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31章 想要摘我桃子?
  第31章 想要摘我桃子?

  袁熙殺盡數百匈奴流寇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鄴城。

  據說鄴城內支持長子袁譚和三子袁尚的兩派,對袁熙此舉褒貶不一,但大多數人,還是持反對態度,皆說此舉會影響到和南匈奴的關系,乃至攻打公孫瓚的謀劃。

  以高乾為代表的陳留高氏,對此也頗有微詞。

  陳留高氏乃是袁紹妻族,並州本來就是袁紹許諾給高氏的地盤,如今袁熙惹了雄踞並州大部的南匈奴,將來高氏如何安穩掌管並州?
  這還不算,袁紹來了一封急信,言說不日將派人來北新城調查此事,並讓袁熙回鄴城一趟。

  至於袁熙解救數百漢家女子,招納趙雲,擊敗數百白馬義的事情,信中是半點也沒提。

  袁熙看到信後,臉色陰沉,狠狠把帛書扔了出去。

  他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了,別的且不論,這明擺著是摘他在北新城的桃子,經營三年的城池,一旦讓出去,再要來可就難了!

  一旁的吳昭默默撿起帛書,掃了幾眼,便明白其中端倪,輕聲道:“為了救我們這些女子,公子受累了。”

  袁熙擺擺手道:“也不全是為了你們。”

  “南匈奴遲早生亂,和他們和平共處是不可能的。”

  吳昭疑惑道:“此話怎麽說?”

  袁熙沉聲道:“漢室衰弱,異族必亂。”

  “向外族退讓,無異於與虎謀皮,這些外族在並州乃至塞外人多起來,必然生亂,為禍天下。”

  “到時候整個北方,便會生靈塗炭,漢家兒女,境遇慘不堪言。”

  袁熙之所以想死死佔住幽州,不僅僅是因為幽州的潛力很大,資源極其豐富,遠遠沒有開發出來。

  但幽州並不安定,周圍全是外族,單論種田,荊州可比幽州安逸多了。

  但將來幽州,將是禍亂天下之源,五湖亂華之始,歷朝歷代動亂之根。

  之後遼,金,女真,後金的崛起,都和遼東這塊地方脫不了關系。

  這種局面嚴格來說,是曹氏和司馬氏共同造成的。

  曹操兩屠徐州,殺死了數十萬人,又中原歷經大戰,千裡無人煙。

  想要快速恢復生產,快速填補人口空缺,只能用人口遷徙的法子。

  後來魏國也是這麽做的,從邊疆,比如幽州並州巴蜀等地,遷徙百姓進入內地。

  但也同時產生了副作用。

  魏國時期,統治遼東三代,壓製高句麗、讓扶余、三韓、濊貊等北方民族的公孫家族被司馬懿伐滅,治下漢人被遷到南方,遼東被外趁機慢慢佔據。

  北地漢人驟減,鮮卑匈奴等外族便慢慢佔據主導,控制了北方,到了西晉時候,幽並等地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竟然達到了數百萬。

  要知道三國時期,三國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千萬。

  這麽多外族人,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怎麽能不亂?
  之後晉朝無暇北顧,縱容外族,才有了之後的五胡亂華。

  袁熙不知道在這亂世中,自己能走多遠,三國英傑遍地,笑到最後的很可能不是自己。

  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至少讓五胡亂華這種事情,發生幾率越小越好。

  而且作為後世之人,袁熙知道,朱棣能從幽州起事,佔據天下,天子守國門,足以證明幽州有這種作為天下屏障的潛力!

  所以當日山谷之中,袁熙得知被自己抓住的是匈奴單於之子劉豹,將來的匈奴左賢王,建立十六國之一劉淵的父親時,毫不猶豫直接將對方殺死。

  改變歷史的感覺,好像真的很有成就感哎!

  吳昭聽袁熙的話裡,帶著一股不可置疑的自信,好奇道:“難道公子還能預見到未來?”

  袁熙點頭道:“略懂一些。”

  吳昭隻當袁熙在說笑,她指著帛書說道:“這封信字裡行間,都暗示鄴城之行並不輕松,公子需早做打算。”

  袁熙這幾日讓吳昭教授女子識字,驚訝地發現,吳昭不僅學識頗深,竟然還精通音律,見識更是不凡,寥寥數語,便能抓住事情要害。
    他說道:“你有什麽對策?”

  吳昭想了想:“公子的勢力,還是太弱了。”

  “敢問袁州牧手下,有幾人支持公子?”

  袁熙苦笑道:“都被我大哥和三弟瓜分光了。”

  吳昭道:“可有希望拉攏一批人?”

  袁熙沉思半晌:“希望不大。”

  他要是能從袁譚袁尚手裡搶人,三年前便留在鄴城了,也不至於到北新城來掙命。

  吳昭微微點頭,她了解下來,眼前這位袁紹次子,當真是不受寵愛,連這個三百石的掛名北新城守,都是臨時給的官職。

  她微一沉吟,說道:“妾有一言,不知對否,公子姑妄聽之,說錯莫怪。”

  袁熙見吳昭說得鄭重,當下肅容正坐,微一低頭道:“夫人請說。”

  吳昭說道:“彼時天下,成大事者,需要兩樣東西。”

  “一是兵馬,二是名聲。”

  “兵馬乃盤踞一地之本,名聲為士族投靠所倚仗。”

  “公子的兵馬雖強,但是人數遠遠不夠。”

  “公子得不到士族投靠,便沒有錢糧兵馬。”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袁熙深有同感,“那我該如何破局?”

  吳昭微笑;“既然公子家族內被打壓,何不另辟蹊徑?”

  袁熙思索片刻,“你是說,從家族外找助力?”

  他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甚至想過私下投靠曹操。

  打不過就加入,沒什麽丟人的,後世的袁譚也乾過這種事情,曾在被袁尚擊敗後投靠了曹操。

  但之後袁譚反叛被殺,說明這其中變數甚多,而且寄人籬下,誰保證之後不被清算?

  即使曹操不會,其他人呢?
  尤其是曹丕,那可是個記仇的!
  所以袁熙想來想去,想要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絕不能寄希望於別人。

  他開口道:“其實選擇也不多,徐州劉備,兗州呂布,河內張揚,荊州劉表,還有漢帝?”

  “但劉備呂布如今自身難保,張揚劉表太遠,漢帝更不用說了,尚被李傕郭汜控制,遠水解不了近渴。”

  吳昭聽董昭說過三忠臣的故事,好奇道:“為何公子獨獨不提曹操?”

  袁熙聽了,搖頭道:“唯獨他不行。”

  “其有大志,必成袁氏大敵。”

  吳昭早就聽董昭說過,袁熙似乎對曹操有一股莫名的怨念。

  她心道可惜了,按照自己父親和曹操的交情,袁熙若是能和曹操搭上線,她自忖還是能說得上話的。

  不過見袁熙如此堅持,她隻得道:“鄴城不管派誰來,公子都要將私兵,絕不能被其奪走。”

  袁熙點頭讚同,這些私兵都是他的身家根本,沒有兵,只能任人魚肉。

  關鍵這次,鄴城會派誰來?
  袁熙咀嚼著吳昭的話,裡面不行,便從外面尋。

  突然他身體微微一震,仿佛想到了什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