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486章 形勢異常
  第486章 形勢異常
  糜芳盤算了半天,終於鼓足勇氣開口,“使君.”

  此時袁熙正好也有話說,也對糜芳道:“府君.”

  兩人懼都一愣,糜芳忙道:“請使君先說。”

  袁熙聽了,也不推辭,開口道:“我這次來,主要是想問問太守,東海最近可有什麽異動?”

  “異動?”糜芳一時沒反應過來,“這邊一切尚好,劉豫州治下寬厚,百姓安居”

  沮授咳嗽了一聲,“太守,使君指的是劉豫州周圍。”

  糜芳這才反應過來,猶豫了一下,袁熙會意,“府君盡管說,我知道前段時間,府君和袁青州有些不愉快,所以我過來看看,是否有辦法調解。”

  糜芳心道原來這才是袁熙來的目的,他微微有些失望,但知道目前對於自己來說,袁熙確實是最合適的調解人,當下老老實實道:“確實有些麻煩。”

  糜芳身為東海太守,自然對相鄰北面的琅琊郡情況極為熟悉,開口道:“自漢庭廢除琅琊國後,琅琊經歷曹操屠城,早已元氣大傷,時常鬧饑荒,民生頗為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兗州的泰山賊還常常出來襲擾琅琊郡,對此劉豫州也是時常頭痛不已。”

  “後來袁青州得了琅琊郡,調動重兵圍剿攻擊泰山賊,讓其不敢輕易出山,平心而論,這對徐州諸郡的局勢,還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東海和琅琊相安無事,兩邊井水不犯河水。”

  “但隨著袁青州攻入泰山,收編了大批泰山賊後,兩郡的形勢開始出現變故。”

  “袁青州收編的兵士,在琅琊征調搜集軍糧,其行動范圍慢慢侵入到了東海郡境內,時常有劫掠百姓之舉。”

  “當然,我聽說其不僅劫掠東海百姓,對琅琊百姓也是如此。”

  袁熙聽了,臉色有些陰沉,這件事情他早就聽過,袁氏以仁義治理屬地,方能贏得民心,而袁譚急功好利,屬實做的有些過了。

  袁尚也拿此事攻擊過袁譚,但袁譚以兵士缺糧,容易引起動亂為由推卸,並說如果冀州供給足夠的軍糧,他便著力約束兵士。

  袁尚當然沒有同意,一方面他當時在整軍攻打黑山軍,當然要讓冀州的糧庫的優先保障自己的兵士。

  另一方面,他也不傻,自己要是給袁譚糧食,袁譚也不會老實約束自己兵士,而是會再度借機擴兵,缺糧本來就是個借口而已!

  在袁尚來看來,袁譚的兵力膨脹地太快,已經威脅到自己了,所以他乾脆裝聾作啞,對袁譚的行為視而不見。

  兩邊各懷鬼胎,在袁尚的默認放縱下,袁譚繼續搶掠擴軍,青州百姓越發不滿。

  在袁熙看來,袁譚袁尚兩邊,都很有問題,但似乎袁譚的問題更大一些。

  一方面其違背寬待百姓的做法,縱兵劫掠,已經是觸及了袁氏的行事底線。

  另一方面,袁譚缺糧,是其咎由自取,因為他現在擴張後的兵力,明面上是三萬人,但根據袁熙手下謀士的估算,實際人數至少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以上!
  一個經歷戰亂和黃巾肆虐的青州,加上一個被屠過城的琅琊郡,根本不可能支持起這麽多人口,明眼人都知道會造成饑荒。

  袁熙之所以把麾下兵士控制在萬人以下,就是處於這種考慮,兵士缺糧,不是嘩變就是搶劫,本應保護百姓的存在,卻成了荼毒百姓的亂軍,那擴兵的目的何在?

  所以袁熙對袁譚保有這麽多兵力的意圖非常懷疑,對方想幹什麽?
  他難道還想打劉備不成?

  袁熙和謀士們商量過後,還是初步否定了這個想法,畢竟袁譚的孝廉是劉備舉薦的,兩邊聯手不久,袁譚真的會為徐州幾個郡,冒著名聲敗壞的風險和劉備翻臉?

  除了袁紹同意!

  但根據袁熙的判斷,袁紹對於劉備,還是以拉攏為主,畢竟天下比劉備能打的人,還真不多。

  糜芳繼續道:“泰山賊肆虐最盛之時,不僅是地上,海上更是猖獗,我糜家商隊北上的船隻,屢屢遭受襲擊,死傷慘重,被迫停航了很久。”

  “小妹代為掌管糜家商隊外事,頗受打擊,好長時間都鬱鬱寡歡。”

  “幸好使君剿滅了青州海賊,還海域清平,請芳代小妹感謝使君!”

  說完糜芳舉起酒爵裡的酒,一飲而盡。

  袁熙見糜芳把話題扯到糜貞身上,微笑道:“海賊無良,殺生行凶,人人得而誅之。”

  “如今徐州三家聯手,各方都有責任維護其中安定,我對事不對人,不管海賊背後是誰,我都會盡力主持公道。”

  糜芳見袁熙輕輕兩句話,把話題不著痕跡引開,隻得笑道:“使君所言甚是,不過經此一事,北去幽州遼東的航線,也沒人敢去了。”

  “揚州又被那江東猛虎孫策佔據,那也是個不好說話的,如今行商也是艱難啊。”

  袁熙心中一動,“聽聞東海以東有群島,島上部落數百,太守何不往東看看?”

  糜芳略一思忖,“使君說的是武帝在世時,接見的那些倭人?”

  “其身材矮小,偶有渡海流落到東海這邊的,但據其所屬,其島上貧瘠無比,並無什麽上好貨物。”

  “光武年間,雖其成為大漢藩國,但是聽說進貢的東西,遠不如大漢多矣。”
    “其朝貢的貢品,竟然是他們的女奴,實在是難以盡言。”

  《後漢書》有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所謂生口,便是奴隸奴仆的稱呼,漢朝允許生口買賣,一個地方豪強,常常有生口上千,這也是部曲私兵的重要來源,糜家的家奴也是如此。

  彼時倭國是數百個部落組成的松散聯盟,並沒有國主,袁熙判斷,來的人也不過是其中某個大部落派出來的,尚處於奴隸社會,所以才會進獻女奴,這和後世唐朝的昆侖奴,新羅婢,菩薩蠻類似,都是類似奴隸的存在。

  雖說此時華夏進入了封建社會,但周圍的很多外族,卻還保留著部落特征,其中的貴族私產,便是本族的奴隸,可以隨意買賣。

  兩漢之中,這種情況屬於正常,而且隨著漢末天下大亂,從漢桓帝開始奴隸買賣愈演愈烈,後世的魏國更是厲害,連掌管法紀的陳群,其子就大肆買賣南匈奴奴隸。

  當然,兩漢中也出現過一個異類。

  王莽。

  其因為兒子打死了一個奴隸,就逼其自殺,雖然有沽名釣譽的嫌疑,但其篡漢建立新朝之後,卻是禁止了奴隸買賣的。

  這最終觸犯了大地主大士族的利益,當然,王莽最作死的還是為了防止大地主土地兼並,而將天下土地有全部收歸朝廷,謂之王田。

  種種形同自殺的行為之下,新朝終於被士族聯合起來絞殺。

  袁熙不知道王莽是不是穿越的,但其做法明顯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這對袁熙也是個警醒,就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目的,切忌太過心急,不然將會變成天下所有人的敵人。

  在這個時代,對於士族只能進行適當的收買妥協,不然下場就如同王莽一樣,空有理想,卻身死族滅,最終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目的。

  袁熙知道糜芳看不起倭國的原因,是因為其進獻的奴隸數目太少,漢朝人口達到五千萬時,便有近千萬奴婢,相比之下,倭國確實屬於沒見過世面的。

  他微笑道:“倭國此時確實不行,但只是落後,但要說沒有好東西,也不盡然。”

  “據我說知,其地有不少銀礦,且都接近地面,容易取得,只不過當地現在連冶鐵都做不到,自然無法開采。”

  糜芳眼睛一亮,“若真如此,倒是可以試試!”

  “我回去便和小妹商議,先派出艘海船,到倭國一探。”

  彼時華夏銀礦極少,銀器極其貴重,也難怪糜芳心動。

  袁熙開口道:“到倭國的洋流多變,還請府君小心。”

  “而且冶鐵技術極為關鍵,切記不能外流。”

  見糜芳點頭,袁熙才放下心來,但他總感覺有些不安,像是遺漏了什麽,出聲道:“近來除了青州,兗州那邊有沒有消息?”

  “曹操那邊?”糜芳思忖半晌,“好像也沒有什麽動靜。”

  “雖說曹操一直覬覦徐州,但三家聯手後,曹軍就再沒有接近過徐州邊界。”

  “畢竟如今的徐州,一半都在袁氏手中,他也無可奈何了吧?”

  說到這裡,糜芳不禁面露得色。

  袁熙回過頭,和沮授陸遜對視一眼,卻見陸遜仿佛有話說,便道:“伯言有何疑問?”

  陸遜猶豫了下,說道:“我聽聞關將軍訓練了一支水軍,這是用來對付誰的?”

  糜芳不了解陸遜,有些不悅,說道:“關將軍是劉豫州大將,對其行動,我無權置喙。”

  “當初是為了對付青州海賊的,雖然海賊被滅,但總不能將水軍解散吧?”

  “但我可以保證,不是用來對付使君的。”

  陸遜搖頭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他斟酌了一會,“太守是不是覺得,關將軍有些知道些太守不知道的事情?”

  糜芳更是不悅,“關將軍乃劉使君兄弟,我自然要差上一層。”

  袁熙和沮授卻是若有所思,陸遜沒把話說明白,但也沒辦法說明白,他在此時發問,是有目的的,但糜芳沒有聽懂。

  關羽今日沒有過來,還繼續訓練水軍,這本身就夠異常了。

  要知道關羽雖然輕慢士族,但袁熙也是救過他的性命,按理說關羽斷然不會如此失禮。

  是不是關羽知道些什麽?
  糜貞坐在小樓窗前,遠處廳堂裡,隱隱傳來觥籌交錯之聲,她拿起竹筒,不自覺放到眼前,隨即又緩緩放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