇夠了腳,趕緊帶著兒子和孫女,去置辦眼下就能換錢的食材。

  製作薩其馬,需要用到蜂蜜、飴糖、白面、雞蛋,玉米澱粉,油、芝麻,以及月餅裡的那種青紅絲兒。

  但尋摸一圈兒沒看到青紅絲,許老太買了些果脯蜜餞代替。

  她每一樣食材都多買了一些。考慮到這裡沒有泡打粉需要到客棧買塊老面兒(老肥)代替,她也是頭回用老面兒發酵薩其馬,不知道能不能一次成功。再有老三在旁邊看著,一次成功,怕會多想老娘太厲害了也不好,做得拿不出手的還可以留給孫女吃。

  買食材時,許老太聽到挑貨販子有叫賣柑橘的,忍不住駐足問價。

  她孫女愛吃橘子。

  可聽聞二十五文一斤,就她這種現代來的花慣錢的也忍不住咂咂舌。

  販子能說會道,勸許老太:“嬸子,趕上就合適,以後天冷可就吃不著了。二十五文真不貴,你當這是啥?這在前朝可是貢品。”

  許老太看眼孫女:“給我來十斤。”就當尼姑庵那晚沒有得過打賞錢,那晚得了二百五十文。

  而且十斤桔子自是不能都吃嘍。

  許老太看見橘子又想起給孫女用橘子汁和糯米粉做的麻薯,桔黃顏色鮮亮,上鍋蒸不是用烤箱烤,不怕沒有器具,吃起來還酸酸甜甜糯嘰嘰的,這裡也沒有這種糕點。

  沙琪瑪和橘子麻薯兩種做法,總是能多換點現錢。

  雨天生意不好,小販才會多說兩句,沒想到這位嬸子穿著不怎滴,臉也不擦油跟乾旱地似的,真買啦。

  一時間,周邊挑貨賣杏的、賣梨子果子,甚至賣庵羅(芒果)的都喊她:“嬸子,他那是前朝貢品,我這才是前些年正兒八經貢品。”

  合著在現代,我們哢哢炫貢品。

  許老太沒再買,只打聽一番水果販子常出沒的地兒。

  聽說府城之所以水果種類繁多,一是有大戶人家本身就有莊子果園,二是每天早上江邊會有好些船只靠岸。從船上運貨賣什麽的都有。

  許老太心裡已經打算好,離開府城前一天去江邊買水果,不僅桔子,還要給孫女再多買幾樣帶回去吃。一次性給孫女買整個冬天的零嘴。

  能長久保存的就放在地窖裡慢慢吃,不好保存的就做成果醬或是果丹皮。

  孩子太苦了,冬天哪也去不了,要吃沒吃,要啥沒啥,還要幫家裡各種製藥、蒸餾、乾活……

  許有倉有一點好,心寬。

  對於老娘不去好好賣套,今晚卻莫名其妙買不少金貴食材提回去,他能忍住不問為什麽。

  許有倉有自己的理念。如果啥都問啥都管,畏手畏腳的,老娘能製出玉環面和那個鮓絨嗎。

  要讓老娘放開手腳大膽的往前走,多試試,多看看,願意買什麽就買。畢竟食物最後不會被糟踐,好吃的會進到侄女和老娘嘴裡,不好吃的進他嘴,反正不會扔。二來主要他也說得不算,那還瞎打聽啥。

  許老太沒著急賣套這不是尋思著,那個糕點萬一會賣給青樓。總感覺賣給青樓,比賣給酒樓和點心鋪子更要得上價,因為酒樓和點心鋪子種類繁多,多咱這一樣少咱一樣不會影響啥。青樓比較獵奇,尤其是桔子色的糕點,她再給切的各種形狀好看點。

  在路上時,許老太就讓兒子和孫女一人吃倆桔子,橘子皮也沒舍得扔,留著聞味泡水。

  “老三,你再吃兩個,長這麽大,你頭回吃桔子。”

  許老太又勸:“等回去了,咱娘幾個就不能哢哢吃了。給你裡正叔還有那些小子們,一人只能分兩瓣嘗嘗味兒,咱娘仨總不能一人吃幾個那般造。”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